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鴻民
?
快板書: 鞭打蘆花
文李鴻民
說的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人,
他的名字叫閔損。
閔損是孔子的好學生,
知識淵博造詣深。
小時候,閔損母親去世早,
撇下了他和父親兩個人。
父親續(xù)弦后繼母,
那可是個狹隘刻薄狠毒人。
自從繼母進家門,
小閔損可就倒了運。
繼母又生下兩個弟弟雙胞胎,
閔損處處遭蹂躪。
把閔損看成眼中釘,
把他看成肉中針。
每當父親回到家,
后繼母假惺惺對待閔損特關(guān)心。
“呀!乖孩子,餓了媽給你烙餅煎雞蛋,
渴了啊,媽媽給你把茶斟。
夏天里咱有驅(qū)蚊蠅熏香大蒲扇,
天冷了,媽給你做好棉衣三層新?!?/p>
(白)吔!多好聽?。?/p>
一旦父親出門去,
后繼母就成了兇煞和惡神。
家里頭臟活累活閔損干,
不讓吃飯光喝湯,那湯都能照見人。
不是打,就是罵,
無事無非巴掌掄。
又一次,繼母煮了咸雞蛋,
倆弟弟沖著大個兒雞蛋把手伸。
小閔損伸手去拿小雞蛋,
啪!臉上被扇五個手指印。
“也不尿泡尿照照你是個啥東西,
吃雞蛋哪有你的份!”
小閔損雙手捂著臉,
淚水從指頭縫里往外浸。
小閔損受盡摧殘和虐待,
可他從不在父親面前告母親。
他害怕父母之間鬧矛盾,
更不愿為了他家庭起糾紛。
無情歲月流水過,
小閔損苦難度過十幾春。
那一年冬天特別冷,
人們都穿著棉衣守火盆。
這一天,父親要去看朋友,
趕車鞭交給兒子小閔損。
父親和兩個弟弟坐在馬車上,
小閔損揚鞭策馬車轔轔。
寒風陣陣割人面,
小閔損凍得上牙只磕下嘴唇。
渾身發(fā)抖縮成一團,
父親他看在眼里氣在心。
“閔損,你看你像個啥樣子?
一點不像男子漢,外人一看多丟人。
你們哥仨都一樣,
里外都是三層新。
你倆弟弟不說冷,
你干嘛要摳著肩,縮著身,
故意裝成受凍可憐人。
不愿意趕車早說話,
立馬滾蛋回家門!”
小閔損凍得嘚嘚戰(zhàn),
還一勁安慰老父親:
“爹爹爹,孩兒我我我知道了,
我一定盡心趕車您放心。”
隨著馬車速度快,
大雪漫天風更緊。
小閔損如在冰窖里,
風鉆骨縫像扎針。
他的五臟六腑縮一團,
整個身體都快沒體溫。
他雙手握不住馬韁繩,
兩腿打顫站不穩(wěn)。
就聽咕咚哎呦連聲響,
車轅上摔下小閔損。
馬不前行停住車,
從車上下來老父親。
他爹一時怒火起,
拿起馬鞭打閔損。
“你個逆子!我把你養(yǎng)大有啥用,
趕車你都不專心。
打死你個懶東西,
我白白養(yǎng)你十幾春。”
鞭子一舉往下打,
小閔損渾身上下盡鞭痕。
啪啪啪又是一陣打,
嗤啦啦,棉衣打開個口子有三寸。
棉衣一破不要緊,
一下驚呆老父親。
卻原來,棉衣打破口子處,
飛出些白色蘆花亂紛紛。
(白)蘆花是什么東西?就是河灘蘆葦白色紫肚
到處亂飛的東西。
父親想,怪不得我兒凍得嘚嘚戰(zhàn),
蘆花哪能保體溫。
父親忙把小兒子棉衣也撕開,
里頭全是上等棉花三表新。
父親一下明白了,
后繼母作踐小閔損。
父親把閔損摟在懷,
雙雙哭得像淚人。
“孩子,都是爸爸我的錯,
對待你,爸爸沒有盡到心。
走!咱們這就回家轉(zhuǎn),
去找你繼母小賤人!”
簡短說,父子幾個回到家,
進門就喊:“老乞婆,你是個人面獸心人!”
后繼母不知咋回事:
“夫君??!你怎么出口就傷人?”
“小賤人,孩子都是我閔家根,
你咋能有的疏來有的親?”
“夫君說話欠思忖,
仨孩子,手心手背一樣親。
吃的都是一樣飯,
穿衣裳里外都是三表新……”
老父親越聽越有氣,
一把拉過小閔損。
唰的下,把閔損棉衣給撕破,
掉出些蘆花和飛塵。
“這就是手心手背一樣親?
你是個豬狗畜生喪人倫。
今天就滾回娘家去,
我休掉你這個小賤人!”
