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美國夢”的鑄就到幻滅

2016-06-30 08:00:31段永佳
北方文學·中旬 2016年5期
關(guān)鍵詞:筑夢美國夢弗蘭克

段永佳

摘 要:美籍愛爾蘭作家弗蘭克.麥考特的三部自傳體小說《安琪拉的灰燼》、《就是這兒》和《教書匠》完整地的描述了他的一生,一個外來移民的奮斗歷程生動地躍然紙上。論文通過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探討“美國夢”從“筑夢”到“逐夢圓夢”再到“幻滅”的完整歷程。

關(guān)鍵詞:弗蘭克.麥考特;美國夢;筑夢;逐夢;圓夢;幻滅

美籍愛爾蘭作家弗蘭克.麥考特在晚年時期撰寫的三部自傳小說《安琪拉的灰燼》、《就是這兒》和《教書匠》完整地的描述了他的一生,從他的悲慘童年到奮斗血淚史再到成功的事業(yè)生涯。其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更讓讀者耳目一新,將讀者帶入了作者的自我世界中,讓讀者如身歷其境般感受到了他童年的凄慘、奮斗的辛酸和成功的喜悅。乍眼一看,一個外來移民通過自己的奮斗最終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改變了自己之前窮困潦倒的生活,這正是一個圓滿“美國夢”的真實寫照,仿佛是專為美國這個自由之地所作的代言。細細品讀,作者在作品中的某些遣詞造句卻并不盡然彰顯了實現(xiàn)了所謂的“美國夢”的喜悅。本文試從弗蘭克的自傳三部曲切入,通過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來探討“美國夢”從“筑夢”到“逐夢圓夢”再到“幻滅”的歷程。

一、“美國夢”概述

“美國夢”這一觀點早在歐洲移民早期就被提出,其含義是只要在美國就可以通過自己勤勞的奮斗和努力的工作終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過上較為富裕的生活或者成為上流人士。美國于1776年發(fā)表《獨立宣言》中宣揚“人人生而平等”的真理,并標明每個人皆有“生存權(quán)、自由權(quán)和追求幸福的權(quán)利”。自此,“人人生而平等”作為美國的立國原則,作為人們的理想和信念,開始吸引著眾多外來者來到這片土地上,希望通過自己的奮斗以實現(xiàn)夢想。“美國夢”由此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自1776年以來,世世代代的美國人都深信不疑,只要經(jīng)過努力不懈的奮斗便能獲得更好的生活,亦即“人們必須通過自己的勤奮、勇氣、創(chuàng)意和決心邁向繁榮,而非依賴于特定的社會階級和他人的援助。兩百年來,美國夢”一直激勵著世界各地的青年人來到這片土地創(chuàng)造自己的價值,美國也因此成為全球成功人士的搖籃”[1]。

從《安吉拉的灰燼》到《就是這兒》,體現(xiàn)了作者追尋美國夢、實現(xiàn)美國夢的奮斗歷程,最終當上教師即可看作是作者成功實現(xiàn)了美國夢;但在《教書匠》一書中可以隨處看到作者對“美國圖式、美國模式或者說是美國框架的麥考特式概述”[2],并不如之前作者想象般美好,也不如我們想象般自由,表現(xiàn)出美國夢的破滅。

二、筑夢之旅

麥考特的筑夢之旅始于父輩們美國夢的破滅。這是在麥考特第一部自傳體小說《安琪拉的灰燼》中所提及的內(nèi)容。父輩們追尋的美國夢雖然未能實現(xiàn),但是那個時期對美國的普遍向往及父輩們經(jīng)常所談及的充滿希望和自由的美國使得麥考特對美國夢仍然深深向往,這種吸引力一直在指引著他不斷地追尋。麥考特的父親馬拉奇最初為躲避追殺從愛爾蘭逃到了美國,那時的美國是一個沒有戰(zhàn)爭并被譽為是一個自由的國度。他希望能夠在這個充滿著無限希望的寬容國度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然而一個從愛爾蘭逃亡出來的人是以一個難民的身份來到美國,來到美國依然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努力并不能使他擺脫社會的局限性;另一方面,馬拉奇酷愛酗酒,不顧妻子孩子常年處于饑寒交迫的狀態(tài),這無疑進一步催化了他的失敗命運。麥考特的母親安琪拉則是因為在愛爾蘭找不到工作,外婆建議她去美國。而外婆的一席話則一語道出普遍人所追尋著的“美國夢”:“你一點用都沒有,為什么不去美國呢?各種各樣的廢物在那都能找到位置。”[3]麥考特的父母在紐約相遇,結(jié)婚。但是父親常年酗酒、失業(yè),沒有生活來源,母親雖然堅強,但是帶著幾個孩子也漸漸顯得力不從心,因此落魄的馬拉奇只得攜妻兒回到了愛爾蘭,這體現(xiàn)了麥考特父母美國夢的破滅。

