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豐
【摘 要】本地民間故事是本地域民間生活方方面面的反映,是民間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讓學生收集本地這些民間故事,說聽本地這些民間故事,進而編寫故事,拓寬了語文學習的源泉,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同時也得到了故事中人物精神的熏陶,陶冶了學生的思想情操,是全面提高學生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之一。
【關鍵詞】語文教學;本地民間故事資源;學習源泉
本地民間故事,它生發(fā)于本地域的民間,存在于本地域的民間,發(fā)展于本地域的民間,其形式靈活多變,內(nèi)容豐富多彩,具有本地域獨特的文化特色。特別是那些歷代相傳的經(jīng)典故事,幽婉的敘事見表達的高妙,曲折的情節(jié)察組合的精巧,意趣奇妙無窮,語言口語化,更是魅力非凡,為大家所津津樂道。源遠流長的本地域民間故事有著深厚的人文積淀,是進行文學文化教育的很好的載體。本地域民間故事的這些特點使得我們的學生樂于聽,樂于講,樂于搜集,樂于思考和補充。因而,只要對它們加以巧妙、靈活的利用,就可以給學生營造一個現(xiàn)實的認知環(huán)境和活動空間,讓學生學到從教材上學不到的社會化、生活化的知識,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完善學生的人格,使課內(nèi)外有機地融為一個整體,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是全面提高學生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之一。
那么,該如何對它們進行合理、充分地利用呢?在實踐中我們可以采取以下這些措施:
一、興趣的激發(fā)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而學生由于各科學習任務的繁重,對內(nèi)容豐富、生動活潑的本地民間故事也無心品嘗,更由于久違本地域民間故事,學生對本地民間故事的興趣也逐漸削減。為了讓本地民間故事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源泉,我們必須從培養(yǎng)學生對本地民間故事的興趣做起。對此,我們的做法是每次在大家收集的故事中篩選出質(zhì)量相對高一點的故事,讓收集者在每節(jié)課前五分鐘進行講演。開展說故事的活動,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使聽故事的學生們在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中,在趣味橫生的故事內(nèi)容中,受到了深深的感染,從而從心底里激發(fā)出對收集本地民間故事的興趣。
二、本地民間故事的收集
學生對收集本地民間故事有了興趣以后,我們就借此東風把他們的興趣變?yōu)樾袆?。我們要求全班學生都參與到收集本地民間故事的活動中來,利用周末假期,或其它空余的時間,在田間,地頭,路邊,甚至玩頭,飯桌上向一切可以咨詢的目標咨詢。每人每星期至少收集一個故事,并且上線不限。收集的故事還需用文字寫下來。
在學生收集本地民間故事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學生們得到了一些我們教師意想不到的收獲。
(1)寫作的能力得到了訓練。因為在收集故事的過程中,被詢問者大多是用當?shù)氐姆窖詠碇v述故事的,要用文字寫下來,學生們不但要考慮怎樣安排材料的順序,怎樣構思段落層次,還要考慮不同人物的語言的不同表達等,從而學生寫作的能力得到了訓練。
(2)培養(yǎng)了學生的毅力。為了完成收集故事的任務,學生們就得四處打聽。正是在這種過程中學生的毅力得到了培養(yǎng)。
(3)本地民間故事的收編也是對學生文化的熏陶、人文精神的熏陶。聽故事不但能使學生受到故事中的高尚品格的熏陶,而且學生們還能汲取故事中的文化營養(yǎng),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學生們也確實發(fā)現(xiàn)了故事中的許多文化,并受到這些文化的陶冶。如《黃沙的來歷》中的地名文化;《黃沙獅子》中的民間藝術文化……這些小故事“貌不驚人”,但蘊含在里邊的文化卻是閃光的,它足以讓我們的學生受益。因而我們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本地民間故事來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和道德修養(yǎng),重視文化現(xiàn)象的作用,重視學生文化底蘊對本地民間故事欣賞的作用,進而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4)這一活動也加深了學生們與親人間的感情,體會到了父母生活的艱辛,得到情感上的新體驗。我們學校的許多學生由于種種原因與家長的情感交流比較少(如有的家長因為工作忙而少有與子女情感交流的時間;有的家長因為長年在外經(jīng)商而缺少與子女交流的時間;有的則由于學生自我意識的增強而覺得與父母之間有了距離等等)。收集本地民間故事的任務迫使學生首先向自己的親人詢問,也就增加了學生與自己親人之間交流的機會。同時部分故事中人物、情節(jié)也給了學生這方面的情感熏陶。
(5)豐富了學生們的人生閱歷,充實了他們的作文材料庫。在實踐中,我們注意把學生的目光引向家庭生活、自然生活、社會生活,使他們不斷地得到周圍環(huán)境的新刺激,進而豐富他們的人生閱歷,充實他們的作文材料庫。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p>
(6)在同學們收編的眾多故事中,雖不全是高質(zhì)量的,但它催生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調(diào)動了學生的求知積極性,發(fā)揮了學生求知的能動性。另一方面,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自立的環(huán)境,讓他們在收集故事中,獨立思考,獨立處事,從而學到在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
第三、指導學生將整理成文的故事進行改編,同學之間交流互改,并將學生中收集和改編的佳作匯編成冊。在此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的作文技法的指導。
通過指導,學生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創(chuàng)作出了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如對《牛從天上來》的改編,有位學生就生動地寫出了玉皇大帝獲知牛到人間故意錯傳旨意后的生氣樣子。
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情感產(chǎn)生碰撞,以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比如,小組合作互改作文,把你認為好的句子畫出來。在互改的作文中,我看到過這樣的評語:“你寫得太好了,我真羨慕你!”、“你寫得真棒!”、“你寫得不錯,繼續(xù)努力,你一定會成功的?!彪m然孩子們的評語是稚嫩的,但足可以讓同學身心愉悅了,因為有伙伴“欣賞”他的作品了。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墻報、??褂[等多種方法將好的作品展覽出去,讓學生體會寫作的成功感和快樂感。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各地區(qū)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各種語文課程資源。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fā),積極利用?!边@些資源中的本地民間故事資源是五彩紛呈的,可謂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其關鍵是貴于挖掘、梳理、整合、重構、創(chuàng)新,使之有機地融入我們?nèi)粘5慕虒W中。因此,我們教師應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fā)地域民間故事資源,積極利用,豐富和創(chuàng)新我們的地域民間故事資源。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還要把正一個“引領”的角色,做到“引而勿指”、“領而勿攜”、“導而勿牽”、“提而勿墊”。這樣,就一定會產(chǎn)生良好的循環(huán)效應。
參考文獻:
[1]2001年《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委員會制定
[2]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指導綱要(試用)》.浙江省教育委員會制定.1997年11月第2版.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3]崔允著的.校本課程開發(fā):理論與實踐.2000年9月第1版.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4]張必隱著.閱讀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5]于亞中、魚浦江主編.中學語文教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6]李越、霍涌泉主編.心理學教程.2003年5月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7]徐越化主編.中學語文教學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8]露益萍.研究性學習實驗與探索.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4版
[9]曾海芹.閱讀學新論.語文出版社.1999年9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