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奕秋
卡梅倫3年前提出的公投動議,之所以最終結(jié)出“苦果”,不是英國獨立黨“拒斥歐盟內(nèi)部勞工移民”、保守黨疑歐派“叫停歐洲中央集權(quán)計劃”就能概括的。
“同床共枕43年,說離就真離?”英國脫歐公投6月24日的開票結(jié)果讓金融市場大吃一驚,英鎊瞬間貶值到1985年的低位?!懊撆伞鳖I袖法拉奇興奮地宣布,前一天的投票日是英國的“獨立日”。反對脫歐的英國首相卡梅倫則霎時蔫了,隨后發(fā)表聲明稱尊重民眾的選擇,他本人將辭去首相職務,希望在今年10月保守黨會議時選出新的黨首來代替他。
回頭看卡梅倫3年前提出的公投動議,真是一次動真格的冒險。但它之所以最終結(jié)出“苦果”,不是英國獨立黨“拒斥歐盟內(nèi)部勞工移民”、保守黨疑歐派“叫停歐洲中央集權(quán)計劃”就能概括的,而有著多方面的“因緣”。其中,英國選舉制度的代表性不足,執(zhí)政黨大佬“黨內(nèi)逼宮”卡梅倫,英國跟歐盟之間“誰欠誰”的糊涂賬,以及歐盟自身的流年不利,都要負很大責任。
輪流坐莊,想過別人感受嗎?
《經(jīng)濟學人》早就說全民公投并非最好的民主,“少一點公投會更好”。英國真要退歐的話,由國會撤銷1972年歐共體(歐盟前身)法案就能實現(xiàn),根本無需公投。但反對退歐的首相卡梅倫,還是“大度”地端出了這個蹩腳的節(jié)目。
這也不全怪他。2011年英國就有超過10萬人聯(lián)署要求脫歐公投,當時國會投票中,81名保守黨議員違背卡梅倫的意志,投了贊成票。到了2013年初,看到工黨想卷土重來,而新興的獨立黨卻在挖保守黨的墻腳(保守黨當時有兩名議員叛逃過去),卡梅倫要想贏2015年的大選,就必須穩(wěn)住本黨民心,甚至從獨立黨“偷”點選票回來。
于是,他干脆拋出一個在2017至2018年間舉行脫歐公投的計劃(他稱作“英國歐盟成員國地位公投”),以便把黨內(nèi)矛盾往后推,先打贏選戰(zhàn)再說。這個公投時間表,后來又提前到2016年。
具體日期上,今年2月卡梅倫談下歐盟對英“照顧”協(xié)議后,決定選在6月23日公投。這本是想躲開難民潮最嚴重的暑假,且趕在歐盟夏季峰會之前有個了斷,卻沒料到3月的布魯塞爾爆炸案凸顯了難民對國家安全的潛在威脅。而只要英國留在歐盟,總還要面對“歐洲圣母”默克爾分配難民指標的壓力,卡梅倫少不了挨已成氣候的英國“脫歐”勢力數(shù)落。
這些勢力在英國,原本是相對沉默的少數(shù)。由于英國選舉制度偏向兩個傳統(tǒng)大黨,相對歧視小黨,所以英國政壇以往只有“親歐”與“疑歐”之爭,“脫歐”根本擺不上臺面。但近幾年獨立黨異軍突起,“反歐盟、反移民”大旗一拉,應者云集,讓被代議制過濾掉的“脫歐”議題浮現(xiàn)出來。
兩年前歐洲議會選舉,英國獨立黨成為“歐洲議會中英國第一大黨”(占24席)。一年前英國大選,保守黨豪取331個議席,工黨獲232席,而獨立黨以13%的總選票數(shù)(相當于400萬張選票),取代自民黨成為“英國事實上第三大黨”,這也是這個極右翼小黨前所未有的成功。
然而悲催的是,獨立黨在全國拿到118個國會選區(qū)的第二名,可受限于“單選區(qū)多數(shù)制”,最后僅斬獲1個國會議席;反倒是深耕蘇格蘭的蘇民黨,僅憑5%的總選票數(shù)(約為150萬票)便搶下56席。
一個上升中的全國第三大黨,在國會下議院僅獲得1個議席,這種選舉制度也讓人醉了。原來的“老三”自民黨早有修憲啟用“比例代表制”的呼吁,但因妨礙到兩大黨輪流坐莊,只能不了了之。
獨立黨肯定不服,既然在國會無用武之地,多余的精力就拿來宣傳脫歐。當時明確支持脫歐的主要政黨只有獨立黨;保守黨因內(nèi)部分歧對外保持中立;工黨、自民黨和蘇民黨都支持留歐??蓾u漸地,大批“疑歐”的保守黨人也加入脫歐大合唱。所以這一年來,英國的脫歐民調(diào)逐漸上升,終于到了最近可以讓金融市場打寒顫的地步。
