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夏壽
說實話,走上教育崗位繼而成為一名特級教師,連我自己都覺得有點像是“童話”。從小,我喜歡天馬行空地想象,想象著做一位童話作家。后來,陰錯陽差,我成了一名教師。38年的教育經(jīng)歷,讓我越來越堅信:兒時最本真的興趣愛好,就像一幅畫里的遠處風景,雖不那么奪目,更不那么張揚,但它卻是畫中不可或缺的底色,剪不斷、抹不去的表情,甚至成為整個畫面的氣質(zhì)和靈魂。
“手指頭伸出還有長短”
1979年春,家鄉(xiāng)村小學要招一位代課老師,我參加了考試。這一考,我毫無懸念地當上了代課老師。這一代,我一輩子就與教育結緣了。那一年,我還不滿16周歲。
2月17日,生產(chǎn)隊長通知我去教書,我緊張得有點發(fā)抖。
那天早上,母親早早起床,為我請了灶君菩薩(我們家鄉(xiāng)參加新工作的一種風俗)。在菩薩面前,母親一邊化紙錢,一邊對我說:“當老師說難很難,說不難也不難。只要對小人(小孩子)好,書就可教好的?!?/p>
“只要對小人好,書就可教好的?!蹦菚r候,我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母親這一句平淡、樸素得就像白開水一樣的囑咐,竟囊括了無數(shù)中外教育家窮其一生寫就的“愛的宣言”。
我?guī)е赣H的“培訓”走進了學校。學校的領導讓我教語文兼任班主任。為了多接觸小孩子,待小孩子好,我還對學校領導說,我會唱歌,能不能再讓我教一門音樂。學校領導當然高興。
為了對小孩子好,我在語文課上,要求學生學過的課文必須會背會默;教過的歌,必須會吟會唱。可問題來了,唱歌倒沒什么,不會唱的聲音小一點,會唱的嗓門高一些;但學過的課文不會背的就是不會背,不會默的就是默不了。這不行,我對孩子們實施“關夜學”,背一個,放一個。有一次,我關一個孩子背課文背到日落月升,孩子的母親照著手電來到學校??吹侥赣H,背不出課文的孩子“哇”地大哭起來。我去幫他擦眼淚,那孩子竟狠狠地咬住了我的手,我用了好大的勁才掙脫了自己的手。孩子卻乘機跑出了教室,投進了黑夜里。孩子的母親也沒好臉色地轉身就走。
我?guī)е鴤椿氐郊?。母親看到我手腕上的大紅牙印,問我發(fā)生了什么。我把滿腹的委屈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母親。母親聽后,一面揉著我的傷口,一面對我說:“其實,那小人咬你也是有道理的?!?/p>
“有道理?”我驚訝地問。
“你想想,叫你一天到晚又背又念,你會不厭煩嗎?”
“你不是說要我待小人好嗎?”
“那也不要強迫小人。會背的就背,不會背的可以讀,再不會的讓他跟你念?!蹦赣H說到這里,拉起我的手說:“你看,手指頭伸出來還有長短,哪能人人都會背的。”
母親沒有再說什么了,走進廚房,從鍋里給我端上了熱著的飯菜。我望著母親,回想著母親剛才所說的話,若有所思。
第二天的語文課,我用了母親教我的方法,對于教過的課文會背的就背,不會背的可以讀,再不會讀的,我念一句他跟著念一句。這一招還真靈,到放晚學,50個孩子個個過關,心花大開。昨天咬我的男孩也大聲地讀出了課文,顯得很高興,離開時還用他脆脆的嗓子對我喊“再見”。我忽然覺得班上的每個孩子都很可愛,而且都很聰明。
有一次,我上《小貓釣魚》。我念完課文后,有一個孩子舉起手,告發(fā)他的同桌在我念課文時,在做小貓吃老鼠的動作。我問原因,那個男孩說,他聽著聽著,就不知不覺地玩起了小動作。我讓他再做一遍,他還真表演了。說真的,那孩子表演小貓捉老鼠的動作,特別是神態(tài),太逼真了,都吸引了我。一不做,二不休,我索性讓他走到黑板前,讓大家學著他的樣,學做“小貓吃老鼠”,并配合著我的朗讀。教室里樂“爆”了。就這樣,我的教學生涯里,誕生了第一節(jié)集讀、演、講一體化的童話教學課。課上完后,孩子們圍住我,紛紛要求下一次語文課也這樣上。我問孩子們,除了小貓,你們還會表演什么?孩子們七嘴八舌、又蹦又跳,有的說會演猴子,有的說會學小狗,有的說會做小熊……孩子們?yōu)槭裁炊寄敲聪矚g演小動物呢?我陷入了沉思——
