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清 (四川音樂學院成都美術學院 610000)
中國當代藝術的審美之惑
金 清 (四川音樂學院成都美術學院 610000)
中國當代藝術的精神向度在哪?這仍然是一個在審美之內(nèi)外需要厘清的問題。當代藝術在我國經(jīng)濟與文化建設中的價值逐漸突顯,中國當代藝術在不斷發(fā)展與壯大,但中國當代藝術的精神卻漸趨遙遠與模糊。本論文的研究即立足于此,試圖探討中國當代藝術現(xiàn)狀的缺失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及其影響何在。在得到官方與市場雙重認可的中國當代藝術其影響與日俱增,正是因為如此,對于中國當代藝術的客觀認識亦更顯緊迫,從而為藝術與社會、藝術與生活之間的良性互動提供思考的空間與行動的方向。
當代藝術;觀念;審美
四川音樂學院2014年院級課題,課題編號:CP2014077
中國當代藝術的歷史已逾三十年,它的出現(xiàn)有著深闊的社會與文化背景,這期間一大批藝術家以其大膽而叛逆的姿態(tài)進行了開創(chuàng)性的藝術實驗。今天,中國當代藝術也已跨越了由邊緣到被主流認可的這一艱難鴻溝。例如2009年中國藝術研究院成立的當代藝術研究院就是以“國家的姿態(tài)成立一個專門研究當代藝術的學術機構”。中國當代藝術在不斷發(fā)展與壯大,其影響日漸深遠,但中國當代藝術的精神卻漸趨遙遠與模糊。本論文的研究即立足于此,試圖探討中國當代藝術現(xiàn)狀的缺失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及其影響何在。在得到官方與市場雙重認可的中國當代藝術其影響與日俱增,正是因為如此,對于中國當代藝術的客觀認識亦更顯緊迫,從而為藝術與社會、藝術與生活之間的良性互動提供思考的空間與行動的方向。
中國當代藝術的出現(xiàn)主要是上個世紀80年代通過民間力量的推動而發(fā)生的,從一開始它就帶著非主流,非官方的鮮明烙印。時至今日,當代藝術在受眾心目中雖然已經(jīng)有了相當?shù)慕邮芏?,但什么是“當代藝術”,其描述界限仍然模棱兩可。而中國當代藝術更有其發(fā)生、發(fā)展的復雜特質,并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它通過紛繁多樣的藝術作品表現(xiàn)出對特定時代的思考,并針對中國的現(xiàn)實、當下國人的生存狀態(tài)做出回應與表達;第二、它在藝術媒介與方式上則盡可能與西方接軌;第三、中國當代藝術與西方的關系。中國的當代藝術同時受到西方現(xiàn)代文化與當代各種文化思潮的影響,所以學界歷來有一種說法是中國的當代藝術是舶來品。而西方現(xiàn)代主義文化與當代文化思潮有著各自的理論立足點。簡而言之,現(xiàn)代主義重在理性與啟蒙,而當代文化思潮中例如后現(xiàn)代主義則是站在反對宏大敘事的基礎上去消解啟蒙,反對理性。可以說西方的當代文化思潮是建立在對西方現(xiàn)代主義文化質疑與反思的基礎上。但是中國有著自己獨有的文化困境,即我們在前現(xiàn)代的滯留中又不得不同時挑起現(xiàn)代與當代這兩副重擔,而它們在觀念上的落差與不同又勢必造成對藝術觀念與價值理解上的混淆甚而是互相矛盾。2015年12月的一天,美國邁阿密藝術博覽會上一名女游客被一名華裔女子美工刀刺傷,有在場人士形容,起初以為這是一場行為藝術,所以未加阻止,但后來才知是襲擊。杜尚曾說:生活就是藝術。德國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在上個世紀60年代發(fā)出“人人都是藝術家”的美妙宣言,在當下這些似乎都已經(jīng)實現(xiàn)?!笆裁词撬囆g?”的疑問早已轉換成“什么可以不是藝術 ?”的反問。