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itzkrieg
眾所周知,俄羅斯和烏克蘭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在蘇聯解體之前,二者均為紅色帝國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相比前者,后者的領土面積、人口、資源豐富程度都處于絕對劣勢。但不可否認的是,烏克蘭高度發(fā)達的軍事工業(yè)在某些領域不遜于甚至超過了俄羅斯。由于東部與俄羅斯接壤,因此烏克蘭東部地區(qū)的主要民族構成為俄羅斯族,主要語言為俄語。自2014年2月以來,由于復雜的國際關系,烏克蘭全國陷入了長期的嚴重動亂之中,其東、西部地區(qū)的幕后分別受俄羅斯和西方的大力支持。毫無疑問,沖突造成了雙方嚴重的人員和物質損失,并持續(xù)到了今天。作為兩個舉足輕重的軍事強國,俄羅斯和烏克蘭武裝力量的先進裝備已經在烽火彌漫的戰(zhàn)場上狹路相逢,于激烈對抗中一較高下。而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便是俄、烏陸軍坦克裝甲車輛之間的角力和廝殺。目前,俄羅斯最彪悍的主戰(zhàn)坦克為經過重大改進的T-90AM(最新式的T-14“艦隊”剛剛在2015年5月的紅場閱兵上正式亮相,尚未正式裝備),烏方則為T-84M“堡壘”。兩強相爭,必有一傷。下面,筆者從技術層面出發(fā),比較兩款經典戰(zhàn)車的各項性能,以饕讀者。
火力 T-90AM傲視群雄
T-90AM 坦克目前仍然采用雙向穩(wěn)定的2A46M-5型125毫米滑膛炮,為2A46型坦克炮中的最新改進版。與2A46M滑膛炮相比,2A46M-5滑膛炮的射擊精度提高了15%~20%,射彈散布率下降 41%。發(fā)射穿甲彈時,其身管壽命高達1000發(fā)。在自動裝彈機的配合下,其最高射速為10發(fā)/分。
俄軍現役坦克配備的穿甲彈有貧鈾和鎢合金兩種。20世紀90年代中期,俄軍裝備的是3BM46穿甲彈(它的裝備導致之前的3BM42型被批準隨同 T-90S出口,不然出口型則是 3BM32型)。3BM46型是在蘇聯時期開發(fā)的,基本上與同期的美制M829A1穿甲彈類似,其穿甲厚度從3BM42型的600毫米提高到650毫米以上(射程在2000米時),并開發(fā)出了貧鈾和鎢合金兩個系列,但俄軍配備的穿甲彈還是以鎢合金為主。相比之下,這兩種穿甲彈的威力都優(yōu)于美制M829A1。1999 年前后出現了3BM42M,2001年出現了3BM42DU,這兩種穿甲彈都是3BM42的改進型。在2000米射程上,前者穿甲厚度為700毫米,略微低于M829A2。而后者的穿甲厚度已接近800毫米,略次于美國現役最好的M829A3穿甲彈。由于生產線等都無需大的改進,俄軍得以在較低的成本下大量裝備部隊,使得俄軍坦克作戰(zhàn)能力與西方最先進的水準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上。
