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研究

2016-06-29 06:08:10施仁娟
關鍵詞:留學生差異

施仁娟

(浙江理工大學文化傳播學院,杭州 310018)

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研究

施仁娟

(浙江理工大學文化傳播學院,杭州 310018)

摘要:采用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研究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的整體情況和不同個體因素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的差異。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全體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較高,跨文化敏感的五個維度之間顯著正相關。不同個體因素的留學生存在一定的跨文化敏感度差異,中華文化圈國家留學生與歐美國家留學生有顯著差異,在華時間半年到一年的留學生與在華時間半年以下及三年以上的留學生均有顯著差異,喜歡中國文化的留學生與為了工作學習漢語及因喜歡漢語本身而學習漢語的留學生均有顯著差異。不同年齡、性別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沒有差異。教師可以從提高學生的差異認同感、交際專注度和因材施教等角度入手來提高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

關鍵詞: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個體因素;差異

第二語言教學不僅要培養(yǎng)學習者的語言技能,更要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缥幕浑H能力包括跨文化意識、跨文化敏感和跨文化技巧三部分,其中跨文化敏感屬于情感層面,是連接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技巧的核心因素。Bennett[1]創(chuàng)建了跨文化敏感度發(fā)展模型(developmental model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DMIS),認為跨文化敏感既是一個情感上的過程,也是一個認知和行為上的過程,個體的跨文化敏感發(fā)展過程要經(jīng)歷否定、防御、最小化、接受、適應和融合等六個階段。Chen等[2]把跨文化敏感定義為“人激發(fā)自己理解、欣賞并且接受文化差異的主觀意愿”,并認為它包含六個因素:自尊自愛(self-esteem)、自我監(jiān)控(self-monitoring)、思想開明(open-mindedness)、為他人著想(empathy)、參與交際(interaction involvement)和理性判斷方式(non-judgment)。

對二語學習者來說,擁有合適的跨文化敏感度是成功進行跨文化交際的先決條件。Chen等[3]設計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scale, ISS)是目前廣泛使用的測量跨文化敏感度的工具,被證明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國內(nèi)外不少學者都利用該量表對二語學習者的跨文化敏感度展開了研究。[4-8]這些研究表明,跨文化敏感度與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成正比,能通過學習獲得提高。

關于留學生跨文化敏感的研究目前數(shù)量較少。俞瑋奇[9]將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和跨文化效能相結(jié)合進行考察,發(fā)現(xiàn)留學生跨文化敏感與跨文化效能的內(nèi)部發(fā)展不平衡,跨文化敏感各構(gòu)成要素之間存在著顯著相關,跨文化敏感又與跨文化效能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葉敏等[10]對來華短期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和跨文化效力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國家與地區(qū)的留學生跨文化適應能力存在差異。筆者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的研究只考察了不同國籍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缺乏其他不同個體因素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的比較。本文通過較大規(guī)模的問卷調(diào)查,考察留學生跨文化敏感的整體程度,對比不同母語文化背景、年齡、性別、學習動機、在華學習時間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的高低,同時根據(jù)調(diào)查結(jié)果抽取部分留學生進行口頭訪談,進一步了解他們的跨文化敏感現(xiàn)狀。

二、研究方法

(一)問卷調(diào)查

1.調(diào)查工具

本次調(diào)查所用問卷根據(jù)Chen等[3]設計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改編,增加了留學生個人信息調(diào)查部分,采用中英文雙語。個人信息包括留學生的國籍、年齡、性別、在華時間和學習動機。量表共有24題,從交際參與度、差異認同感、交際信心、交際愉悅感和交際專注度等五個維度來測量被試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采用里克特五度計分法,從嚴重不同意到嚴重同意,分別計1-5分,其中第2、4、7、9、12、15、18、20、22題為反向計分題。量表理論最高分為120分,最低分為24分,平均分為72分。

表1 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問卷結(jié)構(gòu)

2.調(diào)查實施

調(diào)查于2015年10月、11月分別在浙江理工大學和杭州師范大學實施,共發(fā)放問卷150份,回收150份,剔除無效問卷11份,最后獲得有效問卷139份。

3.數(shù)據(jù)分析

先將留學生所選答案輸入SPSS 22.0軟件,分別賦值后算出總分,得出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總體水平和五個維度的得分情況。再根據(jù)不同的個體因素對留學生進行分組,并考察不同個體因素留學生在跨文化敏感度上的差異。

4.擬回答的問題

a)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總體上呈現(xiàn)出何種面貌?五個維度上的表現(xiàn)如何,是否存在差異?