藝術與生活的鴻溝被不斷彌合,當代藝術的實踐大多建立在非藝術、非審美的實踐之上,如果說當代藝術的立足點不是審美,而是社會生活的語境,是全球文化的激蕩,當代藝術是沒有定式的流動狀態(tài),它寬廣而沒有邊界。那么受眾能否接受這樣多面生發(fā)的當代藝術?行文至此,作者疑惑關于當代藝術的審美,這是否是一個偽命題?中國當代藝術的精神向度在哪?這仍然是一個在審美之內(nèi)外需要厘清的問題。例如時下蜚聲海內(nèi)外的當代藝術家徐冰也曾不無憂心的說道:“當代藝術的系統(tǒng)的困境在于,一方面他想取消藝術,到頭來其實是取消不了,反把藝術弄成一種難看的‘被看品’。另一方面藝術家想擺脫工匠身份獲得哲學家資格,實際上他們有沒有那么深刻,反把自己弄成什么也說不清的哲學家。他們不但不為這種不清楚羞愧,反而用來掩護,放肆地胡言亂語或裝瘋賣傻。他們的裝瘋賣傻不但不能被揭穿,卻還被整個藝術系統(tǒng)保護著,結果是一部分搞當代藝術的人胡作非為,被愚弄的觀眾還背上了一個不懂的罪名?!倍敶囆g學院院長伊萬-瑪索則說到:“大多數(shù)的觀念藝術是虛偽的,自我滿足的,毫無技巧可言的粗糙藝術。”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當代藝術其表面的繁華無法掩蓋內(nèi)在的空洞與麻木,而我們更要深究的是表象之下的實質是什么,或者說是什么造成了這樣一種現(xiàn)象。
如果說中國當代藝術無法跳脫西方的思維模式,而眼下經(jīng)濟、文化全球化的趨勢使得這“拿來的”西方模式更是理直氣壯。而再往前追溯100年,彼時中國的文化精英們迫切地引進西方文化,就藝術而言其矛頭直指傳統(tǒng)中國畫,提倡用西洋畫改造中國畫,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用寫實主義改造中國畫,全然地擯棄傳統(tǒng)繪畫的技巧與趣味,用自然寫實主義的造型方法駕馭中國已逾千年的水墨媒介;二是用西方的現(xiàn)代派藝術融合中國畫,以期融匯貫通,再造新藝術。在這一場革新中,尤其是前一種方法在國家積貧積弱,民族危亡的危難時刻藝術亟需起到救亡圖存、振臂一呼的作用,在此藝術的功能凌駕于審美之上,它功利十足,并在以后更長的時間內(nèi)成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主導思想與方法,并改造著幾代國人看待藝術的價值與衡量標準,即題材的“現(xiàn)實”或宏大與寫實能力的高低較量。而在中國當代藝術批評家栗憲庭看來,把“畫的是什么,栩栩如生當作衡量藝術的標準,是一種審美惰性”。1在中國人的文化精神和傳統(tǒng)中審美活動更是基于感性而不滯于感性的生命體驗,是一種出神入化地對道的體驗?!霸谥袊缹W中,人們感興趣的不是外在美術的知識,也不是經(jīng)由外在對象‘審美’所產(chǎn)生的心理現(xiàn)實,它所重視的是返歸內(nèi)心,由對知識的蕩滌進而體驗萬物,通于天地,融于自我和萬物為一體,從而獲得靈魂的適意。中國美學是一種生命安頓之學。”2出于“啟蒙”需要的中國藝術革新雖有其時代的必然,但其與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神背道而馳也是不爭的事實。而在其后的年代里,這種精神割裂與審美惰性被得以延續(xù)。
中國近百年的藝術歷程中“西方”始終是我們的參照。而西方世界自19世紀以來的文化與藝術亦發(fā)生著一次次深刻的激蕩,現(xiàn)代主義文化與藝術運動不僅僅一次次地震蕩著古典藝術,關于藝術本身也在被不斷顛覆。“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成熟起來的藝術家傾向于以觀念為主導的創(chuàng)作導向。許多當代藝術家十分重視創(chuàng)造與藝術圈之外的世界有著密切聯(lián)系且富有意義的作品,包括來自各種話語的思想論爭?!?2015年英國最重要的藝術獎項特納獎由10多位青年建筑師和設計師組成的組合“Assemble”獲得,他們的獲獎作品即是改造利物浦Toxteth地區(qū)廢棄住宅。