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穎
不會買飲料?是因為你不懂這10個關(guān)鍵詞
文/本刊記者 李穎
站在琳瑯滿目的飲料貨架前,面對“無糖”、“無能量”,“天然果汁”、“含蛋白質(zhì)”等等標簽,你是不是往往無從下手?這些飲料到底靠不靠譜?這些詞語代表什么意思?下面就跟著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營養(yǎng)專家走進超市,一探究竟。
在我國的營養(yǎng)標簽標準中,聲稱“0能量”是有要求的,當食品中的能量低于17千焦/100克(固體)或100毫升(液體)時,就可以聲稱“0能量”。
也就是說,一款飲料標示“0能量”,并不意味著飲料中真的一點能量也沒有,僅僅是含量低微,其攝入量對人體營養(yǎng)的影響微不足道。
“無糖”飲料,是指飲料中碳水化合物或者糖的含量低于標準的“0”界限值。也就是說,每100克或每100毫升食品中糖含量等于或低于0.5克。也許消費者會有疑惑,飲料明明不含糖為什么喝起來還是甜的?
其實,為了獲得較好的口感,企業(yè)在飲料中都會添加甜味劑來替代蔗糖。甜味劑屬于食品添加劑,應在配料表中標出,如阿斯巴甜、安賽蜜、甜蜜素等。
按照我國標準規(guī)定,糖含量低于5克/100克或者5克/100毫升,就屬于“低糖”食品。在購買飲料時,消費者要看清標簽上營養(yǎng)成分表中的糖含量是否達到要求。
我國標準中“含有維生素C”的要求為每100毫升飲料中所含維生素C要達到相應NRV(指營養(yǎng)素參考值,專門用在標簽上比較營養(yǎng)素高低的數(shù)值)值的7.5%,維生素C的NRV值是100毫克。也就是說,要達到7.5毫克以上,或者每420千焦能量中所含的維生素C達到5%NRV,即5毫克以上。
“富含維生素C”的要求則更高,所需含量是上述要求的2倍!
不少飲料都在包裝上用醒目字樣注明了“100%果汁”或“純果汁”。但是仔細一看配料表,發(fā)現(xiàn)上面基本上都寫著水、某種水果的濃縮汁。其實,這種果汁確切的叫法應該為“復原果汁”,是先從果汁中除去一定比例的水分將其變?yōu)闈饪s果汁,便于保存和運輸,之后再添加適量的水分將其還原成與原果汁比例相同的飲品。通俗地講,就是濃縮果汁和水還原而成的果汁。所以說,100%果汁并不等于原榨果汁,只是它不添加其他的配料,如白砂糖、食品添加劑等物質(zhì)。
“果汁飲料”的果汁含量最少要達到10%。而果味飲料是由糖、甜味劑、酸味劑和食用香精為原料調(diào)制而成,它的味道主要是由香精調(diào)配出來的,其中含有的果汁成分很少,甚至一點果汁都不含。
所以,兩者差別還是很大的。除了從名稱上可以辨別出來,在配料表中也是有所體現(xiàn)的,果汁飲料的配料表中肯定會有果汁,而果味飲料就不一定了。
咖啡只有一種配料,即咖啡豆、咖啡粉或者速溶咖啡;咖啡飲品則不然,它的配料表前幾位一般是白砂糖、植脂末和葡萄糖漿,還有食品添加劑,都是用來調(diào)節(jié)產(chǎn)品風味和口感的。多達十幾種配料中,咖啡的排名經(jīng)常是很靠后的,甚至在最后一位,這說明在所有配料中,咖啡含量所占比例比較小。
當然,有人不習慣咖啡的苦澀,中意咖啡飲品的風味,那就另當別論,可以選擇。
市場上,植物蛋白飲料種類多樣,如杏仁露、核桃露、椰汁以及豆奶,都屬于植物蛋白飲料。
植物蛋白飲料中的蛋白質(zhì)含量要求不低于0.5%,因此市場上植物蛋白飲料中,一般標著每100毫升飲料中蛋白質(zhì)含量在0.6-1.0克。如果要聲稱“高蛋白”飲料,每100克飲料中蛋白質(zhì)含量應大于等于12克;若以每100毫升或每420千焦計算,則要求蛋白質(zhì)大于等于6克。一般情況下,植物蛋白飲料中的蛋白質(zhì)含量未必能到達“高蛋白”的要求。
其實,我國標簽標準規(guī)定,當營養(yǎng)成分含量低于某一個界限時,由于含量低微,對人體營養(yǎng)健康的影響微不足道且數(shù)值的準確性較差,則必須標示為“0”。也就是說,標示為“0”并不是絕對沒有。
例1:營養(yǎng)成分表
例2:營養(yǎng)成分表
10.“每100ml”還是“每份”?
不少人說,碳酸飲料含糖量高,提供能量高,購買時應盡量挑選能量較低的產(chǎn)品。但有時你會發(fā)現(xiàn),一款產(chǎn)品中能量值僅為190千焦,另一款產(chǎn)品所含能量則高達628千焦,相差2倍以上。差距真的有這么大嗎?仔細看一看就知道,其實是重量單位不一樣。
第一款產(chǎn)品中,是以每100毫升計算;后面一款產(chǎn)品,是按照每份計算。每罐飲料330毫升視作一份,換算下來,第二款產(chǎn)品每100毫升中能量同樣只有190千焦,兩者是一樣的。
營養(yǎng)成分表中允許營養(yǎng)素含量以每100克計,以每100毫升計,或者以每份計,三者擇其一即可。
當然,若是以每份計時,還要像第二款產(chǎn)品一樣,標明每份的量。要提醒大家的是,別只低頭比較數(shù)字的大小,一定要看看營養(yǎng)成分表的第一行,究竟是按照什么重量單位來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