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顏文字是通過線條模仿人類面部表情以及肢體動作來表達情感的一組符號。從其起源來看可以分為美式顏文字和日式顏文字。但是無論哪一種顏文字都符合人類的認知心理。此外,顏文字為網絡會話提供了生動的語境、使會話更加貼近語言使用中的禮貌原則和省力原則。這些都是顏文字在網絡言語行為中價值的體現(xiàn)。
關鍵詞:網絡會話;語言認知;顏文字
作者簡介:耿陽,渤海大學文學院應用語言學專業(yè)。
[中圖分類號]:H1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0--02
科技的進步語言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除了促使計算機語言學等一系列新興的交叉學科產生之外,網絡的迅速發(fā)展給語言使用者們提供了一種嶄新的交流方式。為了適應網絡交際,語言中也產生了新的分支。網絡語言為了適應當下網絡溝通的高效性,因此也十分強調溝通過程中的靈活變通。但由于網絡語言是文字交流的產物,所以在使用過程中不免會產生“言盡意不窮”的現(xiàn)象。為了避免這種現(xiàn)象的產生,網絡語言中接連產生了諸多的解決方式,而“顏文字”就是其中之一。
一、顏文字的緣起
顏文字即利用計算機中的各種標點、文字和線條來模仿人的面部表情,以此表達一定意義的一組符號。顏文字最初只是利用ASCII編碼形成的一種交流符號。但是在隨后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漸發(fā)展壯大起來,并且發(fā)展為“美式顏文字”和“日式顏文字”兩個大的分支。我們現(xiàn)在使用更多的是日式顏文字。
(一)美式顏文字
美式顏文字的特點是簡單、易操作。這些符號都是在鍵盤上可以輕易輸出的。并且美式顏文字表示的是語言交流中最簡單、最基礎的一部分表情符號,大多需要將輸出的符號順時針旋轉九十度才能夠看出與人的面部表情的相似性。這一部分顏文字受到早期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都還并不十分便利的影響,其特點是形象比較基礎,表達的感情含義也比較單一,但是這卻是出現(xiàn)最早的一批顏文字。這些符號雖然簡單,并且需要經過旋轉之后才能理解,但是由于這些符號在計算機鍵盤上都可以輕易找得到,因此對于信息發(fā)出者來說使用比較方便。
(二)日式顏文字
不同于美式顏文字的簡單快捷,日式顏文字的特點是形象更加生動、形態(tài)更加豐富。日式顏文字除了引用英文標點符號之外,還廣泛地應用了世界上其他語言中的標點、文字符號。其生動性大大提高,但是相應的,日式顏文字的操作性則大大下降。因此一些“顏文字詞典“也應運產生,為使用者提供便利。日式顏文字可以分為符號式和圖標式兩種。它們都在當下年輕人的網絡交流中起到同等重要的交際作用。
1.符號式顏文字
符號式顏文字即利用標點、字符、文字等符號拼接組合成為模仿人類動作表情的符號,使用過程中大多要借用固定的應用程序。不同于美式顏文字需要順時針旋轉九十度才能夠理解其意義,這一類顏文字更加的直觀,其本身就有更加豐富的表現(xiàn)力。同時,日式顏文字可以被分為人類表情類、人類動作類以及模擬動物類三種。例如:
Q_Q表示流眼淚
╮( ̄﹏ ̄)╭ 模仿的是人表示無奈時攤手的狀態(tài)
同時,這一類顏文字還能夠模仿動物的形態(tài)如:
(● ̄(?) ̄●)模仿了熊的特征。
由此可見,這一類的顏文字不僅能夠表示人的情緒,更能夠通過模擬動作間接表現(xiàn)說話人的心理。
2.圖標式顏文字
圖標式顏文字將符號式的表情具象化,以圖標的形式流通,隨著蘋果公司在其旗下電子產品運營系統(tǒng)的交流軟件中添加了這類顏文字,這一新興的顏文字系統(tǒng)才逐漸得到統(tǒng)一并在全世界年輕人的交流中得到廣泛應用。