媒體評論:若以嚴格的定義來界定“藝術家”的話,“Assemble”組合是特納獎歷史上首位"非藝術家或藝術家組合”獲獎者。英國第四頻道的電視主持人評論說:這個結果改變了特納獎的性質,因為我并不認為這是現(xiàn)代藝術,這是社會責任,也是很漂亮的建筑,今年太奇特了。而評委會給出的理由是:“Assemble”組合借鑒了藝術、設計和建筑領域長久以來的團隊合作的傳統(tǒng)。他們提供了社會如何運作的多選模式。Assemble和利物浦Toxteth地區(qū)當?shù)鼐用裰g的長期合作展示了藝術實踐的重要性,并能驅使形成重要社會議題。當代藝術世界豐富多樣、變化迅猛,但一定不是繪畫、雕塑的主場,而裝置、表演、多媒體、文本日益成為普遍的藝術媒介,這也使得當代藝術經(jīng)常處于“非藝術”的質疑中。當年杜尚挑釁權威,高舉反藝術的旗幟,最終埋下了藝術對于視覺與審美的脫離,并成為日后觀念藝術日漸興盛的導火線。觀念藝術的追隨者,不斷擴大藝術的疆界,使得什么都可以是藝術,只要創(chuàng)作者想得出來,有了概念,這就算是藝術了。所以說,西方當代藝術的立足點早已不是視覺,當代藝術是對藝術傳統(tǒng)的超越或是反諷,它是在審美之外的情境或語境的制造者。當代藝術常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表達出其對宗教、政治、種族、女性主義、消費主義、資本主義等等嚴肅社會問題的思考,但往往也觸探了社會道德或法律的底線,使自己深陷麻煩??死锼?奧菲利(Chris Ofili)的畫作《圣母瑪利亞》,此畫中的圣母皮膚黝黑,身上裝飾著涂有樹脂的大象糞便。安德里斯-塞拉諾(Andres Serrano)攝影展的一幅題為《溺尿中的耶穌》的照片,就是基督受難像被浸泡在尿液里的一件作品。凡此種種作品引起社會輿論的一時之驚,作者似乎以激烈地方式表達了缺乏信仰,麻木蒼白的現(xiàn)代人的精神窘境。而中國的藝術家朱昱吃一個死胎(《食人》,2000年),蕭昱展示一個死胎兒的頭(2002年),類似這樣的作品更是挑起社會的憤怒和排斥,它們毫無“美學”上的意義,藝術作品成了話題和事件營銷的附屬品?!八枷胧侵圃焖囆g的機器”,當代藝術成為宗教、哲學、政治等問題的轉換器,在美術館展出的當代藝術演化成了一場場思想的演出,它們沒有觀念的支撐或釋義就難以成立,美國藝術哲學家阿瑟-丹拖(Arthur Danto)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藝術要終結了。
當下,中國的當代藝術既要放在本土的歷史與文化環(huán)境中反思,同時也應將其放在文化全球化的語境中去審視。就像批評家王林指出:中國當代藝術與西方的關系,一直有一個知識盜版的反省。而藝術已然當代,當代藝術是在全球規(guī)模上跨越空間的以西方為范本的多樣藝術實踐。“當代是時空的穿梭”。4當代藝術的發(fā)生是非線性線索的多元生發(fā),它是對宏大與整體的瓦解。當代藝術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也被貼上各種標簽,例如,偏愛驚悚、暴力的題材、趣味低級;觀念至上、晦澀難懂;當代藝術是市場的附庸,而商業(yè)又無法擺脫媚俗的尷尬等。這些標簽即是當代藝術在一定層面上呈現(xiàn)出來的面貌,但這些并都不能從本質上說明這就是當代藝術。中國繼85美術新潮的現(xiàn)代啟蒙,20世紀90年代以來是當代藝術愈發(fā)蓬勃的發(fā)展時期,中國藝術家更主動的融入并接受文化全球化的激蕩。他們獲得西方世界的認可并建立自己的藝術事業(yè),例如蔡國強、徐冰、艾未未、張洹、陳箴等等。中國藝術家在海外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作品本身的價值,而更有著其鮮明的“中國式標簽”,例如中國式的文化符號或中國意識形態(tài)的揭露。