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蘇
The two students of Lu Xun, a great Chinese modern writer, thinker and literary critic, and also the leading figure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were researched by modern experts. Namely, they were Xiao Jun and Xiao Hong. Recently, three letters Xiao Hong wrote to Xiao Jun, together with Xiao Juns some calligraphy works and collections, have appeared in the auction market, which is believed to be rare materials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m.
作為魯迅晚年最得意的兩個學生,蕭軍和蕭紅是現(xiàn)代文學史上被后人不斷研究的兩位文學家。蕭軍與蕭紅交往過程中的通信,不僅記錄下兩人的愛情沉浮,也記述了當時的一些事件。近日,由蕭軍后人提供的“蕭紅致蕭軍的三封信”以及一批蕭軍遺墨及其藏品出現(xiàn)在拍賣市場上,無論對于研究蕭紅還是現(xiàn)代文學史,都是十分寶貴的資料。
十年浩劫,大批知識分子慘遭迫害,蕭軍也不能幸免,幸好他堅強地捱過了寒冬。從1978年起,他開始整理和注釋與蕭紅的通信,并且對每一封信都詳細地寫出當時的情形。2011年,蕭軍去世23年后,《為了愛的緣故:蕭紅書簡輯存注釋錄》終于出版,作為對蕭紅誕辰100周年的紀念,也因此有了電影《黃金時代》。
一部電影《黃金時代》讓兩位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傳奇人物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幾款電影海報上,魯迅的設計臺詞是:“想罵誰,就罵誰,這是暢所欲言的時代,一切都是自由的。”印有蕭軍的海報上設計臺詞則是:“想愛誰,就愛誰,這是快意恩仇的時代,一切都是自由的?!倍捈t的設計臺詞是:“想怎么活,就怎么活,這是無所畏懼的時代,一切都是自由的?!庇捌v述蕭紅、蕭軍愛恨情仇的同時,也再現(xiàn)了上世紀20至40年代中國一群年輕人自由追求夢想與愛情的的社會景象。
蕭軍的一生都是在不斷的闖蕩與冒險中度過,總是彰顯著鮮明而濃厚的江湖文化精神。無論身處何種困窘、艱險的處境,無論命運被拋擲在何種邊緣的位置,他總是保持著倔強、豪放、剛烈、俠義、自由不羈的生命狀態(tài)。魯迅先生去世時他寫下的一段話,可以說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的人生態(tài)度:“魯迅先生的死是一把刀——一把饑餓的刀,深深插進了我們的胸槽。我們要用自己和敵人的血將它喂飽!我們要復仇和前進!”
蕭紅,與呂碧城、石評梅、張愛玲一起被譽為“民國四大才女”,又被稱為“文學洛神”,她的《呼蘭河傳》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名篇,她短暫的生命所迸發(fā)出的光芒著實令人驚嘆。每當提起蕭紅,更多的是扼腕嘆息:愛她的人那么多,但她卻早早地香消玉殞了,所謂紅顏薄命。
中國現(xiàn)代文學作家中,對蕭紅的研究是令很多人頭疼的事,一方面,她在1933至1941短短8年時間里寫下了近百萬字的作品;另一方面,就如《蕭紅傳》作者季紅真發(fā)出的感慨,“蕭紅的思想和才華被人們漠視,私生活卻不斷被爆炒,以致關于她的生平,至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許多資料出入極大,無法考證。而蕭軍與蕭紅的交往過程中通信很多,不僅記錄下兩人的交往與愛情的沉浮,也記述了當時的一些事件,所以,這批書信無論對于研究蕭紅還是現(xiàn)代文學史都是十分寶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