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圣文
《紀念劉和珍君》的情感觸動
◎曾圣文
《紀念劉和珍君》是魯迅在“三·一八”慘案后,為悼念在游行中遭段祺瑞政府衛(wèi)隊殺害的熱血青年劉和珍而寫,文章字里行間透露著作者的強烈情感——“我已經(jīng)出離憤怒了”。[1]正是在這種充滿憤怒的情感中,魯迅才寫出了:“以我的最大哀痛顯示于非人間,使他們的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將這作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獻于逝者的靈前;嗚呼,我說不出的話,但以此紀念劉和珍君?!钡牵P者認為,文章不僅僅展示了作者的“悲憤之情”,而且更深層次地表達了作者的愛才之情,與劉和珍深厚的師生情。
魯迅 劉和珍 師生情
從這些文字里,我對魯迅的悲憤、痛楚有著切身的體會,因為在這樣的公共事件中遇難的學生,無論任何人,他的私人情感都會被深深地觸動,但是,筆者想著重解讀文章中作者的愛國心、愛才心,以及對劉和珍深深的紀念之情。
第一,作者對劉和珍的悼念之情。這種情感,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深刻地體現(xiàn)出來了,文章開頭具體交代了學生遇害的時間、地點、追悼會現(xiàn)場,作者知道劉和珍生前就愛看自己寫的文章,兩人關(guān)系不錯、亦師亦友,然而“只能如此”幾個字卻彰顯了自己處境的無奈。作者為幾個“學者文人”感到悲哀,為劉和珍的犧牲而哀痛,把本文當作祭品,表達作者對死者深切的哀悼之情。
第二,作者對劉和珍深深的思念之情。作者在文章的第三部分回憶、分享了與劉和珍之間的往事,這些作者仍然記憶猶新,從“我應(yīng)該對她奉獻我的悲哀與尊敬”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作者極力贊揚劉和珍為中國的發(fā)展、崛起而奮斗的精神,她最終壯烈犧牲了,這觸動了作者心靈深處的情感。文章的第三部分寫道“她的姓名第一次為我所見”“心中卻暗自詫異”“有些桀驁鋒利的”“她還是始終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她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那一次就是永別了”等這些句子,寫出作者思想深處對劉和珍的印象,同時也充分展示了劉和珍性格的堅韌,值得我們所有中國人去學習,這些也是作者欣賞她、思念她的主要原因之一。[2]
第三,作者對劉和珍深深的留念之情。主要體現(xiàn)在文章的第五部分,該部分延續(xù)了第三部分的情感,“那一次就是永別了”,雖然“那次”之后,作者與劉和珍沒有了交集,雖然只是從別人口中聽說“她是欣然前往的”“但她還能坐起來,一個兵在她頭部及胸部猛擊兩棍,于是死掉了”,另外,作者一再強調(diào)劉和珍是笑著死掉的,說明劉和珍在作者心中是和藹的、樂觀向上、不懼黑暗勢力的,因此,即使此生不能與劉和珍再相見,但是作者終生也不會忘記劉和珍,劉和珍為作者、為世人留下的是一種不懼壓迫、不懼惡勢力、偉大的民族精神,她永遠活在作者的心中、人民心中。
第四,作者對劉和珍的懷念之情。這主要體現(xiàn)在文章的第六部分,作者在談及劉和珍犧牲的更深層次的意義時說“我總覺得很寥寥”,他還寫道“然而既然有了血痕,當然不覺要擴大,至少,也當浸漬了親族、師長、愛人的心”,魯迅心中,劉和珍不會白白犧牲,惡勢力最終將會被打倒,但是作為劉和珍的老師、朋友,劉和珍的犧牲仍然給他帶來強烈的震撼,他將永遠懷念劉和珍,他只能用陶潛的“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這樣的詩句來告誡自己要牢記劉和珍的遺愿,表達他對劉和珍深切的懷念之情。文章的第六部分看似簡短、簡單,實則是第一部分、第三部分情感的延續(xù),同時為文章的最后一部分蓄積了一股力量。
第五,對劉和珍的紀念之情。這種紀念之情貫穿全文,但第七部分是作者表達情感的中心部分,情感顯得更加強烈。作者幾句話概括了當局者的兇殘、流言家的下劣、女性深處困境時的從容三點,這也是文章的中心,“兇殘”“下劣”“從容”三個詞深深襯托、突出了劉和珍的偉岸形象。作者佩服劉和珍的“干練堅決、百折不回”,贊揚中國女子在槍林彈雨中仍然互相救助的勇毅精神。最后總結(jié)出最終的一句話:“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边@也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心靈深處最真實的情感。
綜上所述,文章中作者對劉和珍事件的情感不只悲憤之情,還有一種愛才之心,這也是作者悼念劉和珍的主要原因之一。作者對劉和珍的愛惜、同情之心讓他去悼念劉和珍,作者的悲憤是產(chǎn)生在此基礎(chǔ)之上的。所以,在分析本文的情感時,要首先扣住師生情來談。
[1]韓涵.《紀念劉和珍君》中的私人情感[J].語文教學,2012(03).
[2]董麗娟.讓情感穿過時間,讓吶喊跨越距離——《紀念劉和珍君》教學一得[J].教法研究,2012.
(責任編輯宋倩)
(曾圣文,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