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畢阿蘇拉則的傳說
相傳,畢阿蘇拉則被阿琪比爾一方的人家邀請去作送靈儀式,當(dāng)他來到一個安寧河邊的村莊時,碰到一個婦女在壩子上曬谷子。
那天太陽很大,熱得非常難過,畢阿蘇拉則對那婦女說:“好心的大姐,請舀漂水給我解解渴,我口渴得走不動了?!蹦菋D女說:“我去舀水去了,你得幫我驅(qū)逐一下麻雀,我們這里的麻雀特別多非常可怕,食量驚人,一天可以吃掉幾斗谷子?!闭f著就去舀水去了。
那婦女一轉(zhuǎn)身,果然有很多鷂子和麻雀飛來偷吃谷子,一下就被吃掉了一大堆,畢阿蘇拉則見了從地上抓起一把沙子,念起咒語,然后朝那些正在偷吃谷子的鷂子和麻雀甩去,瞬間那些鷂子和麻雀就紛紛墜落下來,在地上翻了幾轉(zhuǎn)后就死了。這時,那個婦女恰好從屋里端著飯,提著水出來,看到畢阿蘇拉則的這一番舉動后,立刻對他說:“手下留情,留下一公一母,留下一公一母?!碑叞⑻K拉則立馬停住了念經(jīng),說:“你這個大姐是個好心人,看來做事都有個分寸,感謝你的提醒?!?/p>
這樣畢阿蘇拉則從那婦女手中接過了吃了飯,喝了水,繼續(xù)趕路走了。當(dāng)他來到安寧河的上游時,就坐在一個小山頭,面對寬寬河畔,默默念道:“我面對安寧河,撒出了一把沙,為有善心的大姐驅(qū)趕鷂子和麻雀,保你獲豐收,愿您多安康。”
從畢阿蘇拉則念經(jīng)后,果真安寧河兩岸的鷂子和麻雀也少了,而且年年都獲得豐收。
(吉克烏沙講述)
八、畢阿蘇拉則驅(qū)除惡鷹的傳說
在金陽與昭覺相連的地方,有個地名叫鳩拉特科。相傳,這個鳩拉特科地方的山勢陡峭,在高高的山崖上棲息有一群惡鷹,這些惡鷹經(jīng)常飛來除了抓牛羊吃外,還要飛來抓人吃,嚇得人們不敢從這兒過,即使想從這兒過時隨時都要手持棍棒,小孩也不敢出去放牧。
畢阿蘇拉則是個法力最高的人,經(jīng)常被金沙江兩岸的人請去作畢,他從這里路過時,也遇到惡鷹從高空屙屎在他的氈帽上,弄得他也苦不堪言,為了徹底驅(qū)除筑巢在山頂上的這些惡鷹,他從金河邊撿了三個白色的鵝卵石,把三個白色的鵝卵石墊在屁股底下,一塊放在自己的面前,在地上還安放了三張紅、黃、白色麻網(wǎng)兜,準(zhǔn)備收拾惡鷹,然后把戴鑲嵌有銀片的氈帽戴在頭上對惡鷹說說:“你有本事就把這些石頭擊爛給我看,如果這些石頭被你擊爛,說明你的功夫不一般,我就準(zhǔn)許你繼續(xù)在這兒筑巢抓人吃,一年繁衍兩只后代;如果石頭擊得不爛,我就說你三年繁衍一只后代,而且不準(zhǔn)你在這兒筑巢繼續(xù)危害人,會把你驅(qū)除掉?!睈胡椪f:“這個太簡單了!”回答完,它就升上高空。
未等惡鷹猛沖下來,畢阿蘇拉則害怕惡鷹飛下來時,擊倒他便把用鑲嵌有銀片的氈帽往頭上一戴,剛好氈帽上的銀光片反射在惡鷹的眼光上,使惡鷹無法看清石頭的確切位置,惡鷹猛沖下來擊在鵝卵石的邊上,盡管這樣惡鷹的翅膀威力太大了,只聽得“咔嚓”一聲響,鵝卵石仍被惡鷹劈成了兩半,而且把放在前面的那三張紅、黃、白色麻網(wǎng)兜被惡鷹擊得粉碎。畢阿蘇拉則見了有點心虛,但他很快鎮(zhèn)定定下來,眼捷手快,等惡鷹飛轉(zhuǎn)來時,看見鵝卵石還是好好地放在那里。
畢阿蘇拉則說:“你不能再吃人了吧?!”惡鷹說:“讓我再來一次擊打給你看,行不?!碑叞⑻K拉則同意了惡鷹的要求。這樣,惡鷹又用翅膀擊石兩次。每次,擊爛的石頭都被畢阿蘇拉則悄悄地換掉了,最后還是一塊完好無缺的鵝卵石放在那里。因為事先約定過三次為限,惡鷹只好認輸,它不甘心地問道:“法力高大的畢阿蘇拉則,你不準(zhǔn)我抓人吃,我同意了,那我該吃啥?但三年繁衍一只后代我不同意!”畢阿蘇拉則默默念了一篇經(jīng)文,說:“那你就吃野兔,吃雞吧!一年也只能繁衍一只后代!”
