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當我們還在為科幻電影中各式各樣新奇的技術和產品嘖嘖稱奇時,有些已經變成了現(xiàn)實。
別不信,下面這些技術和產品肯定會讓你大吃一驚。要知道,科學家可是相當厲害的哦。
還記得《碟中諜4》中的搞笑畫面嗎?特工伊?!ず嗵貛еげ继m特去見莫洛,想騙取核密碼文件。布蘭特戴著隱形眼鏡不斷眨眼,不僅用隱形眼鏡成功掃描了文件,還在短時間內將文件發(fā)送給了藏在箱子里的打印機。
現(xiàn)在類似的智能隱形眼鏡已經走進了現(xiàn)實生活中,功能遠不止掃描。
瑞士Sensimed公司推出的名為“Triggerfish”的智能隱形眼鏡,能夠持續(xù)監(jiān)測眼壓;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科學家發(fā)明了一種隱形眼鏡,這種眼鏡嵌入了可感應光子的石墨烯薄層,能使昏暗的圖像看起來更明亮;美國Innovega公司研發(fā)的隱形眼鏡可接收攝像機、軍用無人機和衛(wèi)星采集到的數(shù)據(jù)、圖片或視頻信息,并將其投射在眼球近處的微型屏幕上;谷歌公司獲得了太陽能智能隱形眼鏡專利,目前這種眼鏡可通過眼淚測試佩戴者的血糖水平。
《蜘蛛俠》與仿生“壁虎帶”
看過《蜘蛛俠》后,你是不是也希望自己能夠飛檐走壁呢?
要想成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蜘蛛俠,我們得先了解蜘蛛俠飛檐走壁的秘密哦。
蜘蛛的足部有一簇毛狀物,其中每根毛上覆蓋著幾十萬根寬度只有幾百納米的小毛。這些小毛與接觸面可以產生范德華力,大量的范德華力積累起來,便使蜘蛛可以輕而易舉地攀附在墻壁上自如行走。蜘蛛俠就是因為產生了變異,變得像蜘蛛一樣,手和腳長了無數(shù)細毛,才學會了飛檐走壁的本領。
什么是范德華力?
范德華力就是不帶電荷的分子離得非常近時產生的微弱電磁引力。單獨兩個不帶電荷的分子間的范德華力非常微弱,通??梢员缓雎?。
壁虎的足底也有大量細毛,每根細毛都可以與接觸面產生范德華力。大量的范德華力積累起來,使得壁虎可以粘附在接觸面上。利用這個原理,科學家們研發(fā)了一系列特殊材料,如仿生“壁虎帶”,使得人類也可以在光滑的天花板上走動。雖然這些材料還有待改進,但人類已經可以飛檐走壁,媲美蜘蛛俠!
《少數(shù)派報告》、《霹靂游俠》與無人駕駛汽車
《少數(shù)派報告》可謂是無人駕駛汽車的樣板教科書。電影中,城市交通線上的汽車皆由電腦網(wǎng)絡控制,以每小時129千米至161千米的速度高速行駛著,司機們安心地坐在車里喝茶看報談人生,無需擔心路況、車速,只要告知汽車目的地就行。
此外,《霹靂游俠》、《我,機器人》等電影中也有無人駕駛汽車的“倩影”。其中《霹靂游俠》中超酷的人工智能戰(zhàn)車基特不僅有自己的名字,還有獨立的人格,會自動駕駛,能思考,與主角聊天、開玩笑,配備了超酷的武器。
目前,無人駕駛技術蔚然成風,全球范圍內多家公司研發(fā)了無人駕駛汽車。
2014年12月22日,谷歌推出了首輛全自動無人駕駛汽車樣車。這款樣車沒有方向盤、油門、剎車踏板和換擋裝置,完全通過軟件和傳感器自動駕駛。
2015年3月22日,一輛無人駕駛的奧迪Q5多功能車離開美國西海岸的舊金山金門大橋,前往位于東海岸的紐約,全程約5600千米。這是無人駕駛車首次橫跨美國大陸,截至目前行駛距離最長。
同年12月,百度無人駕駛車從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的百度大廈附近出發(fā),駛入G7京新高速公路,經五環(huán)路,抵達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隨后按原路線返回,實現(xiàn)了多次跟車減速、變道、超車、上下匝道、調頭等復雜駕駛動作,完成了從進入高速(匯入車流)到駛出高速(離開車流)道路場景的切換,最高速度達100千米/小時。
《銀河系漫游指南》與通用翻譯機
在《銀河系漫游指南》中,有一條神奇的小魚叫“巴別魚”。它長得很像水蛭,寄生在主人耳朵里,依靠主人周圍人群的腦電波生活,能自動將周圍人群的腦電波轉換成主人那種類型的腦電波,讓主人能聽懂任何一種人類語言。
盡管這種魚目前還不存在,但SIGMO或可替代之。
SIGMO是一款小巧的口譯機,外殼正面是一個正方形,厚度約為1厘米,能識別25種語言,內置麥克風和擴音器,通過藍牙與手機相連,可以自動翻譯。
使用時,你只要輕觸SIGMO的開關,它就會調用谷歌翻譯等應用程序編程接口對任何聽到的語言進行翻譯,再用語音合成軟件合成翻譯語音,然后通過手機網(wǎng)絡將音頻傳到手機上,最后用你事先設置好的母語“說”出來。
SIGMO非常便于攜帶,你可以把它夾在衣服或腰帶上,美觀又實用。至于功耗方面,它能待機300個小時左右,通話模式下可維持8個小時。
《回到未來》與3D電影
在觀看《回到未來2》時,里面播放的《大白鯊》影片有沒有把你嚇到?
