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西方大學校訓對比研究及啟示

2016-07-07 12:55董召鋒
高教探索 2016年6期
關鍵詞:校訓價值取向文化內(nèi)涵

董召鋒

摘要:本文旨在對中西方校訓的特點和文化內(nèi)涵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它們的異同,結(jié)合西方大學校訓文化中的內(nèi)涵及價值取向,取長補短,借鑒其優(yōu)秀成果,使得中國大學校訓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其訓育功能,實現(xiàn)大學文化的健康發(fā)展,促進中西方之間的跨文化交流。

關鍵詞:大學;校訓;對比;文化內(nèi)涵;價值取向

隨著中國經(jīng)濟、政治、文化及綜合國力的提升,其在全球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趨凸顯。要進一步擴大國際影響,增強國際話語權(quán),就不可避免地要提高與其他國家間的交流與合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xiàn),不僅要依靠經(jīng)濟發(fā)展、科技進步的硬實力的崛起,也要憑借思想意識和文化觀念等軟實力的提升。眾所周知,隨著國際間競爭的加劇,文化軟實力在全球競爭中的作用日益明顯和突出,占據(jù)了文化發(fā)展的制高點。大學作為文化傳承和傳播的主要陣地,其文化傳播對于我國文化軟實力提升所發(fā)揮的作用不容小覷。而校訓作為大學文化、大學理念和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毫無疑問,其對大學文化的發(fā)展及對外宣傳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亦能在自身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國力的增強方面起到促進作用。

一、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大學校訓是大學的辦學理念和辦學宗旨的集中體現(xiàn),是學校歷史和文化的濃縮,體現(xiàn)著學校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傳承。同時,它也是大學精神和文化的象征,深刻地反映了大學的價值取向,在大學培養(yǎng)人才和對外宣傳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近年來,國內(nèi)的一些專家學者開始關注對校訓的研究。從他們研究的對象上看,主要有兩類。一是對校訓本身的研究,這類研究較多,包括校訓的本質(zhì)、內(nèi)涵、特點等。另外一類則是對中西方的校訓進行對比研究。比如說,中西方校訓語言特點的對比研究、文化內(nèi)涵的對比研究、價值取向的對比研究等等。相對于第一類來說,第二類的研究則顯得尤為不足。

在國外,對校訓的研究鮮有人問津,更不用說是對中西方校訓的比較研究了。筆者幾經(jīng)周折才找到一本關于美國西點軍校校訓研究的論著——《責任、榮譽、國家》。該書對西點軍校的校訓——“責任(Duty)、榮譽(honor)、國家(country)”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和詮釋,并認為這三個詞影響了美國兩百年的國運。

基于當前國內(nèi)外的研究現(xiàn)狀可知,國內(nèi)的部分學者雖然對校訓多多少少地進行了相關的研究,然而在中西方校訓的對比方面,卻很少有人涉足。本文將從中西方校訓的對比入手,著重對中西方校訓的特點和文化內(nèi)涵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各自文化的側(cè)重點和價值取向,并針對西方校訓文化中的先進宗旨和理念進行學習,以此來為我國校訓的制定和發(fā)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希冀為我國校訓文化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二、研究方法

1.對比分析法

通過對中國著名高校和世界知名大學(美國和英國知名大學)的校訓進行對比研究,找出它們的異同,借鑒西方校訓文化中的精華,為我國大學校訓的發(fā)展提供借鑒。

2.文獻研究法

根據(jù)一定的研究目的,通過調(diào)查文獻來獲得相關的資料,從而全面、正確地了解和掌握論文所要研究的問題,并為文中所提出的觀點給予充分的論據(jù)。

3.個案研究法

對于文中舉出的所有例子,進行逐一地分析研究,找出它們之間的共性和個性。

三、校訓的定義及演化歷程

1.校訓的定義

筆者所能找到的最早對“校訓”一詞進行定義的是由舒新城編纂、中華書局出版的《中華百科辭典》:“學校為訓育上之便利,選若干德目制成匾額,懸之校中公見之地,是校訓。其目的是在使人隨時注意而實踐之?!盵1]由此可見,校訓就是學校要求全體師生共同遵守和實踐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經(jīng)常放置于顯著地方,以使其內(nèi)容被耳濡目染,仿形效之。另外,《牛津英漢高階辭典》對校訓“motto”的定義為:“a short sentence or a phrase chosen or used as a guide or rule of behavior,or as an expression of the aims of ideas towards a family,a country,an institute,etc.(Albert,A.S Hornby,2009:1308)” 。其漢語意指挑選出來作為行為準則的短句或短語,是對學校的思想、教育等目標的一種簡潔精煉的表達。而1989年出版的《漢語大詞典》(第四卷)對校訓的定義為:“學校為了進行道德教育的方便,選若干符合本校辦學宗旨的醒目詞語,作為學校全體人員的奮斗目標?!盵2]綜上所述,其實“校訓”定義的一般解釋為:“學校規(guī)定的對全體師生有指導意義的詞語或句子”。