歐盟慳吝,卡梅倫無好牌可打
英國人“疑歐”由來已久,撒切爾夫人執(zhí)政時堪稱頂點,但走到脫歐公投這個地步,固然內(nèi)因是決定因素,但外因(如歐盟整體經(jīng)濟狀況不如英國)更受關注。有些人就理解為:歐盟這艘大船進水了,英國人想坐救生艇先逃。
其實,英國不屬于歐元區(qū),也不在“一國通簽”的申根區(qū),可以規(guī)避歐債危機、難民危機,但身處歐盟,其他成員國的公民就有權(quán)搬來英國居住和工作。光去年進入英國的凈移民就有33.3萬人(卡梅倫曾矢言將每年流入英國的凈移民人數(shù)控制在10萬人以內(nèi),他顯然沒做到),其中55%來自歐盟國家。
而隨著德法經(jīng)濟減速,東歐移民大量涌入英國,間接導致英國藍領工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下降。獨立黨主張“脫歐”,吸引大量前工黨支持者,這跟特朗普鼓吹在美墨邊境建墻,吸引到許多美國工會成員“異曲同工”—無怪乎特朗普支持英國脫歐,也有人擔心這次脫歐公投成功意味著特朗普的大選勝算增加。
相比之下,“伊斯蘭國”所帶來的難民激進化問題倒在其次,那只不過令英美現(xiàn)行的移民政策更受指摘罷了。
勞工移民問題更多是英國下層民眾所關心的,而追隨保守黨的許多精英人士覺得,問題出在英國上繳給歐盟的經(jīng)費和回報不成比例—英國占歐盟12%的人口,繳納了歐盟預算的約1/8,但歐盟委員會當中只有4%是英國人。
不僅如此,自身“腐敗低效”的歐盟機構(gòu)前兩年還軟磨硬泡,妄圖讓英國放棄英鎊,加入歐元區(qū)。
3年前曾有研究測算,把歐盟帶給英國的財政成本、管制成本、資源錯配的成本、失業(yè)成本、欺詐腐敗、浪費成本等都加上后,約合英國GDP的11%。
怎么讓歐盟不再咄咄逼人,并且“吐”出一部分好處呢?卡梅倫想以國內(nèi)脫歐的民意為籌碼,重新跟歐盟談判“特殊地位”和優(yōu)惠條件。1984年,保守黨首相撒切爾夫人成功令歐共體同意英國獲得部分“上貢”的退款,堪為榜樣。
但歐盟機構(gòu)現(xiàn)在是波蘭人和盧森堡人“當家”,都是精打細算的風格,不可能讓卡梅倫拿回多少。何況在少數(shù)成員國看來,英國不參加歐盟的債務和難民危機救助,還反對歐洲央行的金融監(jiān)管政策,留在歐盟,反而會妨礙其他成員國之間的整合,不如“由他去吧”。
所以,卡梅倫在歐盟成員國間轉(zhuǎn)了一大圈,只談下來少數(shù)優(yōu)待條款,如歐盟“特許”英國在數(shù)年內(nèi)限制移民申領英國福利、英國銀行豁免于歐元區(qū)銀行業(yè)法規(guī),并且取得歐盟不逼英國加入歐元區(qū)的保證而已。歐盟如此慳吝,讓英國人心寒,難怪英國女王面向來賓的一句問話:“請給出英國應該留在歐盟的3個充分理由”,被小報頭版用作“脫歐”宣傳。
面對公投臨近,卡梅倫只好主打“負面”牌,宣揚英國一旦脫歐,不光53個經(jīng)貿(mào)合約要重談,很多企業(yè)總部要搬走,英鎊可能大貶,養(yǎng)老金無法保障,到歐陸旅游開支會大增,而且蘇格蘭可能二次公投獨立出去,讓英國蛻變成歐亞大陸旁的邊緣國家。
而卡梅倫的昔日戰(zhàn)友約翰遜,以及司法大臣戈夫等保守黨“脫歐”派(背后是至少131名保守黨國會下議員,占全黨40%)則提出,英國在歐盟機構(gòu)的代表性不足,英國人的事務由并非直選產(chǎn)生的歐盟官員來管,這不符民主的要義;現(xiàn)階段英國七成法律受歐盟制約,這是歐盟對英國的“法律殖民”。
“大嘴”約翰遜甚至稱,歐盟的控制欲“就像當年希特勒一樣”,呼吁國民“挺身而出,捍衛(wèi)民主,那將是為全歐洲與我們懷揣相同信念卻發(fā)不出聲的數(shù)億人民而高聲吶喊!”