隨著俄羅斯經濟的好轉,一些重要軍工項目也重新注入充足的資金。2002年前后,更先進的3BM48穿甲彈被開發(fā)出來,它可以同美制最先進的M829A3穿甲彈相媲美。2006年年初開發(fā)的3BM50穿甲彈是在3BM48基礎上改進的。據俄軍方測試后稱,射程在2000米時,穿甲厚度可達900毫米左右,可以擊穿世界上大部分現役主戰(zhàn)坦克的前裝甲。2008 年年底開發(fā)出來的3BM52 被俄羅斯稱為新型穿甲彈,但西方專家認為應該是3BM50的改進型。其穿甲威力目前沒有公布,但西方認為應該有950毫米左右。目前西方還沒有類似的穿甲彈,可以說俄羅斯把2A46系列坦克炮的威力已開發(fā)到極致。
俄羅斯破甲彈方面的開發(fā)進度明顯不如穿甲彈,20世紀90年代推出的3BK25破甲彈,在2000米射程上的破甲厚度接近800毫米,可以輕易摧毀安裝有附加反應裝甲的新一代主戰(zhàn)坦克。目前,3BK28破甲彈研制進展仍沒有消息,據稱還在測試中,在2000米射程上的破甲厚度接近900毫米。
2000年初,俄羅斯為主戰(zhàn)坦克研制了全新的9M119M 制導武器系統及與之配套的3UBK20M 炮射導彈。這種經過重大改進的炮射導彈擁有串聯式戰(zhàn)斗部,可以擊穿擁有爆炸反應裝甲的主戰(zhàn)坦克。導彈全重達到了30千克(3UBK20為 24千克),最大射程為5500米(3UBK2為5000米),最大射程飛行時間不超過15秒(3UBK20為17秒)。戰(zhàn)斗部采用了二級串聯式空心裝藥結構,長度幾乎占導彈全長的一半,這種設計大大增加了戰(zhàn)斗部的裝藥量。導彈戰(zhàn)斗部的重量超過9千克,其中炸藥的重量就超過3千克。俄羅斯測試結果表明,該型炮射導彈的破甲厚度為850~950毫米,完全可以在超遠距離上對主戰(zhàn)坦克構成嚴重的威脅。2005年,9M119M 制導武器系統和3UBK20M 炮射導彈都已裝備在T-90A上。
T-90AM安裝了T系列坦克中最先進的現代化火控系統,采用了新一代數字式彈道計算機,使火控系統擁有更強的解算能力,可更加快速、準確地處理各種信息。車上安裝的熱成像瞄準鏡屬于光電熱成像系統,它與火控系統協同工作時,能夠實現視場雙向穩(wěn)定,并利用熱成像通道觀察地形和操控武器。晝夜間在開闊地形上對坦克目標(側投影)的識別距離為3000米,可在-50℃~+50℃的氣溫條件下工作,能夠在任何氣候條件下正常工作,準備時間不超過3分鐘。配備自動跟蹤系統后,T-90AM在行進間對運動目標的命中精度大幅度提高。研究表明,目標電視自動跟蹤系統的采用,使得T-90AM的命中精度比T-90系列其他型號提高了1倍左右。
輔助武器方面,T-90SM采用的是新一代T05BV1遙控機槍,高低射界為-10°~+45°,方向射界360°,射速700~800發(fā)/分,擁有兩個彈箱,各800發(fā)彈藥。俄羅斯還為該機槍設計了專用的車長周視瞄準儀。另外,10.5千克重的PKT型7.62毫米同軸機槍裝在炮塔內,一次可裝彈250發(fā),車內另有備彈2000發(fā)。
T-84M主戰(zhàn)坦克沿用了T-84坦克的125毫米KBA-3型滑膛坦克炮,該炮是前蘇聯2A46M-1型滑膛炮的烏克蘭改進版,性能比后者提高了20%~30%。該火炮身管裝有熱護套,中間位置裝有圓柱形抽氣裝置,炮口裝有初速度測速裝置,膛內采用了鉻鍍層,因而提高了其射擊精度及炮管壽命,該炮的壽命為可發(fā)射750發(fā)穿甲彈或1000發(fā)破甲彈。用自動裝填機裝彈時,火炮最大射速達到了9發(fā)/分,當然也可以用人工裝填。
