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禧
退休13年,張道廷為老哥哥守了13年墓。
他的老哥哥并非本家,而是大名鼎鼎的造林英雄馬永順。
二人一個姓馬,一個姓張;一個是聞名遐邇的英雄,一個是鐵力林業(yè)局的普通退休干部;年齡相差30多歲,應該算是兩代人了。這一聲“老哥哥”從何叫起?又是怎樣的一種情愫讓張道廷用余生去堅守?
張道廷說,他在兌現(xiàn)一句承諾。
張道廷是有英雄情結的那種人。
1965年,張道廷從林場參軍后,董存瑞的戰(zhàn)友郅順義、雷鋒班的班長都到他所在部隊做過報告。座談時,戰(zhàn)友們紛紛談起家鄉(xiāng)的英雄,張道廷搶著說:“我們林區(qū)也有一位英雄,和毛主席握過四次手哩!他叫馬永順?!?/p>
然后,張道廷動情地講起這位和平年代的英雄——當國家需要木材時,他一個人完成六個人的采伐量;當周總理囑咐他“多種樹,實現(xiàn)青山常在”后,他便帶著全家人上山種樹。
“你認識他嗎?”一位戰(zhàn)友問。
“當然。我倆相識是在1963年……”張道廷一臉自豪。
準確地說,那次“相識”其實是他第一次“看見”馬永順。當時,馬永順到各林場推廣“安全伐木法”,已譽滿林區(qū),而16歲的張道廷只是林場的一個小羊倌兒。
直到張道廷復員回到林場,才有機會真正“相識”馬永順。
1975年夏天的一個晌午,張道廷上山作業(yè)時遇到了馬永順,午休時大家拿出干糧圍坐在一起。
“馬老師……”頭一次這么近距離面對英雄,張道廷有些激動,甚至不知該如何稱呼。
馬永順卻十分平易近人:“應該叫大哥?!?/p>
“不不,您和我父親同歲,或許該叫您馬大叔……”
馬永順操著河北口音敞亮地說:“肩膀頭齊論弟兄。咱倆肩膀一邊高,就是兄弟!以后啊,你就管我叫老哥?!?/p>
馬永順名氣大,架子卻不大。他銼鋸銼得好,每次收工后,工友們都求他幫著銼鋸,不管多累,他都有求必應。大家都睡下了,馬永順還在月光下銼鋸。
老哥是條好漢,張道廷也不含糊。他在二股林場(現(xiàn)被命名為“馬永順林場”)當生產(chǎn)主任期間,一次作業(yè)時被木茬刺穿了右腳,一公分長的木刺在骨縫里殘留了一年多,他卻沒耽誤一天班。當醫(yī)生將木刺取出時,沖他豎起大拇指:“你快趕上鐵人了?!?/p>
憑著一股干勁,張道廷先后擔任過林場場長、鐵力林業(yè)局物資供銷公司經(jīng)理。
隨著工作調整,張道廷與老哥有分有合,但還是經(jīng)常有機會一起開會用餐,一個炕頭睡覺,一起喝酒談天。
1986年的一個夏夜,老哥來林場看他。酒過三巡,老哥嘮起自己的“百年之后”:“我活著是大山的人,死了也要葬在這青山綠水之間,永遠守護著這片大森林!”
張道廷接過話茬:“要是真有那么一天,我就去給老哥守墓?!?/p>
2000年2月10日,馬永順因病逝世。為實現(xiàn)他的遺愿,鐵力林業(yè)局在馬永順林場的南山上為他修墓立碑。
三年后,張道廷退居“二線”。
退下來那天,他特意去墓地給老哥“報信兒”,可一到墓地,眼前的景象卻把他的心傷透了——寫有“馬永順林”碑墻的墻外原是哈伊高速的舊路,碑墻竟成了過往司機大小便的“遮羞墻”,臟臭不堪,無處落腳。
“真是有辱英雄形象,有辱英雄聲名!”張道廷氣出了眼淚,一連堵了三天車,此后再無司機敢再???。
守墓,也許是當年酒桌上不經(jīng)意的一句玩笑,可這時,張道廷當真了。
站在老哥墓前,張道廷再次承諾:“老哥,我要和你一起守護這片青山。你沒做完的事我接著做,你沒走完的路我接著走。”
守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簡單。
馬永順墓地位于山林間,環(huán)境清幽,但也免不了落葉和雜草。張道廷覺得,老哥一生清清爽爽,如今他安眠于此,也得干干凈凈。
墓道寬1.83米、長87米,象征著老英雄的身高和走過的春秋。如今,1.83乘上87,便是張道廷要清掃的最小面積,掃一遍要兩個多小時。