那時候雖然我不知何謂教育學,何謂心理學,更沒聽說過文化心理學,但出于恪守母親“只要對小人好,書就可教好的”的叮囑,以及“手指頭伸出來還有長短”的比方,我開始意識到當好一名老師,光有待孩子好的心還不夠,還必須有一套怎樣待孩子好的方式與方法。因為,孩子的想法與大人不同,他們喜歡學習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喜歡用他們所喜歡的方式學習知識。為找到“道理”,我開始關心起這方面的“學問”。有一次,我從一本書里讀到這樣一句話:“兒童思維與人類原始思維相近。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幻想,幻想貫穿著整個童年的生活?!蔽颐腿惑w會到:我的那堂課,那次作文,正是對應了兒童原始幻想、泛靈的心理,激活了孩子的話匣子,所以他們就覺得有話可說,有事可寫了。這以后,我開始有意識地用講故事、讀故事的方法,帶著孩子們學語文。
那時候?qū)W校沒有圖書館,農(nóng)村孩子的手里也沒有多少故事書,我就決定利用自己的寫作特長給孩子們寫童話。那段時間,我每周至少寫一個故事,每寫一個,就給孩子們念一個。孩子聽得哈哈大笑,認為“跟書上寫得一樣”。我把這些故事投給雜志社,幾年下來,我發(fā)表了四五十篇童話下水文。紹興市作協(xié)還將我吸收為市級會員,后來,我又加入浙江省作協(xié)。
“小鯉魚”飛起來了
1996年初,上級任命我為四埠小學校長。四埠小學是所很小的農(nóng)村小學,和大多數(shù)農(nóng)村學校一樣,長期走著應試教育的老路子,老師教得很累,學生學得很苦,厭學現(xiàn)象屢有發(fā)生。我決計用童話改變這種現(xiàn)狀。
1997年春,我利用校長的“特權”,在全校學生中挑選出48個寫作較好的孩子,成立了一個文學社,取名“小鯉魚文學社”,我擔任文學社的指導教師。
9月12日,是我們“小鯉魚文學社”正式活動的日子,我把全校老師“拉進”了我的童話寫作課堂。記得那堂課我是這樣上的:
我說,今天我來學校的路上,碰到了一只小兔子。那小兔子對我說,我家就在你們學校隔壁,我們也算是鄰居。我經(jīng)常聽到你們老師在廣播里對小朋友說要“干好事,做好人”,我覺得你們說得對,我真希望我能像小鳥一樣飛起來,那我也可做好事啦。故事講到這里,我啟發(fā)大家:同學們,如果小兔子真長出了翅膀,他會去做什么呢?
被我一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來了,想象的閘門打開了。有的說,小兔子長出翅膀后,飛到彩虹姐姐那里借彩虹,做成漂亮的蝴蝶結,送給瘸了腿的兔子妹妹。兔子妹妹戴上彩虹蝴蝶結后,竟飛到了月宮里,原來,她就是從月宮里跌下來的小兔子。有的說,小兔子長翅膀后,飛到天上,向天爺爺借星星,把星星掛在村口的桂花樹上,替小燕子、小喜鵲照明。有的說,小兔子長了翅膀后,和小鳥一起參加飛行比賽,還拿了大獎呢!我一邊高興地收獲著孩子們的想象之果,一邊不失時機地引導他們將想象核前挪后移,最終變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課堂非常熱鬧,孩子們的發(fā)言此起彼伏,十分踴躍。我順勢引導,叫孩子們通過手中的筆,自由表達兔子長了翅膀后會去做些什么,并說在大家寫好后舉行一個兔子飛起來的故事會。孩子們的寫作情緒可高了,加上確實有話可寫,沒過多久,一篇篇有趣好玩的故事就寫成了。
三個月后的一天,那天下著大雪,我把孩子們從雪地里叫進了教室,因為我心里藏著一個比看雪還大的喜訊。我從講義夾中取出一張報紙,高高一揚:“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咱們‘小鯉魚文學社的王艷艷同學的童話《會飛的小白兔》發(fā)表在《浙江少年兒童故事報》上了,而且還是頭版頭篇哩!”