從此,這里的惡鷹就只吃野兔、野鼠和小雞,再也不敢吃人了,而且一年也只能繁衍一只后代。
(吉克烏沙講述)
九、畢阿蘇拉則的傳說故事
畢阿蘇拉則和住在美姑、金陽的涼山彝族古恒系后裔阿格索祖和阿克俄伙,我國元明時期著名的彝祖民間宗教知識分子,三人曾同赴成都應(yīng)試。他們在成都應(yīng)試期間,因?qū)W術(shù)問題曾發(fā)生過爭執(zhí),后來他們決定以分別施展法術(shù)使成都城的城墻倒塌后,能否復(fù)原如初為定輸贏。三人各自施展法術(shù)后,結(jié)果畢阿蘇拉則的法術(shù)最高,他能使城墻倒塌后復(fù)原如初;阿格索祖的法術(shù)其次,他的法術(shù)只能使城墻倒塌而不能復(fù)原;阿克俄伙的法術(shù)則一般了,他只能使城墻開裂而不能合攏。
這日,正當(dāng)三人正在比試法術(shù)高矮的時候,結(jié)果被成都府的官員以他們破壞城市設(shè)施為由,將他們逮起來分別放入一個大蒸籠里面熏蒸,以示懲罰。待到了規(guī)定時限時打開蒸籠一看,發(fā)現(xiàn)畢阿蘇拉則渾身結(jié)滿了冰霜;阿格索祖須發(fā)均結(jié)冰;而阿克俄伙面部有微汗浸出……當(dāng)成都府的官員了解到他們時來應(yīng)試的,事后讓他們參加考試,畢阿蘇拉則獲得頭名而獎給鑲金神簽筒;阿格索祖獲得第二名而獎給鑲銀神簽筒;阿克俄伙獲得第三名而獎給鑲銅神簽筒。
(吉克烏沙講述)
(異文一)
有一年,在佛祖釋迦牟尼誕生的那天,即(農(nóng)歷4月8日)“浴佛節(jié)”或“佛誕節(jié)”,為了參加在印度舉行的金剛經(jīng)灌頂大法會,畢阿蘇拉則與當(dāng)時的著名畢摩大師阿格素祖、阿克俄伙一起受官方的邀請首先抵達到成都的大慈寺(也有說昭覺寺)應(yīng)試。官方將三人放入高溫蒸籠里,用蒸活人的辦法來比較三人法術(shù)的高低,三人被放在高溫蒸籠里連續(xù)被蒸了三天三夜,結(jié)果畢阿蘇拉則法術(shù)最高,他變成冰人,再后來冰人畢阿蘇拉則慢慢融化成活人而獲得金“吾圖”獎,阿格索祖、阿克俄伙分別獲得銀“吾圖”和銅“吾圖”獎。
畢阿蘇拉則因此名聲大振,第二年又被當(dāng)朝官方推薦去參加印度、尼泊爾每10年舉行一次的斗法大賽會。畢阿蘇拉則不負眾望,獲得了最高獎勵——法鈴(此法鈴現(xiàn)鑒定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現(xiàn)收藏于四川美姑縣文管所)。盡管該法鈴已經(jīng)歷數(shù)幾百年歲月的洗禮,但是該法鈴上的猛虎、雄鷹、鹿魚和神杖等具有濃郁彝族風(fēng)格的外殼雕刻鏤鑲?cè)匀磺逦梢姟?/p>
第三次畢阿蘇拉則又去參加在印度舉行的金剛經(jīng)灌頂大法會的斗法大賽,因他法力高強,獲得了佛祖釋迦牟尼的“舍利”——釋迦牟尼生前的一節(jié)拇指甲,彝語稱之為“厝丘阿媽洛色”、“壟摩洛色”或“達摩洛色”。
從“厝丘阿媽洛色”和“達媽洛色”的彝語來看,“阿媽”和“達媽”與佛祖釋迦牟尼的本姓喬達摩,真名悉達多相吻合。至于“厝丘阿媽洛色”,是彝語音變,把“阿摩”和“達摩”說成“厝丘阿媽洛色”了?!柏惹鸢屄迳焙汀皦拍β迳?,“阿媽”彝語指的是“奶奶”、“祖母”或“祖師爺”、“祖師母”之意;“壟摩”,指的是“大拇指”;“洛色”,就是“指甲”了。
畢阿蘇拉則在印度獲得“阿摩洛色”后,專門派來三大弟子阿蘇斯惹、牟烏鼎迪、牟克吉冷趕到印度護送至涼山彝區(qū)。大弟子牟烏鼎迪畢摩親自拿“厝丘阿媽洛色”,后來牟烏鼎迪生有九個兒子,其后代都稱其為“史勒惹古”,“舍利”與“史勒”,至今語音沒有多少的變化。
據(jù)傳說身上裝得有“阿媽洛色”,打戰(zhàn)時刀槍不入。畢阿蘇拉則去世后,把佛祖釋迦牟尼的“舍利”——指甲,深藏于今美姑縣瓦古鄉(xiāng)畢阿蘇拉則的“藏經(jīng)樓”。當(dāng)時,人們都不知道這里就是畢阿蘇拉則深藏“厝丘阿媽洛色”的“藏經(jīng)樓”,當(dāng)?shù)匾腿藗冊谂c部落之間打戰(zhàn)時,都去那里轉(zhuǎn)上幾圈后再去打戰(zhàn),都很顯靈,都打贏戰(zhàn)回來。
1958年,國家搜集民間文物時,方第一次發(fā)現(xiàn)畢阿蘇拉則的一個“藏經(jīng)樓”。據(jù)推測,該“藏經(jīng)樓”大約建立于600—800年前之間,其屋基是用1.5米高的石條砌成,整個屋子呈雕樓形,門前還有一對石獅子。樓上有一口大木箱,箱內(nèi)珍藏著畢阿蘇拉則的許多經(jīng)書和一對陰陽“吾圖”。到了涼山彝族民主改革時期和文化大革命中,畢阿蘇拉則的“藏經(jīng)樓”被毀,大量經(jīng)書失散,那對陰陽“吾圖”被當(dāng)?shù)匾妥迦罕娗那乃腿肷蕉垂┓睿髞泶_定為“國家一級文物”,被中央民族文化宮收藏。至于,被彝族人稱為“阿摩洛色”的佛祖釋迦牟尼的“舍利”——釋迦牟尼生前的一節(jié)指甲,被畢阿蘇拉則深藏于何處,至今還是個迷。有的說藏于“藏經(jīng)樓”的深地下,有的說傳給了畢阿蘇拉則的后代人。還有傳說,在200多年前,畢阿蘇拉則的后代人依靠“阿摩洛色”,聯(lián)合彝族的另一支部落——馬家,組成“阿陸馬”聯(lián)合軍,以刀槍不入之勢,打敗了沙馬茲莫,趕走了沙馬茲莫家,占領(lǐng)了沙馬茲莫曾經(jīng)管轄過的所有領(lǐng)土。(詩普尼溫講述)