b)不同個體因素的留學生,在跨文化敏感度方面是否存在差異?這說明了什么?

c)今后應該如何培養(yǎng)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

(二)口頭訪談

根據(jù)問卷調(diào)查的結(jié)果,抽取文化敏感度較高和較低的學生各10名進行口頭訪談。訪談的內(nèi)容主要是他們對跨文化交際的看法,在交際中遇到的困難和采取的方法等。

三、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與分析

(一)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總體情況

在具體分析數(shù)據(jù)之前必須先對數(shù)據(jù)作正態(tài)分布假設檢驗。如圖1所示,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總分直方圖呈較為標準的正態(tài)分布。同時,Kolmogorov-Smirnov檢驗結(jié)果顯示,D(139)=0.069,p=0.098,同樣表明數(shù)據(jù)呈正態(tài)分布。因此數(shù)據(jù)分析可以使用參數(shù)檢驗。

圖1 總分直方圖注:M=89.38,SD=9.94,N=139.

表2顯示了全體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現(xiàn)狀,表3顯示了全體留學生在跨文化敏感五個維度上的差異,表4顯示了留學生跨文化敏感五個維度得分的相關程度。

表2 全體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得分

表3 全體留學生跨文化敏感五個維度得分

表4 全體留學生跨文化敏感五個維度

注:**表示在0.01水平(雙側(cè))顯著相關。

從表2可知,全體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平均得分為89.38分,高于量表理論平均分,說明留學生大都擁有較高的跨文化敏感度。敏感度最高的留學生得分接近滿分,敏感度最低的留學生只有55分,顯示出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個體差異較大。

從表3可知,全體留學生在跨文化敏感的五個維度上,平均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差異認同感,交際愉悅感,交際參與度,交際信心和交際專注度。差異認同感得分最高,說明留學生身處中國并擁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對于自身與他人、與環(huán)境的文化差異具有較強的意識。交際愉悅感和交際參與度得分較高但相差不大,說明留學生有跨文化交際的需求并享受交際帶來的成就感。交際信心和交際專注度得分最低,說明留學生雖然有跨文化交際的需求,但交際的信心不足,當交際中遇到困難時交際容易被打擾或中斷。俞瑋奇[9]的研究表明,留學生跨文化敏感的五個維度中,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差異認同感,交際參與度,交際愉悅感,交際專注度和交際信心。本研究的結(jié)果與俞瑋奇的雖略有不同,但并不矛盾。

從表4可知,留學生跨文化敏感的五個維度之間均呈顯著正相關,特別是差異認同感與交際參與度(r=0.544,p<0.01),差異認同感與交際愉悅感(r=0.587,p<0.01),交際愉悅感與交際參與度(r=0.438,p<0.01),交際愉悅感與交際信心(r=0.407,p<0.01)之間存在著中等強度的顯著相關。五個維度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為我們提供了提高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的方法和途徑。

從每一題項的平均分來看,留學生得分最高的是第8題“我尊重來自其他文化的人們的價值觀”(M=4.46),得分第二高的是第1題“我喜歡和來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M=4.31),得分最低的是第19題“在與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交往時,我對話語中的微妙意思很敏感”(M=2.84),得分第二低的是第5題“與來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時,我總是知道應該說些什么”(M=3.25)。這一結(jié)果與五個維度的得分相一致。

(二)不同個體因素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比較

1.不同母語文化背景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比較

參加調(diào)查的留學生大多來自亞洲和非洲,部分來自歐美。本研究將留學生根據(jù)母語文化與中華文化之間距離的遠近分成四個小組,分別為:中華文化圈國家組(包括日本、韓國和印尼等國留學生),西亞國家組(包括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國留學生),歐美國家組(包括美國、英國、荷蘭、俄羅斯、斯洛伐克等國留學生)和非洲國家組(包括剛果金、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亞等國留學生)。表5顯示了不同母語文化背景的留學生在跨文化敏感度上的差異情況。

表5 不同母語文化背景留學生跨文化

由此可見,不同母語文化背景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并不相同。歐美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最高,非洲留學生次之,中華文化圈國家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最低。中華文化圈國家留學生中雖然出現(xiàn)了總分極大值,但實際上總分100以上的學生只有四個,總分110以上的學生只有一個,有66個學生總分在100以下,這說明中華文化圈國家留學生組中出現(xiàn)最高分只是偶然現(xiàn)象。另外,該組學生的標準差是四個小組中最低的,表明組內(nèi)學生的得分總體而言差異最小。相反,西亞留學生的標準差最高,說明組內(nèi)差異也最大。