T-84M主炮發(fā)射的常規(guī)炮彈采用分裝式,彈藥基數為43 發(fā)。與T-72、T-80采用水平放置不同的是,T-84M坦克的炮彈為豎直放置,炮彈彈丸在上,藥筒在下位。其中的28 發(fā)為待發(fā)彈,位于炮塔底板上的轉盤式旋轉彈倉中。剩下的17發(fā)則存放在車內駕駛員身旁。藥筒為半可燃藥筒,炮彈發(fā)射后,金屬底由自動裝填機抽出,并被放回轉盤式旋轉彈倉。常規(guī)炮彈種類主要有尾翼穩(wěn)定貧鈾脫殼穿甲彈、尾翼穩(wěn)定空心裝藥破甲彈、碎甲彈和殺傷爆破榴彈?,F在T-84M 主戰(zhàn)坦克也可以發(fā)射烏克蘭研制的新一代炮彈,其中一種是新型尾翼穩(wěn)定貧鈾脫殼穿甲彈。該彈可在1000米距離上擊穿650毫米厚的垂直鋼裝甲板,和俄羅斯T-90主戰(zhàn)坦克使用的早期3BM42穿甲彈威力基本相同,但是不及后續(xù)的升級彈藥。另一種是帶有貧鈾藥型罩的三級串聯破甲彈,其對均質裝甲的破甲厚度約在700毫米左右,和上面提到的新型尾翼穩(wěn)定貧鈾脫殼穿甲彈一樣,也能夠輕易擊毀安裝了附加反應裝甲的主戰(zhàn)坦克。
和T-90AM坦克一樣,T-84M主戰(zhàn)坦克的125毫米滑膛坦克炮能繼續(xù)發(fā)射由烏克蘭生產的炮射反坦克導彈。該型導彈也是分裝式的,存放在圓盤式旋轉彈倉內,配彈8枚,均由自動裝彈機裝填(也可手動裝填,當然配備炮導彈將減少相同數量的常規(guī)炮彈)。該導彈主要攻擊遠距離的敵方裝甲目標及低空飛行的直升機。和發(fā)射常規(guī)炮彈一樣,在戰(zhàn)斗中,車輛也可在高速行進中發(fā)射導彈。由于采用了新的設計和工藝,導彈采用雙重串列戰(zhàn)斗部,可有效攻擊安裝有爆炸式反應裝甲和間隔裝甲的目標,炮射導彈最大破甲厚度提高到了800毫米。在射程方面則超過5 千米,足以把武裝直升機逼出其有效射程,大大減少了T-84M坦克被攻擊的危險。
T-84M 坦克安裝了比基本型更先進的火控系統,全系統由以下子系統組成:1具炮長1G46M晝間瞄準鏡、Buran-Catherine-E 熱成像儀、PNK-6車長觀測瞄準系統、PZU-7對空瞄準鏡、1ETs29M高射機槍控制系統、LIO-V 彈道計算機(帶各種傳感器)、2E42M武器穩(wěn)定系統等?;鹂叵到y具備動態(tài)開火控制能力,在炮長按下開火按鈕后,火炮只有在目標和火炮軸向之間的偏差在允許范圍內時才會開火。火炮命中精度依賴于目標距離和其他一些因素。由于炮管在戰(zhàn)斗中通常都會因為受熱不均勻而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變形,比如開火后炮管內外表面散熱不均勻,陽光照射甚至一側的橫風。這些因素的影響將在很大程度上被炮管熱護套降低。彈道計算機在解算射擊諸元時還會自動補償剩余熱量對炮管造成的變形,坦克安裝了炮口基準裝置,它將向彈道計算機輸入炮管變形的具體數據。T-84M 坦克與基本型號相比,其火控系統引入了獵-殲機制,車長和炮長都可以控制火炮瞄準和開火,而且無論是哪種攻擊模式都具有很高的首發(fā)命中率。
