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2013年當代俄羅斯作家波將金小說《任由擺布》譯介中國。作家在小說中探討了自己大多數(shù)作品中所反映的一個基本主題:探索各種方式方法完善俄羅斯人?!鞍a君子的心智迷走”是作家主要敘述客體,因而小說可以定位為社會心理分析小說。作家力求在主題和敘事者選取上標新立異,以獨特視角思索當代社會歷時境況。
關鍵詞:現(xiàn)實主義 作者 敘事者 多余人 雙重世界
2013年當代俄羅斯作家波將金的小說《任由擺布》譯介中國。副標題“寫給自己的書”符合了人性特征之一:好奇——欲從鑰匙孔窺探他人私生活,獲悉他人內(nèi)心深處的隱秘,因而副標題具有吸引讀者的獨特作用。該策略能否見效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作家在小說中探討了自己大多數(shù)作品所反映的一個基本主題:探索各種方式方法改善俄羅斯人?!鞍a君子的心智迷走”是作家主要敘述客體,因而小說可定位為社會心理分析小說。作家力求在主題和敘事者選取上標新立異,以獨特視角思索當代社會歷時境況。
一.“人與世界”的當代文學理論概述
厘清小說作者和主人公的關系是理解當代作品人物形象和文本世界構建的關鍵。作者、主人公、形象、人物是文學學中的主要概念和范疇,也是被批評界經(jīng)常探討的對象。眾所周知,巴赫金的作者觀是20世紀極為重要文學批評理論:“憑借邊界的穩(wěn)固程度、主人公與周圍世界融合的緊密程度……我們總是能夠確定作者和他所構建的世界的關系”。巴赫金意指,通過文本世界解讀可以詮釋主人公的一生以及作者在主人公生活中的存在意義。蘇聯(lián)文論家金茲布格認為,“文本內(nèi)主人公可能存在于各種敘事形式中:他人話語、作者或講述者對和主人公有關聯(lián)的事件敘述等”。2008年奧西姆希娜出版了學術專著《13-18世紀30年代小說中的作者面具》,指出既然讀者經(jīng)?;煜龢嬒氲淖髡吆驼鎸嵉淖髡?,所以研究者需要注意“‘真實作者和‘虛構作者(充當作者的敘述者)兩個層面”。莫斯科大學語文系教授沃爾科夫則認為“創(chuàng)造性地把握現(xiàn)實真實的特征”具體體現(xiàn)于藝術作品的單個人物的性格塑造。上述觀點既為當代俄羅斯文論中重要理論,因為主人公復雜的個性總是處于作品的中心,被學者們所關注和研究,也是本文論證的學理依據(jù),本文以波將金的長篇小說《任由擺布》為例通過對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分析闡述了當代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現(xiàn)實真實世界與虛構真實世界的雙線性特征。
二.主人公“癮君子”帕爾芬奇科夫
19、20世紀俄羅斯文學作品的中心問題對“真”和“神”的探尋,也是多余人對社會解構與重構途徑的探尋。波將金在小說《任由擺布》中繼承了俄羅斯文學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塑造了“多余人”形象,但已是21世紀的立場了。主人公帕爾芬奇科夫是21世紀新型多余人形象,一千五百萬美元的訂單和公司副總的職位并沒有讓主人公覺得是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于我而言,金錢、仕途、愛情、成就、舒適、和交際花結識后上床,這些東西已不復存在”,對它們的回憶令主人公產(chǎn)生一種薩特的長篇小說《惡心》的主人公一樣的感覺,只有“惡心”,他在尋找自己的神——罌粟花。作者從所有毒品植物中選擇罌粟花并不是偶然,因為在斯拉夫神話中罌粟的主要功能是辟邪。按照迷信說法,魔鬼吸食足夠量的罌粟粉將失去魔力,所以東斯拉夫族的俗語和咒語中的“灑罌粟粉”和“吸食罌粟粉”表示“消失或死亡”。古羅斯婚禮上的方巾常繡以罌粟花圖案,象征避開邪惡,永遠幸福安寧。因而,主人公帕爾芬奇科夫視罌粟粉為周圍生活中魔怪的避開良方。盡管對罌粟花的贊頌貫穿小說始終,但是這是一種指向毀滅的力量。毒品導致了主人公走向了毀滅,帕爾芬奇科夫在“凈化之火”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三.魔鬼教授科什馬洛夫
