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說,方寸之間,凸顯大智慧。
小小說是最能體現(xiàn)作者功力的體裁。方寸之間,既要五臟俱全,又要濃淡相宜,還要精深而不膚淺,一般人是寫不好的。
大部分人的通病是情節(jié)發(fā)展不夠自然,結(jié)構(gòu)不夠精煉,平淡缺欠沸點,結(jié)尾散漫或者突兀,同時自己的生活閱歷不夠深厚,導致思想層面嚴重缺鈣。
小小說,貴在自然和富有生活氣息,然后是濃縮,最后是升華。
文字的質(zhì)感、情感的傳遞和精神的共鳴,是一篇經(jīng)典小小說的三大要旨。
一篇小小說,如果沒有思想的深度、文字的力度和情感的厚度,一味地眉飛色舞地講一個俗套的故事,再平添幾句感慨,說教一個道理,順便為光明歌功頌德,那純粹是在草菅文字。
簡樸是真,平淡是善,隨意是美。這是藝術(shù)包括文字的最高境界。藝術(shù),玩不得花,來不得稀,摻不得假,應遠離貧乏空洞的說教,遠離虛偽的歌功頌德。文字的一切,當屬情感之真實流露。
一味地堆砌與賣弄,是寫文字者的通病。連自己都不知所云,這樣的作品當然無法流傳。
小小說應該去粗存精,短小精悍,惜墨如金,然字字珠璣,妙趣橫生。文字間山山水水,猶如一道精致的點心,沒幾口就吃完,卻回味無窮。
王奎山的小小說貴在簡單如白話,而又耐讀,意境深遠,渺渺不止。
天成,樸如玉,毋須雕琢,富有生活情趣和別致藏道,是一個以小小說為事業(yè)的寫作者終極目標。
文章其實和書法一樣,也講究章法。不同的題材,有不同的語言風格和敘述方式。無章可循即成文。文章無須太多的腔腔調(diào)調(diào),情感的真切流露,瞬間心生呼嘯所成。
好文章貴在思想的質(zhì)樸、遣詞的精確和獨特的章法。
我究竟想給讀者展現(xiàn)一個什么樣的人物,不應該由我歸納出ABCD來,而是通過小說的情節(jié)發(fā)展,讓讀者自己去感知。一篇優(yōu)秀的小小說,是需要作者和讀者去共同完成的。
小說畢竟是小說,不是淺層次的故事。小說首先是反映生活,通過生活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有時可以很明確甚至單一,有時也可以模糊不清甚至多義復雜。生活的厚重,不是一兩句話就可以簡單定義的,我想人物形象也是如此。
很多作者喜歡給人物貼一個標簽,喜歡弄主題思想,歌頌誰或者鞭笞誰,過分加入自己的情感。最終,揉面一樣揉了半天,似乎只是在告訴讀者,作者是一個好人。
真正的小小說的作家,會懂得潛藏自己,客觀冷靜地不動聲色地去敘述,只是在干一個放電影的活兒,將一個個鏡頭鋪陳開來,讓讀者自己去思索和回味。
小說無定式,我不想自欺欺人地留個光明的尾巴或者溫暖的情懷,只想忠實地截取生活的一個橫切面,記錄生活的存在。寫作者應該尊重生活瞬間復雜的轉(zhuǎn)變,而不是人為地給人物貼上“高大全”的單一的標簽。
今天,有幾個人在憑良知孤獨地寫作?有幾個人在用心做自己?太多的欲望波洶濤涌,吞沒了很多時間的守望者。商業(yè)無處不在,摧枯拉朽,許多貌似喧鬧的短暫的繁華,卻讓很多寫字者把道德踩在腳下,用腳指頭進行思考和人生的盤點。
燃燒自己溫暖讀者,是一個作家與生俱來的寫作良知與文字操守。作家的工作不完全是為了取悅當代,更多的是安撫歷史的傷痛和眾多心靈的浮躁。
尊重文字,尊重小小說,也尊重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