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ya
在離婚率居高不下的今天,很多夫妻的問題出在:不夠親密。
性生活很少,或只是形式;缺乏擁抱、親吻、牽手等純粹的身體接觸;除了柴米油鹽,缺少溫情的語言;不能向彼此敞開心扉,分享各種情緒、感受;沒有人文上的共識,缺乏對知識的追求;沒有共同欣賞的事物,或欣賞水平相去甚遠;沒有共同的朋友圈,經(jīng)常各玩各的……
這樣的夫妻,更像室友:住在同一個房間,卻是兩條平行線,看似在朝一個方向走,卻沒有交集、碰撞;這樣的夫妻,往往重親情輕親密,將更多的精力,用在兒女、父母身上,對彼此缺乏信任,有防御心理,各自“留有一手”。
然而,父母總有一天會老去,兒女總有一天會遠行,唯有枕邊人,會與你相伴到老;唯有枕邊人,值得你花更多精力去經(jīng)營。
古語道: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殊不知,其實在這個世上,唯有夫妻關(guān)系,才是最親密的。
你們之間的關(guān)系,哪怕是血緣,都無法替代。與枕邊人保持親密,才能穩(wěn)固婚姻,讓生活變得輕松、美好。
認為“我和我的父母”才是一個家庭
中國人普遍認同的婚戀價值觀是:重親情而輕親密。
比如,很多在外地打拼的夫妻,一到春節(jié)就會在“回誰家過年”這個問題上起爭執(zhí)。有人說,這樣的困擾,是因如今獨生子女多。但在我看來,那只是外在因素,其根本是他們沒有搞清楚這點:自己已是結(jié)婚的人了,與另一半的關(guān)系才是最重要的。但他們的認知觀念卻停留在:我和我父母是一家人,你和你父母是一家人。于是,過年回誰家,就變成了:是我和我父母重要,還是你和你父母重要。
無形中,這成了兩個家庭之間的競爭、較量。
這樣的夫妻,談何親密?他們不僅難以和睦,甚至是對立分裂的,當矛盾激化之后,原本應該是一體的夫妻,會變成你死我活的狀態(tài)。最終就算不走向離婚,情感重創(chuàng)也是必然的。
作為夫妻,必須明白,“我們”的關(guān)系,重于任何關(guān)系??上?,很多夫妻,卻將“我們”,理解為“我和我的父母”,而不是“我和我的另一半”。
媽媽都緊抓兒子不放,導致婆媳矛盾代代相傳
重親情而輕親密,會導致一系列嚴重的家庭問題。
最典型的,是婆媳矛盾。
一個女人如果生了兒子,因為過分看重親子關(guān)系,而輕視夫妻間的親密,會將兒子當成最愛,將自己與其捆綁在一起,寄托大部分情感。當兒子長大成家后,她會緊抓兒子不放,將兒媳當成爭奪兒子的第三者。
她因為恐懼,而敵視兒媳,在生活中處處刁難。而這個兒子,也會因與媽媽過分親密,當老婆與其發(fā)生矛盾時,站在媽媽這邊。長此以往,這個兒媳會對婆婆、丈夫充滿怨氣,將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當孩子長大,這個媽媽又會重復婆婆那套,將這樣的家庭問題代代相傳下去。
如若被婆婆干涉的夫妻沒有孩子,則很可能會離婚。
妻子將丈夫當成外人,什么都往娘家搬
傳統(tǒng)的中國家庭,都有這樣的問題:將親子關(guān)系當核心,將夫妻關(guān)系當配角。
在丈夫這邊,可能形成婆媳矛盾,而在妻子這邊,就可能形成“冷落和防御丈夫、將丈夫當成外人”。
我有個親戚,結(jié)婚十幾年,老婆對他始終不親。他在國外辛苦打工好幾年,掙了一百多萬元,回國后發(fā)現(xiàn)家里連兩萬元都拿不出——老婆將這個小家庭的錢,全貼到她父母和哥哥身上了。他氣得不知說什么好,老婆還理直氣壯:“我拿錢孝順我爸媽沒有錯,我哥哥需要錢,我也不能不管?!?/p>
他們還有個10歲的兒子,但因他長年在國外,與其缺乏情感交流,兒子與他不親,還常常挑戰(zhàn)他的權(quán)威;又因老婆對兒子十分溺愛,導致兒子性格古怪,非常頑劣。在妻子那兒不被重視,在兒子這里也不能建立親密,他非常受挫。
這樣的婚姻境遇,令他痛苦不堪。在一次痛哭流涕后,他下定決心要離婚。“在這段婚姻中,我就像個外人?!彼f。
結(jié)了婚,還各住各家,各找各媽
我還有一個同學的朋友,一懷孕就回了娘家,生下孩子之后,干脆住在娘家不走了。她始終覺得,自己和父母、孩子,才是一家人,而丈夫是個可有可無的外人。