在帕爾芬奇科夫救世良方的探尋之路上,惡魔教授科什馬洛夫適時出現(xiàn),答應幫助主人公“培育晚霞色石榴紋路的藍白色大罌粟花”,“藍花”對于帕爾芬奇科夫而言,和對德國浪漫主義詩人諾瓦利斯的長篇小說《海因里?!ゑT·奧弗特丁根》的主人公海因里?!ゑT·奧弗特丁根一樣,是實現(xiàn)生活理想的象征。自我發(fā)掘和內(nèi)心的精神完善的實現(xiàn)正是科什馬洛夫給文本注入的新思想——俄羅斯民族應該在基因上被拯救,以不同比例添加非地球人和其他信徒的血液,他很明確地給帕爾芬奇科夫講解了改變基因結構和組構一系列社會特征的必要性:“為了迅速改變這種狀況,使其向好,并樂觀地展望俄羅斯未來,我要給您的血液里注射百分之十五的德國遺傳酵母,這可以從本質上更新俄羅斯人體內(nèi)分管遵紀守法和組織性的生物機械性能;再注射百分之十的中國人血液,以提高勞動積極性和增加內(nèi)心定力的能力;百分之十的猶太人血液,以保障經(jīng)營能力和勤勉能力的發(fā)展;還有百分之五的格魯吉亞人血液,毋庸置疑,這樣會改善俄羅斯人的外觀,增強激情和對生活的熱愛”。教授科什馬洛夫認為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將俄羅斯民族共同體引入世界知識分子精英中。他對帕爾芬奇科夫的實驗具有令人震驚的結果,因而小說攜帶了非常突出的梅尼普特征——嚴肅-滑稽體裁——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中用來概括古希臘羅馬的“梅尼普諷刺”。
四.偷窺者波緬什金
突然在小說里出現(xiàn)了二號人物,在某種程度上也能等同于主人公——這個人就是波緬什金,迦南城的本地居民。他從開始出現(xiàn)就被作家賦予了作品其他人物的愿望,即,波緬什金用望遠鏡監(jiān)控腐臭的充滿惡和背叛的城市生活,憤怒地解讀他們的生活,然后將所見付諸于筆端。于是冷酷隨性的對當局不滿的漁業(yè)視察員葉菲姆金進入了波緬什金的視野,他給讀者展現(xiàn)了一副飽食終日的腐朽的莫斯科生活。葉菲姆金的徹底垮臺和失敗再次證實了不可能在他人的不幸上構建自己的幸福的真理。人不僅是“為自己而存在”,而且也是“為他人而存在”。他人發(fā)現(xiàn)自己是他者,當他深入到我的主體性中,使“我——主體”成為自己的世界的客體。所以他人與其說是那個被自己看見的人,不如說是那個看著自己的人,他讓我明白他的在場的無可置疑性。我的經(jīng)驗里因他人在場而變異,我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是設計中的一個元素(不是中心),這個設計已經(jīng)不屬于我。我因他人在場而失去了自我,我存在于他人的缺場中。他人的在場與 “為他人而存在”產(chǎn)生了悖論,“我”從那里開始墮落,即,正是波緬希金自己成為自己和帕爾芬奇科夫的犧牲品的原因。
五.女主角卡佳
波將金大多數(shù)作品的另一個特征是存在一個積極的陽光的女性。在小說《任由擺布》中正是這樣的女性是科什馬洛夫教授基因實驗成功的實例。教授選擇了卡佳·洛斯庫特金娜,偷偷地給她服用能改變基因密碼的基因重組制劑。卡佳從一開始就令讀者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苦難女性形象,但是在結尾處,卡佳卻以成功女性形象手里拿著商業(yè)草案出現(xiàn)在國家杜馬大門口。應當注意到,她的方案不是偶然和西伯利亞草地研究相連的。卡佳·洛斯庫特金娜及時明白,每個人的力量源于祖國和故土,不可以忘本,不可以不尊重傳統(tǒng),甚至不去體驗先輩們付出巨大代價的失誤。卡佳返回故里,在尼娜大嬸——小說唯一完整的正面形象——的幫助下獲得了西伯利亞草原開發(fā)筆記。所以,小說的情節(jié)揭示了卡佳未來命運,這是作品最主要的部分,揭示了獲得幸福未來的秘方:和故鄉(xiāng)緊密相連;未來在于珍視故鄉(xiāng),正確利用它的無價的資源。
(注:1.本文由維多利亞·德米特連科撰寫,趙雪華翻譯;2.小說漢語引文均出自劉憲平譯. 任由擺布[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