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方舟]
?
你們不要再假裝了解90后
[文/蔣方舟]
我在想,到底是什么發(fā)生了變化,為什么僅僅幾年時間,這種對青春的打壓和不認同現(xiàn)在突然變成了一種對青春毫無原則的贊許,或者是毫無原則的鼓勵。
最近在微信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是錢老師寫的《我的告別時刻》,里面有一段話,他說對于70后、60后我了解,80后我了解一點點,90后我完全不了解。他非常誠實,他承認自己是完全不了解90后的。但是我們現(xiàn)在會看到很多人假裝自己了解90后的年輕人,我經(jīng)常被作為年輕人的代表去參加很多廣告商的活動或營銷會,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個PPT,上面是一個戴著棒球帽,穿著一個印著臟話的T恤,戴著一個耳機的年輕人,旁邊配以“我就是我,青春就是任性”之類的文字,背景音樂配以汪峰的《怒放的生命》這樣的歌。你會看到基本上是40歲,穿得很體面的中年人,自以為很時髦,經(jīng)常冒出什么“也是醉了”,或者“挖掘機到底哪家強”之類的,很惡心的網(wǎng)絡詞跟你交流,自己以為非常時尚,但其實聽到的人會很尷尬,他們其實是在假裝了解90后,他們假裝試圖以這樣的方式討好90后。
我們在想,年輕人某種程度上得到的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夸獎,為什么?僅僅是因為我們是巨大的消費群體嗎?而我恰好也認為,當你不負責任地去把很多類似于追逐夢想、不忘初心、堅持自我、永不退卻之類的話告訴年輕人,仿佛這樣你就會獲得成功的時候,我覺得這也是很不負責任的。
我覺得正確的方式是,你應該去解釋一個真實的世界,沒有那么多薔薇色的光芒和泡沫的世界,一個年輕人真正要面對的世界,這才是真正的負責任。
現(xiàn)在對年輕人來說是一個好的時代嗎?我覺得如果我是90后,其實要面對的東西我自己挺害怕的。我要面對的一方面是人力需求的減少,前段時間我去采訪Google一個首席科學家,他在做人工智能和計算機的深入學習,當我們想到機器人的時候,就會想到掃地機器人,特別笨重地掃來掃去,他說不是這樣的,他在做機器人大腦的深度學習,像一個孩子去學習語言,學習數(shù)學一樣,就像人一樣的學習。他現(xiàn)在的進展是,他的機器人已經(jīng)能夠做到從一些狗的照片里面自覺地識別出一張貓的照片,這是一個很大的成就,說明機器人具備了一定的智力,他說現(xiàn)在機器人的智力已達到兩到三歲小朋友的水平,而且這個進步是飛快的。所以當人工智能真正實現(xiàn)的時候,會有很多的職業(yè)不再被需要,最顯著的比如會計、股票、基于商業(yè)管理、人力管理的職業(yè),很多職業(yè)不再被人需要,因為全部可以被機器或者人工智能代替,這在十年之內(nèi),二十年之內(nèi)就會發(fā)生。
第二個要面對的就是放緩的經(jīng)濟增長。我們在座各位都有感覺,我們最不值錢的東西就是錢。
要面對的第三點就是資本與階層的互換。黃仁宇老師寫過一本書叫《中國大歷史》,他在里面說,中國的社會就是一個潛水艇夾肉面包的社會,其實就是subway(賽百味),上面一層面包就是所謂的權(quán)貴和大量資本會聚的人群,底層的就是農(nóng)民,中層是指因為缺乏法制而用道德維系的中間階層,而他們一層一層的階層也是固化,大家上不去,也下不來,就是這樣。這個社會階層到現(xiàn)在都沒有那么大的改變,所以并不是說這種階層的上升無法實現(xiàn),而是從古至今都是前所未有的艱巨。當然我們可以看到,這種忽然從賣報紙的變成了什么大亨,或者類似馬云這樣的故事,但畢竟是少數(shù)。大部分人的階層要上升并不是那么容易,這就是資本與階層的固化。
第四,我們沒有去嘗試過真的自己能夠?qū)ι鐣a(chǎn)生特別大變化和特別大影響的時候。我去年去了臺大,臺大有一個廣場,大學生會把他們想要跟社會溝通的話寫在上面。當時看到,最下面寫著:“害怕失去的人們你們好嗎?”當時我去看了一個話劇,那個話劇也是臺大的學生自己排的,叫《玫瑰色的國》,話劇講的是臺灣從幾百年前到2050年的社會變遷史,他們自己去演臺灣的政治變化以及對人的影響。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時海報里有一句話:我會記得這年代里你做的事情,你在曾經(jīng)不僅是你自己。這是張懸的《玫瑰色的你》的歌詞,他們用在了海報上。當然他們把那個社會變得更好還是更壞其實是不得而知的,因為社會還在發(fā)展過程中,但是我覺得他們至少有一點比我們幸運,就是在于他們真的能夠在這個社會當中打造自己的參與感。