T-84M 主戰(zhàn)坦克的輔助武器為2 挺機槍:1 挺是安裝在主炮右側的7.62毫米并列機槍,彈藥基數1250發(fā)。另1挺是安裝在車長艙門上的12.7毫米NSVT 高射機槍,彈藥基數500發(fā)。12.7毫米高射機槍由車長在車內遙控射擊,也可以手動射擊。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fā)現,相比T-84M,T-90AM發(fā)射尾翼穩(wěn)定脫殼穿甲彈時的威力明顯更強,不過二者的主炮、火控系統和炮射導彈性能基本處于同一檔次。因此,我們不難得出結論:在火力方面,T-90AM主戰(zhàn)坦克更勝一籌,具有傲視群雄的資本。
防護 雙方難分伯仲
T-90AM 炮塔基體裝甲為多層間隙式復合結構(炮塔頂部除外),裝甲層(按鋼裝甲層數計算)一般為3~7層不等。其結構為:鋼裝甲+特種油脂+陶瓷球+鋼裝甲+防護內襯。最厚的炮塔前部約為900毫米,炮塔后部也為復合結構,只是厚度較薄。炮塔頂裝甲厚度為20~50毫米,這一厚度與T-90系列其他坦克基本相同,為均質鋼裝甲板。令人矚目的是,T-90AM的炮塔后部采用了隔艙化設計,該型炮塔尾艙與西方坦克炮塔尾艙在結構上有所區(qū)別,除配有爆炸波排放板外,可實現快速拆換。因此即使它被摧毀時,坦克和乘員也具有很高的安全性,還實現了輸送裝彈模塊的后續(xù)更換,這些優(yōu)勢是世界各國坦克暫時無法實現的。此外,此種結構型式還能通過模塊的更換實現彈藥的快速補給。
該型炮塔兩側及后部可防反坦克火箭筒(破甲厚度在200毫米以內)的攻擊。據下塔吉爾的烏拉爾車輛廠試驗人員介紹,經過大量的實彈射擊試驗表明,該炮塔的前部復合裝甲可有效應對現役120毫米及 125毫米火炮所發(fā)射的彈種。
為提高防護性能,T-90AM 車體和炮塔前裝甲上安裝了新一代,也就是第三代附加裝甲模塊;整個車體和炮塔都被爆炸反應裝甲覆蓋;車體前部兩側裙板也安裝了爆炸反應裝甲。同樣的爆炸反應裝甲已經安裝在T-90、T-90A、T-80U/UM/UM1等坦克上。
鑲嵌式“化石”爆炸反應裝甲可確保坦克前部裝甲抵抗新一代反坦克火箭筒和無后坐力炮彈、反坦克導彈、125毫米坦克炮發(fā)射的高爆破甲彈以及從1000米距離外發(fā)射的125毫米或120毫米尾翼穩(wěn)定脫殼穿甲彈。爆炸反應裝甲的鋼制外殼可以防7.62毫米輕武器子彈、12.7毫米機槍子彈或炮彈破片引爆。根據俄方公布的數據,爆炸反應裝甲塊即使被30毫米機關炮彈直接命中也不會引爆,凝固汽油彈的直接燃燒也同樣如此。
全套爆炸裝甲的重量為3.15噸(包括裝甲塊焊接點、搭扣和反應裝甲塊),無需特殊設備和專門技術人員就可安裝。乘員需要5.5~6小時更換1 輛坦克上的所有爆炸式反應裝甲塊(包括拆卸、清洗和安裝)。爆炸反應裝甲塊安裝到坦克上后無需特別維護。爆炸反應裝甲可有效防御串列式反坦克導彈或串列式穿甲彈的攻擊,對類似“海爾法”這樣的重型反坦克導彈也有著近100%的防御能力。對動能穿甲彈也擁有良好的防御效果,在測試中甚至能防御俄羅斯3BM48貧鈾穿甲彈的攻擊,這也意味著西方最新一代穿甲彈在2000米距離上對擁有“化石”爆炸反應裝甲的坦克無能為力。
T-90AM車體首上裝甲板采用多層復合裝甲(鋼裝甲+特種油脂+陶瓷柱+復合材料層+鋼裝甲),傾角為22°。根據有關資料,在計算其上安裝的鑲嵌式反應裝甲的情況下,車體首上裝甲在水平方向對抗脫殼穿甲彈時不低于800毫米均質鋼裝甲,對抗空心裝藥破甲彈時不低于1300毫米均質鋼裝甲,比T-90 系列中其他型號提高30%左右。車體首下、兩側、底部、后部及上部全是均質鋼裝甲,厚度分別為70毫米、80毫米、25毫米、50 毫米和20毫米。
