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泉琨 劉書真 黨勇
【摘要】 目的 探討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治療急性尿路感染的臨床療效。方法 60例急性尿路感染患者, 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各30例。治療組給予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治療, 對照組給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治療。觀察兩組療效。結果 治療組停藥后第1、7天的臨床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 (P<0.05);治療組在用藥第4天、停藥后第1、7天的細菌學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 (P<0.05);治療后兩組血漿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均較治療前下降, 治療組下降更明顯,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結論 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治療急性尿路感染效果好、安全性高, 可作為首選治療方案。
【關鍵詞】 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尿路感染;療效;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3.091
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是一種新型的復合抗菌藥物, 目前在國內外已成為臨床治療呼吸系統(tǒng)感染的常用藥物[1], 但應用該藥治療泌尿系統(tǒng)感染, 相關報道較少。作者將60例急性尿路感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分別應用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和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治療, 觀察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腎內科2012年6月~2014年12月
60例尿路感染患者, 其中男10例, 女50例, 年齡18~65歲,
所有患者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符合急性尿路感染診斷標準(《內科學》第8版)。本試驗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且患者簽署了用藥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老年和(或 )高危患者;②嚴重尿路梗阻;③相關藥物過敏或不良反應史;④妊娠;⑤入院前使用過其他抗菌藥物;⑥心電圖檢查有明顯異常。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各30例。
1. 2 方法 治療組應用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輝瑞制藥有限公司, 規(guī)格:頭孢哌酮1.0 g+舒巴坦0.5 g)治療, 6.0 g/d,
分2次靜脈滴注, 共14 d。對照組應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浙江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藥廠, 規(guī)格:0.2 g/
100 ml)治療, 0.4 g/d, 分2次靜脈滴注, 共14 d。體溫>38.5℃
時, 采用布洛芬混懸液(2 g /100 ml)15~20 ml口服, 或應用吲哚美辛栓50~100 mg納肛。經治療48~72 h后, 若無明顯臨床效果或病情有惡化趨勢, 則改用其他抗菌藥物治療。
1. 3 觀察指標 ①治療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的癥狀和體征的變化;②血、尿常規(guī)檢查:分別在用藥前、用藥第4天和停藥后第1、7天各進行1次;③肝、腎功能檢查:分別在用藥前及停藥后第1天各進行1次;④血漿炎癥因子檢查: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分別在用藥前及停藥后第1天各進行
1次;⑤細菌病原學檢查:分別在用藥前、用藥第4天和停藥后第1、7天取清潔中段尿標本進行細菌培養(yǎng), 對培養(yǎng)陽性的致病菌, 采用K-B法分別測定對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哌拉西林、阿米卡星、頭孢西丁等5種抗菌藥物的敏感性。
1. 4 臨床療效及細菌學療效評價標準[2] 臨床療效:按照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制定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進行評定。治療效果分為4個等級:痊愈、顯效、進步、無效。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細菌學療效:按照致病菌的清除、替換、未清除和再感染4級評定。有效率=清除率+替換率。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停藥后第1、7天臨床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 (P<0.05)。
2. 2 細菌學療效比較 治療組分離培養(yǎng)出致病病原菌29株, 對照組28株。治療組在用藥第4天、停藥后第1、7天細菌學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
2. 3 血漿炎癥因子比較 治療后兩組血漿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均較治療前下降, 治療組下降更明顯(P<0.05)。
