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群
芋頭,又名芋艿、毛芋、青芋等,為天南星科植物芋的塊莖,我國南方和華北各省均有栽培,起源于印度、馬來西亞和中國南部。芋頭品種很多,分多子芋、多頭芋、魁芋三類。多子芋長得肥胖,煮熟肉質黏滑,容易剝皮,著名的有杭州“白梗芋”和廣州“旱芋”;多頭芋,母子群生,著名的有浙江金華的切芋和宜山的“狗爪芋”;魁芋個頭肥大,肉質細軟,檳榔芋是魁芋中的佼佼者,肉色白凈,帶有紫紋,水分較少,香氣濃郁。
芋頭營養(yǎng)豐富,具有和馬鈴薯大致相同的營養(yǎng)價值。分析表明,芋頭每100克鮮品中,含有熱量247千焦,淀粉73.7克,蛋白質2.4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0.5克,鈣14毫克,磷43毫克,鐵0.5毫克,維生素C10毫克,維生素B10.09毫克,維生素B20.04毫克。由于它質地比馬鈴薯細軟,又不含龍葵素,易于消化,其消化率可達98.8%,故特別適宜脾胃虛弱、患腸道疾病和正處恢復期的病人食用,是嬰幼兒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另外,芋頭含有豐富的氟,有抑制細胞異常增生和潔齒防齲、保護牙齒作用。芋頭含有一種黏液蛋白,被人體吸收后能產生免疫球蛋白,或稱抗體球蛋白,可提高機體的抵抗力。芋頭為堿性食品,能中和體內積存的酸性物質,調整人體的酸堿平衡,具有美容養(yǎng)顏、烏黑頭發(fā)的作用,還可用來防治胃酸過多癥。
芋頭既是美食,又是良藥。早在梁朝陶弘景《名醫(yī)別錄》中就有記載,言其“主寬腸胃,光肌膚,滑中”。《大明本草》言其“除煩止泄,療妊婦心煩迷悶,胎動不安”?!兜崮媳静荨费云洹爸沃袣獠蛔?,久服補肝腎,添精益髓”。中醫(yī)認為,芋頭味甘、辛,性平,有小毒,入大腸、胃經,具有益胃健脾、散結消瘰、寬腸通便、調節(jié)中氣、化痰解毒、添精益髓、消腫止痛、助消化等功效,主治腫塊、痰核、瘰疬、便秘、消化不良等病癥。芋頭花亦可入藥,中醫(yī)認為,本品味甘、性平,入脾、胃經,有和胃止痛、益氣升陽之功,適用于胃痛、吐血、子宮脫垂、痔瘡、脫肛等。
芋頭吃法很多,可蒸、煮、煎、炸,還可做糊、燒湯、煮凍等。最簡單的吃法是火爐煨芋頭。宋代曾流傳民謠說:“深夜一爐火,渾身團圓坐,煨得芋頭熟,天子不如我。”芋頭蒸煮去皮、切片,調入蔥花炒成“蔥油芋頭”,或將芋頭炸熟,蘸椒鹽,做成“椒鹽芋頭”,皆清香鮮美。廣東的“紅燒芋頭扣肉”,潮州的“芋泥金爪”,福建的“柿霜芋泥”,四川的“椒麻芋頭”,江南的“排骨芋頭湯”“芋頭雞汁”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菜。廣州的美點“荔浦芋角”,被譽為“稀世點心”。兩廣民間擅以芋頭和米漿作糕,稱“家鄉(xiāng)芋頭糕”。喜歡吃甜的人,還可將芋頭做成風味獨特的甜點佳肴,香炸芋泥、桂花芋泥、甜芋羹便是最具特色的佳肴。香炸芋泥,是將芋頭蒸熟,去皮搗成泥,加油、糖、干桂粉,搓揉成條,捏成小團,包進芝麻餡,沾上蛋黃、面粉,入油鍋炸成金黃,出鍋撒上糖,此點外松里軟,濃香甜美。桂花芋泥,是將檳榔芋蒸熟去皮搗成泥,將熟豬油放入鍋中加熱,放入白糖、豆沙、芋泥、糖、桂花共炒,即成滑軟酥糯的甜點。也可將芋頭切丁,用清水煮八成熟,撈出晾干,吃時再放白糖煮片刻,撒以適量糖、桂花,勾芡,就成了清鮮爽口的甜芋羹。芋頭還可做芋餅、芋粉團等,都是夏季的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