圖標式顏文字的特點是統(tǒng)一性。這是由于圖標式顏文字一般都是依附于某種特定的軟件或者操所系統(tǒng),但也一定會受到這些特定軟件和操作系統(tǒng)的特性的制約。具有這樣特點的圖標式顏文字在交流中所帶來的優(yōu)點是便于操作且直觀。但由于這一類顏文字數(shù)量和形象是固定的,在使用過程中靈活性并不及符號式顏文字。
二、顏文字的像似性
由此可見,顏文字是通過模擬人類的動作和表情來達到表情達意的效果的。但其表意僅停留在詞匯層面上,沒有語法規(guī)則的制約。因此顏文字很難表達完整的語義,它只是一種表達感情的輔助手段。然而簡單的符號系統(tǒng)不同于圖畫,由標點和字符組成的顏文字系統(tǒng)如何與人類的認知機制發(fā)生聯(lián)系值得深入探討。
人類能夠通過與自身面部相似的符號布局來完成從簡單的符號到人腦內儲存的客觀現(xiàn)象的映射。例如,表示流眼淚的表情“Q_Q”中,兩個字母“Q”的圓圈部分構成了眼睛,圓圈下面的短浪線構成了眼淚,同時兩個字母“Q”中間的下劃線構成嘴部線條。這樣的符號組合起來之后,自動的和人的面部線條構成映像相似,對信息發(fā)出者來說,它生動形象地向人們傳達了信息發(fā)出者做出“流眼淚”這一表情時應有的情緒;信息的接收者也能通過在思維中還原這個顏文字所投射的面部表情來解讀接收到信息中所蘊含的情感意義。
顏文字無論從信息的編碼角度來講,還是從信息的解碼角度來講都和人的認知機制緊密相關。這種以文字符號來表達人情感內涵的形式并不是在計算機網絡語言興起之后才有的,象形文字的產生也是源于人類同樣的認知機制。無論是象形文字還是當下流行的顏文字都是在人類的認知規(guī)律的引導下產生的,因此我們可以把顏文字看做是網絡時代的一種特殊的象形文字,只是它們不能直接用于溝通,因為它們沒有真正進入當下的任何一門語言的語言系統(tǒng)中。
三、顏文字的流行理據
在介紹了顏文字的緣起和生成機制之后,我們要關注的是顏文字在當下網絡言語行為中起到怎樣的作用,以及如何起到這樣的作用。通過分析各種顏文字使用的場合,并在觀察顏文字使用之后帶來的語義和語境情感上的變化,可以看出顏文字在當下網絡交流中流行的理據是什么。
(一)顏文字的使用與語境
網絡語言由于其使用平臺的制約,很難還原真實溝通過程中人們的面部表情以及語調所營造的溝通氛圍。人們在日常交流過程中,除了用語言本身來表達意義之外,還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動作、表情、肢體語言以及其不同的語氣和語調來輔助完成交際。這種輔助的交流手段所表達的意義可以順應語言所表達的內容,從側面起到加強溝通的效果。有時人們也會有意識地使其傳達出與語言所表達內容相悖的含義,從而形成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段。
但是在更多依賴文字表達的網絡交流的平臺中,這種表達意義的方式就失去了可以依附的主體。顏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網絡交流在這方面的不足。首先,顏文字能夠模仿人類簡單的面部表情,信息發(fā)出者在使用某個顏文字的時候可以盡量選擇貼近內心真實感受的表情符。其次,顏文字和普通的文字敘述比起來更加的生動形象,可以盡量模仿真實的溝通情境。最后,顏文字在使用過程中也可以采用與語句字面意義相悖的方式來表達一定深層含義。
例如新浪用戶“大綿羊BOBO”的微博“我的假期安排如下:床頭山,客廳谷,衣櫥洞,陽臺峰,馬桶湖,浴室巷等著名景點。有一起的嘛?”有來自用戶“顏文字君”的這樣一條評論“好的好的就這樣∠( 」∠)_”
用戶在微博平臺上對于其他人發(fā)表觀點的評論,這構成了一段對話。在這段虛擬對話中,對話的發(fā)出者用“床頭山,客廳谷”等一系列短語委婉地表達自己假期不出行的安排。而回復者的文字回答“好的好的就這樣”表達了對于對話發(fā)出者的一種肯定。同時,回復者在自己的語言中使用了顏文字“∠( 」∠)_”,該顏文字模擬的是人類趴在床上的形態(tài)動作,生動地傳達出了回復者理想中假期的狀態(tài),順應了對話回復者所要傳達的信息,輔助對話回復者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同時,使用該顏文字在對話中,也最大限度地模擬了回復者在接收到對話發(fā)出者信息時內心的真實感受,把在真實對話中能夠做出的表情動作模擬到極限,使整個會話的氛圍更加生動。