繼母一下跪在地,
悔恨的淚水濕衣襟。
“原諒我把,好夫君,
都怨我一時糊涂犯了渾。
我這樣做傷天又害理,
悔不該懷有一顆嫉妒心。
今朝你能寬恕我,
打明天起,我一定百般呵護小閔損?!?/p>
“不行,今天我要饒了你,
哪有面目見四鄰。”
閔損拉過弟弟忙跪倒,
苦苦哀求老父親:
“爹爹啊,你就原諒母親吧,
休了母親,咱舉家生活靠誰人?
母親他是一時錯,
受凍的是我一個人。
您要把母親給休走,
我和弟弟全都沒親人。
您常做生意不在家,
誰管俺兄弟三個人?
那時候,誰給咱起早貪晚看門戶,
誰給咱碾米燒飯把茶斟?
誰給咱收干曬濕腌咸菜,
誰給咱冬棉夏單去縫紉?
誰給咱鋪床疊被澹塵土,
誰給咱晚上洗涮拿腳盆?
誰替咱拉扯兩個小弟弟,
誰替咱養(yǎng)豬喂羊飼家禽?
誰替咱夏日燒湯晾開水,
誰替咱冬天燒炕供暖身?
誰替咱過年掃除做新衣,
誰替咱酷暑掛簾驅(qū)蠅蚊?
母親在,再窮家里人氣旺,
母不在,再富家里冷森森。”
小閔損感人肺腑一席話,
打動了怒氣沖沖的老父親。
“小賤人你聽到了嗎?
這么好的孩子哪里尋?
你如此刻薄對待他,
他反而為你開脫求本人。
你手拍胸口想一想,
你這樣做,百年后有何面目進祖墳?”
繼母悔恨的淚水如泉涌,
一下抱住小閔損。
“孩子呀,千錯萬錯我的錯,
媽我要痛改前非重做人?!?/p>
從此后。繼母就像親生母,
全家和睦享天倫。
到后來,閔損投學孔夫子,
學就了博古通今大學問。
德藝雙馨人稱贊,
后人稱,二十四孝第一人。
創(chuàng)作構(gòu)想:
我上小學的時候,聽村里愛看戲的老人說,有出戲叫《鞭打蘆花》。戲里說的什么內(nèi)容不知道,鞭打蘆花四個字深深印在腦子里。當時就想,誰沒事拿鞭子打蘆花干嘛?甚至誤認為是不是就像街上用彎弓人工彈棉花那樣……找不到答案。
隨著時間的推移,書也讀了一些。雖沒看過這出戲,但知道了是后繼母虐待前妻兒子的事。
去年春上,在書攤買了本《經(jīng)典啟蒙書》,其中有一篇《單衣順母》。其原文如下:閔損,字子騫,孔子弟子。早喪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損,衣以蘆花。父令損御車,體寒失靷。父察知故,欲出后母。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蹦嘎劯幕?。
僅僅六十二個字,把一篇極富內(nèi)涵,曲折離奇,人物鮮活的經(jīng)典故事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讓人久久不能釋懷。特別是主人公閔損的人品高潔,感人至深。醞釀一段時間后,我便動筆用快書形式把它寫了出來。
動筆前寫了很多,如何才能吸引讀者,打動觀眾呢?一天,突然想到少時看過的一出地方小戲,戲的名字叫什么已記不得了。只記得一個后繼母假惺惺摟著前妻的兒子問道:
“兒啊,你最想念的親人是誰啊?”
“是我媽?!?/p>
“是啊,你媽生你養(yǎng)你,你當然想她,可惜她死了,你還想誰呀?”
“想我爹?!?/p>
“對啊,你是你爹的親骨肉,還想誰???”
“想小黑狗?!?/p>
“噢,小黑狗每天和你在一起,想它不為過,還想誰???”
“誰也不想啦?!?/p>
“?。俊焙罄^母暴跳如雷,高聲罵道,“小兔崽子,難道我還不如一條狗嗎?”
六七十年過去了,這個情節(jié)仍記憶猶新。
于是我便依據(jù)這種步步遞進的方法,去結(jié)構(gòu)這段《鞭打蘆花》。
這個故事的原名“單衣順母”,遠不如“鞭打蘆花”這個名字響亮有動感。在尊重原著的基礎(chǔ)上我增設(shè)了一些細節(jié),使故事更加曲折。繼母的狠毒,閔損的忠厚、孝道、仁義,都是通過一個個細節(jié)展示出來的。這樣人物性格更鮮活,故事有了跌宕起伏,給讀者和觀眾的印象更清晰。
經(jīng)歷了這些年的創(chuàng)作實踐,逐漸明白,人們總是關(guān)注那些不同尋常的故事和人物。作者需要把你想要傳達的信息,經(jīng)過細微組織策劃,植于你的故事之中,魂附人物身上。這樣才能引起讀者和觀眾的關(guān)注,以期達到你預想的目的。
百善孝為先。弘揚孝道,能夠喚醒人們的良知,激發(fā)人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自尊心。中華文化的一大功能,突顯的是“教化”兩個字。于是就有了這段快書作品《鞭打蘆花》。
(責任編輯/朱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