(異文二)
畢阿蘇拉則、阿格索祖、阿克俄伙三個是好朋友,為了抄寫彝文經(jīng)書上的文字,他們?nèi)私Y(jié)伴到越西城買了紙,再到西昌城來買了筆墨,結(jié)果在西昌城(河?xùn)|街)購買筆墨時,由于聽不懂當(dāng)?shù)氐臐h語,在購買筆墨時與店鋪上的老板發(fā)生了誤解,說他們?nèi)齻€故意刁難店家,最后店家把他們?nèi)齻€扭去給守城官,這個守城官也聽不懂他們說的話,于是就把他們?nèi)齻€一起投進了黑牢。關(guān)進黑牢后,牢卒對他們施以各種酷刑,然而各種刑具都無法損傷他們的皮毛毫發(fā)。于是又將他們?nèi)齻€捆緊再放進蒸籠里,然后加大柴火蒸,三天三夜后,打開蒸籠一看,結(jié)果:畢阿蘇拉則變成一塊冰塊、阿格索祖全身只結(jié)餓點冰、阿克俄窩只是稍微有點熱,牢卒對他們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再把他們?nèi)酥匦峦哆M黑牢里。事夜,一位慈祥的老太婆端了一碗水和三塊米粑送給他們食用。畢阿蘇拉則見機行事,在黑牢的四角摳了四個小坑,將水倒進坑里,又將四根竹棍插于水中,然后他們?nèi)齻€人一起坐在竹棍上。三人一起施法,一會兒整個城的四周布滿了烏云黑云,下起瓢潑大雨,洪水涌進城里,淹死了那些把他們扭去投進了黑牢的仇人,唯有他們?nèi)撕湍莻€慈祥的老太婆得到神的福佑而得救。(吉克烏沙講述)
十、畢阿蘇拉則傳說故事
相傳,畢阿蘇拉則在一次游學(xué)、傳教、收徒于貴州、云南經(jīng)過西昌,師徒一行剛剛走到現(xiàn)今的昭覺縣七里壩(彝語名叫“其爾仆”)附近時,聽說居住在西昌的勒格阿史茲莫家和居住在美姑的勒勒茲莫家為其爭奪領(lǐng)地要打了一場戰(zhàn)爭。兩方的軍隊在七里壩對峙著。畢阿蘇拉則很反對兩家茲莫之間打戰(zhàn),說:戰(zhàn)一打起來,傷及的都是無數(shù)無辜的平民百姓。于是,畢阿蘇拉則在中間勸說,讓兩家茲莫各自退兵。畢阿蘇拉則先讓徒弟前去打聽自己家鄉(xiāng)那方來的勒勒茲莫家的軍隊統(tǒng)帥是誰,在得知是自己的表弟阿蘇斯惹時,表弟被勸住了。但是,勒格阿史茲莫家的軍師卻不聽,堅持要打敗勒勒茲莫家的軍隊。
畢阿蘇拉則告訴兩方說,我是大畢摩,只要我念了經(jīng),如果誰先動了手,誰家的茲莫就會斷子絕孫。勒格阿史茲莫家的軍隊根本不聽一直說要打。畢阿蘇拉則說,那好,我先念經(jīng)祈禱,聽不聽隨便。于是,畢阿蘇拉則邊念祈禱經(jīng),經(jīng)書每念完一頁就讓所有的表弟挖泥土在自己的腳下,畢阿蘇拉則就坐在泥土上不停念祈禱經(jīng)。不知不覺,泥土很快就長成了一個小圓山包。這小圓山包至今在昭覺縣七里壩(汽車剛下坡時的左前方)依然可以看見。
后來,畢阿蘇拉則念的經(jīng)應(yīng)驗,勒格阿史茲莫家先絕嗣,勒勒茲莫家也緊跟其上。據(jù)說,當(dāng)時畢阿蘇拉則念完祈禱經(jīng)后,帶著表弟頭也不回地走了。走到看得見解放溝的一座山坡上休息時,自言自語地說了句:“解放溝這地方是兇狠茲莫斷頭斷手的地方,等對面山上長出三棵夫妻樹、母子樹后才會有好轉(zhuǎn)”。
后來,勒勒茲莫家的最后一個茲莫——茲莫斯基因平常對其屬民兇狠,有一天他來到現(xiàn)在的昭覺縣解放溝(區(qū)工委住地下方那條河邊)打獵時,被屬民圍攻于一棵大樹下,吊頸自縊。當(dāng)時,茲莫斯基手上帶有一個金手鐲,被一個叫倮木阿黑的人一刀砍下左手,取走了金手鐲,茲莫斯基的血流進了河里。因此,當(dāng)?shù)氐囊妥迦酥两癫伙嬙摵恿鞯乃?/p>
奇怪的是,相隔幾百年之后,昭覺縣解放溝背面的那座小山坡頂上,像畢阿蘇拉則曾經(jīng)說過的那樣,果然長出了三棵樹。在沒有任何人去栽植的情況下,先只是長出了一棵公樹,不久,在公樹下方幾十米的地方又長出了一棵母樹,再后來,在這兩棵公母樹下方不遠的地方,又長出了一棵小樹。更加奇怪的是,這三棵樹枝繁葉茂,長勢很
好,其長勢比較起其它樹種的情況來看也比較。
(詩普尼溫講述)
十一、畢阿蘇拉則的傳說故事
