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寧
“鞋脫了,上炕上去,炕上熱乎?!边@是延安人招待客人的一句話。客人聽到這句話,就有一種回到家里的感覺,特別是趕了遠路的人聽到這樣的招呼,一路的勞累似乎便銷聲匿跡了,心里頓時暖融融的。
在延安,家家戶戶窯里盤著炕。盤炕人用土坯或磚砌成一塊靠窯掌或門口的長方臺,下面有三個孔道,與煙囪相通,同灶火相連。灶火里的火燃著,土炕就會慢慢熱起來,煙囪自然就冒煙。土炕就這么普通,猶如一個裸奔的孩子,家人給他穿上一件遮風(fēng)擋雨的衣衫,就立刻精神了,就精致了,甚至整個窯洞都有了靈氣。坐在炕上,軟綿綿的,暖和和的,心里溢滿幸福的甜汁。
1935年,毛主席及中央紅軍來到延安,延安人民用真誠的一句“來,熱炕上坐”迎接,這一坐就是十幾年。在一孔孔窯洞里,在樸素的土炕上,毛主席作出了重大決策,撰寫了重要文章,指揮了重大戰(zhàn)役……一盤土炕上,點著油燈,開會、商議、思考、憧憬。中國革命在窯洞里,從土炕上走向了勝利。黨中央進駐延安后,延安成了全國許多熱血青年向往的地方,他們風(fēng)塵仆仆來到延安,住在延安窯洞里。熱情的延安人民把熱騰騰的土炕讓給他們。受傷的戰(zhàn)士,睡一晚熱炕頭,治愈了傷口;水土不服的青年男女,在熱炕上躺一躺,慢慢便適應(yīng)了延安,愛上了延安。多少年過去了,說到延安,離別延安的人還是念念不忘哺育了他們的土炕,更不要說土生土長的延安人對樸素土炕的眷戀。
這塊熱土上的人,永遠離不開土炕的懷抱,猶如一縷縷炊煙,雖然冉冉升起,但是它的來處只能是煙囪。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只是身子與土炕有了分離,至于什么地方還與土炕緊密地牽連著,我也無法說清。土炕上出生的孩子把土炕當(dāng)成世界上最美的樂園,在土炕上笑,在土炕上哭,在土炕上慢慢長大慢慢成熟。冬天,窗外的寒風(fēng)似乎與坐在熱炕頭的孩子毫無關(guān)系,每天從被窩里醒來便聞到了香噴噴的飯菜。吃了飯,在炕上圍著大人聽故事、寫作業(yè)、玩游戲。有時候,肚子不舒服,疼得叫爹喊娘,家人說:“快,快趴在熱炕頭暖一暖就不疼了。”熱炕頭是一位上等的醫(yī)生。吃了辣子胃不舒服,趴在熱炕頭,一會兒就好起來;吃了冷硬的食物,肚子疼得厲害,趴在熱炕頭,慢慢就舒服了;忙了一天的農(nóng)人,坐在熱乎乎的炕頭,一身勞累很快就消失了……
我們家的土炕是父親的“議事廳”,每次賣了糧食,或者賣了牛犢豬仔,父親總是坐在熱炕頭計算這些錢怎么分配——哪一部分留下家用,哪一部分給孩子交學(xué)費,哪一部分還給別人……
一盤盤五六平方米左右的土炕,溫暖了一代又一代延安人。窯洞土炕,就是延安人最溫暖最幸福的地方。“圍定親熱炕上坐……”這句歌詞是延安人對待客人的真實寫照??腿藖砹耍活^讓給最親的人坐上去,一起吃喝說笑,其樂融融。我驚異這一塊土質(zhì)的炕頭,在主人與客人之間,竟勝過深情的擁抱和真摯的問候。一句“熱炕上坐”就已包含了一切。你若沒有來過延安,不會感受到延安人心里流出的這獨特的暖流,也很難理解延安人請客人上炕的那份真摯達到了怎樣的一個高度。
哦,我至愛的土炕。每當(dāng)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就身不由己地想擁有一盤土炕,想在熱乎乎的炕頭上自由自在地翻滾。
(摘自《特別文摘》2016年第4期,有刪節(jié))
[解 讀]“夕陽照耀著山頭的塔影,月色映照著河邊的流螢,春風(fēng)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結(jié)成了堅固的圍屏?!保ā堆影岔灐罚┭影彩歉锩氖サ兀菬o數(shù)人魂牽夢縈的地方。粗陋的延安土炕,傳遞了延安人民的熱情,譜寫了動人的佳話,創(chuàng)造了驚人的奇跡;樸素的延安土炕,陪伴著人們成長,溫暖著人們的心靈,寄托著人們的希望。延安土炕,功莫大焉!本文以“延安土炕”為線索,串聯(lián)起相關(guān)的人和事,形散而神不散。作者用飽蘸真情的筆墨,表達了對延安土炕的喜愛、眷戀和贊美之情,感情充沛而熱烈,格調(diào)高亢而豪邁。
[作者單位:湖北省英山縣第一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