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義
在一個歷史性的時刻,系統(tǒng)地重溫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執(zhí)政規(guī)律、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講話精神,無疑是十分必要的。
在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的時刻,關心國家和民族命運和前途的人們都不能不承認一個最基本的事實: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有力的領導,就沒有中國這么多年來的發(fā)展成就。我們要破解前進道路上的種種難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是離不開中國共產黨這個領導核心。正如那句著名的、今天一再被重復的重要論斷:“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或者說“中國的事情要辦好首先中國共產黨的事情要辦好?!?/p>
尤其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敢于直面問題、糾正錯誤,勇于擔當,全面從嚴治黨,扭轉了多年以來存在的管黨治黨失之于軟、失之于寬的局面,進一步提高了全社會對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認同??梢哉f,十八大后,中國共產黨開始了一場全新的自我革命。這場“革命”,無論是對共產黨自身,還是整個國家和民族,都是至關重要的。
黨的建設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永遠在路上。在一個歷史性的時刻,系統(tǒng)地重溫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執(zhí)政規(guī)律、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講話精神,無疑是十分必要的。
在當代中國,為什么必須強調要堅持黨的領導,可以有不同角度的理解。從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的一些重要講話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如何理解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對此,我們絕不能簡單的套用西方的政治概念來理解當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適用于一切國家的政治制度模式?!拔镏积R,物之情也。”各國國情不同,每個國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獨特的,都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都是在這個國家歷史傳承、文化傳統(tǒng)、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基礎上長期發(fā)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
盡管不同國家,政治制度會不同,但也不代表說沒有普適性的衡量好壞的標準。標準的背后是價值觀。那么,衡量政治制度的最基本的價值標準至少要包括民主和有效。民主,不消多說,我們是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而政治制度之所以有效,往往具有這樣的品格:體現了長期形成的歷史傳承,反映了長期積累的歷史經驗,同時回應了現實要求、能夠解決現實問題。
那么,評價一個國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國家領導層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體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yè),人民群眾能否暢通表達利益要求,社會各方面能否有效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國家決策能否實現科學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過公平競爭進入國家領導和管理體系,執(zhí)政黨能否依照憲法法律規(guī)定實現對國家事務的領導,權力運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約和監(jiān)督?!?/p>
理解了決定一個國家政治制度選擇的關鍵變量,事實上也就理解了決定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關鍵維度:歷史的、人民的、文化的、實踐的以及世界的五個維度。比如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總書記就指出:“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边@也意味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能夠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人們心中的積淀中得到闡釋,同時,中國共產黨也將把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作為自己的一個使命,在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過程中也會深入挖掘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借鑒意義。
從中可以看出,這樣一個闡釋的過程,是不斷加深對歷史傳統(tǒng)、中國現實國情、人民新期待、世界發(fā)展趨勢等理解的過程。從這些方面,能夠有效凝聚起利益和思想多元化社會的“最大公約數”。其背后則是,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始終能夠發(fā)揮領導核心作用,就在于始終站在整個社會發(fā)展的大方向、全體民眾的最大利益這一邊。
十八大后,中國的反腐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關注。決心之大、力度之大,都是少有的。為什么必須這么做?從大的方面來說,當然是腐敗蔓延帶來的人心流失的風險和執(zhí)政的風險。正如習近平剛剛當選為總書記不久說的那段話:“近年來,一些國家因長期積累的矛盾導致民怨載道、社會動蕩、政權垮臺,其中貪污腐敗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我們要警醒?。 ?/p>
民眾的心理也很容易理解,“人民群眾最痛恨各種消極腐敗現象,最痛恨各種特權現象,這些現象對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最具殺傷力。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于人心向背。”
