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神磊磊]
?
“三百首”里沒有的那些好詩
[文/六神磊磊]
如果要評選史上最誤導(dǎo)人的書名,大概《唐詩三百首》要算其中之一,它明明是311首詩,卻讓無數(shù)國人以為正好三百首;但如果要評選影響中國人最大的書,《唐詩三百首》也是有力競爭者之一,無數(shù)學(xué)生捧著它吟誦唐詩,在心靈中點燃了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第一束火焰。
光輝燦爛的唐詩,佳作之多,遠遠不是三百首可以選完的。在三百首之外,很多好詩被我們忽略了。更悲催的是,后世很多選本都是參考大名鼎鼎的“三百首”來的。
就讓我們看看,“三百首”之外,還有哪些被冷落了的好詩,沉埋了多少詩人的故事。
打開唐詩的輝煌歷史,迎面走來的第一個人大概就是王績。也許今天他不算婦孺皆知,“三百首”里也沒有他的名字。但在隋末唐初,他是最大腕的詩人之一,有一首《野望》流傳很廣: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這首詩可謂是王績的招牌之作。一說王績,人們就想起《野望》。由于它風(fēng)格清新,樸素淡雅,人們在解讀這首詩時,又常常把它當(dāng)作是唐代詩人扭轉(zhuǎn)六朝浮艷風(fēng)格的標(biāo)桿。王績因此以一個恬淡謙退、人畜無害的陶淵明般的隱士形象留在了讀者心里。
然而真是這樣嗎?如果看看長期被忽略的王績另外一首好作品《贈程處士》,就會知道,《野望》帶給我們的對王績的印象完全偏了:
百年長擾擾,萬事悉悠悠。日光隨意落,河水任情流。
禮樂囚姬旦,詩書縛孔丘。不如高枕枕,時取醉消愁。
這個王績,和《野望》里的那個王績完全不是同一張臉?!兑巴菲届o、恬淡,更像陶淵明;而《贈程處士》落拓疏狂,語驚四座,更像是阮籍和嵇康。姬旦和孔丘都是圣人,王老先生卻認(rèn)為一個被禮樂囚之、一個被詩書縛之,這在當(dāng)時豈不是大放厥詞嘛。
哪一個才是真的王績?事實上,《贈程處士》才是王先生的真面目。他一生性情曠達,嗜酒如命,人送外號“斗酒學(xué)士”。此人本來是個帶有隋朝遺老味道的人,后來跑出來當(dāng)唐朝的官,原因非常搞笑:之所以出任太樂丞,是因為可以喝到同事史焦革釀的好酒!后來史焦革去世,王先生立刻辭官不干,回家隱居去了。
說完王績,下一個出場的是盧照鄰。
作為“初唐四杰”之一,我們一提到他,第一印象就是善寫七言歌行,例如赫赫有名的《長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辭死,只羨鴛鴦不羨仙”膾炙人口,水平已完全不輸于盛唐時的作品。而對他的五言詩,我們往往印象很淡。《唐詩三百首》里,王勃、駱賓王都有五言詩入選,盧照鄰卻一首詩也沒有。長期以來,大家形成了一個“盧照鄰不怎么會寫五言詩”的印象。聞一多先生在《唐詩雜論》里也說,“四杰”中大致分為兩派,王勃和楊炯寫五言,盧照鄰和駱賓王寫七言。再加上盧照鄰給人的印象是性格柔弱,最后還因為身體不好跳水自盡,更讓人覺得他只會寫浮華濃艷的七言歌行了。事實真是這樣嗎?
讓我們看一首他不算太出名的五言詩《橫吹曲辭·梅花落》吧:
梅嶺花初發(fā),天山雪未開。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
因風(fēng)入舞袖,雜粉向妝臺。匈奴幾萬里,春至不知來。
多么流暢,又多么雄壯的一首詩,這是純粹的男子漢的詩。作者選擇了“橫吹曲辭”樂府題,它的本意是馬上的軍樂,說明作者一開始就打算要寫一首雄壯的詩的。盧照鄰看見梅花落下,想到的并不是賞雪、歌女、詩酒,而是天山的戰(zhàn)士,是“匈奴幾萬里”——誰說盧照鄰不會寫五言詩、盧照鄰太柔弱呢?
