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淑英
有人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既然是藝術,那就有缺憾,也正因為缺憾使得越來越多的語文人徜徉其藝術殿堂,不斷地探索其中的奧妙。當前課堂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顯得異彩紛呈,各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模式也紛紛亮相,課堂教學確實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熱鬧景象,但是,在熱鬧的背后也有不少的問題值得深思。最近我有幸參加了一次頗具規(guī)模的聽課評課活動,幾位老師上的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的《胡同文化》和《<寬容>序言》,他們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基本能體現(xiàn)《語文課程標準》精神,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能有意識地運用新課程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另外,他們都運用了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開闊了學生視野,拓展了學生思維空間。但是,這次賽課活動暴露出來的問題給我很大的震動,讓我不斷地反省自身教學過程。
在多媒體使用方面?,F(xiàn)在大凡一些公開課,老師們都要不同程度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好象離開了它就不成其為公開課。誠然,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激發(fā)學生興趣,開闊學生視野,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更大限度地拓展學生思維空間。但老師們在使用時難以把握好度,直接用多媒體代替板書,什么內(nèi)容都往屏幕上搬,以致讓學生和聽課老師有眼花繚亂的感覺,沒有突出教學重點,五顏六色的圖片和文字不斷地在屏幕上滾動,讓學生根本就沒有思考的時間,更不用說對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訓練了。如賀老師教學《胡同文化》時,通過多媒體展示的幾幅有關“胡同”形象的圖片確實能給人直觀的印象,但作家簡介和背景資料這些學生能找到的材料也來展示,就沖淡了教學主題,讓學生看了圖片還沒來得及思考“胡同”的樣子就跟著老師看下面的教學資源了,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得不到訓練。還有羅老師在教學《<寬容>序言》時,將有關漫游者和守舊老人的形象描述性語言也展示了出來,筆者認為不妥,因為這樣一來學生通過課文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就得不到訓練,而概括提煉相關信息正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這在前邊的單元說明中講得很清楚。
在教學設計方面。教師應充分考慮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在教學過程中加以突破。如人教版第一冊第四單元學習重點就是概括文章要點,品味有特色的語言,進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教師只有在引導學生對文本具體語言材料的感悟中,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養(yǎng)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賀老師在處理《胡同文化》的教學內(nèi)容時,沒有做好整體安排,前面背景資料介紹過多,后面根本就沒有時間來處理語言特色的問題了。而敖老師在處理這篇課文時,同樣有遺憾。盡管他涉及到了語言的分析,但那是老師自顧自地隨便讀一下,就把樸實清新等語言特色答案拋給學生,像“蝦米皮熬白菜,嘿!”“窮忍著,富耐著,睡不著瞇著?!钡染渥?,如果找?guī)讉€同學起來模仿朗讀,就很容易讀出北京人容易滿足的心態(tài)和忍的精神了。
在教學語言的使用方面。語文課堂教學對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求比其他學科更高,它要求語文教師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普通話標準、流利,表達簡明、清晰、連貫、得體,能利用語言的抑揚頓挫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這幾位老師在教學語言使用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較突出的就是頻繁使用口頭禪,比如“啊”“是不是”等等,這就明顯削弱了教學語言表達情感的力度。另外,教學語言需要激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技巧地運用教學語言,能夠調(diào)動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都得到提高,同時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上這幾堂公開課的老師要么聲音太小,要么就一個調(diào)子,缺乏抑揚頓挫的情感變化,教學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在關注學生學習方面。這里涉及到教師課堂提問的藝術問題。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考慮能否引起學生的深層次思考,在講究趣味性的同時,還要緊扣教學目標,因為問題的探討與解決就是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因此課堂上教師盡量避免“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等很容易讓學生作出判斷的問題。老師在引導學生討論時,既要關注參考答案,又要關注學生在參考答案之外的看法。如羅老師在讓學生討論《<寬容>序言》蘊涵的哲理時,有位同學提到了“真理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這個觀點,確實很好,羅老師也予以肯定,可惜只是一帶而過,因為這在參考答案中是沒有的。如果羅老師能在黑板上板書出來,這樣就能更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討論熱情,或許還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深刻見解浮出水面。
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想方設法給學生提供活動平臺,加強學生的課堂訓練,這幾位老師在這方面都做了嘗試,但還不夠。
一是緊扣課題或內(nèi)容的說話訓練。這種活動一般在課前三分鐘組織,特點是參照課文內(nèi)容,聯(lián)系個人、家庭、社會生活,進行限時說話訓練。如教授《胡同文化》時,教師可要求學生聯(lián)系自身居住環(huán)境的變遷來談談感受,其中有位同學就談到了自家居住的房屋經(jīng)歷了木板結(jié)構(gòu)到鋼筋混泥土結(jié)構(gòu)的變遷過程,流露出了一種不舍的傷感情緒,這對師生進入文本對話產(chǎn)生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二是深挖教材內(nèi)容進行寫作訓練。如教學《<寬容>序言》時,在引導學生分析了寓言故事和其中所蘊涵的哲理之后,就可給學生提供一個有關“寬容”話題的句子,如“寬容是遼闊的大海,蘊蓄著不盡的情思”,再讓他們仿寫兩個句子組成排比句。如果有時間的話,可讓學生討論一下如何處理我們周圍的人際關系,諸如同學關系、家庭關系、朋友關系等等,然后把討論的結(jié)果形成文字,就是一篇言之有物的文章。另外還可以進行課文的續(xù)寫訓練,如莫泊桑的《項鏈》結(jié)尾的省略號就能引起學生無限的遐思,如果以“真相暴露以后”為題寫一篇小短文,肯定會形成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