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怡
老年人該不該在上下班高峰期和年輕人擠公交地鐵?擁擠的公共交通工具上,年輕人該不該給老人讓座?這些足夠讓人吵個不休的問題,已被頗具商業(yè)頭腦的上海市政府解決了。
自2016年6月26日起,上海正式終止70歲以上滬籍老人持敬老卡免費乘公交制度,代之以老年綜合津貼制度。65-69歲每月獲75元;70-79歲每月150元;80-89歲每月180元;90-99歲每月350元;100歲及以上每月600元。
記者發(fā)現(xiàn),新政實施之后,老年乘客大幅下降。有些線路,老年人甚至下降了八成之多。記者在上班時間踩點,亦發(fā)現(xiàn)老年乘客極少。公共汽車的價格也許并不高,卻也足以試出老年人公交免費制度下被遮蔽的真相:大多數(shù)老年人,確實并不需要在上下班高峰期坐公交車。
如果老年人非常需要在上下班時間乘公交,那么即使收費,老年乘客的數(shù)量也應(yīng)該下降不多。老人愛在出行高峰時間擠公交,多數(shù)還是由于公交對老人免費之故。此外,即使擁堵也可以讓年輕人讓座的心理,也加劇了這種情況。
免費的東西,向來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超市里幾塊錢一個的購物袋,少有人問津;一旦遇到產(chǎn)品促銷免費派發(fā),便不夠分了。美食節(jié)上,有免費試吃的攤位,也多半是要排長龍。不掏一分錢,便拿了禮品,吃了東西,真是好事。哪怕拿回來的禮品,在家里只是白占地方,或排隊試吃的食物,平時根本也談不上喜歡吃。
那么免費的,或大大低于市價的東西,真的是皆大歡喜的事情么?非也。免費的娛樂公園,常因人流過多,而使人玩性盡失。公共假期時高速免費,高速路便擁堵成了停車場。開車上路的人,省了點路費,卻白白浪費了大好光陰。有急事的,就更是無可奈何。甚至有孕婦因無法及時到達醫(yī)院而流產(chǎn)的。2007年重慶家樂福因促銷食用油而造成的踩踏流血事件,則更是慘案一樁。
經(jīng)濟學(xué)上有所謂租值消散一說,便是此理了??此泼赓M或低價提供的服務(wù)或商品,其實卻使得人們花費了更大的成本去獲得。這個成本可能是擁擠帶來的不適,可能是交通堵塞帶來的時間成本,甚至是踩踏事件中消逝的生命。
遇上這樣的情況,便有道德家出來評論,說是中國人素質(zhì)過低,太貪小便宜,人心不古云云?;蚴侵袊褪杖肴巳禾啵虼瞬懦3樾±B(tài),應(yīng)該提高收入等等。其實大謬不然。喜愛占便宜是人的本性。豪車降價,富豪也會搶購。文化人常常在文玩市場上被騙,無非也是因為想要撿漏。由于促銷而出現(xiàn)的踩踏事件,中外皆有。
公共交通系統(tǒng),乃至其他公立機構(gòu)提供的服務(wù),當(dāng)然也是受市場供需定理影響的服務(wù)。不遵循市場的邏輯,便要付出其他成本。以低成本,或免費提供公共服務(wù),后果往往是,服務(wù)供不應(yīng)求,成本居高不下,服務(wù)質(zhì)量堪憂,且公眾反映亦不佳。
上海市政府改變了補貼方式,可以說是一個有益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