有次,畢阿蘇拉則一行走到昭覺灑拉迪坡(現(xiàn)今爛壩鄉(xiāng))時,只看見灑拉迪坡湖周邊有好幾戶彝族人家過著很艱辛的生活。這幾戶彝族人,姓“布約”,來自昭覺竹核地區(qū)的斯木布約。當(dāng)時,灑拉迪坡是一個高山湖泊,周邊沒有多少土地可供耕種,湖里也打不出多少魚來。
畢阿蘇拉則在布約家里住了一宿,布約家殺了一頭大黑牛來款待。畢阿蘇拉則說,他們一行沒有多少人,用不著殺這么大一頭牛。布約家告訴畢阿蘇拉則說,山上牧場大,好發(fā)展畜牧業(yè),牛多的是,就是土地太少,糧食每年都不夠吃。畢阿蘇拉則當(dāng)晚告訴布約的家族人說,如果把灑拉迪坡湖變成耕地來種糧食吃,就可以了吧?我一定讓這灑拉迪坡湖變成耕地給布約家。布約家族的人想,誰有這樣天大的本事,以為客人是在開玩笑。
畢阿蘇拉則沿著湖邊離開時,用自己身上帶的神簽往湖邊上一插又取了出來。第三天,在深更半夜之時,人們只聽見“轟轟轟”的響聲。待第二天一大早起來,人們看見灑拉迪坡湖時,湖水見了底,原來的灑拉迪坡湖沒有了,只留下一大片沼澤地。后來,布約家族人把灑灑拉迪坡壩子開發(fā)成耕地,在那里生活了一段時間。但是,布約家族人一直認為灑拉迪坡湖一夜之間突然消失,這事先也有客人來的時候告知過他們,布約家族人怕這今后對子孫后代不利,因此,布約家族人攜兒帶幼遷徙到現(xiàn)在的云南省寧蒗彝族自治縣居住去了。
(詩普尼溫講述)
十二、畢阿蘇拉則的傳說故事
相傳,在龍頭山的腳下,住有赫赫有名的勒勒茲莫家,他家擁有寬寬的土地,上面不僅管到美姑全縣,下面能夠管轄到昭覺的全境,斑鳩在他家的地盤上飛過都要歇九次腳才飛越完;他家擁有成群的仆人,烏鴉從他家的寨子上空飛過都被濃煙熏落。他有個聰明能干的獵人,名字叫吉尼朵茲,(在彝族民間傳說彝人打獵捕獸是他開的頭)。吉尼朵茲養(yǎng)有一只非常兇猛的獵狗叫克莫阿果。
那時,在安寧河畔也住有家赫赫有名的勒格阿史家,他常常這樣炫耀說:“安寧河是我家的河,建昌的海是我家的海;瀘山是我家的山。地上所有的樹是我勒格家的樹,地面流淌的水全是我勒格家的水。我的土地下達金沙江,上至雅州城,擁有數(shù)不清的百姓,養(yǎng)有成千的精兵像螞蟻。出征的那一天,他們手持的長長矛桿像森林,矛頭似星星。我養(yǎng)的一對狼狗,不需呼叫它都自然出圈傷人?!?/p>
居住在勒木甲谷的勒勒茲莫歷來對畢阿蘇拉則相當(dāng)敬重和崇拜,凡是他家所舉行盛大的送祖念經(jīng)或平常的祈求平安的宗教儀式都請畢阿蘇拉則當(dāng)擔(dān),其他的遠行或出征都請畢阿蘇拉則大畢摩作他的軍師隨行。
有一年的彝族年后,畢阿蘇拉則到其他地方作畢路過勒勒茲莫家的領(lǐng)地,勒勒茲莫就請畢阿蘇拉則給他家作一次祈求念經(jīng)活動。于是,牽了頭牛和一只豬給畢阿蘇拉則,請他給予念咒符儀式①然后,把敬牛放在龍頭山林里,敬豬放在斯葉阿莫山里。
敬牛和敬豬卻三天不在一個地方,有時跑到東方去,有時竄在西方,時間長了就成了野物。如果有人站在龍頭山上學(xué)牛叫的話,那敬牛立刻出現(xiàn)在你的眼前,翹起角來會把人戳死。這敬牛和敬豬到處亂跑,沒人能把它捉住,勒勒茲莫常常對人說:“我的這兩樣敬牛和敬豬,好像成了丟失的財產(chǎn)?!?/p>
畢阿蘇拉則從滋滋浦烏作畢回來,在途中遇到了他的弟弟阿蘇斯惹,他倆一起結(jié)伴到了勒勒茲莫家。勒勒茲莫看到非常勇敢的阿蘇斯惹也隨畢阿蘇拉則來到他家后,非常高興便打牛進行款待,為了測試一下阿蘇斯惹的能力,勒勒茲莫向他擺談道:“我有一頭敬牛跑到山頂上去了,沒有人敢去抓它,真拿它沒辦法。”阿蘇斯惹聽后,哈哈地笑著說:“我可以給你把它逮回來?!崩绽掌澞獏s不信,而且這樣勸他說:“去不得,千萬去不得,它已經(jīng)戳死了好些人了。再把你抵倒或戳死了,我茲莫的臉往哪里放?!卑⑻K斯惹說:“我不怕,我有能力會把它抓來給你看的?!闭f完阿蘇斯惹獨自起身進山尋找敬牛去了。阿蘇斯惹站在龍頭山上學(xué)牛叫了三聲,果然那頭十分兇猛的敬牛不知從哪里跑來,挺起頭向阿蘇斯惹猛沖過來,阿蘇斯惹迅速閃開,那頭敬牛便撞在一顆大松樹上,松樹連根被撞倒在地了。阿蘇斯惹一下跳起來抓住了牛角,死死地扭著不放,不管牛怎樣使盡全身力氣都無法掙脫,這頭十分兇猛的敬牛卻被阿蘇斯惹降服,敬牛只好乖乖地跟阿蘇斯惹回來。
阿蘇斯惹抓回了敬牛,勒勒茲莫就豎起大拇指稱贊阿蘇斯惹是個神人,其他人目睹了阿蘇斯惹親手抓回了這頭十分兇猛的敬牛個個伸起大拇指贊,還未出嫁的勒勒茲莫家的女兒也十分敬佩阿蘇斯惹的本領(lǐng)。
還未出嫁的勒勒茲莫的女兒叫詩霞,她的眼睛長得來像水花,睫毛閃閃的像夕陽,皮膚白嫩似綢緞,阿蘇斯惹看上這姑娘連眼睛都不轉(zhuǎn)向了。詩霞姑娘像蜜蜂掛巖上,魚兒游河中,阿蘇斯惹眼巴巴地看詩霞姑娘,再羨慕也無法搞到手。
