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瀟瀟
摘 要:明清時期是中國狐文化的鼎盛時期,《聊齋志異》中就有許多男狐和女狐的故事。從狐的品行來看,文中的女狐多是善良多情的形象,男狐除了謙恭知禮的形象以外,還有祟人的男狐。本文試圖從蒲松齡筆下的祟人男狐形象出發(fā),分析和探討男狐祟人的特征、形式,繼而探究作家在創(chuàng)作此類男狐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人生態(tài)度和倫理價值觀。
關(guān)鍵詞:《聊齋志異》;男狐;祟人
關(guān)于男狐作祟現(xiàn)象的歷史記載,最早可見于西漢昭帝年間焦延壽的《焦氏易林》。六朝時男狐作祟的故事更為普遍,北魏楊銜之《洛陽伽藍記》以及干寶《搜神記》中的狐妖就多為男狐。值得注意的是,歷史上對男狐祟人現(xiàn)象的描述主要集中在狐人對女性的侵害,對男狐形象的塑造和行為語言的筆墨刻畫較少。直至蒲松齡《聊齋志異》中各類祟人男狐的出現(xiàn),男狐的形象才豐富和立體起來。
綜觀整部《聊齋志異》,約有30篇涉及男狐者,其中塑造了具體形象的祟人男狐共有14篇篇目,包括《狐入瓶》、《金陵乙》、《賈兒》、《農(nóng)人》、《小髻》、《姬生》、《九山王》、《五通》、《遵化署狐》、《王子安》、《狐懲淫》、《黃九郎》、《陵縣狐》、《馬介甫》。這些作品主要表現(xiàn)了蒲松齡對祟人男狐的批判,但是其中也不乏對部分祟人男狐行為的肯定,使得男狐祟人的現(xiàn)象不只是局限在男狐對女性的傷害,也包含了作者對現(xiàn)實中不符禮法的人類行為的反思,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前人對男狐祟人故事的闡發(fā)。
一、男狐祟人中的主體對象特征
祟人的男狐,無論年少和年老,往往多表現(xiàn)出動物的原始野性,具有狐貍天生的狡猾、聰靈、欺弱、妖媚特點。如《賈兒》中出現(xiàn)的男狐步步迷惑賈兒母親的心智以達到為所欲為的性蠱惑?!都分械暮偂拔幢卮髳?,或生以諧引之,狐亦以戲弄之”,對人類自肆高尚正行的引導(dǎo)回以動物的戲弄,表現(xiàn)其狡猾聰靈的一面?!段逋ā分谐霈F(xiàn)的祟人男狐則直接被作者塑造為一馬、兩豕、一鳥四類動物形象,透過他們的作害反映出與人有別的動物不節(jié)制的原始本能欲望。
除此以外,蒲松齡在創(chuàng)作各類祟人男狐時,也賦予了不同的特征顯現(xiàn)其創(chuàng)作的寓意。14篇描寫祟人男狐的故事中,作者予以正面批判男狐劣性的有8篇,包括《狐入瓶》、《金陵乙》、《賈兒》、《農(nóng)人》、《小髻》、《姬生》、《五通》、《陵縣狐》;借男狐的祟人嘲諷人類不正之風(fēng)的有6篇,包括《九山王》、《遵化署狐》、《王子安》、《黃九郎》、《狐懲淫》、《馬介甫》。前者中的男狐形象多是年少男狐,外形上以“光自兩眸出,晶瑩四射”、“四足皆無骨”示人;語言上以“勿見害”表達哀求、“紙上符咒,能奈我何”表達自傲。后者中既有“姝麗”的俊美男狐,也有“容服都雅”的賢達狐仙;他們對世人的禍害很大程度上受到世人頑劣行為的影響或迫害,因此對“奇慘之仇,無不報”,面對人類的非禮請求“勉承君意”以及對悍婦不守婦德的“以小術(shù)懼之”。
二、男狐祟人中的客體對象特征
客體對象是未出嫁的年輕女子的作品中,她們在受到禍害之后已經(jīng)會變被動為主動,以機智的問答套取男狐的缺點和恐懼之處,繼而有針對地尋找辦法對付他們?!掇r(nóng)人》中被男狐所祟的即是居住在山南的貴家女,對自傲自大不怕符咒的男狐贊嘆發(fā)問“汝道術(shù)良深,可幸永好。顧不知生平亦有所畏者否?”獲取男狐所畏懼的對象之后,告訴自己的父親尋找當(dāng)時的農(nóng)人,及時地解救自己。這樣的客體對象是蒲松齡作品中較為積極的一面,透露著作者對自大男狐的鞭笞,也肯定了人類尤其是女性反狐侵害的機智自救。
