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東陽市吳寧鎮(zhèn)一中 梁靜怡
責(zé)任編輯:宋 俊
真情佳作 心情壁紙
毛衣情結(jié)
浙江東陽市吳寧鎮(zhèn)一中 梁靜怡
那件件毛衣,是我一生的珍藏,是奶奶年輕的模樣……
小時候,我住在鄉(xiāng)下奶奶家。那時的印象中,奶奶是個很厲害的人,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奶奶還燒得一手好菜,跳得一支好舞,尤其織得一手好毛衣。
爺爺和奶奶年輕時在云南保山做毛線生意。去年,我去了那個他們曾經(jīng)打拼的地方,“東陽毛線”這四個大字至今仍在我眼前閃爍。時光仿佛倒回到了二十幾年前,在被毛線塞滿的幾平米的小屋里,一位年輕女子正喝著熱開水,織著毛衣,時不時笑容滿面地朝街上看。
后來,爸爸和大伯都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事業(yè),爺爺奶奶便回到了東陽。不久,我出生了。
奶奶又拿起了她熟悉的棒針和五顏六色的毛線團(tuán)。天氣好的時候,奶奶便端個小凳子,坐在家門口,曬著暖暖的太陽,手指在毛線與棒針之間靈活地穿梭。她仿佛又回到了花季的妙齡時代,手指皮膚上的層層褶皺似乎不復(fù)存在,那雙巧手也變得白皙修長。就算是在糟糕的下雨天,奶奶也依然會端坐在門前,時而和鄰居聊聊家常,時而和路過的人們打打招呼。大家總是稱贊奶奶能干、賢惠,羨慕爺爺有個這么好的妻子。奶奶這時總會樂開花,笑著說道:“行,回頭也給你織件毛衣!”
我也自豪,自豪能有個這樣全能的奶奶,尤其是能織好看又舒服的毛衣。記得有一年,天氣稍稍有點(diǎn)轉(zhuǎn)涼,我便吵嚷著要穿奶奶織的毛衣。一穿上,我便蹦著跳著跑出去找小伙伴玩。我想:“穿上這件毛衣多風(fēng)光啊,他們一定都沒有這么漂亮的衣服吧!”然而,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我中暑了。當(dāng)時的自己多么傻啊,當(dāng)穿著短袖的大家用怪異的眼光看著我時,我竟理解成了羨慕。
時間太瘦,指間太寬,我長大了。門前的小樹苗不再需要我們的保護(hù),我在奶奶面前不再只是“哇哇”大哭的孩子。只有奶奶,仍然是那般明媚的笑臉、那般閃亮的目光、那般靈巧的雙手……
終于有一天,我厭倦了毛衣。記得那是件墨綠色的毛衣,當(dāng)奶奶又興高采烈地把頭天剛織好的毛衣拿出來時,我卻像變了個人似的,拿過來就漫不經(jīng)心地把它丟棄在一邊,因?yàn)閶寢屜挛鐏砜次視r帶來了為我新買的衣服——美麗典雅的白紗裙。一看到那條裙子,我便愛上了它。媽媽一走,我就偷偷地在房間里換上裙子,一邊轉(zhuǎn)圈,一邊沾沾自喜??粗R子前的自己,就好似看見了湛藍(lán)湖水中的白天鵝。
以后的幾天里,我一直穿著這條裙子,恨不得睡覺都把它穿在身上。奶奶看著我,既欣喜,又難過。但是,她什么都沒說。
不久,奶奶又織了件新毛衣,是純白色的,與以往的不同。這毛衣更長,奶奶還配了條純白色的毛褲。“寶貝,你看奶奶給你織的這毛衣褲,好看不?你把這條裙子換下來吧,別著涼了。奶奶這個也是照著裙子的樣子給你織的,肯定漂亮!”
“我不要!我不要!”我別過頭去,大聲嚷著,兩手把那條白紗裙抓得死死的……
那個秋天,可能是突然不穿毛衣的原因吧,我生了不少病,去了不少次醫(yī)院。不管爸媽怎么打罵,醫(yī)生怎么恐嚇,奶奶怎么勸告,我仍是死性不改。
如今,奶奶和奶奶的毛衣就像一壇被窖藏的農(nóng)家米酒,偶爾打開聞一聞,滿肺腑的全是醇香。
編 輯 絮 語
我們與親人相處的細(xì)節(jié)有很多,很多同學(xué)容易寫得零碎,貼近生活卻容易缺乏藝術(shù)美感。那么,怎樣表達(dá)才既不顯得瑣碎,又能恰當(dāng)傳達(dá)豐富的情感呢?靜怡同學(xué)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她選取了“毛衣”作為情感的寄托物,寫對奶奶的回憶、思念。無論是對奶奶的性格描摹,還是寫“我”的成長變化,都始終圍繞奶奶為自己織的幾件毛衣來表現(xiàn)。這使得文章結(jié)構(gòu)渾然一體,作者對奶奶的感情也可見一斑。
責(zé)任編輯:宋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