麥考特于1930年生于美國紐約,四歲時隨父母回到愛爾蘭,長于愛爾蘭貧民窟,十九歲重回美國。之前麥考特雖然只在美國僅僅呆了四年,但是對美國的向往從那時就開始在心中埋下種子,向往著這里的自由和希望。這種向往幫助他不斷地向現(xiàn)實發(fā)出反抗,力求掙脫出身給他帶來的種種羈絆。他一次次地從打擊和失敗中爬起,在挫折中找尋著自我,生活中的一些微乎其微的勝利中不斷地增強著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父親的酗酒和無所事事雖然讓這個本就貧困不堪的家庭雪上加霜,饑餓讓麥考特年幼的弟妹不幸夭折,但是在最初也并未對父親產(chǎn)生憎惡和怨恨。和父親度過的美好時光激起他心中的父愛,在心中不斷地給予他溫暖和安慰。但是這種感情最終也止于父親的酗酒和對家人的不聞不顧。麥考特從此意識到父親不可能挽救一家人于饑餓中,要想改變,只有自己努力,特別是作為家中最年長的男孩,更要幫助母親承擔起家中的責任和擔子。他希望通過自己的雙手幫助母親分擔責任他也希望通過勞動存期一部分錢離開利默里克,到美國尋求一種自己向往已久的新生活,即追尋自己心中的那個“美國夢”,“美國夢”從此在他心中筑巢而居。十九歲那年,麥考特終于攢夠了去美國的船票錢,來到了這片他向往已久的自由與希望之地,這是對他而言既陌生又熟悉的出生地。作品中的最后一句話“是的,就是這里了!”正是說明這就是麥考特逐夢之旅的起航點。

三、逐夢圓夢之旅

十九歲,麥考特重新回到他的出生地紐約,開始他的逐夢之旅。麥考特第二部自傳體小說《就是這兒》中所主要涉及的內(nèi)容正是麥考特來到紐約之后的經(jīng)歷。小時候耳濡目染,母親又常對他說的這里就是他們的夢。如今,來到這里,似乎夢想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對他而言,這就是夢想的起航點。他常常想象著和自己的弟弟們分享這個令他們每個人都嫉妒得發(fā)狂的夢想。

紐約對于他來說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這里是他的出生地,四歲時被父母帶回了愛爾蘭,十九歲時懷揣著夢想再次踏上這片土地。當船只剛駛進紐約港口時,當這個城市剛剛印入他的眼簾時,摩天大樓卻讓這個那么渴望來到這里的年輕人望而生畏,另外一些他從未見過的東西也同樣令他不知所措。他“臉上長滿丘疹,說話帶有口音,不知道什么是漢堡包,分不清浴室地墊和毛巾”[4]……這是他在紐約度過的第一個晚上,真是尷尬百般,洋相百出。在同船來的神甫的幫助下,他成為打掃垃圾和清理馬桶的酒店勤雜工,終于可以自己養(yǎng)活自己。然而熱愛讀書的他,異常羨慕進出地鐵的大學生,手拿著大學里的課本,似乎路過的每一個人都會對此羨慕不已,然后說道:“看啊,他/她是大學生;還有擁有教堂尖塔卻沒有新教徒的十字架的大學校園,男孩女孩手拿著書漫步于校園中,神圣而自由;這一切都是那么的吸引著他。后來,他當過兵,還做過碼頭工人、打字員,做過很多零工,然而他把自己的閑暇時間都用來到公眾圖書館讀書,終于有一天,紐約大學的校門向他敞開。一九五七年,他完成了紐約大學的學位課程,并于同年秋天通過了教育委員會指教高中英語的考試。之后麥考特在紐約市一所享有盛名的公立中學從事寫作教學三十余年。

一個愛爾蘭的移民,十九歲只身來到美國紐約,面對陌生的一切,始終不忘初心,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一步步向自己的目標靠近,最終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終于在他夢寐以求的土地上扎下根來,成為一名令人尊敬的教師。美國紐約之行便成為他的逐夢和圓夢之旅。

四、夢的幻滅

一個出生并不好的愛爾蘭移民只身來到美國,最終成為了一名中學教師,麥考特的經(jīng)歷似乎理所應(yīng)當?shù)爻蔀橐粋€典型的美國夢樣板。麥考特的第三部小說《教書匠》講述的是他從教以后的經(jīng)歷,也被很多學者認為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式成功故事。麥考特在該書中以教師的酸甜苦辣同世人一同分享了一名教師所經(jīng)歷的林林種種。麥考特獨特的生活經(jīng)歷讓他成為一名與眾不同的教師,他的故事就是他教學魅力的來源。但是在《教書匠》一書中,作者除了解讀自己的教師身份、講述了自己的教師經(jīng)歷,還對美國圖式、美國模式或者說是美國框架進行了敘述,而且這種敘述隨處可見。如:

我們做的就是出生、上學、度假、戀愛或諸如此類的,畢業(yè)、趕上某個行當、結(jié)婚、生三個孩子,如您所言,考試只得兩分,送孩子上學、和人口中的百分之五十一樣離婚、變胖、第一次心臟病發(fā)作、退休、死。[5]

這樣的美國圖式在書中多次出現(xiàn)。在這樣的敘述中,作者的語言充滿了諷刺意味,批判了美國模式的無奈,實則也暗示了人生的無奈。進一步來講,這則是對之前美國印象的顛覆:美國并非是一個完全自由的國度,在這里人們也有很多無奈,也會有無助的時候。

此外,麥考特還在《教書匠》一書的敘述中“打破了教師這一職業(yè)的神圣形象”[2]:

教學的地位在各種專業(yè)中可屬樓下的女傭,他們進出只有走邊門,或從后門繞……

……報紙會問你,一個微不足道的教師,關(guān)于教育的看法。這會成為大新聞:

有人問教師關(guān)于教育的看法。這會成為大新聞:有人問教師關(guān)于教育的看法。

哇噢,你會上電視。[5]

麥考特試圖通過這一段敘述說明教師在當時的社會來講并不是具有權(quán)威和地位的人士,麥考特將教師比作“樓下的女傭”,只能“走邊門”,“從后門繞”,可想而知教師的地位何在呢?如果報紙問及一名教師關(guān)于教育的看法,這就會成為一則大新聞,人們實則很少在意教師對教育的看法,雖然教師本身是最有權(quán)和資格來談?wù)摻逃娜?,但是我們從這里可以看出他們卻基本沒有話語權(quán)。

五、結(jié)語

麥考特的悲慘童年讓我們?yōu)橹畋硗?,但他不撓的奮斗歷程又讓我們深深感動,感染著萬千讀者為他的精神贊嘆不已。我們常把作為愛爾蘭移民的他看作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夢圓夢者,但是他的自傳三部曲中所折射出的不僅僅只是“圓夢”那么簡單。他的故事是一個完整的歷程,愛爾蘭“筑夢”,美國“逐夢”,受了高等教育,當上教師,似乎已然“圓夢”。然而本該受人尊敬的教師卻擁有如同女傭一般的地位,本該在教育上最具發(fā)言權(quán)的教師卻完全沒有話語權(quán),這個“典型的美國夢”還是“典型的美國夢”嗎?麥考特的自傳三部曲正是通過他的親身經(jīng)歷在訴講“美國夢”從“筑夢”到“逐夢圓夢”再到“幻滅”的歷程。

參考文獻:

[1]美國夢[EB/OL].http://baike.baidu.com/subview/77925/ 5047225.htm

[2]李戰(zhàn)子.弗蘭克.麥考特自傳《教書匠》的話語與身份[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04).

[3]弗蘭克.麥考特.安琪拉的灰燼[M].路文彬,譯.海南出版社,2006.

[4]弗蘭克.麥考特.就是這兒[M].張敏,譯.南海出版公司,2010.

[5] McCourt F. Teacher Man [M]. New York: Scribner, 2005.

猜你喜歡
筑夢美國夢弗蘭克
弗蘭克·蓋里——建筑界的“畢加索”
筑夢家國的最美姿態(tài)
當代陜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32
比亞迪筑夢大生態(tài)
汽車觀察(2018年10期)2018-11-06 07:05:18
弗蘭克先生是個女的
學生天地(2018年2期)2018-09-06 12:00:44
筑夢大西安
想進監(jiān)獄的蒙弗蘭克
弗蘭克與滑板
「兩代人」同譜「筑夢曲」
中國火炬(2015年7期)2015-07-31 17:40:02
蒙自县| 旬邑县| 新昌县| 德惠市| 平泉县| 蒙自县| 江油市| 栖霞市| 海原县| 灵寿县| 金门县| 广河县| 逊克县| 余干县| 三门县| 南汇区| 徐州市| 顺义区| 邯郸市| 永昌县| 绵竹市| 晴隆县| 福贡县| 山丹县| 岑巩县| 临泉县| 广平县| 麻栗坡县| 景德镇市| 黄大仙区| 都江堰市| 韶山市| 荃湾区| 县级市| 黄梅县| 黄大仙区| 同江市| 奉新县| 四川省| 德州市| 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