同時期國內(nèi)藝術界出現(xiàn)的“政治波普”“玩世現(xiàn)實主義““艷俗藝術”的作品也逐漸被國際藝術市場所青睞,這類作品同樣是以社會性和政治性作為作品的出發(fā)點,而不是立足于形式的探索。它們既滿足了西方對于東方的獵奇,同時也是來自中國的全球化藝術?!白?0年代早起開始,藝術家也因此贏得諸多認可,以至于他們開始相信,未來純粹的將觀者的注意力引向其所描述的內(nèi)容,就要減少技術上和形式上的復雜性。他們對社會性內(nèi)容的敏感度和處理方法成為整個藝術實踐的核心主題,無法容納創(chuàng)作中其它不相關的東西存在?!?中國當代藝術雖然已成就一部歷史,但蓋棺定論還為時尚早,當代藝術在行進過程中的偏頗與過失更不應忽視。尤其在今天的藝術交易市場上,某些藝術家的作品已居天價,例如曾梵志的油畫作品《最后的晚餐》在香港蘇富比2013年秋季拍賣會上拍出1.8億港元,一時間輿論嘩然。這類作品在社會中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很多人驚嘆、暈眩于天價的光芒,所以此時我們給予當代藝術以清醒的認識更顯必要。再者,西方的文化界也早已對其當代藝術的性質、價值與前景展開激烈的批評與討論,甚至提出了“當代藝術危機”的言論,這是西方人的文化反思,而做為 “舶來品”的中國當代藝術,它更需要去反思,盲目地跟風勢必是不行的,并且這個“舶來品”能否適應中國的文化環(huán)境也已引起一些學者的注意。
沒有西方當代藝術的催化,中國的當代藝術不會呈現(xiàn)出現(xiàn)在的面貌?!?980年代以后,中國當代藝術一直徘徊在兩種邏輯之間:一種是作為西方文化的‘他者’或冷戰(zhàn)文化遺產(chǎn)我們?nèi)绾螌愑谖鞣降奶厥饨?jīng)驗展示給西方;另外一種就是如何使自己迅速‘國際化’,如何在一種普世價值中展示自己的‘當代性’。過去30年我們的藝術一直搖擺在這兩種邏輯之間,最終還是無法形成我們獨特的視覺邏輯,如果我們不觸及這個根本性的問題,也許我們就無法找到自己的方位感?!敝袊乃囆g文化亟待解決的是建立自己的藝術話語當代系統(tǒng),當代藝術的實踐與交流不能缺失國際語境,而當代語境下的中國當代藝術之路的探索亦不能遺棄自己的文化根脈與社會現(xiàn)實。
當代藝術在我國經(jīng)濟與文化建設中的價值逐漸突顯,特別是讓其在國際上產(chǎn)生更大的文化影響和競爭力以及對話能力,成為了更加迫在眉睫的事情。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香港正在成為21世紀新的藝術中心,當代藝術通過各式各樣的展覽拓展著它的藝術版圖,當代藝術與展覽也日益成為地方與全球聯(lián)結的橋梁。當下很多城市都鼎力相助于當代藝術區(qū)的建立或積極推動當代藝術活動,藝術儼然成為城市的名片。因此,秉承多元文化的當代藝術更需構建起能體現(xiàn)時代創(chuàng)新精神和當代文化維度的價值評判斷體系。而本論文的寫作即立足于中國當代藝術的現(xiàn)狀缺失,既反思中國當代藝術的現(xiàn)狀,又為藝術與社會、藝術與生活之間的良性互動提供思考的空間與行動的方向。
注釋:
1.栗憲庭著.何為“當代藝術”.北京文藝網(wǎng)-美術.
2.朱良志著.中國美學15講[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2.
3.(美)簡-羅伯特,克雷格-邁克丹尼爾著,匡驍譯.當代藝術的主題——1980年以后的視覺藝術[M].江蘇美術出版社,2012:4.
4.(美)e-flux jiurnal編,陳佩華,蘇偉 等譯.什么是當代藝術[M].金城出版社,2012:91.
5.盧迎華著.《 回到當代:懷負當代,多重世界》.收錄于《什么是當代藝術?》(美)e-flux jiurnal 編,陳佩華,蘇偉 等譯.金城出版社,2012:91.
金清,1978.8,女,安徽巢湖人,漢族,碩士研究生,講師,美術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