2.校訓的演變歷程

“現(xiàn)代意義上的校訓是伴隨著中國近代教育的開始而出現(xiàn)的?!S柮Q來源于日本。中國古代有校訓的原型,但沒有校訓的明確名稱。直到近代,西方的教會大學開始出現(xiàn)英文校訓(motto),隨后中文‘校訓從日本侍入,才使得校訓概念和內(nèi)容達到了名實統(tǒng)一?!S柮Q的引進,表面上是新概念的出現(xiàn),實質(zhì)上是新教育理念的誕生,是傳統(tǒng)教育向現(xiàn)代教育轉(zhuǎn)換的影射,是西方新式學校體制被我國接納、采用、完善的表現(xiàn)?!盵3]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中西方“校訓”的出現(xiàn)不是同步的,鑒于中西方大學出現(xiàn)的時間間隔,西方“校訓”的出現(xiàn)要比中國至少早了幾百年。因此,毫無疑問,西方大學在校訓制定和建設方面有著相當豐富的經(jīng)驗,同時也有著先進的教育理念。筆者將在下文重點介紹中西方校訓的演化歷程,以使對中西方校訓的背景有一個宏觀性的把握。

(1)西方大學校訓的演化歷程

據(jù)相關資料記載,西方真正意義上的大學校訓始于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在此之前,雖然也有一些學校被認為是近代西方大學的雛形,比如說蘇格拉底創(chuàng)辦的修辭學校、柏拉圖的學園以及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創(chuàng)辦的哲學學校,但是它們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學,也沒有校訓。西方公認的最早的大學是12世紀出現(xiàn)的博洛尼亞大學,被稱為“西方大學之母”,后來在它的影響下,英國出現(xiàn)了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但這兩所學校并非從一開始就有校訓的,一直到15世紀它們才制定了自己的校訓和校標。由于當時的西方世界,無論在物質(zhì)層面還是精神層面,宗教都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彼時的校訓多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到了17-18世紀,新興資產(chǎn)階級為了擺脫封建神學思想的束縛,建立新的資產(chǎn)階級文化,同封建宗教展開了斗爭,在整個思想文化界掀起了一場尊崇古代希臘和羅馬的文化文藝復興運動。運動首先在意大利興起,隨后波及整個歐洲地區(qū)。隨著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以及工業(yè)革命的開展,西方大學的理念和文化價值取向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由之前的崇尚宗教到后來的反對宗教、復興古代典籍及追求學術自由。因此,這使得校訓普遍都具有上述這個特點。19世紀是德國大學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是柏林大學。受人文主義思潮的影響,洪堡特、施萊爾馬赫、費希特等人對柏林大學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教育改革,使得柏林大學成為了集教育和科研為一體的機構(gòu)。洪堡特認為,大學的主要任務是追求真理,重點是進行科研,不能像傳統(tǒng)的大學那樣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同時,他還主張學術自由的原則。在柏林大學的影響下,西方的諸多大學紛紛開始制定追求真理、崇尚學術自由的校訓。到了20世紀以后,由于經(jīng)濟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大學教育也緊跟時代的步伐和社會的要求,發(fā)生了相應的變革。這時的大學除了具備上述所提到教育和科研功能以外,又增加了社會服務功能。因此這時的大學校訓就反映出了為社會服務的價值理念。endprint

