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鵬飛[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遼寧 大連 116081]
?
浮生一夢嘆閨紅——《浮生六記》之陳蕓形象谫論
⊙杜鵬飛[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遼寧大連116081]
摘要:《浮生六記》是文學史上的璀璨明珠。沈復以其細膩動人的筆觸刻畫了一位極有天資、心地善良、生活達觀的最美女人的典范形象,然而客死他鄉(xiāng)的慘淡結(jié)局卻留與后人無盡的悵惘。本文旨在分析陳蕓身上散發(fā)的人性美,并揭示引發(fā)其悲劇的原因。
關鍵詞:《浮生六記》陳蕓沈復悲劇
沈復,清代蘇州人,出生于衣冠之家,家道先盛后衰。其妻蕓娘,林語堂贊道:“Yun. I think, is one of the loveliest women in Chinese literature.(蕓,我想,是中國文學最可愛的女人)?!雹偎穆敾邸⒔髴押桶V情,讓后世讀者由衷喜愛和嘆服。
陳蕓外表雖非國色,但卻有清水芙蓉般的嫵媚:“其形削肩長頸,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雹陉愂|不僅秀外,而且慧中。她“生而穎慧……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誦……于書麓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認,始識字;刺繡之暇,漸通吟詠,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②。正是這聰穎的天資、天然的詩才讓身為表弟的沈復為之傾倒,對淑姊“心注不能釋”,故急切而決絕地對母親說:“母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
由于自小感受到了文學的魅力,內(nèi)心越來越強烈地產(chǎn)生了領略更多文學作品魅力的渴望,婚后蕓娘在丈夫的幫助下又繼續(xù)學習,以至殘燈人靜之時高燒銀燭閱讀《西廂記》,其求知若渴之情可見一斑。
正是這種學習,使得陳蕓在婚后可與丈夫琴瑟相和,一起消夏賞景,游賞太湖,月下聯(lián)詩,極盡文人之趣,深掘生活之美。后又有聯(lián)“獸云吞落日,弓月彈流星”,可謂形象之至,才情如是,讓三白怎生不愛?
孜孜不倦的學習和領悟能力,讓這位本身就懂得生活之道的女子對文學的領悟更上一層樓。沈復夫妻之間談論文學時,陳蕓認為:“杜詩錘煉精純,李詩瀟灑落拓。與其學杜之森嚴,不如學李之活潑。”接著又指出杜詩并非不好,只是由于李詩同自己心靈相契合,所以,欲求一種宛如姑射仙子的“落花流水之趣”。這種理解可謂深有覺悟,是不帶任何功利色彩的純文學、純生活的美學情調(diào),是和自身的性靈相契合的感受。因此,談到漢賦時,陳蕓獨愛相如,以其氣勢雄渾、飄灑自如。這也正是其熱愛自由及豪邁、豐富情感的文學投射。
在文學上,沈復夫妻有著相同的主張和靈犀的默契,這也是二人成為世人羨慕的模范夫妻的感情基礎和生活情趣。所以,即便是在最為拮據(jù)之時,二人依然相依為命,依然有文學,依然有“賭書消得潑茶香”的生活。二人初次被逐之時,寄居友人魯璋家蕭爽樓上,盡管生活窘迫,依然“拔釵沽酒,不動聲色,良辰美景,不放輕越”,與眾友人飲酒書畫,舉辦文學沙龍,實為苦中作樂。二次被逐之時,境況慘然甚矣。夫婦為躲避債主,五鼓之時,暖粥共啜之。陳蕓卻強顏笑曰:“昔一粥而聚,今一粥而散;若作傳奇,可名《吃粥記》矣?!边@對在場所有人包括自己未嘗不是一種安慰。此處“一粥而聚”,指的是婚前陳蕓為夫君深夜藏粥,憶起舊事,陳蕓幽默之余,也足見其達觀與堅強。
沈復和蕓娘在生活上雖拮據(jù),但精神世界是豐富的、充實的,在生活上亦極有情調(diào)。沈復和蕓娘這對夫妻,沒有高瞻遠矚的理想,對物質(zhì)生活也沒有過高的奢求,更沒有什么偉大建樹,但他們能夠超脫塵俗的壓迫,笑對憂患,向往“布衣飯菜,可樂終生”的恬淡生活。
比如沈復案頭瓶花不絕,于是聰明的陳蕓對于插花提出了自己藝術互通性的見解:畫中有草蟲一法,盍仿而效之。于是根據(jù)“蟲死色不變”的原理,“覓螳螂蟬蝶……用細絲扣蟲項系花草間……宛然如生”。雖有些作俑之罪、殺生之責,然而確實讓生活增加了韻致,見者無不稱絕。
在二次被逐之后,寄居錫山,夏日炎熱逼人,即便是在病中,陳蕓還教華氏家人做“活花屏”,“屏約高六七尺,用砂盆種扁豆置屏中……恍如綠陰滿窗,透風蔽日”,如此一來,在鄉(xiāng)間,藤蔓材料可以隨意取用,且能抵御炎熱,心思之巧妙怎不令人拍案叫絕?
