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
入團是成長中的一件大事兒,很多學生都是帶著滿腔熱忱加入團組織的,可真正入團了卻又覺得無事可做。北京市某中學初二(3)班的白楊說:“我是初一入團的,還是班級團支書。當入團申請得到批準后,我無比激動,覺得自己一下子長大了許多,積極性很高,想大干一場。可是,入團前后也沒啥區(qū)別呀,甚至覺得很無聊。”目前,這種現(xiàn)象在校園里普遍存在,很多學生入了團都認為“無事可做”。難道入團真的沒有意義嗎?非也。其實,并不是“無事可做”,而是“大有可為”!
趙以琳(初二學生):入團是一件十分神圣的事兒,初一時我就寫了入團申請書,可是沒被批準,因為年齡不夠。初二時,我好不容易入團了,卻又覺得一點意思都沒有,因為團員和普通學生沒啥區(qū)別,一天除了上課就是寫作業(yè)。其實,我倒是很喜歡參加一些活動的,比如:到福利院幫老人打掃衛(wèi)生,比如:去圖書館做引導員?!秷F章》第二條不是說團員要努力完成團組織交給的任務,在學習、勞動、工作及其他社會活動中起模范作用嗎?可關鍵是,團組織也沒給我們下達什么任務呀,這讓我們有點迷茫,不知道該怎樣做?
岳羽桐(初二學生):我也有過這種感受,剛入團時還是興致勃勃的,總想為老師多分擔點兒,幫同學多干點兒;可是,我發(fā)現(xiàn)自己做的也沒什么出奇的,甚至被人“指點”,說是假積極。我最討厭別人背后放“暗槍”了,這是不道德的。但是,我覺得自己要對得起“團員”這個身份。我是班里第一批入團的,還是班干部,如果消極行事,別人更會看笑話。所以,我現(xiàn)在很矛盾,想多做一些事兒,卻難以找到切入點。如果團委能多搞一些活動,我們團員就能更好地發(fā)揮作用了。
劉子博(初二學生):我們學校就有很多活動呢,但并不是專門針對團員的,像藝術節(jié)上的表演,誰都可以參加的,根本體現(xiàn)不出團的特色。我覺得,團委每周可以組織各班上一次團課,或者每月集中對團員進行一次培訓,讓大家更加清楚地了解團組織的歷史、團員的職責與義務,以及共青團在新形式下發(fā)揮的不可取代的作用。我覺得一名團員,不僅要學習好,還要具備一定的文化修養(yǎng)和愛國熱情,尤其在是非面前一定要保持政治本色??涩F(xiàn)在,很多同學入團積極,等加入團組織以后就思想懈怠了。我覺得一方面是自身認識度不夠,另一方面是學校團組織工作有漏洞,只重表面化,對團員無關痛癢。
李澤榮(初三學生):入團是一種自愿的行為,而將團員的責任與義務踐行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這應該是自覺的。學校也許不經(jīng)常舉辦團日活動,但這并不說明團員就可以懈怠?!秷F章》中有一條:“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勇于改正缺點和錯誤,自覺維護團結?!边@說的就非常實際。人無完人,犯錯誤就要敢于承認并及時糾正,而搞好團結也非常重要。在班里,團員要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在困難面前挺身而出,與同學打成一片,才能形成強大的合力。比如:在運動會上,團員可參加那些難度系數(shù)大的項目,這就是在做表率??!
孫?。ǔ跞龑W生):現(xiàn)在,雖然有的學校弱化了團日活動,讓團員們感到“無事可做”,但也不能用“無聊”來形容自己對團組織的認識呀!這是不正確的。我爸在團市委工作,對我的影響就很大。他是一名“老團干”,一有空閑就給我上團課,講青運史,不僅拓展了我的知識面,也讓團組織在我的腦子里扎下了深深的根。我爸經(jīng)常對說我,共青團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后備軍,只有成為一名合格的共青團員,將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chǎn)黨員。
周詩萌(初三學生):現(xiàn)在談入黨還有點早,而入黨的前提也得學習成績優(yōu)異吧。所以,我覺得分數(shù)是第一位的,學習成績提不上去,何談入團?又怎樣入黨?還有幾個月就要中考了,我們每天都在書山題海中掙扎,學得天昏地暗,基本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就是團委搞活動也沒空參加呀!而且,我校的活動也很單一,像征文、演講等基本不能突出團的特色。不過,我想對學弟學妹說,團組織是一個強大的陣地,入團也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一定要珍惜。
程巖(團委書記):入團,并不意味著帶上團徽,手捧團員證,再喊幾句口號就完事了;它要求團員時刻謹記團的章程,履行團員的義務,在學習、勞動、工作及社會實踐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大的理論不說,團員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生。首先要遵守社會公德及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其次要虛心好學,熱心幫助他人;再次要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勇于改正錯誤;另外,還要維護團結,待人真誠友好。這些看似公式化,老師也耳提面命地講,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入團后,并不是完事大吉了,可以隨心所欲,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用《團章》來要求自己,使自己在團組織的光輝下茁壯成長。多實踐,多參與,多奉獻……你的生活會變得越來越充實。
【后記】
申請加入團組織也許并不難,而成為一名合格的共青團員卻很難。它不是思想上的一個擺設,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時刻銘記團員的責任與義務,去踐行新時期的學生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