那個丈夫呢,每個星期去丈母娘家,看看孩子就回到兩人的“空巢”,或者也干脆回父母家。這個妻子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反而長期抱怨丈夫,認為其不關(guān)心自己和孩子。那個丈夫呢,也非常郁悶,覺得妻子根本不重視自己,只看重父母跟孩子。
夫妻倆就這樣生活了好幾年,成了“形式夫妻”。原本,他們是自由戀愛,情感較為親密,但自從不住在一起后,兩人越來越疏遠,相互埋怨、指責,話題除了孩子再無其他。
我還遇到過一個奇葩的案例:一對夫妻結(jié)婚了,但兩個人都不想與自己的父母分開,也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不會自己洗衣、做飯。兩個人每天下班后還是與婚前一樣,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在父母家吃了晚飯,裝好第二天中午要吃的便當,看電視、玩電腦到晚上十點鐘之后,才各自開車回到小夫妻自己的家。
這對夫妻,以及雙方的父母,都覺得這樣的狀態(tài)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孩子害怕離開父母,父母也害怕離開孩子,彼此依賴共生。
什么事兒都跟父母商量,忽視另一半的意見
在咨詢中,我遇到過一些女性,與男友或丈夫吵架了,會把吵架的經(jīng)過事無巨細地告訴父母,希望父母為自己主持公道。結(jié)果,父母插手兩人的關(guān)系后,不能理智地看待和處理問題,而是將男方大罵一頓。
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幾次之后,問題疊加問題,負面情緒不斷積累,年輕人的親密關(guān)系最終會遭到破壞。
還有一些夫妻,遇到問題,不問另一半的意見,反而跟父母商量。
一個讀者說,她老公沒和她商量,就擅自和公婆商量好后,投資買了一套房,令她生氣加憤怒。買房的錢一部分是小兩口的積蓄,一部分是公婆的投資,還有一部分是找男方的親戚借的,但所有的錢都只夠首付,房貸還需小兩口還。
這個老婆說,她老公之前提過投資買房的事兒,但她沒有同意:一方面是住的房子、買的車子都還在還貸;另一方面是當時的房價雖然較之前是低谷,但她并不看好房地產(chǎn)未來的發(fā)展。可沒想到,因為公婆很支持,她老公就直接忽略掉了她的意見。
這個妻子,感受到的,是丈夫?qū)ψ约簶O大的不尊重。
與父母親密,會導致對另一半有防御心理
以上所有案例,都說明中國家庭重親情而輕視夫妻關(guān)系??梢哉f,這算是一大“中國特色”,因為西方很少有這樣的問題。
在西方家庭,他們的家庭價值觀多來源于《圣經(jīng)》,其認為世界上最親密的關(guān)系是夫妻關(guān)系?!妒ソ?jīng)·創(chuàng)世紀》中有一句話說: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伴侶連合,二人成為一體。
這里的離開父母,不是單指身體上的遠離,或是物理距離上的遠離,而是割斷心理上、情感上的“臍帶”,但我們中國人很難做到。我們認為,天底下最親密的關(guān)系,不是夫妻關(guān)系,而是親子關(guān)系。也就是所謂的“血濃于水”“父母至上”“老婆可以再找,老媽只有一個”等觀念。
可現(xiàn)實是,孩子不獨立,父母不放手,該離開的不離開,該結(jié)合的不結(jié)合,夫妻就無法產(chǎn)生親密,家庭悲劇就會不斷上演。因為,結(jié)了婚,卻認為父母最重要,無形中會對另一半產(chǎn)生防御機制,有隨時準備撤離的心理,什么好處都往自己這邊撈,不為小家著想,生怕分手之后吃虧。
每一個進入婚姻的男女都應該明白,你是先屬于自己的小家庭,再屬于你與父母組成的那個大家庭。夫妻關(guān)系重于親子關(guān)系,這不是自私,不是不孝,而是愛的傳承。
以后你的孩子長大結(jié)婚了,你也要做到這一點。Ta與伴侶的關(guān)系于Ta而言更為重要,你不應該是你孩子的最愛,你的孩子也不應該是你的最愛,你和你孩子的最愛都是你們的另一半。
如此,夫妻間才能保持親密,婚姻才能穩(wěn)固、長久、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