一次,他在清理雜草時,一條蛇吐出舌頭,只差一寸便咬到他。好幾次,他埋頭清掃,“啪”一聲,頭頂?shù)目輼滂揪偷袈溲矍?。夏天,往大腿上一拍,一巴掌能打死十多只蚊子?/p>
2013年元月月底,當?shù)貧鉁匕滋旌币娀厣?,積雪融化,夜間又迅速結冰。第二天,他用鐵锨慢慢搶干凈墓道上的堅冰后,又回家燒了兩壺熱水,再徒步半個小時拎到墓地。然后,他把熱水倒進飯盒,一點兒一點兒澆在墓碑的冰上,足足用了倆鐘頭才把碑上的冰清理干凈?;氐郊?,他那被汗水浸透的棉衣已結了一層霜。
值得一提的是,張道廷并非一個人在堅守,而是每處都還有一個身影——他的老伴兒乙萬霞。乙萬霞的父親是一位老兵,她繼承了老兵的基因。
每年下雪,張道廷都有記錄。最多時,一個冬天下了50多場雪,這也意味著他們要掃50多場雪。去年,張道廷患上嚴重的心律不齊。掃墓的任務就落在了老伴兒身上,他只能在一旁“指導”。今年2月20日,當?shù)亟迪氯攵詠淼牡?4場雪。掃墓時,乙萬霞小心又小心,還是摔了一跤,額頭和膝蓋都磕腫了,這讓張道廷又急又心疼??衫习閮簶酚^一笑:“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崩蟽煽谟彩菆猿秩?,把雪清完。
“有一位英雄在這里長眠,草木為他豐茂,山花為他爭妍,百鳥為他歌唱,溪水為他潺湲……”
這是張道廷自寫自唱的《我心中的豐碑——馬永順》。他嗓子好,愛唱愛寫,這首歌便是他掃墓時的有感而作。這樣的歌,他寫了不下30首。
近幾年,馬永順墓地周邊建起滑雪場、國家森林公園,游客越來越多。
張道廷邊掃邊唱,渾厚的男中音總能吸引游人尋聲駐足。剛開始,游人好奇問詢,到后來,張道廷便主動講起歌里歌外的故事。一來二去,他便成了義務導游,伊春市旅游局還給他頒發(fā)了導游證。
2013年7月底,參加世界小姐大賽中國賽區(qū)選拔的姑娘們來到林場。組委會找到張道廷:“來到這兒了,我們得為老英雄掃一次墓,希望您幫著解說。”
站在馬永順墓碑前,張道廷唱贊歌、講故事,聲情并茂,博得陣陣掌聲。
一位姑娘說:“大爺,您太讓我們感動了。”
聽了這話,張道廷卻哭了:“不,孩子,是你們感動了我。你們晚上還有演出,可為了聽我講,把你們的形象都破壞了……”當時,正是蚊子兇猛的季節(jié),這些愛美的姑娘們卻忘記了關乎美的事,額頭上被咬了包,腿上也是通紅一片……
張道廷名聲在外,很多游客主動請他解說。這些年,他接待的游客超過15萬人次,最多時,一次就有700人。
去年夏季的一天,張道廷掃完墓,又去做解說,一連講了兩場,每場都兩個多小時。由于勞累過度,當晚他便感覺心臟不適。打那兒以后,他越發(fā)感到虛弱,連十多斤的東西都拿不動。家里70平方米的房子,他擦一次地得歇上好幾氣兒。
有人問他到底圖啥,圖錢嗎?
有單位請他做報告,遞給他1000塊錢。他搖搖頭:“我宣傳馬永順精神,要是拿了這錢,有損英雄名聲?!?/p>
2014年年底,他被評選為“感動伊春”年度人物,卻把3000元獎金全買了書送給一家小學。
老伴懂他:“他看重的是錢買不來的東西。”
去年,一到下雪,家住鐵力市的大女兒就打來電話:“爸啊,你可別亂動,明兒雪一停,我們帶孩子就上山掃墓?!睂Υ耍瑥埖劳㈩H感欣慰:“至少對教育孩子有好處。老馬全家上山造林,我們?nèi)疑仙綊吣??!?/p>
收獲的還有感恩。馬永順的孫子馬立志在上大學期間,曾帶60多名同學前來植樹,他隆重介紹說:“這是我爺爺?shù)牧x務守墓人,是我們老馬家的大恩人?!?/p>
此外,最讓張道廷欣慰的是,這幾年,馬永順墓前的祭品多了,蘋果、啤酒、野山花……雖然簡單,卻說明馬永順的故事在游人中已經(jīng)發(fā)酵。
今年,盡管身體基本恢復,但他不得不開始考慮:將來誰來接替自己?今年春節(jié)剛過,他對大女兒說:“等我掃不動了,你來接爸的班吧?!?/p>
“爸,真到了那一天,我替你?!迸叮粋€多么熟悉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