除了擁有堅固的被動裝甲作為最后防線外,T-90AM還配備了主動防御系統,即著名的“窗簾”光電干擾系統和“競技場”主動攔截系統。前者屬于軟殺傷系統?!按昂煛惫怆姼蓴_系統由安裝在炮塔上的激光告警裝置、煙幕彈發(fā)射器和安裝在主炮兩側的光電/紅外眩目器組成。在敵激光測距儀照射坦克后1秒鐘之內,坦克內的自動告警裝置就能向乘員發(fā)出警報聲,并向威脅方向發(fā)射3D17型煙幕彈,3秒鐘后就會形成55~70米長的濃密氣溶膠云將坦克完全籠罩起來,并能維持20秒左右,從而使敵激光測距儀丟失目標,導致反坦克導彈偏離航向?!按昂煛毕到y采取全自動或半自動方式工作,能連續(xù)運轉6個小時?!按昂煛惫怆姼蓴_系統使T-90AM能抵御各種反坦克彈藥的打擊,極大地提高了它的生存能力。至于“競技場”,則屬于硬殺傷系統。該系統的原理是通過安裝在一個旋轉裝置中的雷達搜索、鎖定、捕捉到正在逼近的炮彈,并確定目標的攻擊位置,然后自動發(fā)射攔截彈藥,在距離坦克三十米遠的地方摧毀來襲目標。“競技場”能覆蓋炮塔左右各135°的正面區(qū)域,并且當炮塔轉動時,防護區(qū)域也隨之一起變化?!案偧紙觥敝鲃臃雷o系統屬于全自動系統,反應時間極短,僅為0.07秒,可以防御現役大多數反坦克導彈和火箭彈的進攻。
T-90AM 坦克采用的其他防護措施包括:高效滅火抑爆系統、集體式三防系統、三色迷彩、熱煙幕裝置、車體首下安裝的推土鏟、車體首下裝甲上的橡膠板、動力艙上的隔熱板、斜向下的排氣口、駕駛員后側的防地雷支撐桿、防原子輻射襯層等。
莫洛佐夫機械設計局對T-84M主戰(zhàn)坦克進一步采取了一系列加強防護的措施。首先,為T-84M主戰(zhàn)坦克重新設計了更先進的焊接炮塔,這是因為焊接炮塔雖然制造起來比較麻煩,沒有鑄造炮塔方便,但便于采用復合裝甲,故可大為提高抗彈能力,所以現今世界上大多數主戰(zhàn)坦克大都采用焊接炮塔。由于采用了新的工藝和新型材料,T-84M坦克焊接炮塔的防護力比T-84 坦克基本型坦克的鑄造炮塔總體防護能力提高了約23%左右。
T-84M坦克炮塔前部裝甲厚700毫米,車體首上裝甲厚度為200毫米,相當垂直裝甲厚度約為700毫米。其防穿甲彈與破甲彈的能力比T-84 坦克的復合基體裝甲提高約21%,分別相當于600毫米和850毫米厚均質鋼板。
T-84M 坦克上安裝有最新型“利刃”2附加爆炸反應裝甲塊,這是烏克蘭版的“接觸”5改進型。這種新型的附加反應裝甲防御空心裝藥破甲彈和穿甲彈的效果得到進一步的提高。T-84M 坦克車體前斜裝甲板上并排安裝有兩排這種型號的反應式裝甲塊,每排有3塊。在車首附加反應裝甲外面加有一大塊整體橡膠護板,使人們從外觀上看不到反應裝甲。為增強對攻頂式武器的防御,反應式裝甲塊從護盾上方向后一直延升到炮塔頂部后部邊緣,覆蓋了整個炮塔頂部。
當該型反應式裝甲與 T-84M 坦克的基體裝甲結合使用時,其防御破甲彈和穿甲彈的能力分別達到了相當1200毫米與1000毫米厚的均質鋼板。這樣強的防護力,已令當今世界上大多數現役反坦克武器無能為力了。
