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征
隨著夏季的來臨,大人們開著空調,涼爽得不亦樂乎時,寶寶這邊卻亮起了紅燈——發(fā)熱、鼻塞、流鼻涕、吃飯不香、無精打采。父母不禁疑惑起來,這不是感冒么?感冒不是在冬春季多發(fā)么,怎么夏天寶寶也會感冒呢?別著急,我們這就來一起了解一下夏季感冒!
什么是夏季感冒?
我們的祖先認為,每年的農(nóng)歷六月(即公歷的七月初至八月初)正是長夏之季,此時氣溫高而雨水多,氣候最為潮濕。長夏在五行上與脾對應,脾喜干燥不喜黏膩,而脾的運化功能受損后就會產(chǎn)生黏滯的濕氣。寶寶為稚陰稚陽之體,脾常不足,肺臟尤嬌,不耐寒熱,故在這種正氣岌岌可危、邪氣蠢蠢欲動的大環(huán)境下,如果父母將室內(nèi)空調溫度調得很低,與戶外高溫形成了較大的溫差后,又給寶寶吃冷飲敗火,這種貪涼飲冷的內(nèi)外環(huán)境就會造成寶寶患上夏季感冒。
中醫(yī)一般將夏季感冒分為暑濕感冒和暑熱感冒。
暑濕感冒:常表現(xiàn)為發(fā)熱、鼻塞、流鼻涕,精神煩躁不安或頭暈頭痛,口渴,汗出后熱仍不退,身體困倦乏力,食欲不佳,胃脘部疼痛或有惡性嘔吐,小便少,舌苔膩等癥狀,且病程比較纏綿。
暑熱感冒:常表現(xiàn)為發(fā)熱明顯熱勢高、不怕冷,沒有鼻塞、流涕,出汗多,口渴明顯,舌質紅,舌苔干燥。
夏季感冒與冬春感冒的區(qū)別?
無論是暑濕還是暑熱的夏季感冒都不同于我們常說的冬春感冒。冬季氣候寒冷,此時所患多為風寒感冒,寶寶常表現(xiàn)為鼻塞、流清涕,身體疼痛、少汗或者無汗,經(jīng)過發(fā)汗治療后癥狀可緩解;春季氣溫回升,此時所患多為風熱感冒,寶寶則表現(xiàn)為發(fā)熱明顯,鼻塞,流黃鼻涕,嗓子紅、腫、痛,通過疏風清熱治療后癥狀多能緩解;而夏季感冒的寶寶常常出汗多,身體困倦乏力、食欲不佳、甚至惡心嘔吐,用一般的發(fā)汗法治療后癥狀不僅不減反而可能會更嚴重,因此夏季要尤其重視寶寶感冒。
面對這種發(fā)熱不退的情況,不明就里的父母多會認為寶寶一定是有感染了,尤其是有細菌感染了,甚至擅自給寶寶服用抗生素來抗菌消炎,其實是不對的。雖然夏季悶熱潮濕的氣候很適宜細菌滋生長養(yǎng),但感冒主要還是病毒侵襲所致,因此在血象正常的情況下一般是不建議給寶寶使用抗生素。
中醫(yī)如何治療夏季感冒?
對于癥狀不是很重的寶寶,我們建議多休息,保證其有足夠的時間來恢復免疫功能,直到癥狀消失后才能恢復自由活動;同時要注意給寶寶多補充水分,夏季感冒后的水分補充十分重要,因為發(fā)熱就是機體調動自身免疫系統(tǒng)與病毒抗爭的過程,這一過程會消耗寶寶很多能量,尤其水分。癥狀比較重的寶寶,比如出現(xiàn)反復高熱、咳嗽時間較長時要及時去醫(yī)院就診。
暑濕感冒:中醫(yī)的治療重在清暑解表,化濕和中,臨床上多選用新加香薷飲、藿香正氣散等;中成藥可選用藿香正氣膠囊(口服液、丸、顆粒等)、四正丸、保濟丸、暑濕感冒沖劑等。其中藿香正氣散從宋朝開始就已經(jīng)在使用了,它能迅速消除暑濕導致的頭痛、身重、胸悶、不思飲食、惡寒發(fā)熱、腹脹腹瀉等癥狀,起效快又安全。
暑熱感冒:采用清熱生津的治療方法,臨床上常用清暑益氣湯,竹葉石膏湯、六一散等,中成藥可以用暑熱感冒沖劑、清涼沖劑、銀黃注射液、十滴水(膠囊)、仁丹(又叫"人丹")、清暑益氣丸以及外用清涼油、風油精等。
中醫(yī)有哪些特色療法?
