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幫助人類數(shù)數(shù)的器具是我們的手指頭,只適合計算10以內(nèi)的加減法,超過10的計算,就得靠自己的想象才能完成。
第一代算盤由古代中國人和美索不達米亞人于公元前3000年到2000年發(fā)明的,從此,大多數(shù)人的計算工作在這種細棍上穿著珠子的幫助下完成,這種情形一直持續(xù)到17世紀。
到公元1624年,也就是對數(shù)計算發(fā)明兩年后,英國人埃德蒙·岡特構思的滑動計算尺面世,它可以幫助人們做乘除法運算。同一時期,有人在研究機械計算器,而機械計算器技術的突破發(fā)生在1645年,法國數(shù)學家帕斯卡發(fā)明了帶齒輪、滾筒和驅動曲柄的機械式計算器。之后,各種計算器及其改進型號不斷地涌現(xiàn),但是真正輕巧到便于攜帶的手持式計算器是出現(xiàn)在20世紀中葉。
在20世紀60年代,人們發(fā)明了沉重的桌面電子計算器,隨后電子計算器里的微處理器集成度越來越高,體積越來越小,重量越來越輕。到1967年,美國德州儀器公司的工程師們成功地將電子計算器做到手掌大小。其原型機名叫Cal Tech,能完成加減乘除四則運算,重約1.5kg,電池充滿電可用4h。1970年,Cal Tech被推上市場。同一時期,卡西歐、三洋和夏普也先后躋身掌上計算器市場。
兩年后,能夠完成三角運算和對數(shù)運算的科學計算器HP 35面世,到70年代中期,其價格大幅下降,走進了德國課堂。同一時期,具有太陽能電池的Sharp EL—8026上市。那時,手上有部電子計算器相當時髦。普通人買得起的第一款帶計算器功能的手表是卡西歐C-80。然而,隨著PC機的興起和普及,計算器的時髦光環(huán)不可避免地逐漸褪色,Windows 3.0已經(jīng)集成了軟件科學計算器,普通手機和智能手機里的計算器App也已經(jīng)是標準配置。
1623年
計算器
裝著滾筒和齒輪的計算器。
1972年
HP 35
蘋果公司創(chuàng)始人之一,Steve Wozniak當年參加了這款科學計算器的研發(fā)。
1967年
原型機Cal Tech
重1.5kg,沒有顯示輸出,只有打印輸出。
1976年
Sharp EL-8026
第一部太陽能電池計算器,太陽能電池在計算器背面。
1990年
Windows計算器
自Windows3.0以來,科學計算器一直是PC機基本配置的一部分。
2007年
iPhone App
第一款iPhone App的界面就是參照傳說中的布勞恩計算器ET 66外觀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