由于民調(diào)緊繃,英國逾4600萬脫歐公投登記者中,約3300萬參加了6月23日的投票,投票率高達72%左右。鑒于年輕人為了日后可自由在歐盟國家旅行、工作、定居、享受醫(yī)保,相對更支持留在歐盟,許多人以為,大批年輕選民參與公投(為了讓他們參與,當局還故意將網(wǎng)絡注冊的時限延長了48小時)有利于留歐。所以,留歐支持者在最后關頭放松了警惕。不料點票后,總票數(shù)在絕大多數(shù)時候是脫歐一方領先,到最后時刻也沒能等來反轉(zhuǎn)。
其實,脫歐領先的苗頭,除了“據(jù)說不準”的民調(diào)屢見曝光以外,從英國的大小報紙頭版支持脫歐的居多也能看出一二。但當時很多人認為報紙已經(jīng)沒落,不足為憑。而且,當時英國在全世界有影響的名人、跨國公司,大多支持留歐,博彩網(wǎng)站上顯示的留歐幾率一直在六成以上,所以,金融市場的反應也是隨大流。
還有一個隱藏的心理機制在阻礙人們相信真會脫歐成功。參照2014年9月蘇格蘭公投獨立的例子,當初民調(diào)顯示獨立與統(tǒng)一的支持度不相上下,結(jié)果“蘇獨”慘敗(輸了10個百分點)。就連許多英國人也認為,這回許多民調(diào)中的“狼來了”也不過就是“狼來了”。
結(jié)果就是“黑天鵝事件”:北京時間6月24日13時,“脫歐”派率先拿到1680萬選票宣告勝利(主要贏在英格蘭地區(qū))。法拉奇惡狠狠地宣布:“我希望這次勝利帶來歐洲一體化的失敗?!?/p>
想當初,英國要求加入歐共體時,曾兩次被法國戴高樂否決,到后來法國換了總統(tǒng),全民公投同意英國加入,英國才得其門而入?,F(xiàn)在,英國人終于找到“報復”的機會了。
但是,代價也會非常沉重:北愛爾蘭民族主義政黨“新芬黨”已經(jīng)宣布,他們將會就“北愛爾蘭獨立、愛爾蘭統(tǒng)一”舉行新的投票。蘇格蘭首席大臣受訪時則表示:“我們已經(jīng)看到蘇格蘭加入歐盟的那一天了?!?/p>
盡管20世紀以來,英國很有變大為小,主動拋棄軀殼保留靈魂的傳統(tǒng),但真的退縮到大不列顛南部,海陸空轄區(qū)劇減,國家安全的問題怎么辦?
當然,現(xiàn)在最迫切的遺留問題,是執(zhí)政的保守黨因這次公投明顯分裂。而這關涉到“后卡梅倫時代”保守黨的領導權(quán)之爭。
卡梅倫才當9年議員,年紀輕輕就做了首相,他內(nèi)定的接班人是財相奧斯本(博彩數(shù)據(jù)顯示當下內(nèi)政大臣文翠珊更受歡迎),而他的伊頓和牛津校友、前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想挑戰(zhàn)這個安排—是不是有葉利欽挑戰(zhàn)戈爾巴喬夫的既視感?
這場公投,因此也可以看作是對“卡梅倫-奧斯本梯隊”的一次不信任投票。盡管卡梅倫事先聲明,即便公投結(jié)果選擇脫歐,他也會留在臺上“善后”,但公投結(jié)果顯示脫歐后,工黨影子外交大臣希拉里·本恩就稱卡梅倫“必須辭職”,獨立黨黨魁法拉奇也說卡梅倫應該“立即辭職”。如果卡梅倫離職,奧斯本能不能繼位都是個問題,約翰遜應該是最后的贏家。
對歐盟來說,“脫歐”旗手約翰遜關于可在與歐盟協(xié)商后再舉行“二次公投”的說法,預示著布魯塞爾還有一絲挽回英國的可能。但這種可能性也聊勝于無,因為繼去年希臘公投危機之后,歐盟已經(jīng)承受不起再一次被成員國的民意“訛詐”了。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早前表示,假如英國公投選擇脫歐,他并不認為歐盟將面臨死亡危險,因為歐盟將繼續(xù)與英國密切合作,甚至雙方會在合作方面走得更遠,比如在經(jīng)濟與貨幣聯(lián)盟方面。
話雖如此,但少了英國這個歐盟內(nèi)第二大經(jīng)濟體(尤其倫敦還承擔著全球逾四成的美元外匯交易,也是歐元交易的重要窗口)、安理會“五?!敝缓陀⒙?lián)邦領頭羊,歐盟還剩下什么?再說,目下歐盟內(nèi)部較富國的右翼民粹(反移民)和較窮國的左翼民粹(反緊縮)都在借助大選、公投或新媒體放大自己的聲音;英國是第一個宣布公投脫離歐盟的成員國,但絕不會是最后一個。
何去何從,布魯塞爾該好好掂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