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筠
由繁入簡易,由簡入繁難。
這兩句話是我以前初中老師說的,到初中時我才知道原來中文還有另一種寫法。
雖然我們常常很自豪地說“繁體字是中國文化的傳承,是正統(tǒng)的中文字”。但說真的,小時候特別痛恨這些字。
在臺灣,老師特別喜歡罰寫,以前國小時回家作業(yè)就是“機會”寫20遍,如果“機”不小心寫錯了老師會用紅筆圈起來,回家再寫20遍。
而有些字特別難寫,你寫50遍也有可能會寫錯,不過當你寫100遍后絕對永生難忘。比方本人就曾將“龜”寫了快200次,到現(xiàn)在還會用這個字跟大陸同學炫耀:“看見沒?這就是繁體字的奧秘!”
不過,我們也知道繁體字式微。還記得我們高中老師曾很感傷地說,連新加坡都用簡體字了,繁體字只剩香港和臺灣仍在使用。大有“同學,你們要堅守文化啊”的感覺。
上大學以前,我碰過的老師都強調(diào)過繁體字的美好,“愛而無心,義而無我”的簡體字的確被我們老師視為“亂七八糟的字”。上大學后,我們寫考試卷也不能因為筆畫少而投機用簡體字,不然會扣分的。
許多臺灣朋友和我一樣開始寫簡體字是到大學時期,因為常要記落落長的筆記,我的筆記本上是簡繁夾雜。但許多臺灣人寫的簡體字和大陸人寫的簡體字完全不一樣!
比方“廣告”我們會寫“広告”,“醫(yī)院”會寫成“區(qū)院”,“聽”會寫成“口耳”(請合并在一起看)。畢竟我們接觸簡體字的時間并不多,也沒有人教過我們怎么寫,大家寫簡體字也是求快,就會自己造字。
以前寫考卷最痛苦的就是寫“體”時,不能寫“體”,一定要乖乖寫“體”。我們唯一能正正當當寫的簡體字就是可以寫“臺灣”而不是“臺灣”。
雖然繁體字曾讓我挺痛苦的,尤其是現(xiàn)在學會一些簡體字后,更是懶得用更復雜的繁體字了。不過一開始到大陸時真的看不習慣,為什么“臉面”和“吃面”是同一個“面”?
如果一個女孩子對你說“謝謝你今天請我吃飯,等等我下面給你吃”,你怎么知道她是要煮面給你吃還是……
到大陸后我很驚喜地發(fā)現(xiàn),不少大陸朋友對繁體字挺有興趣的,總會問我:“欸,這個字的繁體字怎么寫?”
但每次我教完,隔三天考他們,總沒人記得住。在此印證一個道理——由簡入繁,真的很難!
很多大陸朋友的疑惑是,臺灣人看不看得懂簡體字?根據(jù)個人經(jīng)驗,比“看懂繁體字的大陸人”比例還高。
要說臺灣人怎么學會簡體字的?三個字,PPS。
因為臺灣對于侵犯版權(quán)查得非常嚴格,近幾年許多下載網(wǎng)站都被封鎖,因此大陸同胞做出的貢獻就是PPS和風行網(wǎng),讓水深火熱的臺灣人民也可以享受上網(wǎng)看熱門影片的暢爽感。
其實許多時候讓大陸人背上“山寨國度”和“盜版國度”的罵名實在挺無辜。看看外國人來大陸都直奔秀水市場,看看臺灣人找電影時都PPS,愛享受又愛罵,真是難伺候。
(摘自“豆瓣網(wǎng)” 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