一天,勒勒茲莫家的獵人吉尼朵茲帶著他的兇猛的獵狗克莫阿果進山去狩獵,放克莫阿果在木茲山上攆出了勒勒茲莫家的那頭敬豬。吉尼朵茲帶著他的兇猛的獵狗克莫阿果追逐到昭覺境內(nèi),遇林攆入密林,逢山攆入山間,再順著獸跡繼續(xù)尋追,一直追逐到了西昌瀘山頂上。這天正有勒格阿史家的兵丁在瀘山頂上巡視,看見一頭豬跑來,被他們抓住。正在準(zhǔn)備分肉時,吉尼朵茲趕來了。他眼看著被他攆來的敬豬,已經(jīng)被人砍開要分肉了,他氣得大吼:“不準(zhǔn)動!這是不可拿走的豬,這是不可分食的肉,這不是普通的豬,這是勒勒茲莫家的許愿的神豬!你們想吃進不了口,你們想要伸不了手,這是我吉尼朵茲攆出來的。我?guī)ЙC狗克莫阿果,是在薩拉迪坡山后攆下來的。是從阿爾迪普追過來的、是從布爾熱諾林帶攆過來的、是要在瀘山上來捕捉的?!崩崭癜⑹芳业谋÷犃诉@番話被驚住了,不敢再動手。吉尼朵茲把豬肉撿進布袋里裝著走了。
勒格阿史的兵丁,想吃白張口,想拿空伸手,心里有怨恨地稟報給勒格阿史了。勒格阿史聽說后眼睛冒火花:“你勒勒茲莫算個啥?!膽敢在我的地盤來促弄我?!闭f完馬上叫家丁放出兩條十分兇惡的狼狗去追咬吉尼朵茲,兩條十分兇惡的狼狗放出后如像離弦的箭,向主人所指點的方向飛奔,一口氣追到雁窩塘就追上了吉尼朵茲。吉尼朵茲急忙爬上一棵大樹。狼狗張牙舞爪,望著樹上的吉尼朵茲張開大口狂吠。吉尼朵茲立刻從箭鞘里抽出利箭,拉滿弓,“嗖嗖”兩箭,正射入兩條十分兇惡的狼狗那紅通通的喉嚨里。兩條十分兇惡的狼狗在地上打了幾個滾,便一動不動了。吉尼朵茲這才脫險,順利地回到勒勒茲莫家里,他如何追逐敬豬、如何射死了勒格阿史家的兩條十分兇惡的狼狗的事一一說了。勒勒茲莫聽到射死了兩條十分兇惡的狼狗后,嚇得周身冒汗,半天說不出話來:“愚人坐在家里——雷霆來揭開屋頂,惹出了天大的禍?zhǔn)?。?/p>
勒格阿史呢?得知勒勒茲莫家的人射死了他兩條十分兇惡的狼狗的消息后,再加上身邊有人不停地在挑撥和離間,他越想越冒火,憤怒地說:“打狗就是欺主,我要去兵伐收拾勒勒茲莫。”旋即,調(diào)集了兵員……并發(fā)出口風(fēng)給勒勒茲莫家了。
勒格阿史家便以借口發(fā)兵攻打美姑的勒勒茲莫家。于是,兩家茲莫似如水火,為了制止兩茲莫間打仗,前來幫調(diào)解的人如蜜蜂來來往往不停,都奉勸勒勒茲莫家和勒格阿史家不要出兵,說什么打起仗來的話會傷及無辜的百姓等等。
勒勒茲莫是個有善心的人,他常常說:“要向求愛者開親,對仇者要抗擊。沾在身的土要抖掉,來侵犯的敵人要消滅?!彼犝f勒格阿史家要出兵打他的消息后,立刻喊來了轄區(qū)有名望的德谷(彝語,指智者。)來謀事。有的德谷這樣說:“茲莫應(yīng)該到別處暫避避?!庇械牡鹿饶菢诱f:“出銀賠款和好?!庇械牡鹿扔诌@樣說:“集合強壯的丁兵進行抵抗?!痹圃啤@绽掌澞徽f得頭昏眼花,心虛地說:“在來犯之?dāng)趁媲?,躲避不是個好辦法,我轄區(qū)內(nèi)有那么多百姓的安危,不是躲一天兩天的事;說跟他講和或用金銀賠償給他的話,他認為我勒勒茲莫家軟弱可欺,敗壞我勒勒茲莫家的名聲;可集兵抵抗吧,力量又太懸殊啊?!边@些德谷聚聚在一起商議了三天三夜也沒有商議出個頭緒來。
到第四天時,有一個放豬娃身穿爛襟襟,頭戴爛斗笠,趕豬從議事場邊路邊過。放豬娃說:“我來說兩句,只是大人們坐的地方,蒙童不好開腔,小馬駒踩不平地,小孩兒說話不周全?!钡鹿葌冋f沒關(guān)系。放豬娃說:“依我看,勒格家兵來了,把那個曾降服過敬牛的大力士阿蘇斯惹請來抵抗,也許能阻止強敵。”德谷們聽了咋舌驚嘆,人人贊同,大家都說:“這個辦法好,請阿蘇斯惹來抵御強敵?!崩绽掌澞悴杉{了放豬娃的意見,立即派人請阿蘇斯惹。(后來彝族有句名言:“德谷的話語權(quán),出自放豬娃嘴。”就是從這里來的。)
于是,勒勒茲莫家決定請阿蘇斯惹來抵抗勒格阿史家的千兵百將。而且當(dāng)場許愿說:“只要能夠抵擋住勒格家的兵,賞的金子要過秤稱,贈的銀子用斗量,其他的牛羊隨他用鞭子趕?!卑⑻K斯惹卻說:“勒格家的兵我一個人不僅能夠抵抗住,而且還能把他們?nèi)肯麥绲?。”阿蘇斯惹被請到了勒勒茲莫家。阿蘇斯惹說:“給金不要金,給銀不要銀,什么都不要,我只要勒勒茲莫家那個女兒詩霞?!崩绽掌澞牶笙肓撕芏?,若給女兒降低了我勒勒茲莫的身份,不給女兒制服不了強敵。蛇盤雞窩蛋,打蛇怕打壞蛋,取蛋又怕蛇咬,左思右想也想不出個好辦法來,在大禍臨頭,敵強我弱之時,為了保全勒勒茲莫家的安寧。勒勒茲莫只好忍辱把女兒應(yīng)許配給阿蘇斯惹了。結(jié)果定親的喜酒喝了九壇,定親的牛殺了三頭。
七二一十四天以后,勒格阿史家果然出兵來打勒勒茲莫家了,前來打仗的兵像螞蟻一樣接連不斷地壓過來。當(dāng)勒勒茲莫家的兵看到這樣的場面后,已經(jīng)被嚇得魂飛魄散,個個急得在茲莫的屋前團團轉(zhuǎn)。茲莫為了穩(wěn)住兵丁們的情緒,趕緊殺牛斟酒款待他的兵丁和被請來助戰(zhàn)的阿蘇斯惹。牛肉裝在一簸箕給阿蘇斯惹吃,他吃光了一簸箕牛肉后還說不夠吃,再拿一腿牛肉給他,他邊燒邊吃,很快又把這一腿牛肉又被他吃下肚了。大家看到了都吃驚,都說阿蘇斯惹是個“神人仙子?!?/p>
