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摘 要:廬隱創(chuàng)作取材及風格的形成與其個人體驗有密切的關系,特別是童年經(jīng)歷、“五四”風潮、愛情婚姻對其影響深遠。在此過程中,廬隱也逐漸以新女性的視角對女性生活和命運進行了關注,從而造就了廬隱式的感傷。
關鍵詞:個人體驗;廬隱;童年;愛情
廬隱作為中國第一批現(xiàn)代女作家之一,以其廬隱式的感傷筆調(diào)其成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上的一道獨特風景線。而其感傷筆調(diào)的形成與其個人遭際密切相關。
一、童年時代對其創(chuàng)作的影響
觀照廬隱的作品,不難發(fā)現(xiàn)其童年記憶在其作品的深刻印記。無疑,廬隱的童年滿是傷痕與不幸。其出生之日恰逢外祖母離世,于是從小便被視為不祥,母親無心哺乳,只將她托于一鄉(xiāng)下奶媽。兩歲時因長了一身疥瘡,奶媽見其可憐,提議帶其回鄉(xiāng)下去養(yǎng),“如果能好呢,就送回來,死了呢,那也就算了,母親聽了這個提議,竟毫不躊躇地答應了”。母愛的缺憾貫穿于廬隱整個童年生活,對其心靈也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在其自傳性質(zhì)的代表作品《海濱故人》中,主人公露莎的那位對自己的女兒不聞不問,時常呵責的母親無疑就是廬隱母親的折射。
父愛的缺位是廬隱童年又一不幸。在廬隱的自傳中,曾提及廬隱三歲時,舉家搬遷至湖南,途中廬隱終日啼哭,招致父親厭惡,將其投至海中,所幸被一名聽差救起。廬隱由是感嘆:“假使那時便葬身于江流,也就罷了,現(xiàn)在呢,在人生的路途上苦掙扎,最后還是不免一死,——這一支灰色的眼鏡戴上后,使我對于人生的估價是那樣無聊消極。這也是廬隱自傳中唯一一次提及父親。由是在廬隱的作品中,對父親角色的塑造往往“惜墨如金”,即使少數(shù)需要塑造父親角色,也往往表現(xiàn)出其殘暴、丑惡的一面。如《父親》中的“父親”這一荒淫無恥的反面形象無疑可為其代表。家庭的溫暖確實讓廬隱作品中塑造的家庭關系也極為疏遠冷漠,這也造就了廬隱孤僻高傲的性格和憂愁不安的心緒。由是不難理解其《寄天涯一孤鴻》、《寄燕北故人》等作品中對不斷的苦悶情懷以及命運感喟。
二、讀書時代對其創(chuàng)作的影響
進入中學,廬隱的命運開始轉(zhuǎn)折,她有了朋友,不再孤身一人?!拔覀兙尤怀闪舜竺ΧΦ牧恿耍坏俏覀円话嗬锏牧?,而且是全學校的六君子”,活潑和豁達的一面由此展現(xiàn)出來,也是這份豁達才使其不至于被童年的痛苦生活打壓得一蹶不振。而在大學期間,廬隱又結(jié)識了年紀相仿,志趣相投的朋友,被稱為“四公子”。其成名作《海濱故人》中的四個主人公的原型就是大學時期的“四公子”。大學時值五四運動開展得如火如荼之際,作為當時接受高等教育的女大學生來說自然受到巨大的感召。廬隱首先便與留日青年林鴻俊解除了婚約,凸顯其思想解放的自覺。她的作品中也塑造了一批受到新思潮影響的女性沖破封建家庭的禁錮追求自由的女性。如《藍田的懺悔錄》中的藍田和《歧路》中的張?zhí)m因不滿封建家庭的束縛而離家出走,表現(xiàn)出叛逆的精神。茅盾曾說:“廬隱,她是被‘五四的怒潮從封建的氛圍中掀起來的,覺醒了的一個女性;廬隱,她是‘五四的產(chǎn)兒”。露莎、曼麗、素璞、亞俠等一系列五四時代的產(chǎn)兒,她們擁有追求人生意義的熱情,卻始終苦悶徘徊著。正如五四運動似的,盡管熱烈卻也空虛迷茫,這也正是那一代的人身上的共性。所以也只能感嘆“我心彷徨得很呵,往哪條路上去呢?我還是游戲人間吧!”。這些女性雖然對舊社會充滿了不滿,自身也深受新思想的熏陶,但終究陷入虛無的情緒中。廬隱個人的悲哀這時與時代的悲哀呼應起來。若說個人的感傷悲哀與童年的遭際息息相關,那么時代的悲哀又使作為時代女性的廬隱感受到與個人理想的差距。因此,廬隱的悲哀是建立在個人和時代的共同背景下的。
三、戀愛婚姻對其創(chuàng)作的影響
廬隱的有三段愛情,其一是與表親林鴻俊的婚約。這紙婚約說到底還是廬隱對于童年無愛生活的一種反叛,是對其母親看低林某而激起了廬隱的一腔義憤,二者并無太深感情,所以后來廬隱提出解除婚約也是意料中事。而其于郭夢良、李唯建的愛恨糾葛才是廬隱感情經(jīng)歷中影響最為深刻,也最為令人非議。前者受到非議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郭夢良已有一個家庭包辦的妻子,而后者則是女方大于男方的九歲年齡。這兩段婚姻無疑都是世俗觀念的一次驚世叛逆。在這兩段感情中廬隱進退兩難,舊有觀念的束縛與感情選擇的自主,情與智交織沖突。正如其作品中麗芬感嘆之語:“人間永遠只有缺乏啊,情與理永遠是沖突的,我們可憐的人類只有死在這沖突下了?!雹僭趶]隱的作品中,情和智的沖突屢屢存在,這是其積郁的情緒不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得到發(fā)泄只有在作品中有所寄寓與表達。
終其一生廬隱的生活始終與不幸、坎坷、愁苦聯(lián)系在一起,這樣也就不難理解她作品中的悲哀、感嘆、苦悶。廬隱作品的風格與其童年的經(jīng)歷有關,與其性格有關,與時代有關,也與其的不尋常的感情經(jīng)歷有關。童年的無愛,“五四”的風浪、感情的磨難,短短三十六的年的人生中廬隱詮釋了一位女性是如何在悲苦中掙扎和迎難而上的。在其作品中自然也就形成了宣泄愁苦的習慣和以悲為美的審美取向,由是造就了這廬隱式的感傷。
注釋:
①蕭楓.中國現(xiàn)代文學名家作品(一)[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0.12,第224頁。
參考文獻:
[1]廬隱,金理.廬隱自傳[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1.
[2]廬隱.廬隱精品選[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4.3.
[3]廬隱著,凡尼,郁葦編[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4.4.
[4]喬以鋼.中國女性與文學:喬以鋼自選集[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10
[5]蕭楓.中國現(xiàn)代文學名家作品(一)(二)(三)(四)(五)[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