“真的?”“啊 !”“太棒了!”教室里一片喧鬧,尖叫聲,喝彩聲,幾乎快要把屋頂給掀了。我發(fā)現(xiàn),那個叫王艷艷的女生,她的眼睛里已經(jīng)飽含淚花了。她是我校五年級一班的學生,她原本跟隨著她的爸爸在上海一所小學讀書,去年才轉到我校讀四年級。剛轉過來時,因為不習慣這里的教學方法,一度想重新轉到上海去念書。后來“小鯉魚文學社”組建時,愛好寫作的她報名參加了文學社。一到我的童話課上,她整個人像上緊了發(fā)條的鐘擺,一刻也閑不住。我提出的每個問題,她都爭著回答。我常常見她小臉發(fā)紅,小眼大睜,小手高舉,仿佛她就是為童話而生的。
我一字不落地念完了這篇《會飛的小白兔》,對沉浸在故事中的孩子們說:“王艷艷同學的童話發(fā)表了,說明她的寫作水平是很棒的。只要大家堅持寫,每個同學的童話都能發(fā)表?,F(xiàn)在,請大家往窗外看,你們看到彩色的雪花了嗎?”后面的這句話顯然是我將話題轉向了本節(jié)童話課的指導。學生一下子還沒有反應過來,他們看到窗外確實在下雪,可這雪不是彩色的。我笑著引導:天爺爺下的是白雪,但你可以看作是彩色的呀!想象一下,如果下的是彩色的雪,小動物們會去做些什么?
到底是學過童話的,經(jīng)這一提醒,他們恍然大悟,文思泉涌。一個月后,有兩位小社員的同題童話《下彩雪啦》就發(fā)表在湖南的《小溪流》雜志上。
就這樣,兩年下來,我們的“小鯉魚”們飛出了學校,飛出了紹興,甚至飛出了浙江,孩子們在全國各家報刊上發(fā)表了100多篇童話故事。后來,我們還從浙江省首屆作家節(jié)上獲得了全省唯一的先進社團獎。
把校園做成童話公園
我一直認為,用童話開展教育并不是要把所有的孩子培養(yǎng)成童話作家,那是不現(xiàn)實也是不需要的,但我要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到童話帶給他們的快樂和美好。于是我提出了各門學科老師充分利用童話的內(nèi)容、形式、精神等,結合著開展教育教學。比如語文課里增加一些課內(nèi)外童話故事閱讀,數(shù)學課里可以編編童話應用題,音樂課上可以唱唱童話歌曲,美術課上畫畫童話畫,等等。由于已有之前的童話寫作的成功案例,廣大教師的教育教學積極性較高,五年下來,我們做了三個省級童話教育課題,學校也被浙江省教育廳命名為浙江省示范小學、浙江省童話教育特色學校。
有一次,省教育廳領導來我們學??疾旌螅瑧蚍Q我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個“童話世界”。
說者也許無心,但我還真產(chǎn)生了一個打造“童話公園”的“野心”。我覺得,幾年下來,學校的童話教學內(nèi)涵有了,但在學校環(huán)境上,與別的農(nóng)村學校仍相差無幾。無論是教學樓的建筑風格,還是樓舍的命名,包括學校的各類標語,儼然一個整天板著臉訓人的“老學究”,沒有童話那種活潑、快樂與溫暖。
上個世紀末,鄉(xiāng)村小學辦學經(jīng)費十分緊張,常常連教師外出聽課的錢學校也報不出來,更別說去布置童話般的校園環(huán)境。但我相信事情總是人做出來的,錢多可做大事,錢少就做少花錢甚至不花錢的小事。
