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摘 要】當前設計中趨向于簡潔的幾何形態(tài)并以立體和實時、互動成為設計發(fā)展的方向。本文分析了新媒介傳播時代動態(tài)標志設計的特點,并提出進一步的發(fā)展方向。
【關鍵詞】傳播;媒介;動態(tài)標志;識別;時空
中圖分類號:J5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7-0163-01
新媒體的興起伴隨著網絡和數碼產品的發(fā)展,有別于傳統的電視和報紙等媒介。信息通過數碼產品的傳播是劃時代的革命,為資訊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廣闊的平臺?,F代標志歷經寫實圖像、抽象符號等表現形式的發(fā)展,當前設計中趨向于簡潔的幾何形態(tài)并以立體和實時、互動成為設計發(fā)展的方向。但是隨著物質和文化的極大豐富,傳統的標志設計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新信息技術的需求。
一、數碼傳播的新特點
美國新媒介專家羅杰·菲德勒在2001年所著《媒介形態(tài)變化——認識新媒介》中指出:“我們正處在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場革命之中,對此再也不能有任何懷疑了。這是一場全球規(guī)模的革命,而且,它正在以史無前例的速度擴展?!睌荡a世界的信息傳播以互動性為主要特點。各類資訊可以點播定制,通過觸摸放大或縮小,傳播的空間也因網絡的虛擬性而變到無窮大,并且傳播因“自媒體”而使大眾津津樂道于信息的自行展示。傳播模式的改變帶來了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的真實空間和交際范圍也受到網絡的控制。
二、動態(tài)標志的發(fā)展特征
(一)視覺注意。把視覺觀察投射到特定的目標中,并有選擇地對興趣和關照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這是視覺注意的特征,也是動態(tài)標志能引發(fā)大腦最強烈刺激的原因,大腦中沒有記憶或視覺殘留目標的圖案能夠博得大眾的視覺注意。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標的動態(tài)圖形一經誕生,就震撼了人們的視覺思維,帶來了新的設計思路。它是一個“會呼吸”的標志,完全打破了傳統觀念中標志有形、有界的規(guī)范形式,是一種自由、變化、流動的新奇形象,外觀看似是一個有機生物體的結構,它是一個動態(tài)的影像,色彩和外形在基本圖形元素的變化有456種之多,在不同的運動時間下形成不同的韻律效果,其靜態(tài)的造型就是動態(tài)影像中截取的一幀,這個標志跳出了人們固有的思維模式。藝術設計理論認為,符號要表達的意義大于它自身的含義,所以這一會標在整體結構沒有變化的情況下,以多形態(tài)結構和波動的色彩營造出各種形態(tài)造型,獨特的韻律、節(jié)奏和秩序感讓人耳目一新。在設計心理學中,心理現象可以分為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這種動態(tài)的標志可以最大程度地調動受眾的心理參與活動,并因他們個體的差異而達成有各自心理特點的認識。
(二)受眾的參與互動。動態(tài)標志是相對于靜態(tài)標志而言,它融合了視覺、觸覺甚至聽覺等多種媒介,具有獨創(chuàng)性、求異性和聯想性,以一種開放的形式和受眾互相溝通,設計和用戶的互動,滿足他們的興奮感和情感安全需要。當受眾在選擇和點擊相關信息時,標志以動態(tài)變化的形式呈現,有了更豐富的視覺傳達效果,這種強烈的反復的刺激,有助于強化品牌形象,帶給用戶更多的體驗感。如Google在2013年七夕時所進行的圖標變化設計,以一個動態(tài)的互動Flash游戲的樣式出現,用戶需要通過鼠標的點擊和拖移來組成鵲橋,復原牛郎織女相會的場景,這種實時的讓客戶主動參與的設計形式,也使標志從不同的媒介和傳播方式整合起來,成為滿足新媒體技術需求的新載體。
(三)時空中的延展性。動態(tài)標示設計因其數碼傳播的特性,不同于傳統媒介傳播的印刷等局限,可以各種顛覆性和離奇變換的超現實方式展現,這些信息量大、動態(tài)系列化、形式多元化的動態(tài)圖標設計,正在以時空中的延展性顛覆了傳統靜態(tài)標志的固化效果。數碼傳播的非物質性,使聲音和行為等這些非物元素,均可轉化為標志設計的要素。以葡萄牙波爾圖音樂廳的標志設計為例,音樂廳的建筑充滿了感性的秀麗與熱情的智慧,音樂廳外表面由平滑而有棱角的白色混凝土多面體包裹,削切的體塊有強烈的視覺沖擊,施德明根據音樂廳建筑本身的特異性而為它定制了標志,他邀請了設計師和程序員一起開發(fā)了一個以建筑形象為基礎的設計軟件,軟件中加載個人的圖像,然后從人物的肖像中提取顏色去填充建筑的17個面,交互的三維模型先呈現立體的組合,然后再導出為矢量圖形使用。他的這一前所未有的創(chuàng)舉,讓音樂廳的標志如一首具有生命和靈魂的悠揚變奏曲,標志的形態(tài)隨著建筑本身不同視角而轉化,色彩沒有固定的配色,來自于任何一位演奏家肖像所提煉的色彩,有很強的親和力和感召力。而這種將不同時間維度和不同空間的動態(tài)圖形整合在標志中,也打破了畫面的空間二維性,以更寬泛的時空中的延展性成為新媒體傳播中有情感的優(yōu)秀設計。
參考文獻:
[1]代福平.標志設計文化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2]石增泉.標志設計分析與應用[M].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
[3]高銀燕.網絡媒體藝術中的動態(tài)標志設計[J].美術大觀,2009(09).
[4]柳林,徐敏.新媒體環(huán)境下動態(tài)標志設計形式分析[J].戲劇之家,2016(04).
[5]林芝.互動與通感——動態(tài)標志設計中的媒介想象[J].新美術,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