(2)中國大學校訓的演化歷程

中國大學校訓的發(fā)展大體上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新中國成立以前、建國以后和改革開放以后三個階段。新中國成立以前,由于當時的國情,中國無數(shù)的仁人志士為改變中國落后的狀況,積極地向西方學習,其中就包括對教育制度和西方大學建設的學習。因此,中國近現(xiàn)代意義上的大學應運而生,隨之也創(chuàng)制了具有中國傳統(tǒng)儒家倫理思想的大學校訓。這時的大學校訓普遍是以激發(fā)人們的愛國熱情和斗志、實現(xiàn)安邦定國為目的。建國以后,中國進入到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的高等教育開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服務工農(nóng),服務生產(chǎn)”為目的。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響,教育成了階級斗爭和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許多豐富而優(yōu)秀的文化被當成是封建腐朽文化殘余,因此遭到了無情地批判和打擊。許多大學的校訓不敢體現(xiàn)自己學校的本質(zhì)特征,因而也無法彰顯自己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改革開放以后,由于黨的工作中心的轉(zhuǎn)移、教育秩序的恢復及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我國的教育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發(fā)展階段。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方針,為教育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特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確立以后,我國的高等教育給予了高校充分的自主辦學權(quán),因此,許多高校開始創(chuàng)制能夠體現(xiàn)自己辦學特色、辦學宗旨并彰顯教育理念的校訓。同時,大學校訓所承擔的功能也越來越多,所具有的文化內(nèi)涵也日益豐富,自此它的發(fā)展進入到了一個輝煌的階段。

四、大學校訓的文化內(nèi)涵

大學校訓是大學文化、大學精神、教育理念和辦學宗旨的集中體現(xiàn)和濃縮,反映了大學的個性特點;同時,也鮮明地折射出了一所大學的文化背景和價值取向。縱觀中國大學的校訓,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來源于中國的古代典籍著作。比如說儒家的《論語》、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莊子》等等。我國的大學注重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強調(diào)師生應注重內(nèi)心的修養(yǎng)和品德的培養(yǎng)。它反映出了大學文化深厚的底蘊和內(nèi)涵,具有濃厚的人文主義色彩。而相比之下,西方大學校訓的宗教色彩比較濃厚,它強調(diào)對宗教的虔誠,對知識的渴望及學術自由和真理的追求。

1.西方大學校訓的文化內(nèi)涵

和中國大學校訓相比,西方許多知名大學的校訓節(jié)選自拉丁文、《圣經(jīng)》以及經(jīng)典詩歌等,且大多以拉丁語形式出現(xiàn)。這里以幾所世界知名大學的校訓為例?;羝战鹚勾髮W的校訓是“真理使你自由”,節(jié)選自一句拉丁語“Veritas vos liberabit”(《圣經(jīng)》第八章節(jié))。耶魯大學的校訓為“光明和真理”,源自拉丁文 “Lux et Veritas”。多倫多大學的校訓“像大樹一樣茁壯成長”( As a tree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源自古羅馬詩人賀瑞斯的詩歌《頌歌》。牛津大學的校訓“主照亮我”(The lord is my illumination)節(jié)選自《圣經(jīng)》。從以上幾所知名大學的校訓中我們可以看出,西方大學校訓的文化內(nèi)涵多注重信仰宗教、追求真理和自由、服務國家和社會等幾個方面。

2.中國大學校訓的文化內(nèi)涵

由于中國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而大學文化又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大學校訓大都印上了儒家文化的烙印,折射著深刻的儒家思想內(nèi)涵。張競碧認為中國大學的校訓都明確主張“道德至上,與人為善”[4],具有強烈的道德主義傾向。我們可以從一些知名大學的校訓欣賞到中國古老而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例如:北京大學的校訓“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反映出了熱愛祖國、追求進步、崇尚民主和科學的文化內(nèi)涵。南開大學的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強調(diào)人們要服務于集體和國家、追求進步的文化內(nèi)涵。國立臺灣大學的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號召人們要注重品德的修養(yǎng),勵精圖治,發(fā)奮學習,熱愛祖國和人民。另外,還有一些知名大學的校訓直接從濃厚的儒家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摘錄。比如說,中山大學的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強調(diào)人要博覽群書、學思結(jié)合、學以致用。復旦大學的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同樣反映出了追求知識、思問結(jié)合的文化內(nèi)涵。廈門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止于至善”出自《禮記·大學》,意思是不懈努力,追求卓越。

不僅以上這幾所大學的校訓,包括清華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同濟大學等,他們的校訓都反映出了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注重弘揚我國古代文化的精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致力于實現(xiàn)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

五、校訓的價值取向特點

下文著重對中西方著名大學的校訓進行分析研究,找出它們各自的價值取向特點并進行對比。同時結(jié)合西方大學校訓中的一些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以期為我國大學校訓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1.西方大學校訓的價值取向特點

結(jié)合西方大學校訓的演化歷程,我們可以看出早期的大學校訓大多與宗教相關,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比如說牛津大學的校訓“主照亮我”(The lord is my illumination)、哥倫比亞大學的校訓“在上帝的神靈中,我們尋求知識”(In thy light we shall see light)、麥克馬斯特大學的校訓“世間萬物在上帝的懷抱中和諧如一”(All things cohere in Christ)等。