當大白鯊向自己撲來時,馬蒂·麥夫萊可是被嚇壞了,結果卻發(fā)現(xiàn)只是3D影像,里面的汽車廣告,也是以3D的形式展現(xiàn)。
現(xiàn)在,3D電影已不再是什么新奇的事物,甚至還有大屏幕,只是我們仍然需要借助3D眼鏡觀看3D電影。
3D電影就是立體電影。1952年,講述非洲探險的《非洲歷險記》被認定為史上第一部真正的3D電影。盡管《生活》雜志當時稱這部電影“廉價、荒謬”,但觀眾們仍然愿意到電影院體驗片中的“自然視角”。
1954年,希區(qū)柯克拍攝了3D版的《電話謀殺案》,這部影片成為了當時3D片中為數(shù)不多的精品。同年3月5日 ,美國環(huán)球公司推出了有名的3D恐怖片《黑湖妖譚》。
1962年,我國天馬電影制片廠拍攝了國內第一部3D電影《魔術師的奇遇》。1983年,3D版的《大白鯊3》轟動一時。2009年,《阿凡達》成為有史以來制作規(guī)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3D電影。
今天,絕大多數(shù)影片都是3D電影,掀起了3D影片熱潮。
《王牌特工:特工學院》與麻醉飛鏢
和柯南一樣,《王牌特工:特工學院》中的特工們也很喜歡使用麻醉飛鏢。一個膠囊般大的飛鏢打在目標身上,能讓目標幾秒鐘內呼呼大睡,甚至短暫失憶。
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種麻醉飛鏢相當常見。
最先想到用飛鏢麻醉目標的是新西蘭人科林·默多克。他是一個獸醫(yī)、藥劑師、DIY愛好者,發(fā)明了一種麻醉野獸的武器——麻醉槍。其基本原理是通過火藥氣體或壓縮氣體射出一個飛鏢,飛鏢打中目標后,一個彈簧在慣性作用下被解鎖,擠壓注射器的活塞,將藥物溶液通過飛鏢上的針頭注入目標體內,使其在短時間內迅速倒下。
注射器中的藥物通常是苯巴比妥、地托咪定等鎮(zhèn)定催眠類藥物。從理論上講,如果換成東莨菪堿的話,還會干擾大腦獲得近期記憶的能力,可能讓目標醒來后短暫失憶,忘記到底是誰發(fā)射的飛鏢。
麻醉飛鏢用在動物身上效果這么好,那用在人身上呢?
告訴你,效果不怎么好,所以雖然特工們有BMQ匕首麻醉槍或類似的武器,但日常軍用或者警用裝備里難覓麻醉武器的蹤影。
麻醉是一項技術活,并不像扎針那樣能讓人瞬間昏迷。麻醉劑在血液里擴散需要時間,最終的效果由濃度和人體代謝速度決定。劑量少沒有效果,劑量大則會導致嚴重的副作用甚至死亡。而且,中針后會有感覺,對方在倒地前有足夠的時間做出諸如傷害人質之類的行為。相比之下,還是傳統(tǒng)武器好用一些。
《火星救援》與多任務太空探索車
當?shù)顷懟鹦呛?,宇航員必須在那里待上超過一年的時間,才能等到火星運行到合適的位置,讓返回地球的航程縮到最短。這為他們進行實驗、探索周圍環(huán)境提供了大量的時間。然而,他們不會愿意把探索范圍局限于步行可及的區(qū)域內,因此需要使用穩(wěn)健、可靠、功能多樣的火星車,前往更遙遠的地方。
在《火星救援》中,馬克·沃特尼開著他的火星車兜了好幾圈,甚至對火星車進行了一些不怎么正統(tǒng)的改裝,好讓自己生存下來。
今天,在地球上,多任務太空探索車MMSEV曾被用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模擬任務項目,已經幫助解決了諸如行駛距離、快速進出和輻射防護等問題。
為了保證機動性,這種車輛的一些版本擁有6個轉向輪。如果一個車胎漏氣,車輛只要抬起損壞的車輪,仍然可以正常工作。
《霹靂五號》與社交機器人
《霹靂五號》Johnny5可愛的造型,你是否還記憶猶新?