為進一步增強T-84M 坦克的防護力,莫洛佐夫機械設計局在T-84M坦克上安裝有主動防御系統,名為“衛(wèi)兵”。“衛(wèi)兵”主動防御系統由3個關鍵子系統組成:激光告警器(警告乘員坦克遭到激光制導武器的攻擊或遭到激光照射)、紅外干擾器和煙幕彈發(fā)射器。該系統全重230千克,包括2~4臺激光告警接收器、1~2臺寬頻帶紅外/干擾發(fā)射器和特種煙幕彈發(fā)射器及中央計算機。據西方防務專家估計,安裝有“衛(wèi)兵”光電對抗系統的T-84M 主戰(zhàn)坦克防護能力,將比不裝“衛(wèi)兵”主動防護系統的T-84 基本型坦克最少高出了3倍以上。如果再加上其本身先進的復合多層基體裝甲和第二代附加反應裝甲的話,那么擁有“三層”防護系統的T-84M 坦克,其防護能力將躋身當今世界上最先進行列。這也意味著莫洛佐夫機械設計局在大小、形狀、重量均不超過T-84型坦克的前提下,已制造出防護水平不次于西方那些體積更大、重量更重的主戰(zhàn)坦克。
綜上所述,T-90AM和T-84M主戰(zhàn)坦克均有著卓越的主/被動防護性能,處于當今坦克裝甲車輛中的領先地位。因此,在此方面二者可謂難分伯仲。
機動 二者平分秋色
T-90主戰(zhàn)坦克的最初版本搭載840馬力V-84柴油機(和T-72相同),而本文的主角之一——T-90AM采用高端改進版的V-93柴油機,最大功率為1130馬力,單位功率23.54馬力/噸,最高公路時速70千米/時,最高越野時速45千米/時。為了提高動力性能,T-90AM的發(fā)動機使用了諸多高新技術,比如:發(fā)動機配備了新型燃料設備(噴油泵和噴油器);強化增壓器;采用增強型連桿和連桿銷耳;強化曲軸箱的結構設計,改善工藝以提高鑄造件的質量;曲軸采用表面熱處理工藝(滲氮);空氣濾清器無需維護并減少了灰塵進入,從而延長了使用期限;發(fā)動機額外工作時的信號防護系統更加現代化。其發(fā)動機進氣口安裝有強有力的空氣濾清器,可保證坦克在高溫揚沙環(huán)境下行駛1000千米無需更換空氣濾清器。動力艙良好的水密性使坦克可以在無準備情況下涉水深1.8米。
相比初始型號T-84,T-84M 坦克還是保持了良好的機動能力,這主要歸功于莫洛佐夫設計局的設計人員為其保留了T-84基本型的6TD-2型6缸對置式柴油發(fā)動機。該發(fā)動機從T-80UD坦克使用的 6TD-1 型柴油發(fā)動機改進而來,前者的功率為735 千瓦(1000馬力),而后者達到了882千瓦(1200馬力),使得T-84M的單位功率達到了25馬力/噸。
T-84 系列坦克之所以沒有和T-80坦克其他型號一樣,安裝一臺大功率燃氣輪機,是因為燃輪機雖然有著結構簡單、適應性強、冷起動性好、體積小、重量輕、加速性好、可使用多種燃料等許多優(yōu)點,但也有著一些不可克服的缺點如:燃料和空氣的消耗遠高于柴油發(fā)動機、空氣濾清系統復雜、大修間隔時間短、造價高等。所以,莫洛佐夫機械設計局仍為T-84 坦克安裝了一臺傳統的大功率柴油發(fā)動機。
T-84M 坦克的傳動裝置為液力機械式,該裝置具有可靠性高的離合器、液力減速器及制動器,完全適應6TD-2 型柴油發(fā)動機特性,保證了T-84M 坦克在各種條件下有最好的機動性。其傳動裝置有7個前進檔和1 個倒檔。在無準備的情況下 T-84M 坦克可涉渡水深1.8米的河流,在有準備的情況下能潛渡水深達5米。最高公路時速70千米/時,最高越野時速45千米/時,最大行程500 千米,如使用外組油箱,將達到600千米左右。
經過認真比較,世人能夠蓋棺定論:T-90AM和T-84M兩款主戰(zhàn)坦克的動力性能是在同一水平線上的,不存在占絕對優(yōu)勢的一方。
(編輯/筆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