有了這樣的危機意識,毫不奇怪的是,一些所謂的反腐潛規(guī)則在打破,比較典型的體現在對于領導同志工作過的地方、對于某些西方國家利用反腐對中國的“要挾”等,不能“投鼠忌器”。這些實踐證明了,一個國家的反腐敗能否深入進行,首先還是取決于領導層的政治意志和領導力夠不夠強。并且,領導層意識到,從民眾的角度來說,如果這次還是一陣風,那么就真的要失望了。人民對一個執(zhí)政黨失望的結果是什么?用領導人多次用過的一個典故說,那就要“霸王別姬”了。
而從執(zhí)政黨內部來說,反腐的核心意義集中體現在黨章的一段話: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如果有了自己特殊的利益,那么很難想象共產黨的領導還能夠凝聚中國社會前進的“最大公約數”。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的:“如果有了自己的私利,那就什么事情都能干出來。黨內不能存在形形色色的政治利益集團,也不能存在黨內同黨外相互勾結、權錢交易的政治利益集團。黨中央堅定不移反對腐敗,就是要防范和清除這種非法利益關系對黨內政治生活的影響,恢復黨的良好政治生態(tài),而這項工作做得越早、越堅決、越徹底就越好?!?/p>
對這一點的重要性,我們的理解需要再深入一點。在黨長期執(zhí)政的條件下,黨內如果變成形形色色的政治利益集團林立的話,結果絕不會像很多人理論上設想的那樣:通過利益的博弈,實現利益的均衡。相反,會瓦解掉黨尤其是黨中央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共產黨的堅強有力的領導就會變成空中樓閣。所以,黨內“不允許搞團團伙伙、幫幫派派,不允許搞利益集團”。
通過形形色色的黨內存在的不正常現象,就可以看清楚其后果:有的上下級關系形成了事實上的人身依附關系,上下級之間的關系搞成貓鼠關系,搞成舊社會那種君臣父子關系或幫派關系;有的干部信奉拉幫結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關系、找門路,分析某某是誰的人,某某是誰提拔的,該同誰搞搞關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誰的大腿。有的領導干部喜歡當家長式的人物,希望別人都唯命是從,認為對自己百依百順的就是好干部,而對別人、對群眾怎么樣可以不聞不問。
對這些現象,人們并不陌生,實際上是傳統(tǒng)社會政治文化中糟粕的一面,即權力本位的深層思想意識、人際關系模式和對全社會“超經濟剝削”的機制。這曾經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斗爭對象之一,在今天決不能讓過去的歷史重演。要發(fā)揮中國共產黨的統(tǒng)一集中領導作用,黨內就不能存在各種利益集團,兩者實際上是無法兼容的。用最直白的話說,今天要當共產黨的干部,就不能想著當官發(fā)財那一套。黨內不能成為少數利益群體之間的“博弈場”。
黨內的規(guī)矩和紀律,黨內的民主集中制運行,其重要性,現在已經非常清楚了。但黨的領導畢竟不是在真空中運行的,它與我們正在大力推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建、全面依法治國、多種所有制成分并存等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抽象地講黨的領導,道理相對清晰,如果放到更大的社會經濟生活范疇里面,就會有很多復雜的問題出現。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針對一些模糊或者錯誤的認識專門闡述了黨中央的主張。有些問題,過去是束之高閣的,但今天是勇于面對。比如法大還是黨大。“‘黨大還是法大是一個政治陷阱,是一個偽命題。對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含糊其辭、語焉不詳,要明確予以回答。”不存在“黨大還是法大”的問題,是把黨作為一個執(zhí)政整體而言的,是指黨的執(zhí)政地位和領導地位而言的,因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為了“進一步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改善黨的執(zhí)政方式、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保證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p>
而具體到每個黨員、每個領導干部,“就必須服從和遵守憲法法律,就不能以黨自居,就不能把黨的領導作為個人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的擋箭牌?!睂Ω骷夵h組織、各級領導干部來說,權大還是法大就是一個真命題。
一談法治,就會有人爭論法大還是黨大,這種現象無獨有偶。正如一談要搞活經濟,似乎就要對企業(yè)家“放縱”一些,而一談社會公平,似乎就要對普通勞動者傾斜一下,一談要做大做強國企,似乎民企的地位就危險了。這種思想認識的來回搖擺,其實并不符合中央的精神。
比如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xié)十二屆四次會議民建、工商聯(lián)界委員聯(lián)組會時強調,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共產黨確立的一項大政方針,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我們黨在堅持基本經濟制度上的觀點是明確的、一貫的,而且是不斷深化的,從來沒有動搖,這是不會變的,也是不能變的。
“這就是要讓廣大企業(yè)家吃個‘定心丸”,“我們國家這么大、人口這么多,要把經濟社會發(fā)展搞上去,需要各方面齊心協(xié)力干,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應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非公有制企業(yè)搞大了、搞好了、搞到世界上去了,為國家和人民作出更大貢獻了,是國家的光榮。黨和政府當然要支持,這一點是毫無疑義的?!?/p>
總書記專門講話給廣大企業(yè)家吃個“定心丸”,說明在一定時間里的確有不少企業(yè)家尤其是民營企業(yè)家產生過疑慮。其原因,恐怕主要還是由于對于中央精神的理解不到位、層層執(zhí)行中的“失真”等因素帶來的。這也說明,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應當提高對于黨的執(zhí)政規(guī)律和領導規(guī)律的認識,完整、準確的理解和貫徹黨中央的決策精神。
從根本上說,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共產黨將要努力通過一整套更加定型、更加穩(wěn)定、可預期性更強的辦法,來統(tǒng)籌不同的社會力量、平衡多樣的社會利益、調節(jié)社會和階層關系、規(guī)范權力運行和社會行為。這也是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內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