Johnny5是一個裝滿武器的鐵皮家伙,有簡單的機械手,腳是坦克履帶,眉毛會動,眼睛能像人一樣睜大縮小,因被閃電擊中而產生了自我意識。
它闖入熱心保護動物的史蒂芬妮家中,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慢慢有了人性,還不停地學習自己看到的事物。
現(xiàn)在,社交機器人已經走進了現(xiàn)實,吉波就是典型的代表。
與工具不同,吉波會像一個真實的人那樣與你相處。它身高約28厘米,重約5.5斤,腦袋圓圓的,身軀呈圓柱形,身上有6個麥克風、兩個攝像頭和多個觸碰式感應器,被人輕拍時會做出反應,懂得辨識語音指令,能識別用戶,與人互動,會使用皮帶系統(tǒng)扭動身軀。
吉波配有一個初始程序包,或者叫技能庫,這樣它就能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作為攝影師,能根據(jù)指示幫忙拍照攝影;作為家庭助理,會提醒家人日程安排,接收和播報語音信息,替家人打電話點餐;作為玩伴,和孩子一起玩耍,朗讀有趣的故事,甚至輔以搖頭晃腦、眨眼等肢體動作。
《星球大戰(zhàn)5:帝國反擊戰(zhàn)》與用意念控制的機械義肢
《星球大戰(zhàn)5:帝國反擊戰(zhàn)》的主人公盧克·天行者與父親達斯·維達交戰(zhàn),失去了右手,幸好及時接上了高仿真度的1∶1義肢。
為了向《星球大戰(zhàn)》致敬,美國DEKA 科技公司耗資4000萬美元研發(fā)出了智能義肢DEKA系統(tǒng)手臂。
智能義肢DEKA系統(tǒng)手臂又叫盧克手臂,作為第一個被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批準投入臨床使用、通過肌電圖電極傳輸信號來控制動作的義肢,可以讓佩戴者用意念控制,使殘障人士也能輕松地做出喝水、吃飯、拿東西等各種日常動作。
比起普通義肢,它擁有更強大的操控性能,而且尺寸和重量與成人手臂基本一樣。
早在2005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就開始資助這個科研項目,最初是供伊拉克戰(zhàn)爭中的傷殘軍人用,后來也為手臂不同程度缺失的人提供技術幫助。
《變臉》與臉部移植
在《變臉》中,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高級探員肖恩·亞瑟與恐怖分子凱斯·特洛伊換臉像換面具一樣簡單。一次,為了套出炸彈的放置地點,亞瑟換上昏迷中的特洛伊的臉,混入監(jiān)獄。特洛伊清醒后也換上了亞瑟的臉,使亞瑟的家庭和事業(yè)陷入危機。
世界就是這么酷!換臉也變成了可能。
2005年,全球首例臉部移植手術成功實施。病人是一位法國女士,她不幸被狗咬傷臉部,得做部分臉部移植手術。2010年3月,西班牙農民奧斯卡接受了世界上首例全臉移植手術。2013年5月,波蘭首次為一名在石頭切割機事故中被切掉臉的33歲男子進行全臉移植,手術耗時27個小時,術后病人狀況穩(wěn)定。2015年8月,美國紐約大學醫(yī)學中心完成了目前為止最復雜的臉部移植手術。這次手術讓一位在救火時臉部被嚴重燒傷的消防員重獲新生,擁有了一張“全新的臉”。
截至現(xiàn)在,全球范圍內共進行了超過20例臉部移植手術,不過這些手術并不像《變臉》里拍的那樣簡單。為了避免移植后的臉被免疫系統(tǒng)排斥,接受手術的人一輩子都要服用免疫抑制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