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圣曜+宋曉東
宜家在北美熱銷的家具“馬爾姆MALM”系列櫥柜因壓倒并致死6名兒童,6月29日被宜家召回。宜家從北美召回的抽屜柜,在中國也有銷售,但宜家明確表示不會從中國召回類似產品。至于原因,宜家中國回復稱:在中國銷售的抽屜柜符合中國國家標準。
宜家的霸氣一直扛著,直到7月7日下午,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宜家才遮遮掩掩地表示:愿意為中國消費者免費提供墻體連接配件并免費上門安裝;如果墻體不能滿足固定要求,宜家接受退貨。不過,宜家的傲慢引發(fā)了中國消費者的一片唏噓。無論從情理上還是先例上,我們都認為,產品被召回的根本問題是因為產品存在質量瑕疵或安全漏洞。也就是說,宜家今天給北美消費者造成的傷害,在中國同樣存在隱患。宜家拿“標準”做擋箭牌,顯然是避重就輕。
其實,不只是家具行業(yè),近年來從“滿足中國機油消耗標準”的奧迪車發(fā)動機出現“燒機油”群發(fā)性故障,到在海外召回的宜家抽屜柜“滿足中國標準”,一些洋品牌在召回問題上,總是打著“滿足中國國家標準”的擋箭牌區(qū)別對待國內消費者,既反映出這些企業(yè)漠視法律法規(guī)和社會責任,也凸顯國內相關標準水平較低的“痛點”。
此次宜家在北美市場的召回,正是基于海外一個自愿召回的ASTM標準,標準明確柜體不固定在墻上時也不能傾倒,是一項更高要求的標準。反觀國內標準,長期以來的“痛點”是基本按照當前行業(yè)現狀制定,缺乏主動提高標準的動力。
在一些大型出口企業(yè)調研時,筆者經常聽到負責人說“采用更高要求的歐盟、美國或日本標準”。在此倒逼下,一些企業(yè)內部產品標準早就高于國標。如此看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高標準既是能夠倒逼企業(yè)修煉好“內功”的牛鼻子,也是保護消費者利益的利器。遷就國內行業(yè)現狀的“洼地標準”,不僅不利于企業(yè)競爭力的培育,也會助長一些企業(yè)對消費者的怠慢。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建立商品質量懲罰性賠償制度。事實上,宜家之所以在美國召回易傾倒的家具,既是遵循ASTM標準,也與當地嚴苛的懲罰賠償制度有關:企業(yè)為避免高昂訴訟成本、巨額賠償或罰款,同時不影響企業(yè)形象,最聰明的選擇就是主動召回。
高標準才能有嚴要求,嚴要求才會出高質量。相關部門應快速行動起來,及時補上相關標準的欠賬,加快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步伐,從而織就高標準的消費者權益保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