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堯根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柯巖阮社小學
落筆亦生花
——淺述小學語文大作文教育
凌堯根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柯巖阮社小學
大作文教育是一個教學理念,只有樹立大作文教學理念,才能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有的放矢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明白在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處處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處處能讓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處處能讓學生落筆生花。
作文;培養(yǎng)識字;培養(yǎng)口語;閱讀
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除了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閱讀和寫作的能力。使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掌握祖國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其實,孩子進入小學階段。老師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所提供的文本對學生進行了聽、說、讀、寫這四方面的教學。聽、說、讀的教學最終為寫做準備,所以,我們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必須具備大作文的教學理念,而并非是狹隘的作文指導。本文從五個方面淺述大作文教學活動過程,為學生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識字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關于識字教學《語文課程標準》是這樣明確規(guī)定的:“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識字是學生語文學習的起點,在整個語文學習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盵1]
在識字、書寫教學活動過程中我們往往從營造識字教學的氛圍開始。如: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因為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難以持久。我們會把生字稱為“字寶寶”,上課時老師往往邀請大家一起與老師來認識‘字寶寶’。這樣把字當作“小寶寶”,拉近了學生與生字之間的距離。高年級我們往往會利用我國漢字結構的特殊性。如:形聲字、象形字、會意字等來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運用漢字的特殊性來記憶。只有學生正確完成識字、書寫,才能在寫作過程中減少錯別字。
《語文課程標準》對口語交際教學的要求是: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谡Z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2]
(一)表達:口語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分為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兩類??陬^語言與書面語言的區(qū)別在于使用的場合不同。例如,“媽媽”、“爸爸”是我們對自己父母的稱呼;但是我們很少稱呼“媽媽”、“爸爸”,為“母親”、“父親”。而“父親”、“母親”一般多用于書面表達。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的區(qū)別。在語文教學中口語是孩子出生以后與父母及周邊的親人、同伴交流過程后才形成的一種判斷能力和說話能力。而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的一個過程,口語交際是衡量一個學生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之一。
(二)傾聽:是一個現(xiàn)代人在現(xiàn)實社會中必須具備的一種獲取信息的一種能力,也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學會傾聽。只有具備了較強的口語交際能力,才會把心里想說的話表述清楚,同伴、家長、老師才能聽清楚你的意思。傾聽的人應該兩眼緊緊地盯著說話的人,用心記著傾述的內容,才能明白別人表述的意思。
(三)交流: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要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語文課本中每個單元的“口語交際”訓練,抓住這個文本,切實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流。如: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我們將這一部分內容采用個別、小組交流,再派代表在班上匯報、交流進行等形式來進行口語交流的訓練。
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賞析文本的能力,也是領會文本的重要過程之一。
閱讀是檢驗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知識運用、積累和消化的過程。如:有位教師在教學第七冊語文《頤和園》這篇課文的第五自然段中有這樣的一段話:“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盵3]在教學過程中,班級中有兩位學生幾乎同時舉起小手。提出了一個同樣的問題。老師:“這句話中‘滑’字可不可以換成‘劃’或者‘溜’字。”這樣可能使讀者更容易感受到昆明湖的靜和游船、畫舫移動的緩慢。
生甲:“我也覺得可以換成‘劃’或者‘溜’字。船在水上行走,應該像刀在水面上‘劃’如‘劃船’。人在冰面上走,如‘滑冰’、‘溜冰’等?!?/p>
生乙:“但我覺得這個‘劃’字,或者‘溜’字都不好。這個‘滑’字寫出了昆明湖的動態(tài)美,船像滑過去一樣,沒有一點聲音,也沒有留下什么痕跡,這是一種動態(tài)的美,讓游人盡情地領略昆明湖湖水的安寧和溫馨?!?/p>
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感受到孩子們聽得認真,學得踏實。只有讓學生在語文閱讀活動中過程體驗到閱讀的快樂,才能在細雨無聲中積累寫作素材。
習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習作既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所在,也是檢驗學生掌握、運用知識的一種書面表述能力,更是一種對知識心理內化的過程。
習作一般包括抄寫、仿寫、造句,寫一段話,日記,周記,小作文等形式。如何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根據(jù)《課程標準》每個年段都有具體明確的要求,對不同的年段各有不同的教學。如:低年級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寫句子的能力,重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樂于寫話、培植自信。中年級重在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自由表達,讓學生說身邊熟悉的事,寫身邊熟悉的事。有位教三年級的教師開始時他只要求學生把自己一天中最感興趣的事記下來算是日記;二個月以后他要求學生,所記的事情必須有條理,能清楚地表達出要表述的內容;一學期后他要求學生日記字數(shù)必須達到300個以上,內容要詳細表達事情的來龍去脈。高年級重點在于多讀書、廣見聞、勤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做法有個性地表述出來。只有這樣日積月累地積累,才能夯實學生的寫作基礎。
習作講評是學生完成習作后的一次自我深化、自我評價的一次教學活動過程。習作評價一般以習作的難易而定,如果習作比較簡單可以讓學生互評,使學生重視自己的習作,積極、主動地接受別人的評定。比較難得則采用老師分析、評定。
只有樹立大作文教學理念,明白在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處處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處處能讓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處處能讓學生落筆生花,學生的寫作能力才有質的飛躍。
[1]《語文課程標準》
[2][百度文庫]
[3]九年制義務教育第七冊語文《頤和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