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風
最近連續(xù)在國內(nèi)和歐洲旅行,候機和乘機的空隙,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空余時間里,中國人習慣看手機、iPad等“屏幕”,歐洲人則更習慣看“紙”,如書和報紙。
在中國機場的貴賓室里,盡管也總是放置有書架,上面一般會有最新的報紙和雜志,但我的觀察是,真正取閱的人并不太多。
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有些報紙和雜志并不是他們最想看的類型,但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中國乘客似乎都步履匆匆,在候機室里幾乎沒有安靜下來的時間,或是不停地打電話,或是不斷刷手機,很少見到有“閑心”坐下來看報讀書的。
候機大廳里,放眼望去,更是一片刷手機和用iPad追劇的“低頭族”。
相比之下,歐洲的機場顯得要沉靜不少。候機時,不時可見一人、一書、一杯咖啡的風景,讓人從身邊走過時都忍不住想放輕腳步。
關(guān)于年輕一代的閱讀習慣,曾有個笑話說:在地鐵上,日本人看漫畫,法國人讀浪漫小說,德國人啃哲學書,中國人則是在玩手機。
當然這只是個笑話而已。我的感覺是:中國年輕人現(xiàn)在更多是“刷屏”一族,喜歡跟蹤熱點新聞、明星動態(tài)和炫酷視頻;歐洲的年輕一代其實也喜歡使用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但除此之外,很多人仍然保有長時間、紙質(zhì)閱讀的“老派習慣”,愿意耐心、安靜地閱讀“大部頭”書籍。
我的一位心理學家朋友說,這說明,中國的年輕人更愿意接受新鮮事物,更關(guān)注潮流風向,也更愿意“從眾”,同時可能相對缺乏耐心,“注意力時限”更短。
我曾在網(wǎng)上讀到2014年由中國最大的幾家網(wǎng)站聯(lián)合推出的中國人閱讀習慣調(diào)查,其中指出,中國人業(yè)余時間閱讀行為已經(jīng)呈現(xiàn)明顯的上升趨勢,但閱讀“電子化”和“功利化”的特征也非常突出——不少“70后”“80后”讀者仍然追捧“成功類”和實用型書籍,“90后”中,很多人仍然處于被動閱讀教材和教輔書的階段。
我想,更加事關(guān)未來的問題,不是評論刷屏和看紙哪一種方式更好,而是如何幫助年輕人形成一個完整和健康的閱讀習慣。
通過手機和平板電腦獲取最新資訊,是現(xiàn)代社會必備的生存技能,其實值得鼓勵。但除此之外,仍然要培養(yǎng)年輕人讀大部頭書和安靜思考這些看似“無用”的習慣。
據(jù)說猶太人有這樣的傳統(tǒng):當孩子剛剛懂事,母親就會翻開《圣經(jīng)》,滴一滴蜂蜜,讓孩子去舔。希望未來的中國年輕人也能像猶太人一樣體會到——讀書是一件“如蜂蜜般甜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