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立永
交易沒問題,觸碰了華潤股權的底線才是關鍵。
起因
6月18日,萬科A(000002.SZ)一口氣發(fā)了16份公告,核心都是圍繞“萬科發(fā)行股份購買資產(chǎn)”這一事件。本來這是解決寶萬之爭的一個方法,也是萬科順勢和深鐵展開進一步合作的契機,但是不料這事惹惱了華潤。
前一天下午,萬科在公司總部召開董事會,表決增發(fā)股份引入深圳地鐵重組預案。預案提出,通過發(fā)行A股股份的方式購買深圳地鐵集團持有前海國際100%的股權,初步交易代價456.13億元,股份發(fā)行價格為每股15.88元。
若交易完成,深鐵將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持股比為20.65%,“寶能系”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由24.26%降為19.27%,為第二大股東,華潤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15.24%降為12.1%,為第三大股東。
上面是假設H股未進行增發(fā)的情況下,股東持股比例的變化情況。由于H股要求公眾最低持股比例為10%,所以萬科在《萬科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發(fā)行股份購買資產(chǎn)暨關聯(lián)交易預案》中特別提到“公司后續(xù)或需采取一定的資本運作方式,以滿足H股公眾持股比例符合經(jīng)香港聯(lián)交所批準豁免的最低要求?!彼栽贖股可能出現(xiàn)9.45%這一問題上萬科已經(jīng)早有預料,并不構成這次交易的大阻礙。
目前市場及媒體關心的是投票的合法性及后續(xù)股東會的情況。其實這不是原因或者癥結所在,關鍵點可能在此次交易本身及華潤的底線是否被突破。
焦點
首先說這次交易本身,交易總額雖然可能達到456.13億,但是并不構成重大資產(chǎn)重組。(具體占比見下表)
根據(jù)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二十二條“重大資產(chǎn)買賣與重要擔保的議事規(guī)則”:“上市公司在一年內購買、出售重大資產(chǎn)或者擔保金額超過公司資產(chǎn)總額30%的,應當由股東大會做出決議,并經(jīng)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p>
從表中可以清晰看到標的公司只占資產(chǎn)總額的7.54%,離30%還很遠,所以不需要三分之二以上(出席股東)這樣的高比例。由此可見,大家關注的股東大會成為“互撕”的焦點還是可能,但并不是雙方(萬科和華潤)僵持的核心。
底線
《萬科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第十七屆董事會第十一次會議決議公告》中尋找答案。在這份公告中,代表華潤的三名董事對諸多事項投了反對票,而且同一反對理由多次出現(xiàn),即“喬世波董事、魏斌董事、陳鷹董事對議案提出反對意見,理由是不同意以發(fā)行股份方式支付對價?!?/p>
同時在這份公告中我們可以看到,對于發(fā)行方式的選擇上華潤方面也有自己的看法:“喬世波董事、魏斌董事、陳鷹董事對議案提出反對意見,理由是認為公司應該用債權融資收購地鐵集團資產(chǎn),或在項目層面成立合資企業(yè)的方式與地鐵集團合作?!?/p>
單從議案方面來看,華潤方面支持萬科與深鐵的合作,但分歧在支付方式上。
單方面的例證不足以充分說明結論,我們再從華潤方面看一下問題,現(xiàn)在華潤的聲明已經(jīng)見諸報端,其中第一條就闡明了華潤支持萬深合作的態(tài)度,但從第一條開始到第三條全部是針對股權問題提出的質疑。
這說明,華潤在意的是股權。
到此我們得到結論,交易沒問題,觸碰了華潤股權的底線才是關鍵——不愿失去第一大股東的地位,更不愿擔著“對國資保值增值不利的罪責?!?/p>
所以下一步無論是什么議案,什么修改,怎樣開董事會、股東大會,只要在股權問題上取得一致,萬科、華潤仍然能夠一如往昔地站在一起。
關鍵是怎么解決呢?
去年“國家隊”救市期間,陸續(xù)購入了累計9%左右的萬科股票,有消息稱華潤計劃將其全部買入,這樣其持股比例將超過寶能,再次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不過,此前國家隊曾承諾不減持,華潤能否購入國家隊持有的股份還存在不確定性。
這是一種方式,當然雙方如果肯協(xié)商,辦法總比困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