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啻
暑假中,我一口氣讀完趙麗宏爺爺寫的長篇小說《漁童》,掩卷沉思,內(nèi)心激動不已。
書中描繪了在動亂年代,一個十二歲的男孩童大路與教授韓先生,歷經(jīng)劫難曲折,共同保護一件珍貴的明代德化瓷雕——漁童的傳奇經(jīng)歷。在文中,童家與韓家這兩個層次不同的家庭結交于危難,竭力地去挽救生命、搶救文物、尋找書籍,延續(xù)了人間的真情。
在故事里,雖然那個年代人人自危、是非不分,但看似無邊黑暗中還是有光明,有那些善良正義的人。如書中齊心協(xié)力保護漁童的童大路一家,如給正義的人以幫助的汪所長……最令人感動的是童大路的班主任劉老師,她告誡學生們的那句“要做有良心的好人”,雖然樸實無華,卻震撼人心,是我們?nèi)松飞现该髡_方向的燈塔。
故事明結尾,長大成人明童大路收到韓娉婷的信,知道韓先生籌辦的“云間漢瓷博物館”,終使?jié)O童有了棲息之地,這應該是個較為圓滿的結局了。但最后的高潮,也是最精彩的,是童大路做的夢。夢中漁童飛翔,死者復活,朋友重聚,損壞的文物復原,人們一起看著漁童返回人間,嬉戲玩樂。這樣的景象,像神話,也似童話,仿佛又是一個寓言,給讀者以無限的聯(lián)想空間。
有人說,《漁童》是詩人的小說,是藝術的傳奇,也是人性的贊歌。著名作家孔明珠也說過,這部小說讓我們看到一個作家對歷史的真誠態(tài)度和責任擔當。是呀,不管文化和藝術如何被踐踏,不管人性如何被摧殘,人間美好的情感以及對真善美的向往,是任何一種力量都無法阻擋的。
指導老師:陳小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