歐美留學生和中華文化圈國家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具有顯著差異(p=0.002<0.05),但和其他母語文化背景的留學生并無顯著差異。兩者的差異具體體現(xiàn)在第5題“與來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時,我總是知道該說些什么”,第17題“與來自不同文化的人交往時,我嘗試著獲得盡可能多的信息”以及第20題“我認為自己的文化比其他的文化要好”,也就是交際信心,交際專注度和差異認同感上。這個結(jié)果與俞瑋奇[9]的研究結(jié)果相一致。筆者認為原因有兩個:第一,參加調(diào)查的留學生大部分來中國時間較短,漢語水平相對較低,他們的日常交際主要發(fā)生在留學生之間。這使得留學生的跨文化交際受文化距離的影響較小,其母語文化與中華文化之間的差異對他們的跨文化敏感度所產(chǎn)生的影響不大。第二,總體而言歐美學生性格比較外向開朗而亞洲學生相對內(nèi)向沉默,這也造成了交際上的各種差異。

2.不同年齡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比較

參加調(diào)查的留學生年齡跨度較大,最小的17歲,最大的49歲,20歲上下的留學生最多。本研究以25歲為界將留學生分成兩組,表6顯示了不同年齡的留學生在跨文化敏感度上的T檢驗結(jié)果及五個維度上的得分情況。

表6 留學生年齡與跨文化敏感度分析表

結(jié)果顯示,無論從整體上看還是從五個維度上看,25歲及以上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都略高于25歲以下的留學生,但兩者之間并無顯著差異。我們推測這可能與調(diào)查對象的年齡分布有關。雖然本研究以25歲為界將留學生分成兩組,但25歲及以上的學生其實大多在25~30歲之間,30~40歲的學生只有4人,40歲以上的學生只有2人,因而參加調(diào)查的留學生大多在20~30的年齡段,他們對跨文化交際的感受并無較大差異。

3. 不同性別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比較

表7顯示了不同性別的留學生在跨文化敏感度上的T檢驗分析結(jié)果和五個維度上的得分情況。

表7 留學生性別與跨文化敏感度分析表

可以看出,整體而言男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略高于女生,但是女生內(nèi)部的差異相對較小,男生和女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總體上沒有顯著差異,這與葉僑艷[11]的研究結(jié)果相一致。從跨文化敏感的五個維度來看,女生的差異認同感要高于男生,但交際信心、交際愉悅感和交際專注度都低于男生,尤其是交際信心存在顯著差異(p=0.011<0.05)。兩類學生的交際參與度相差不大。

4.不同在華時間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比較

表8顯示了不同在華時間留學生在跨文化敏感度上的差異情況。

可以看出,在華時間三年以上的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最高,半年到一年的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最低。在華時間半年到一年的留學生與在華時間半年以下的留學生及三年以上的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均有顯著差異(p=0.006<0.05;p=0.004<0.05)。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隨著在華時間的增加呈現(xiàn)出先高后低再走高的V字形發(fā)展過程。

在華時間半年以下的留學生,由于剛來中國正處于“蜜月期”,對所處的環(huán)境充滿了好奇,跨文化交際的欲望較強,五個維度的得分均較高。半年以后,跨文化交際出現(xiàn)困難和挫折,五個維度的得分下降,特別是交際參與度、差異認同感和交際愉悅感均與剛來中國之時產(chǎn)生了顯著差異(p=0.002<0.05;p=0.020<0.05;p=0.004<0.05),學生進入跨文化適應的休克期。一年以后,留學生慢慢適應了在華學習和生活的環(huán)境,五個維度的得分逐漸回升。在華時間達到三年以上后,留學生已基本沒有跨文化交際的障礙,五個維度的得分達到最高,尤其是差異認同感、交際信心和交際愉悅度得分大幅度上升,與在華時間半年到一年時形成顯著差異(p=0.021<0.05;p=0.028<0.05;p=0.005<0.05),跨文化敏感度達到最高。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的這種發(fā)展趨勢,表明留學生經(jīng)歷了一個從好奇、興奮到否定、防御再到適應、融合的過程。

表8 不同在華時間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描述性統(tǒng)計量表

5.不同學習動機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比較

根據(jù)調(diào)查,我們先將留學生的漢語學習動機粗分為工具型動機和融入型動機兩大類,然后再將工具型動機細分為“為了工作”和“為了學習專業(yè)”兩小類,將融入型動機細分為“喜歡漢語本身”和“喜歡中國文化/文學”兩小類,表9顯示了不同學習動機的留學生在跨文化敏感度上的差異情況。