藥膳療法:
1.藿香粥:鮮藿香 20~25 克,粳米80 克,白糖15 克。將鮮藿香、粳米洗凈。置一鍋于火爐上,放入清水與鮮藿香,滾開后濾出汁液,備用。將鍋洗凈,放入粳米與水,煮開后,加入藿香汁液、白糖,再煮成粥即成。溫服。適合暑濕感冒較輕的寶寶。
2.枸杞葉菊花綠豆湯:枸杞葉100克,菊花15克,綠豆30克。將綠豆洗凈,用清水浸約半小時后放入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綠豆爛,然后加入洗凈的菊花、枸杞葉,再煮
10~20分鐘,調味即可。隨量飲用。適合暑濕感冒頭痛明顯的寶寶。
3. 薏米紅豆粥:薏米50克,赤小豆30克,大米50克,水適量。將薏米、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時,大米洗凈,加入適量的水,同煮成粥。適合暑濕感冒脾胃癥狀比較明顯的寶寶。
4.薄菊粥:取薄荷、菊花、金銀花各9克,桑葉、淡竹葉各6克。水煎,沸后5分鐘濾出藥汁,去渣,加入粳米100克煮粥,稍煮即成。每日分兩次服食。適合暑熱感冒的寶寶。
5.西瓜番茄汁:西瓜適量,番茄適量。先將西瓜取瓤去子,取汁,番茄用沸水燙2~3分鐘、剝皮去子,也用紗布絞取汁,二汁等量和勻。隨量飲服。適合暑熱感冒的寶寶。
6.蘿卜鮮果湯:白蘿卜250克,鮮青果30克。先將白蘿卜洗凈切片,鮮青果洗凈后,用刀在果上劃數(shù)條深痕,一起放入鍋內(nèi),加水適量,煎煮20分鐘即可。適合暑熱感冒的寶寶。
拔罐療法:
拔罐療法能祛風除濕、疏通經(jīng)絡、活血行氣,調節(jié)一身陽氣,進而達到調整人體平衡、祛濕外出的目的,對于年齡稍大能主動配合的寶貝可以選用。治療時讓寶寶俯臥,露出背部皮膚,醫(yī)生以中號火罐采用“閃火法”將火罐布于背部,以督脈、膀胱經(jīng)為主,從肩部至腰骶部用排罐法布滿,在肩胛部加拔2~3個火罐。若癥狀較重,可先用走罐法,順膀胱經(jīng)走罐,至皮膚出現(xiàn)紅色痧點,然后再采用排罐法治療。通常留罐10~15分鐘即可取下,取罐后可飲熱開水以助發(fā)散,一般休息一夜即可愈,如未愈次日再治療1次。
足浴療法:
雙腳是人體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足浴可以很好地刺激經(jīng)絡,振奮寶寶的臟腑機能,有助于祛除暑濕,預防熱傷風。使用時取30~50克藿香,放入2升水中,先用大火燒開,再用小火煎熬,待藥液剩下1升時,取出汁液,再加水2升,煎至藥液剩下1升,將兩份藥汁放在盆中浸泡雙足,藥液以超過腳踝為度,在泡腳的同時,可以進行足部按摩,效果會更好。
推拿療法:
寶寶自己或抱在父母懷里面對醫(yī)生坐在小方凳上,自然放松,醫(yī)生先取寶寶一只手,清天河水300~400次,退六腑150次,水底撈明月100~300次,按揉一窩風200次加以揉小天心(瀉法),分推手陰陽100次,清肺經(jīng)200次。再取正坐位,頸部按摩5分鐘,按揉天突50次,開璇肌5次。然后背對醫(yī)生,分推肩胛10次,推刮天柱100次,揉大椎100次,點按肺俞50次。最后小兒頭放于醫(yī)生雙膝上開天門穴30次,揉太陽穴30次。
如何預防夏季感冒?
1.提倡母乳喂養(yǎng):母乳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能幫助寶寶抵抗許多病原微生物的侵襲而且母乳有足夠的水分,防止寶寶缺水。
2.合理使用空調:夏季空調溫度濕度應調試合宜,最好保持在室內(nèi)溫度為25℃~27℃,相對濕度為40%~60%,在空調吹過一段時間后也要定時通風換氣,以祛除屋內(nèi)滋生的細菌。同時要適當減少寶寶待在空調房里的時間,父母可在氣溫不太高的清晨和傍晚帶寶寶外出活動。
3.合理飲食:避免油膩、辛辣和生冷的食物,多吃新鮮蔬果,保持大便通暢;同時在夏季最好食用一些能清熱、祛暑、健脾的食物,如薏米粥、鮮馬齒莧、西瓜、蘋果、果汁等。
4.保證充足的睡眠:寶寶的后天發(fā)育很多是在睡眠中繼續(xù)完成的,對于三歲以下的寶寶,睡眠時間常占到一天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二,因此即使在白晝時間延長的夏季,也不要輕易改變寶寶已經(jīng)建立了的作息規(guī)律,以免擾亂寶寶的免疫功能。
專家介紹:
主任醫(yī)師,醫(yī)學博士,中醫(yī)兒科專業(yè)博士后,碩士生導師,現(xiàn)任上海市中醫(yī)醫(yī)院兒科主任。師從多位名醫(yī),崇尚中醫(yī)經(jīng)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形成自己獨特的診療優(yōu)勢。
擅長治療:兒童咳喘、扁桃體炎、肺炎、厭食、多動癥、抽動癥、癲癇、性早熟等。
出診時間:
周三全天,周五上午,周六下午 (上海市中醫(yī)醫(yī)院總院:芷江中路274號)
周五下午(石門路門診部兒科:石門一路67弄1乙)
特需門診:周六上午(上海市中醫(yī)醫(yī)院總院:芷江中路27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