學校進門處有個小花園,胡亂地種著一些精靈樹。我想:金近先生一生寫了幾百個童話,學校何不選取其中幾個,用這些精靈樹將它做成童話中的人物造型,這樣既美化了花園,又物化了童話形象,小朋友肯定更喜歡。說干就干,我在金近先生的童話作品里,挑選了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十個故事,和總務主任一起,花了一個國慶長假的時間,用現(xiàn)成的精靈樹修剪、編纏了《小鯉魚跳龍門》里的小鯉魚、《小貓釣魚》里的小貓、《狐貍打獵人》里的小狐貍等動物造型,或大或小,或動或靜,樂得孩子們一下課就去“接見”這些“綠貴人”。就這樣,沒花一分錢,我們就做了一個極具童話意境的“金近童話園”教育景觀。
用同樣的思路,我在校園里,先后開辟了“世界童話園”“小鯉魚游中國”等十大童話教育景觀,一個童話主題式的校園初步形成了。
可是,那幢火柴盒型似的教學樓,一直成為我想改造但無力改造的“面孔”。
2009年,受汶川大地震的啟示,市政府委托有關部門來我校察看校舍安全。經(jīng)鑒定,我們的這個“火柴盒”屬于危房,我暗自高興,雖說國家要花大錢了,但一想到孩子們的安全,特別是通過修建新校舍,徹底改變“火柴盒”模樣,我激動得差點對鑒定人員喊“萬歲”。
我來到建筑設計院,迫不及待地拿出了一直保存著的國家郵政總局發(fā)行的“小鯉魚跳龍門”郵票。這是幅很具民族風格的作品,完全符合學校對建筑的教育、美育要求。我對設計師說,我們的主教學樓就以此為藍本,圍繞著“龍門”“鯉魚”“水塘”三個意象,設計三層4500平方米的建筑造型。
如今,呈現(xiàn)在師生面前的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冰冷建筑,而是一個活潑溫暖的童話故事。這個“故事”共三層:第三層樓頂高高矗立的龍門架,分明是鯉魚奶奶描述的“化魚成龍”的神奇?zhèn)髡f,每一層敞開的圓形窗戶,忽大忽小,像極了小鯉魚奮力游水時吐出的水泡,兩個連接整幢教學樓的超大環(huán)形,既是故事中跳躍不停的浪花,更是小鯉魚們放飛想象的翅膀。整幢樓的“表情”,溫暖而詩性,天真而溫馨。
童話公園般的校園,樂得孩子們連雙休日也跑到學校來,蕩蕩“月亮船”,轉轉“星星樹”。
一位在北京上大學的學生給我寫信:“校長,我萬分感謝您為我們的童年時代創(chuàng)造了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近日,我老夢見自己在母校的那棵老樟樹下,和小伙伴們看童話書,唱童話歌,畫童話故事。今年寒假,我要回去看我畫在校園東墻角的那幅畫像,千萬不要刷掉哦!”
30多年來,我教童話(兒童文學),在全國各地開展包括童話在內(nèi)的兒童文學公開課(講座)400余節(jié)(次);寫童話(兒童文學),出版《愛滿教育》等兒童文學、教育作品8本,發(fā)表童話研究論文183篇;指導學生、青年教師發(fā)表童話(兒童文學)作品200余篇。我仿佛是為童話而生的,為童話忙,為童話樂,為童話累,為童話喜。有人說喜歡童話的人是單純的、天真的,甚至是簡單的,我很認同。我覺得在某種意義上,簡單代表著心靈的寧靜、安逸、快樂、溫暖、感動……
“簡單是?!?,“復歸于嬰兒”,也是我為童話喜、為童話忙、為童話累、為童話癡的原因所在。
有位詩人這樣說過:
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見最初的東西
他就變成那東西
那東西就變成他的一部分……
我這樣補寫——
如果他遇上了童話
那么童話也就種到了他的生命里
生命在長大
童話也在長大
長大后的童話
將會結出好多果子
有的叫真誠,有的叫美麗,有的叫善良……
(作者單位:浙江紹興市上虞區(qū)金近小學)
責任編輯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