勒格阿史家的兵持著數(shù)不清的戈矛,揮舞著鋒利的寶劍,刀劍在閃光,如像鷹翅在翻翔,前沿的兵到了竹核壩子,后續(xù)部隊還在昭覺河邊。勒勒茲莫家的哨兵跑來說:“勒格阿史家的兵已經(jīng)到了美姑河,將從依洛拉達山梁上下來,很快打進我們的地盤?!眲倓傇S配給阿蘇斯惹的詩霞姑娘也用藐視的話說:“可悲啊,可悲??!我的阿爸眼睜睜的看著被人騙了!”阿蘇斯惹呢自有自己的打仗謀略,仍然穩(wěn)坐在火塘邊用手剔牙。
勒勒茲莫家又急忙派重兵設(shè)置障礙,堅守各個要道、路口,一場你死我活的血戰(zhàn)就要在勒勒茲莫家的地方出現(xiàn)了。勒勒茲莫看到這狀況,心急如焚,走進走出,不知如何是好。請來抵抗敵人的阿蘇斯惹卻無事一般,拉伸睡在竹席上了。有哨兵來報:勒格阿史家的精兵強將已經(jīng)到了瓦洛河邊,一部分兵已經(jīng)到了瓦庫爾庫。趕快派阿蘇斯惹去應(yīng)戰(zhàn)。阿蘇斯惹卻說:“你們慌啥?我連敵人的動靜都還沒聽到?!闭f著他又倒下繼續(xù)睡。他的未婚妻詩霞又在房圈里說:“希望的事情不是痛苦,失望的事情才是悲傷,石板上長青苔,青苔滑倒人?!边@時又有兵丁來報:“勒格阿史家的兵已從里木甲谷坪子上來了,打前沿的兵己下了山梁。趕快叫醒阿蘇斯惹!”他們把阿蘇斯惹搖醒了。阿蘇斯惹起來后,光是吩咐那些在身旁的兵?。骸翱烊フ乙粋€鐵鏵口來燒起?!闭f完他又倒下睡著了。
約有吸一袋煙的功夫,勒格阿史家的兵吼聲震蕩了整個山谷,連那高空飛翔的鳥都被那兵吼聲震落。阿蘇斯惹這才起身,然后用右手擦了一下眼屎,走到屋前去觀看,只看到勒格阿史家的兵個個手持戈矛盾牌,身穿鎧甲,黑壓壓一片,向勒勒茲莫家的房子四周圍攏來,離三丈長的地方時,阿蘇斯惹這才不慌不忙地去準(zhǔn)備殺敵的武器,他搬倒了屋前的一棵大杉樹,用手撥去樹桿上的枝葉,折斷了杉樹的兩頭,將在火塘里燒得通紅的犁鏵尖插在杉樹的頂端,等待那些敵人的到來。這時勒格阿史家的兵已沖到了屋前,勒勒茲莫和他的護衛(wèi)兵已經(jīng)與勒格阿史家的兵撕殺了起來。眼看著勒勒茲莫被對方殺倒時,阿蘇斯惹這才手持那一丈長的杉樹插上通紅的犁鏵尖,趁火星四濺,像只猛虎跳入羊群那樣,朝敵陣猛沖過去,他左右開打,打得勒格阿史家的兵丟盔御甲,紛紛朝后退去。
頓時,兵敗如山倒,勒格阿史家的兵,頓時像一群無頭的羊群那樣四處奔逃,有的被嚇得逃跑時不小心墜巖死了(至今那里還叫摔兵巖),有的被嚇得逃進河水淹沒了。勒格阿史家的兵傷亡慘重,渡過美姑河,殘兵敗將不到一百人,阿蘇斯惹未等勒格阿史家的兵換口氣,又乘勝追擊,一口氣再把勒格阿史家的兵被他趕到昭覺對門山上去了。等勒格阿史家的兵退到自己的地盤時只剩下八十余人(此山故名為八十山),又繼續(xù)被追擊到昭覺河旁,等待戰(zhàn)斗結(jié)束時只剩下一個老頭兒能活著渡過昭覺河,后來彝族有格言稱:“千兵渡過美姑河,返時不到一百兵”、“昭覺河上父回來,子未歸”。
勒格阿史為了打敗勒勒茲莫,派出了那么多精兵強將,反而被英勇善戰(zhàn)的阿蘇斯惹給打死了,只有一個老頭幸運地逃了回來。勒格阿史的上千精兵中只剩一個殘兵,成群的羊只剩一只獨羊,稱雄一方的勒格阿史連做夢都沒有想到,不聽畢阿蘇拉則的結(jié)果會這樣,不僅沒有打敗勒勒茲莫,反而被對方打得大敗。那幸存的老頭這樣對勒格阿史講:“我打過許多仗,為茲莫大人爭過榮譽,從未遇到過這樣強的對手,此人好像是神仙在暗里助他,看見他我心里就發(fā)慌,想起他我夜里作惡夢,眼睛看見的會相信,耳朵聽到的會說‘不真,可悲啊!可悲啊!我們多少將士死于他的手,我們多少勇士亡于他的手。”
勒格阿史聽了很不是滋味,從此病倒再也起不來了。(吉克烏沙講述)
(異文)
有年冬天,畢阿蘇拉則和幾個師徒一起準(zhǔn)備到嘎爾莫波去,當(dāng)他們從西昌走到昭覺的四開時,當(dāng)?shù)氐囊兔裾诖罅靠诚聵淠緛恚瑴?zhǔn)備修建防御工事,他們聽說美姑那方的勒勒茲莫家準(zhǔn)備打到西昌來。畢阿蘇拉則聽說后問,勒勒茲莫家真正打過來了,茲莫不可能親自出戰(zhàn),是誰帶部落兵打過來的?當(dāng)?shù)匾兔窀嬖V說,是畢阿蘇拉則的大徒弟——神人阿蘇斯惹時,畢阿蘇拉則的其他師徒們天后哈哈哈地笑了。
畢阿蘇拉則對當(dāng)?shù)氐囊兔裾f,阿蘇斯惹沒帶部落兵打過來,他就在我們中間,指著阿蘇斯惹說,他就是阿蘇斯惹,我嘛,就是你們只聽說過的畢阿蘇拉則。四開當(dāng)?shù)氐囊兔癫幌嘈?,就砍來一棵大樹讓畢阿蘇拉則做“色演木”(彝族畢摩在樹桿上用刀刻上符號,然后占卜吉兇或勝負的一種儀式)。
