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帆
7月30日時值菲律賓新總統(tǒng)杜特爾特上臺一個月,為了探討菲律賓新政府上臺后中菲關系的發(fā)展與走向,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菲律賓研究中心,聯合菲律賓中華研究學會以及菲律賓和平、暴力與恐怖主義研究所等機構,在馬尼拉舉辦了一場關于未來中菲關系的研討會及雙邊對話。這是菲律賓新政府上臺后,特別是所謂南海仲裁案宣布裁決后,中菲兩國學者在菲律賓首次舉行大型學術研討會。研討會中暢所欲言的菲律賓主流學者的觀點和立場出乎筆者的意料,幾乎都在為“中菲應該如何加強合作”發(fā)表觀點和建議。
參加這次研討會的菲學者都是菲國內相關領域的權威,基本囊括菲律賓國內的知華派專家和相關學術機構。除了吸引當地媒體的廣泛關注外,菲一些政府部門,如外交部、農業(yè)部、軍方都派人有參加。
齊托·羅馬納是菲律賓中國研究會的主席,曾在中國生活近30年,是菲律賓國內知名的對華問題專家。他認為杜特爾特總統(tǒng)改善中菲雙邊關系的愿望,為中菲關系的新篇章創(chuàng)造了機遇。但是,中菲雙方在南海上的主權之爭將會持續(xù),也給未來中菲關系的發(fā)展蒙上陰影。不過,羅馬納認為在另一方面,中菲兩國可以在某些領域開展合作,比如管理海洋漁業(yè)資源、保護黃巖島附近的海洋資源、推動中國對菲律賓的貿易、旅游和投資等等。即便雙方存在分歧,但如果能夠在一些功能性領域開展合作,那么彼此就能夠和平共處。未來中菲雙方在雙邊和談中,需要創(chuàng)造性、靈活性和務實性。
從絕大多數學者的發(fā)言看,中菲合作顯然成為本次研討會的最大主題,與會的菲律賓學者從各個角度探索如何加強中菲合作。如菲律賓發(fā)展研究所的所長吉爾伯托從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合作方面分析了中菲關系。他認為在歷史上中菲兩國即在經濟、貿易、文化和個人關系領域建立非常密切的關系,中國未來在菲律賓的投資和貿易增長前景非常可觀。基礎設施建設是雙方可以開展合作的一個重要領域,中國無論在資金還是技術上都擁有資源和優(yōu)勢,亞洲基礎設施銀行應該是推動菲律賓基礎設施建設并加強與東亞和東南亞國家聯系的一個非常好的工具。菲律賓應該批準AIIB的會員資格,并且為之提供一部分資金。
盡管會議上并不乏菲律賓海洋法學者發(fā)出的刺耳聲音,但是從整體上來看,絕大多數與會菲律賓學者,都不約而同對當前中菲關系和南海問題做出了更加現實的解讀,強調中菲合作的重要性,并且極其重視中國“一帶一路”的重要性及其對菲律賓的意義。
此外,與會菲律賓學者都主張中菲加強在海洋低層級政治領域的合作,希望以此累積互信,并逐漸外溢到其他領域的合作。
通過這次與菲律賓各領域學者深入接觸和展開討論,筆者一個最大感受是,本次會議中菲律賓學者都能暢所欲言,一些以前不敢在公開場合發(fā)表的觀點也可大膽表述出來。例如來自《馬尼拉公報》的米利托·薩拉查先生從媒體人的角度分析稱,在阿基諾三世任職時菲律賓國內的很多媒體在對華報道上充滿著偏見,今后在推動中菲關系上,媒體可以發(fā)揮更加積極的角色。
筆者認為,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在新總統(tǒng)杜特爾特上臺之后,菲律賓社會在對華問題上整體傾向的轉變,即從對抗轉向合作?;诖耍P者對未來幾年中菲關系的發(fā)展持謹慎樂觀態(tài)度?!?/p>
(作者是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