我去問臺大的老師這種變化,他就給我講,原來臺灣年輕人就是“小確幸”,我去開一家咖啡館,去開一個小小的書店,有一點點小小的確定的幸福就夠了。現(xiàn)在當他們忽然發(fā)現(xiàn)“小確幸”無法實現(xiàn)的時候,他們就會爭取更大層面的社會進步,開始關(guān)注環(huán)保、人權(quán)、民主進程之類的,他會關(guān)注和參與這類事情,他們已經(jīng)從物質(zhì)時代變成了后物質(zhì)時代,那真正是我所說的可能我們現(xiàn)在階段沒辦法實現(xiàn),但是我相信很快就會實現(xiàn)的,我們現(xiàn)在在社會和政治參與上暫時是感覺到無力的。
這到底是一個好的時代還是壞的時代?我的想法是沒有好的時代和壞的時代,所有的時代是差不多的,也沒有一個所謂特別優(yōu)待年輕人、崇拜年輕人的時代,或者特別打壓年輕人的時代,時代永遠是這樣的。就是給少部分人機會,而拒絕大部分人;你贊揚少部分人,批評大部分人;你允許小部分人上升,而讓大部分人甘于平庸。所有的時代其實差不多。
并不是讓大家扔掉手機去過苦行僧的生活,而是有時候我們要認真地去想一下生活當中這種變得越來越富裕的工具,你要想一下它帶給你的是脆弱和焦慮多,還是帶給你的自由和快樂多?對我來說它已經(jīng)帶給我越來越多的焦慮和脆弱,所以我覺得越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越是應該回歸一種簡單易行的生活,不需要依賴太多條件就可以生存,而且永遠還會有空間的生活方式。
第二點是用獨立精神克服這個時代。上個月我去南京師范大學做了一個講座,現(xiàn)場一個學新聞傳播的大二女生和我說了幾點。她說,我覺得你這么成功,你假裝去了解我們的苦悶,你其實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第二點是,你給我們熬這么大大的一鍋心靈雞湯,對我們來說有什么用?她說的第三句話是,你說的這些東西你自己相信嗎?
她說的話,我其實到今天還在想。其實,在我的理解里,我真的覺得沒有成功的人,沒有成功的人生,我覺得只有成功的事情,比如說他做了一個成功的企業(yè),他拍了一部成功的電影,他寫了一部成功的書,但是我不覺得存在成功的人生,我覺得任何人的人生都有別人看不到的委屈和不甘,任何人都是這樣的。
她說的第二點,你跟我們說的這些心靈雞湯我們每天都在喝,到底有什么用?我當時在想,確實是這樣。我不知道一個人他有多虛弱,才會去靠心靈雞湯這樣的東西去喂養(yǎng)。需要心靈雞湯嗎?我覺得某種程度上也是需要的,但是并不需要那么頻繁。我有一句特別喜歡的話,是尼采說的,他說那些讓我們醒悟的東西往往讓我們覺得痛苦,我覺得這句話說得特別好,當我們覺得痛苦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是克服,但是周圍一些事情往往是讓我們?nèi)バ盐虻摹?/p>
她說第三點,你自己說的話你相信嗎?我到現(xiàn)在還在想。高考結(jié)束我去了四川,我當時在北川走了一整天,北川只有一家賣吃的,是一個賣豬蹄的,我印象很深刻,因為我那天特別餓,我就買了七八個豬蹄,坐在馬路牙子上啃。我旁邊也坐著一個老頭,然后就拿個豬蹄給他,然后和他聊天。就和他說逝者安息,生者堅強這樣的話,他漠然地點了點頭。后來他就講,他有一個20多歲的女兒,當時在農(nóng)業(yè)局工作,他和女兒在家看電視,因為他身體不好,所以他就坐在沙發(fā)上等死,然后他女兒20多歲,跑得很快,很快跑下樓,他看到他的女兒被樓壓死。我當時很后悔,我和他說了連我自己都不相信的話。
關(guān)于相信和不相信,我們這個時代,其實我們的不相信是經(jīng)驗性的。因為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不是沒有好的東西,只是這些好的東西有些太微弱,太短暫,來不及相信,它就在陽光下蒸發(fā)。
所以最后我要說,你可以不相信這個世界,因為其實連我自己都不相信這個世界,我真的不相信。但是你至少可以相信你可以克服這個時代,這個時代是一個龐然大物或者是一個你無法戰(zhàn)勝的東西,你沒有辦法用個人的力量完全扭轉(zhuǎn)它,但是你可以在自己的身上去克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