到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西方大學的文化價值取向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時的大學校訓開始反對宗教,崇尚知識和學術的自由。比如說斯坦福大學的校訓“愿學術自由之風勁吹”(Let the wind of freedom blow)、愛丁堡大學校訓“有知識者既能看到實物的表象,也能發(fā)現(xiàn)其內(nèi)涵”(The learned can see twice)以及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訓“愿知識之光普照大地”(Let there be light)等。

到了19-20世紀,此時的大學已不像傳統(tǒng)大學那樣以傳授知識為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追求真理,同時還承擔了為國家和社會服務的功能,因此,這一時期的大學校訓均普遍地反映了這一特點。例如,哈佛大學的校訓“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Let Plato be your friend,and Aristotle,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 普林斯頓大學校訓“為國家服務,為世界服務”(In the Nations Service and in the Service of All Nations)、霍普金斯大學校訓“真理使你成為自由之人”(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等。不僅是這些大學,另外像牛津大學、耶魯大學、加州理工學院、杜克大學、密歇根大學以及華盛頓大學等西方知名大學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上述提到的某些特點。endprint

通過對這些知名大學的校訓進行對比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共有的價值取向特點,即追求真理、崇尚自由、服務社會。

2.中國大學校訓的價值取向特點

相對于西方大學校訓而言,中國大學校訓出現(xiàn)得比較晚。20世紀以后,中國的早期大學才開始制訂校訓。由于建國以前,中國處在內(nèi)憂外患之中,所以大學校訓大都具有愛國、民主、團結(jié)、自強等特點。例如,北京大學(創(chuàng)建于1898年)校訓“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清華大學(始建于1911年)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武漢大學(前身建于1893年)校訓“自強、弘毅、求是、拓新”。

建國以后,中國進入到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這時要急切發(fā)展生產(chǎn),以擺脫建國后一窮二白的落后狀況。因此,這時的大學校訓大都具有“服務工農(nóng),服務生產(chǎn)”的宗旨。例如,中國科技大學“紅專并進、理實交融”的校訓是由郭沫若先生提出的,很是具有當時的時代氣息。再比如說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創(chuàng)建于1953年)的校訓“奉獻、求實”。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進入了經(jīng)濟發(fā)展的快速時期。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和提升,大學有了更多的辦學自主權(quán),同時其功能也進一步擴大。因此,此時大學校訓的價值取向多傾向于追求知識、崇尚美德、勤奮務實。例如,山東大學(創(chuàng)建于1901年)校訓“氣有浩然、學無止境”;北京理工大學(創(chuàng)建于1939年)校訓“團結(jié)、勤奮、求實、創(chuàng)新”;復旦大學(始建于1905年)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圖1是王洪波(2013)發(fā)表在光明日報上的一篇關于大學校訓價值追求的文章中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圖。[5]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知名大學校訓普遍的價值取向是注重學、德、實、誠、樸、勤、仁等。

六、結(jié)論

大學校訓是大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精神和文化的高度濃縮和概括,形象而又直觀地體現(xiàn)著大學的辦學理念、辦學宗旨和價值取向。它是全校師生共同遵守和效仿學習的典范。好的校訓對于校園文化的積極健康發(fā)展及學校的對外聲譽和影響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由于中西方之間地理位置相距甚遠,進而導致各自的語言特點和人們的思維方式具有很大的差異。對中西方校訓文化進行對比分析,可以找出各自的優(yōu)缺點,進而取長補短。本文從中西方校訓的對比入手,重點對它們各自文化內(nèi)涵和價值取向進行對比研究,找出它們各自的特點,并結(jié)合西方大學校訓的一些良好的價值取向及我國大學校訓文化內(nèi)涵和價值取向中的不足,提供一些參考借鑒,從而為我國大學教育的良性發(fā)展及人才的培養(yǎng)做出應有的努力和貢獻。

參考文獻:

[1]舒新城.中華百科辭典[Z].上海:中華書局,1920:616.

[2]羅竹風.漢語大詞典(第四卷)[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9:1002.

[3]王彩霞.試探中國近代大學校訓的起源[J].高教探索,2006(2).

[4]張競碧.中西大學校訓之比較研究[J].湖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09(3):31-34.

[5]王洪波.從校訓看中國大學的價值追求[N].光明日報,2013-06-04(15).

(責任編輯陳志萍)endprint

猜你喜歡
校訓價值取向文化內(nèi)涵
校訓展示墻
體現(xiàn)“親愛精誠”校訓的三件往事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訓”
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價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xiàn)實意義
淺談法語習語的文化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