表9 留學生學習動機與跨文化敏感度分析表

粗略一看,擁有融入型動機的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略高于擁有工具型動機的留學生,但兩者沒有顯著差異。仔細分析后可見,喜歡中國文化/文學的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最高,喜歡漢語本身的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最低。為了學習專業(yè)而學習漢語的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略高于為了工作而學習漢語的留學生,喜歡中國文化/文學的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明顯高于喜歡漢語本身的留學生。喜歡中國文化/文學的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與為了工作的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與喜歡漢語本身的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都具有顯著差異(p=0.026<0.05;p=0.014<0.05)。喜歡中國文化/文學的留學生在差異認同感、交際愉悅感和交際專注度上都與其他三類學生具有顯著差異。

四、結(jié)論及建議

(一)結(jié)論

通過對留學生跨文化敏感的問卷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

1.全體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較高,個體差異較大,跨文化敏感的五個維度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差異認同感,交際愉悅感,交際參與度,交際信心和交際專注度,且五個維度之間顯著正相關。

2.不同母語文化背景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相差較大。歐美留學生,非洲留學生,西亞留學生和中華文化圈國家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依次遞減。歐美留學生與中華文化圈國家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存在顯著差異。

3.不同年齡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相差不大。以25歲為界,25歲以下與25歲及以上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不存在顯著差異。

4.不同性別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相差不大,男女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不存在顯著差異。

5.不同在華時間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相差較大。在華時間三年以上的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最高,半年到一年的留學生最低,半年以下和一年到三年的留學生居中。在華時間半年到一年的留學生與在華時間半年以下及三年以上的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都存在顯著差異。

6.不同學習動機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相差較大。雖然擁有工具型動機和融入型動機的留學生在跨文化敏感度上沒有顯著差異,但喜歡中國文化/文學的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與為了工作而學習漢語的留學生或喜歡漢語本身的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都具有顯著差異。

(二)建議

研究發(fā)現(xiàn)留學生在跨文化敏感的五個維度上得分不同,不同個體因素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存在顯著差異。因此,為了提高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筆者建議采取下面三個做法:

1.提高留學生的差異認同感,鼓勵留學生多與其他母語文化背景的同學進行交際

差異認同感越高,學生的交際參與度和交際愉悅感也越高。差異認同感高,意味著學生愿意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進行交流,這能有效提高他們的跨文化敏感度。在口頭訪談中我們發(fā)現(xiàn),跨文化敏感度較高的學生都愿意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交流,認為“這樣很有意思”,或者能讓他們“知道他們(注:別的國家的同學)是怎么想的”、“了解一下別的國家的同學”??缥幕舾卸容^低的學生,更傾向于與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同學進行交際,認為這樣更加安全。事實上,跨文化交際一旦取得成功,會給學生帶來更大的愉悅感和自信心,提高他們的交際參與度。因此在課堂外,學??山M織各種文化交流活動,讓留學生通過展覽、講座、比賽、演出等形式了解不同的文化,增加不同文化背景留學生之間的互相了解,提高他們的差異認同感。在課堂內(nèi),教師可在分班時將同一文化背景的留學生分在不同的平行班里,或者在教室座位的安排上將他們分開,或者在組織課堂活動時要求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組成小組等,為學生提供跨文化交際的環(huán)境。

2.培養(yǎng)留學生的交際專注度

根據(jù)問卷調(diào)查,在跨文化敏感的五個維度里交際專注度得分最低,且沒有隨著在華時間的增加而顯著提高。這表明留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缺乏相應的技巧和方法,需要教師給予指導和訓練。有些學生反映道,當他們在跨文化交際中遇到困難時,他們?nèi)菀追艞墸跋胂雱e的辦法”或者“算了吧”。教師應在課堂練習中提高學生的交際專注意愿和專注程度,比如在課堂練習時采用交際法,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選取合適的話題,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交際任務。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在課堂內(nèi)走動,監(jiān)督和檢查練習的進展情況,使學生產(chǎn)生一定的緊張心理,自覺提高交際專注度。對于那些容易在練習中走神或扯開話題的學生,教師要重點注意及時提醒,確保學生能夠以較高的專注度完成交際練習。又比如,對于那些交際專注度較低的學生,教師可進行單獨輔導等。