飲茶在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茶葉起著關鍵作用,同樣的茶葉經(jīng)過一番處理更能收到不一樣的清香。陳蕓對茶葉的處理是:“夏月荷花初開……蕓用小紗囊撮條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比绱硕蒙?,將困頓生活過出精致,過出色彩,這就是陳蕓,生活中有艱難,更有波折中的浪漫。
沈復和陳蕓之間的感情之深無可置疑,蕓娘對沈復的付出亦心甘情愿、不求回報。執(zhí)子之手與之偕老的美好在沈復和蕓娘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詮釋。伉儷之情深達到了只有真情實意而無浮夸做作的境界。
悲憫多情,這是陳蕓最能動人之美,在于多情,在于良善。宗白華在談到晉人之美時說:“深于情者,不僅對宇宙人生體會到至深的無名的哀感,擴而充之,可以成為耶穌、釋迦的悲天憫人;就是快樂的體驗也深入肺腑,驚心動魄。”③這對于陳蕓來說,天然契合。
譬如看戲之時,《慘別》一出,只覺令人斷腸,此后換了《刺梁》《后索》,“始稱快”,說明陳蕓內(nèi)心具有悲憫情懷,心腸慈悲,見不得戲中離別之悲。生活中,就連一草一木都甚為珍惜。游戈園之時,沈復義妹王二姑逢花必折,陳蕓加以斥責:“既無瓶養(yǎng),又不簪戴,多折何為?”由此可見,對自然界的不知痛癢之物,陳蕓都懷著悲憫之心,制作盆景,修枝剪葉都不忍心。當自己病入膏肓之際,仆人阿雙跑了,非但沒有責備,反而擔心若仆人出事將無法向其家人交待;為了小叔娶妻,毫不吝嗇地拿出自己出嫁時的珠花;為了對公公婆婆盡孝道,自己寧愿蒙冤受屈。因為太過多情,陳蕓為自己招來了許多不必要的禍難,其中因為結(jié)交妓女被逐出家門,然而因為妓女憨園背盟,致其血疾復發(fā),“床席支離,刀圭無效,時發(fā)時止,骨瘦形銷”,加上對丈夫的愧疚,陳蕓最終喪命,至死念念不忘此事。
陳蕓之美,讓我們心向往之;陳蕓之死,讓我們傷如之何!那么造成這對夫婦不容于家庭而又生離死別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委曲求全,事事遷就陳蕓的善良超越了一定的限度,可以說達到了一種迂腐的田地。在當時的家庭環(huán)境下,她并未懂得審時度勢,做出合理的舉動和抉擇,而是事事遷就,事事都委曲求全,以為自己忍辱負重就會換得家庭和睦,子孝孫賢。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封建家長制的環(huán)境下只會是弱肉強食,良善被人欺。
雖然在一開始,她“事上以敬,處下以和,井井然未嘗稍失”,這樣的做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沈母還曾攜陳蕓游虎丘,然而好景不長,即便是自己的親姑姑,也開始嫌棄自己,區(qū)區(qū)寫信之事,開罪公婆兩人,婆婆不讓寫,以為所寫不明,公公卻以為兒媳偷懶,后來因沈父納妾,陳蕓打算等事情確定下來再對沈母講,不料沈母中途知曉,反遭怨懟。個中原因,沈復欲言卻被攔阻,寧愿蒙冤。同樣,小叔借貸,自己好心作保反被落井下石,反咬一口,直接導致被逐出沈家。為何?當然和自己善良得近乎懦弱的性格分不開了。
(二)經(jīng)濟空虛,百事皆哀貧賤夫妻百事哀,陳蕓在現(xiàn)代觀點來看,已經(jīng)是和丈夫相濡以沫的最好例證了。但是,作為丈夫的沈復,離家之前生計全靠沈父支持,所以一旦經(jīng)濟來源切斷便衣食毫無著落。但凡有一點經(jīng)濟基礎,也不至于連正常生活費用都要依賴妻子,甚至舉辦個文學沙龍這么雅致的文人聚會,還要妻子拔釵沽酒。盡管妻子愿意不動聲色,愿意生死與共,但作為一家之主,最起碼應當為了這個家能生活得更好而努力奠定一定的經(jīng)濟基礎。如此一來何至于在陳蕓貧病交加之際,如喪家之犬一般五鼓逃家?又何至于造成女兒賣為童養(yǎng)媳、兒子做學徒的下場?何至于在妻子病入膏肓之際還要冒死繡《心經(jīng)》?然而回頭來看,在家庭矛盾爆發(fā)之初,沈復若可從中調(diào)停,將事實說出,將道理講明,何至于此?緘口不言,是為孝否?
(三)家庭尖刻,社會難容沈復在書中雖然提到了沈父“慷慨豪俠,急人之難、成人之事……揮金如土,多為他人”。然而,對待自己的親兒子、兒媳何以如此刻?。坎粏柺虑檎嫦鄬⑵浞驄D逐出家門之時,毫無溫情可言。所謂的“急人之難”“揮金如土”難道都是沽名釣譽的面具?虎毒不食子,自己親兒挨餓受凍之時,沈父沈母良心何安?究其原因,只是因為兒子結(jié)交娼妓,有辱沈家“衣冠之家”的門風,這樣的封建家長制何其虛偽!
再者,沈復其人,不可謂無才,詩詞琴棋書畫,園林盆栽皆可勝任。但在當時社會不論是幕僚還是坐賈皆不成功,走南闖北,工作頻更,可始終甚至連基本的溫飽都保證不了,這說明了什么?除卻科舉,文人命途何其狹隘!吳敬梓如此,蒲松齡亦如此。陳蕓之死,社會制度亦難辭其咎!
如果說陳蕓是最可愛的人,那么最可愛的人最遭到了毀滅,這種美的幻滅帶給我們的悲劇的、批判的張力令我們震撼并反思,陳蕓身上所閃現(xiàn)的精神之美會給予我們靈魂的滌洗;其夫婦對生活的藝術化的審美風格會感染我們更加優(yōu)雅、精致地生活。
①(清)沈復:《浮生六記》,林語堂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
②(清)沈復:《浮生六記》,中國三峽出版社2011年版,第4頁。(文中有關該作引文皆出自此版本,故不再另注)
③宗白華:《談晉人情感之美·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89-190頁。
作者:杜鵬飛,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文學。
編輯:魏思思E-mail:mzxsws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