(二)顏文字的使用與禮貌原則
利齊的禮貌原則是在“合作原則” 的基礎上,為了彌補合作原則的不足之處而產生。利齊認為想要使對話順利進行,首先需要的是一種和諧的語言氛圍。但是在網絡虛擬會話中,由于不能看到對方的表情,而且會話雙方很可能是兩個陌生人,因此雙方心理距離比較大,進行對話時有意遵循禮貌原則的難度相較于真實會話場景增強。顏文字作為一種會話的輔助工具,能在網絡虛擬會話中輔助營造一種輕松的氛圍,增加禮貌程度,拉近會話雙方的心理距離,輔助會話雙方順利完成對話。
例如,比較單純文字會話片段1,與加上顏文字之后的會話片段2,可以看出顏文字的使用在會話中起到的作用。
買家:服務很好,非常滿意。
賣家:真的很感謝您如此用心的評價。有您的支持我們會做得更好,我們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我們會盡最大努力,做到您心目中最好,感謝您的光顧!(片段1)
買家:服務很好:),非常滿意(づ ̄3 ̄)づ╭?~
賣家:O(∩_∩)O~真的很感謝您如此用心的評價。有您的支持我們會做得更好,(*^__^*)我們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我們會盡最大努力,做到您心目中最好,感謝您的光顧?。à牛?3 ̄)づ……(片段2)
會話片段一和會話片段二是淘寶某店鋪買家的評論和賣家對于評論的回復。其中片段一是去掉顏文字之后的版本。通過對比兩段會話,可以看出片段二在禮貌程度上優(yōu)于片段一,并且二的交流雙方在心理距離上也會近于會話一。
(三)顏文字的使用與省力原則
省力原則要求人們在交流中以最小的努力換取最大的收益。這是人類語言發(fā)展與運用過程中所要遵循的一個重要的原則。顏文字的特點之一就是能夠生動形象地表情達意。在使用了顏文字的對話中,如果遇到一定要表達說話人對話過程中的情感的情況,可以省去說話人大量的描繪會話人情緒的精力。并且由于顏文字的使用場合大多是網絡即時聊天中,對于表達情感的即時要求就要比單純的篇章表達要高,相對的,對于語言表達的正式性和嚴謹性要求下降。顏文字的出現(xiàn)恰好符合了這種即時交流的特性,因此這也成為顏文字在網絡交流中迅速流行的原因之一。
例如:新浪用戶“顏文字君”在其微博“最近韓國比較流行的馬卡龍夾冰激凌看上去好好吃的樣子(,,>﹃<,,)”中使用了顏文字“(,,>﹃<,,)”以表達看到圖片上的冰淇淋之后“饞得流出了口水”的狀態(tài)。使用顏文字和使用文字比起來除了有更加生動的優(yōu)勢之外,還更加簡單、便捷。用一組符號就表達出了“看到美食之后想吃得直流口水”的含義,恰好符合了人類使用語言時的省力原則。這也成為了顏文字廣泛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顏文字代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思維方式和審美取向。在網絡虛擬交流盛行的今天,顏文字的出現(xiàn)能夠最大限度地輔助會話完成,幫助信息發(fā)出者表情達意。然而“顏文字”并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文字,它只是表達意義的一種輔助工具,并沒有進入語言系統(tǒng)本身。因此,語言在文字交流層面上是否會有更加完善的表情達意的解決方式,還需要我們進一步的觀察。
參考文獻:
[1]闞安捷.顏文字中相似性分析[J]. 淮北師范大學學報2013.8.
[2]呂曉鳳 、張明璽.淺析Leech的禮貌原則在中國的適用性[J].湖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6.
[3]韓璐.從省力原則的角度探討顏文字“囧”在傳媒中的廣泛使用[J].語言學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