儀式做完后,畢阿蘇拉則告訴說,勒勒茲莫家不會打過來了,因為西昌的勒格阿史茲莫家的部落兵已經(jīng)在美姑打了敗戰(zhàn)。后來,四開這個地方才開始叫“四開”,意思是“畢阿蘇拉則砍樹桿做占卜的地方”?!八摹?,是彝語,“樹”或“樹木”的意思;“開”,就是“砍”、“砍樹”的意思。不到一頓飯功夫,前方有人傳了消息說,西昌勒格阿史茲莫家的部落兵有一部分已經(jīng)逃到昭覺壩子即原昭覺二中對面的“叫頂山”,彝語稱之為“黑徹波”;一部分部落兵已經(jīng)逃至拉哈依烏河邊,即現(xiàn)在的昭覺縣樹坪鄉(xiāng)政府附近石灰窯下邊的那條河流——拉哈河。至今,彝族民間中傳說的“千萬之兵去寧木美姑打戰(zhàn),回歸的卻不到一百人”、“拉哈依烏河邊父子兵同去打戰(zhàn),只見父歸卻不見子返”,就是指兩家茲莫開戰(zhàn)以后最后的結(jié)局。
傳說,西昌勒格阿史茲莫家在美姑打了敗戰(zhàn),逃兵跑到昭覺城東南“黑徹波”(叫頂山)清點部落兵時,只剩下了80人,“黑徹波”就是彝語“八十山”的意思;“黑徹”,就是“八十”,“波”,就是“山”。其實,當(dāng)時的部落兵還有81人,由于清點部落兵的人很慌張怕后面的追兵趕到,左數(shù)右點部落兵時,都沒有把自己數(shù)進去,就這樣部落兵只有80人,“黑徹波”(八十山)就此而來。
(詩普尼溫講述)
十三、畢阿蘇拉則的傳說故事
在畢阿蘇拉則眾多的弟子中,有個叫莫魯吉惹的,天分很高,才能出眾,畢阿蘇拉則很賞識他。莫魯吉惹出師后,也廣納弟子,四方傳經(jīng)。他的聲望僅次于老師畢阿蘇拉則,而他自己卻越來越不把畢阿蘇拉則放在眼里。
不知從哪年哪月哪日起,畢阿蘇拉則和莫魯吉惹師生之間在做法事的主張上發(fā)生了分歧。莫魯吉惹認為,做法事是神圣高雅的,念經(jīng)時經(jīng)臺上必須插上金枝銀葉,必須以獵自森林中的野豬或鹿等野生動物作為貢品;在畢阿蘇拉則看來,做宗教儀式當(dāng)然件神圣高雅的事,但要為窮苦的人作想,能夠給他們驅(qū)鬼免災(zāi),祈求時經(jīng)臺上插上一般的青枝綠葉,貢上家有的羊羔豬崽就可以了。否則,天下窮苦人的大眾就請不起畢摩,辦不了法事,就只有讓疾病纏身,達不到驅(qū)除病痛的目的。畢阿蘇拉則的主張理所當(dāng)然地得到彝族眾人的贊同,他的聲望越來越高,而相比之下,嫌貧愛富的莫魯吉惹的聲望降低了。
心術(shù)不正的莫魯吉惹逐漸對老師畢阿蘇拉則不滿,不滿很快又變?yōu)樾闹袘押蓿髞砭谷幻壬鷲耗?,一心要害死畢阿蘇拉則。對于弟子莫魯吉惹的罪惡居心,早就和神靈相通的畢摩大師畢阿蘇拉則了如指掌,然而,他也無法改變自己已由上天注定的命運!那一天,畢阿蘇拉則突然很平靜地對他的弟子們說:“如果我突然死了,你們不要驚慌,不要啼哭,而是必須將我放在經(jīng)臺上半仰半睡,嘴邊放一把笛子,笛子里要關(guān)著一只活的黃蜂。其他的,你們不要做什么,只要在我身旁照常念經(jīng)就行!”果然,過了一會兒,畢阿蘇拉則突然倒在地上,馬上就斷了氣。弟子們含著眼淚,完全按老師剛才囑咐的做了。
畢阿蘇拉則是被弟子莫魯吉惹隔著一座大山念咒經(jīng)咒死的。莫魯吉惹在山那邊一邊狠狠念咒經(jīng),一邊把“色胡”朝畢阿蘇拉則所在的方向直指著。“色胡”是一種鹿角制成的神通廣大的法器。像莫魯吉惹這樣道行高深的名望大的畢摩使用自己的“色胡”,同時念咒經(jīng),那真是指天天塌,指地地陷,指人人死!當(dāng)然,這是一種要遭眾人反對的極少用的最狠毒的殺人手法。莫魯吉惹不惜敢冒遭天下不韙、眾人反對的危險而使用“色胡”,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治死他惡毒仇恨的老師畢阿蘇拉則!莫魯吉惹用過“色胡”,念完咒經(jīng),立即叫一個弟子去探明畢阿蘇拉則的情況。他想到從此以后自己就是天下聲望最高的畢摩大師,不禁從心底爆發(fā)出一陣得意的狂笑!不料,去打探的弟子回來報告說:“畢阿蘇拉則并沒有死,他還悠閑地仰在經(jīng)臺上吹笛子玩哩!”
原來,他的徒弟看到畢阿蘇拉則在經(jīng)臺上半仰半睡,還看見畢阿蘇拉則的弟子各自在旁邊念經(jīng),并且畢阿蘇拉則嘴里吹著笛子,笛子還嗡嗡發(fā)聲,就斷定畢阿蘇拉則沒有死。他的徒弟哪里知道?這一切都是畢阿蘇拉則生前料定安排的笛子的嗡嗡聲,不過是里面關(guān)著的黃蜂在煽動翅膀而已。莫魯吉惹聽了報告,大吃一驚,他想,難道自己的色胡和咒經(jīng)都不靈驗了?他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心里疑疑惑惑,恍惚中將色胡指著自己念了一段咒經(jīng),立刻倒在地上斷了氣。欺師滅祖的惡人莫魯吉惹,最終沒有逃脫畢摩大師畢阿蘇拉則的謀劃和算計,得到了應(yīng)有的下場!