2. 4 中段尿培養(yǎng)藥敏結果 分離出致病菌57株, 其中大腸埃希菌49株, 變形桿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 革蘭陽性球菌2株。藥敏試驗顯示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敏
感率為96.5%, 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哌拉西林、阿米卡星、頭孢西丁敏感率分別為73.7%、71.9%、89.5%、87.7%。
2. 5 不良反應 治療組有1例出現輕度腹瀉。對照組有1例出現注射部位皮膚瘙癢。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例患者經對癥治療后好轉, 不影響治療。對照組3例治療無效患者應用二線治療方案后病情改善。
3 討論
尿路感染是腎內科常見多發(fā)病, 女性發(fā)病率高于男性, 其中95%以上是革蘭陰性桿菌所致, 大腸埃希菌最為常見, 其次為變形桿菌、肺炎克雷伯菌, 約5%的尿路感染是由革蘭陽性菌引發(fā)[3]。近年來, 隨著抗菌藥物、免疫抑制劑、激素及介入診斷和治療措施的增多, 尿路感染發(fā)生率顯著升高, 且耐藥病原菌也逐年增多[4], 給臨床診治帶來了困難。
β-內酰胺酶的產生是多數菌株對青霉素、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發(fā)生耐藥性的生化基礎。選擇含β-內酰胺酶抑制劑的抗生素, 可以防止β-內酰胺酶水解抗生素中β-內酰胺環(huán)的酰胺鍵, 從而穩(wěn)定其抗菌效能。王宏儒等[4]報道對于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的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比其他β-內酰胺類(碳青酶烯類除外)有較高的體外抗菌活性;王澍等[5]報道對于革蘭陰性菌, 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比第三代頭孢菌素和喹諾酮類有較低的耐藥率。對多數革蘭陽性菌, 除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MRSE), 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亦有良好的抗菌活性[6]。同時, 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在組織細胞內藥物濃度高, 治療急性尿路感染療效顯著。
近年的研究表明, 在快速判斷細菌感染的實驗室指標中, 降鈣素原是最具價值的監(jiān)測指標之一[7]。降鈣素原作為一種新型炎癥因子, 在正常情況下, 體內分泌量極少, 當機體被細菌感染后, 體內降鈣素原會明顯升高。對于急性尿路感染患者, 血漿降鈣素原可以作為抗菌治療后臨床療效判斷的指標[8]。C反應蛋白是一種急性正時相反應蛋白, 也是判斷機體是否存在感染的傳統(tǒng)實驗室指標之一, 炎癥、創(chuàng)傷均可引起C反應蛋白水平升高, 病理狀態(tài)恢復期則迅速下降。本組資料顯示,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漿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均明顯升高, 經治療后兩者均有所下降, 而治療組較對照組下降更明顯, 提示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抗菌活性強, 對炎癥因子有強大的抑制作用, 治療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 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治療急性尿路感染療效顯著, 不良反應輕微, 安全性好, 可以作為急性尿路感染的首選抗菌藥物。
參考文獻
[1] Xin X, Jian L, Xia X, et al. A multicentre clinical study on the injection of ceftriaxone/sulbactam compared with cefoperazone/sulbactam in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Ann Clin Microbiol Antimicrob, 2013, 12(1):1-8.
[2] 王漢民, 劉曉渭, 譚華, 等. 甲磺酸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療急性尿路感染的療效評價. 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 2007, 28(3):274.
[3] 王海燕. 腎臟病學.第3版.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8: 1246-1247.
[4] 王宏儒, 鮑曉榮, 袁軼群. 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性分析.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4, 24(8):1859-1861.
[5] 王澍, 施永康, 黃曉波, 等.上尿路結石合并感染的細菌培養(yǎng)及藥物敏感性分析.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4, 46(5):798-801.
[6] 李家泰, 齊慧敏, 李耘. 2002-2003年中國醫(yī)院和社區(qū)獲得性感染革蘭陽性細菌耐藥監(jiān)測研究.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 2005, 28(3):254-265.
[7] Scire CA, Cavagna L, Perotti C, et al. Diagnostic value of procalcitonin measurement in febrile patients with systemic autoimmune diseases. Clin Exp Rheumatol, 2006, 24(2):123-128.
[8] 仝義銳, 李延江, 荊濤, 等. 血漿降鈣素原對于復雜性上尿路感染導致尿膿毒血癥的預警作用研究.臨床泌尿外科雜志, 2014, 29(7):601-604.
[收稿日期:2015-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