調(diào)查同時表明,差異認同感與交際專注度顯著相關。能夠提高留學生差異認同感的教學方法,也可能提高他們的交際專注度。

3.因材施教,對不同個體因素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指導和幫助

母語文化背景、在華時間長短和學習動機都會影響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區(qū)別對待。具體來說,要重點幫助中華文化圈國家的留學生,在華時間為半年至一年的留學生,為了工作而學習漢語的留學生以及喜歡漢語本身的留學生,這些都是跨文化敏感度較低的學生。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和生活中,尤其要幫助他們提高跨文化敏感度,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研究不足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diào)查的方法考察了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的整體狀況及不同個體因素留學生跨文化敏感度的異同,但問卷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的真實性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同時,由于本研究的樣本來源較窄,且未能實現(xiàn)隨機分層抽樣,也可能會影響到研究結(jié)論的進一步推廣。另外,本研究雖對部分留學生進行了口頭訪談,但由于訪談對象數(shù)量較少,訪談結(jié)果并沒有反映出明顯的規(guī)律,這也是本研究的遺憾之處。今后我們將采用個案跟蹤的方式,縱向考察某一個或幾個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發(fā)展過程,為全面了解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情況作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BENNETT M J. Towards ethnorelativism: a developmental model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C]// PAIGE R M. Cross-cultural Orientation: New Conceptualizations and Applications.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986: 27-69.

[2] CHEN G M, STAROSTA W J. A review of the concept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J]. Human Communication, 1997, 1(1): 1 -16.

[3] CHEN G M, STAROSTA W J.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ensitivity scale[J]. Human Communication, 2000(3): 1-15.

[4] OLSON C L, KROEGER K R. Global competen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1, 5(2): 116-137.

[5] STRAFFON D A. Assessing the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attending an intercultural schoo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2003, 27(4): 487-501.

[6] 彭世勇.國籍與職業(yè)對跨文化敏感度的影響[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1):74-80.

[7] 周杏英.大學生跨文化敏感水平測評[J].山東外語教學,2007(5):62-66.

[8] 胡艷.大學生跨文化交際敏感度調(diào)查[J].外語界,2011(3):68-73.

[9] 俞瑋奇.來華漢語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實證研究: 敏感度與效能感[J].世界漢語教學,2012(4):551-559.

[10] 葉敏,安然.短期來華留學生跨文化敏感與效力分析研究[J].高教探索,2012(2):102-106.

[11] 葉僑艷.在華馬來西亞華裔留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4.

(責任編輯: 任中峰)

Study on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Foreign Students

SHIRenjuan

(School of Culture Communication,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applied to study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foreign students and the difference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for foreign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individual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all foreign students is high, and that five dimensions about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present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The foreign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individual factors have certain differences in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students from Chinese culture community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students from Europ and America. Students who have been in China for six months to one year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students who have been in China for less than a half year and over three years. Students who like Chinese culture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students who learn Chinese for the work. There aren’t any differences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between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ages and genders. Teachers can improve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foreign students by increasing their sense of difference identity, communication concentration and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s.

Key words:foreign student;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individual factor; difference

DOI:10.3969/j.issn.1673-3851.2016.06.010

收稿日期:2016-02-01

基金項目:杭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Z15JC076);浙江理工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jgel201537)

作者簡介:施仁娟(1980-),女,浙江紹興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和語用學方面的研究。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 3851 (2016) 03- 0279- 07 引用頁碼: 060303

猜你喜歡
留學生差異
相似與差異
音樂探索(2022年2期)2022-05-30 21:01:37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找句子差異
留學生的“撿”生活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7:56
《教室留學生》
童話世界(2019年14期)2019-01-13 07:08:20
DL/T 868—2014與NB/T 47014—2011主要差異比較與分析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小學科學(2019年12期)2019-01-06 03:38:45
生物為什么會有差異?
“留學生凌虐同學案”給誰提了醒?
IT時代周刊(2015年7期)2015-11-11 05:49:53
剑河县| 醴陵市| 丹凤县| 黄龙县| 栖霞市| 武乡县| 建阳市| 古蔺县| 镇江市| 会同县| 广宗县| 桓台县| 怀宁县| 威海市| 防城港市| 桓仁| 土默特左旗| 恩施市| 南江县| 海口市| 都匀市| 永善县| 禹城市| 望江县| 治多县| 洛阳市| 宜兰县| 茂名市| 昔阳县| 雷州市| 太保市| 莒南县| 尖扎县| 巴彦淖尔市| 平远县| 三原县| 武川县| 柘城县| 民权县| 德化县| 平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