兩個大畢摩畢阿蘇拉則和莫魯吉惹在同一天死去,給彝族后世留下了很大的遺憾。然而,只有畢阿蘇拉則世世代代受到眾人的喜愛敬仰,他的傳奇故事至今仍在彝家的村村寨寨廣為流傳,直到現(xiàn)在。
(吉克烏沙講述)
(異文)
莫魯吉惹山位于美姑縣境內(nèi),至今有個神奇的傳說。相傳,畢阿蘇拉則在世時,在他眾多的弟子中,有個叫莫魯吉惹的,這人的天分也很高,才華也很出眾,畢阿蘇拉則很賞識他。莫魯吉惹出師后,也廣納弟子,四方傳經(jīng)。他的聲望僅次于老師畢阿蘇拉則,而他自己卻越來越不把畢阿蘇拉則放在眼里。
不知從哪年哪月哪日起,畢阿蘇拉則和莫魯吉惹師生之間在做法事的主張上發(fā)生了分歧。莫魯吉惹認為,做法事是神圣高雅的,念經(jīng)時經(jīng)臺上必須插上金校銀葉,必須以獵自森林中的豬子鹿子等野物作為貢品;而畢阿蘇拉則卻認為,做法事當(dāng)然神圣高雅,但是要為窮苦的大眾人驅(qū)鬼免災(zāi),念經(jīng)時,經(jīng)臺上插上一般樹木的青枝綠葉,貢上家有的羊羔豬崽就可以了。否則,天下窮苦的眾人就請不起畢摩,辦不了法事,就只有讓厲鬼纏身,終日陷于災(zāi)禍之中!畢阿蘇拉則的主張理所當(dāng)然地得到彝族眾人的贊同,他的聲望越來越高,而相比之下,嫌貧愛富的莫魯吉惹的聲望降低了。
心術(shù)不正的莫魯吉惹逐漸對老師畢阿蘇拉則不滿,不滿很快又變?yōu)樾闹袘押蓿髞砭谷幻壬鷲耗?,一心要害死畢阿蘇拉則。對于弟子莫魯吉惹的罪惡居心,早就和神靈相通的畢摩大師畢阿蘇拉則了如指掌,然而,他也無法改變自己已由上天注定的命運!那一天,畢阿蘇拉則突然很平靜地對他的弟子們說:“如果我突然死了,你們不要驚慌,不要啼哭,但必須將我放在經(jīng)臺上半仰半睡,嘴邊放一把笛子,笛子里面關(guān)著一只活的黃蜂。其他的,你們不要做什么,只要在我身旁照常念經(jīng)就行!”果然,過了一會兒,畢阿蘇拉則突然倒在地上,馬上就斷了氣。弟子們含著眼淚,完全按老師剛才囑咐的做了。
畢阿蘇拉則是被弟子莫魯吉惹隔著一座大山念咒經(jīng)咒死的。莫魯吉惹在山那邊一邊狠狠念咒經(jīng),一邊把“色胡”朝畢阿蘇拉則所在的方向直指著。“色胡”是一種鹿角制成的神通廣大的法器。像莫魯吉惹這樣道行高深的大畢摩使用自己的“色胡”,同時念咒經(jīng),那真是指天天塌,指地地陷,指人人死!當(dāng)然,這是一種要遭眾人反對的極少用的最狠毒的殺人手法。莫魯吉惹則敢冒天下不韙、眾人反對的危險而使用“色胡”,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治死他惡毒仇恨的老師畢阿蘇拉則!莫魯吉惹用過“色胡”,念完咒經(jīng),立即叫一個弟子去探明畢阿蘇拉則的情況。他想到從此以后自己就是天下聲望最高的畢摩大師,不禁從心底爆發(fā)出一陣陣得意的狂笑!不料,去打探的弟子回來報告說:“畢阿蘇拉則并沒有死,他還悠閑地仰在經(jīng)臺上吹笛子玩哩!”原來,他看到畢阿蘇拉則在經(jīng)臺上半仰半睡,旁邊的弟子各自在念經(jīng),并且畢阿蘇拉則嘴里吹著笛子,笛子還嗡嗡發(fā)聲,就斷定畢阿蘇拉則沒有死。哪里知道,這一切都是畢阿蘇拉則生前料定安排的笛子的嗡嗡聲,不過是里面關(guān)著的黃蜂在煽動翅膀而已。莫魯吉惹聽了報告,大吃一驚,他想,難道自己的“色胡”和咒經(jīng)都不靈驗了?他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心里疑疑惑惑,恍惚中將“色胡”指著自己念了一段咒經(jīng),立刻倒在地上斷了氣。欺師滅祖的惡人莫魯吉惹最終沒有逃脫畢摩大師畢阿蘇拉則的謀劃和算計,得到了應(yīng)有的下場!后來人們把這個作惡多端的莫魯吉惹葬在被他咒跨的山腳邊上,莫魯吉惹葬過地方則變成了光禿禿的山,久而久之,人們則把它稱之為莫魯吉惹山,此山由此而得名。(李萬澤講述)
十四、“拉則依曲”的故事
畢阿蘇拉則父女二人準(zhǔn)備渡金沙江南行,登上了位于金陽縣境內(nèi)的阿力拉鼻山(貓鼻子山),走進阿力拉鼻寨子,一個婦女端出一木盔什物,婦女大吃一驚,原來那是一缽缽泥漿水,那婦女哭述道:“金沙江九十九道彎,百姓吃的全是這河里的水,寨子里有句俗話:寧肯送客一斗糧,不愿送杯水。這里的水比糧食、鹽巴還貴??!”正說著,一大群病人涌了進來,懇請畢阿蘇拉則父女二人搭救,這群人的病情都一樣:“肚子痛,屙稀屎,肚子鼓鼓脹脹,脖頸上長個大包包……”
畢阿蘇拉則父女二人走到寨子四周看了看,這個寨子四周處在一座深山間,四周干旱缺水,不生五谷,人的面色就像冬草一樣枯黃。畢阿蘇拉則父女二人看看整個寨子處于高山地帶,這里一年四季不落雨,居住在那里的人就到遠山深谷去背冰塊回來當(dāng)水用,生活十分艱難。畢阿蘇拉則父女二人為了幫助水,畢阿蘇拉則叫女兒史色拿筆給他,畢阿蘇拉則拿起筆,在地上畫了一個圓圈:“水是土里生,源泉處處有,山高水也高,池泉似明鏡……”話剛說完,圓圈就變成一眼亮晶晶的池泉。這就是著名的“拉則依曲”拉則泉。拉則泉是神泉,它醫(yī)治百病。(吉克烏沙講述)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