唐朝的詩人,能力是多面的,性格也是多面的。一直寫宮廷詩的宋之問,也可以“佳期應(yīng)借問,為報大刀頭”;一直被認(rèn)為是“山水田園詩人”的王維,其實邊塞詩數(shù)量非常多,質(zhì)量也很棒,“日暮沙漠陲,戰(zhàn)聲煙塵里”,什么題材都能玩。王維都能被誤讀,盧照鄰又豈能不被刻板化呢。
最后我們來看一位很有意思的詩人,叫作郭震,唐朝的大臣。讓他在文壇上青史留名的,是那首著名的長詩《古劍篇》:
君不見昆吾鐵冶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良工鍛煉凡幾年,鑄得寶劍名龍泉。
龍泉顏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嘆奇絕。琉璃玉匣吐蓮花,錯鏤金環(huán)映明月……
據(jù)說這首詩受到了武則天的激賞。專門記載唐詩軼事的《唐詩紀(jì)事》中說,郭震“任俠使氣”,連武后都知道了他的名字,召來一看,果然出語不凡、人才難得。武則天又讓他拿詩文來看,郭震交上去的就是《古劍篇》,使武后大為贊嘆,到處拿給大臣們看。
由于《古劍篇》氣勢雄渾,也讓郭震在我們心中留下剛硬粗直、一往無前的印象。這個印象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在唐代的傳奇小說里都專門有一篇講郭震的玄怪故事,說他英勇地殺死了豬妖,解救民間少女。
但真是如此嗎?從郭震一些不知名的作品看,他可不完全是個粗豪漢子,心思其實還蠻細膩的。例如下面這首非但“三百首”不選、其他詩文集也幾乎很罕有選入的《野井》:
縱無汲引味清澄,冷浸寒空月一輪。
鑿處若教當(dāng)要路,為君常濟往來人。
這首詩非常耐人尋味。它大意是說有一口井,出水非常甜,卻開鑿在野外,來汲水的人很少。作者還感慨:“如果這口井位于大路、要道上,一定會滋潤許多人吧!”
這哪里是在說野井,這明明說的就是郭震自己,是一首懷才不遇的牢騷詩。
我們看看郭震的一生。他長期治理邊疆,立了很大的功勞,不斷升遷。有趣的是,武則天的時候他受重用,唐睿宗、唐玄宗的時候也受重用,似乎全不受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影響。后來他做到了兵部尚書、宰相,封代國公,表面上似乎一帆風(fēng)順,是光輝的一生、戰(zhàn)斗的一生,完全沒有當(dāng)“野井”的經(jīng)歷。
但他也不是沒有受過挫折和打擊的。最沉重的一次打擊發(fā)生在壯年。據(jù)說在一次軍事演習(xí)中,他不恰當(dāng)?shù)爻鰜碜嗍?,打亂了演習(xí),唐玄宗居然要綁了他斬首,被大臣們苦求告免。但他也由此被流放,一竿子捅到廣東。過了一陣,大概皇帝心情好了些,又讓他改去江西鄱陽,雖說是起復(fù),但在當(dāng)時而言也不是什么好地方。
我猜想《野井》很有可能就是這個時期寫的。郭震的心情想必非常郁悶,他先后侍奉數(shù)任皇帝,功勛卓著,又值壯年,正是做大事業(yè)的時候,卻因為一點小小的過錯差點被殺頭,繼而又被流放到偏遠地方,其委屈、郁悶可想而知。大概正是情緒抑郁,他在去江西上任的路上一病不起,五十多歲就去世了。
膾炙人口的《古劍篇》,讓我們記住了一個剛猛的郭震;而默默無聞的《野井》,卻靜靜訴說著一個孤獨、抑郁、幽怨的郭震?!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固然是這個道理,但要品出唐詩的味道、讀懂千年前那些詩人的心事,“三百首”還真不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