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
[摘要]中學歷史知識點繁多,要提高學生的學生成績,找到行之有效的記憶方法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在日常的教學中作者總結出因果關系記憶法、5W1H1R串聯(lián)記憶法、口訣記憶法、數字歸納記憶法、精簡濃縮記憶法、順序記憶法這六種記憶方法,引導學生快速、有效、正確地進行記憶,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歷史 因果關系記憶 5W1H1R串聯(lián)記憶 口訣記憶 數字歸納記憶 精簡濃縮記憶 順序記憶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190097
唐太宗曾經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睂W習歷史,可以學到很多智慧,無論對歷史學科進行什么樣的改革,熟記史實仍是學好歷史的第一步。要掌握好歷史史實,必須增強記憶力。而讓學生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就成了歷史教學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慢慢總結出以下幾種方法。
一、因果關系記憶法
原因和結果是揭示客觀世界中普遍聯(lián)系著的事物彼此制約的一對范疇。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現象的現象,結果是指由于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現象。任何一個歷史事件的發(fā)生都是有其歷史背景、具體原因的,一旦原因形成,必然導致相應的結果,也就是有因必有果。比如在記憶中國是怎樣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的治國政策、統(tǒng)治階層昏庸腐敗、妥協(xié)退讓是歷史背景,清政府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是根本原因,那么通過“清政府為什么會簽訂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結果是什么?”這兩個問題的探討,就可以迅速牢牢地記住該事件的前因后果。
二、5W1H1R串聯(lián)記憶法
5W1H1R記憶法即七個英文單詞:when、where、who、what、why、how、result(什么時間、什么地點、誰、做什么事、為什么、如何做、結果),其實就是相當于語文記敘文中的“六要素”再加結果。分析一個歷史事件,只要對這七要素進行提問,得到的答案幾乎就是該事件的全部內容。比如關于中國近代史下冊《土地改革》這一課,其內容根據5W1H1R記憶法分析就是:1950年(when);新解放區(qū)(where);中國共產黨(who);進行土地改革(what);因為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fā)展(why);首先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然后沒收地主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how);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等等(result)。筆者引導學生通過該方法對內容先分析后記憶,效果不錯。
三、口訣記憶法
把需要記憶的內容編成口訣、順口溜等進行記憶。在講述中國近代史的時候,可以將八國聯(lián)軍記成“英法意每日餓得嗷嗷叫”,即知道這八個國家是英國、法國、意大利、美國、日本、俄國、德國、奧地利。比如說在講述中國古代史關于唐朝建立時,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出來:李淵見糖摟一把,即李淵在618年建立唐朝。在講述中國新文化運動時,可以這樣記憶:兩位先生要救一下我,從而可以記住新文化運動的時間是1915年,兩位先生即德先生(民主)、賽先生(科學)。在講述中國改革開放時,一共建立了五個經濟特區(qū),可以這樣記憶這些特區(qū):在海南生下三頭豬,即海南、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四、數字歸納記憶法
將所需要記憶的內容按不同屬性加以歸納,然后分門別類地記住這些內容及其屬性。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侵略與反抗》,可歸納為“四三二一”記憶,即四次重大戰(zhàn)爭,三個主要不平等條約,二次農民運動,一條主線(中國是怎樣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比如九年級復習階段,可將部分重要知識點進行歸納,如“二二三三記憶”,即二次世界大戰(zhàn),二次思想文化運動,三次科技革命,三次資產階級革命。
五、精簡濃縮記憶法
人的大腦在一定時間內可以負擔的記憶量是有限的。想要記住大量東西的好辦法,就是設法將復雜的記憶內容通過抓要點的方式進行簡化,化繁為簡,去粗取精,緊扣關鍵字眼,把繁雜的內容進行壓縮、整理,這樣就容易記住了。比如記憶科舉制誕生的歷史意義只需記住“兩促進,一改變”;中共成立的意義只要記住兩個成語即,“開天辟地”“煥然一新”;遵義會議的意義可簡化為“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只要記住“轉折”“開端”“新時期”。
六、順序記憶法
順序記憶法是最普通的記憶方法,它是指依照事件發(fā)生的時間順序依次記憶。比如《中國近代史》下冊可以這樣記憶:1949年10月1日舉行了開國大典,1950~1952年進行了土地改革,1953~1956年進行了三大改造,1953~1957年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依此類推,即可準確記住這些事件發(fā)生的時間。
采用上述六種方法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提高記憶的準確性、效率。無論采用何種記憶方法,關鍵還是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思考,形成自己獨特的歷史思維能力。理解是記憶的基礎,記憶是理解的結果。學生只有在理解基礎上進行記憶才能真正學好歷史,才能從歷史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責任編輯 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