客體對象是嫁為人婦的貌美對象和剽悍家婦的作品中,她們在受到禍害之后的反應(yīng)則相對較多,主要呈現(xiàn)為身心俱疲無力反抗、蠱惑醒悟后自盡、機智斗狐殺狐、被訓(xùn)后反復(fù)剽悍四種類型。第一種在《賈兒》中尤為明顯,賈兒母親一開始意識到男狐的蠱惑時還能主動要求庖媼和兒子相伴,隨著男狐禍祟的程度加深逐漸失去了自制,最終落得“歌哭叫詈,日萬狀。夜厭與人居”。第二種可見《五通》中被淫占的典商妻子“心甚羞之”、“不勝羞憤,思欲自盡,而投繯則帶自絕,屢試皆然,苦不得死”,這是他們作為受害者無力抗?fàn)?且自覺失貞的無奈與妥協(xié)。第三種如《狐入瓶》中的萬村石氏之婦,每每觀察祟人男狐逃遁隱匿的瓶,最終“以絮塞其口,置釜中,燂湯而沸之”,機智地消滅了男狐。最后一種是作者極力批判嘲諷的客體對象,是受到狐仙反復(fù)教訓(xùn)不改的悍婦,《馬介甫》中的楊萬石妻尹氏即是典型的悍婦,對家中的各個成員包括公公在內(nèi)都“少迕之,輒以鞭撻從事”。狐仙馬介甫對其多次以小術(shù)教訓(xùn),使其“徒跣而歸,面色灰死”。
客體對象是普通平民的作品中,他們受到禍害的反應(yīng)往往會迅速反擊或群起滅之,趕走祟人的男狐?!掇r(nóng)人》中的山農(nóng)一發(fā)現(xiàn)偷食的男狐,即“荷鋤潛往,力擊之”,使得男狐多年后仍心有余悸。《小髻》中的長山居民懷疑拜訪的短客即是偷人器具的男狐時,“共操兵杖往”男狐的住處,最終“眾噪起,并擊之。杖杖皆火,瞬息四散”,趕走了禍害的男狐。
客體對象是名士和官僚的作品中,他們受到禍害的反應(yīng)往往不同。名士們往往會從男狐祟人的現(xiàn)象中得出人生的反思;而官僚們或沉溺其中無所察覺,或直接施以手段斷絕狐患。在《姬生》篇中,名士姬生本欲引偷盜的男狐歸正而“反為邪惑”,反思“身有夙根,室有賢助”的重要性,《王子安》更是“為狐奚落”夢中中進士,反思科舉考試制度對人迂腐的影響。
三、男狐祟人中作家的創(chuàng)作價值觀
(一)宣揚儒家倫理之道
蒲松齡在其《代韓縣公募修鄭公書院疏》里曾說:“蓋以振勵斯文,事關(guān)名教,表彰盛跡,責(zé)在儒生”。對于良善民風(fēng)的正確引導(dǎo),成為其寫作的第一要義。因此,他借由祟人男狐的描繪,實際上表達了善惡倫理果報,同時也宣揚自己崇尚的倫理教化之道?!顿Z兒》篇宣揚的是婦德中守貞的倫理道德,《馬介甫》篇宣揚的則是婦德中尊老相夫的倫理道德,作家描寫現(xiàn)實中的婦女多離不開以上兩種儒家倫理道德的價值觀。作家形容“娘子軍肆其橫暴,苦療妒之無方;胭脂虎啖盡生靈,幸渡迷之有揖?!?,他只能借助男狐運用仙術(shù)等異能來教訓(xùn)悍婦,讓其明白尊老相夫的傳統(tǒng)婦德,可以說這是蒲松齡對現(xiàn)實中悍婦行為不滿的體現(xiàn),也是其強烈的儒家倫理價值觀的再現(xiàn)。
(二)批判不當(dāng)?shù)纳鐣L(fēng)氣
《狐懲淫》中的男狐利用某生好蓄媚藥的惡習(xí),將媚藥放于其妻的粥里,害得其妻出丑,險些喪命。在這里,作家反其道而行,并沒有像其他篇目一樣將男狐刻畫成害人的惡狐,而是賦予其相對頑劣的性質(zhì)來懲罰不道德的某生,最終“痛改往行,狐亦遂絕”。異史氏曰:“居家者相戒勿蓄砒鴆,從無有相戒不蓄媚藥者,亦猶人之民兵刃而狎床第也。寧知其毒有甚于砒鴆者哉!顧蓄之不過以媚內(nèi)耳!乃至見嫉于鬼神;況人之縱淫,有過于蓄藥者乎?”深刻地批判了明末性欲開放的社會風(fēng)氣,通過性蠱惑的男狐形象諷刺了人類低靡的生活觀念,從而引導(dǎo)人們對此進行反思,并引以為戒。
(三)嘲諷迂腐的科舉制度
男狐祟人的故事當(dāng)中還提到了參加科舉考試的名士,作者在塑造此類人物形象時,不同于對人物功名求取過程的描寫,而是全程貫穿了男狐這類形象。借助男狐對名士的奚落和戲弄,試圖提升全文的諷刺力度和幽默風(fēng)味。因此,在《王子安》篇中,深知科舉考試迂腐的作家僅僅通過男狐的前后幾句戲語,就將世人對功名的貪戀渴慕之情生動地表達出來。尤其在篇末以“七似”(初入似丐、唱名似囚、歸號舍似秋末冷蜂、出場似出籠病鳥、望報似被縶之猱、報條無我似餌毒之蠅、從新另抱似破卵之鳩)形容“秀才入闈”,深刻諷刺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世人的摧朽。由此可見,作家在創(chuàng)作此類男狐祟人的篇章時,是有意以詼諧的祟人故事嘲諷迂腐的科舉制度,展現(xiàn)其身處封建社會末世對腐朽制度的深度思考。
參考文獻:
[1]蒲松齡著,張友鶴輯校.會校會注會評本聊齋志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王先霖,周偉民著.明清小說理論批評史[M].廣東:花城出版社,1988.
[3]馬瑞芳.聊齋志異創(chuàng)作論[M].山東:山東大學(xué)出版社,1990.
[4]朱一玄.聊齋志異資料匯編[M].天津: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