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墨寧
里約奧運會落下帷幕,賽場上的精彩卻永遠定格。在許多中國人眼里,沒有哪一場比賽能夠像女排半決賽這樣揪動人心。8月19日上午,女排半決賽第二場較量,中國隊以3:1戰(zhàn)勝對手,順利晉級。這是時隔12年之后,中國女排再次挺進決賽。對上世紀80年代有深刻記憶的人們則更為激動,他們真切感受到,“女排精神”又回來了。
上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奪得五連冠后,“女排精神”成為中國體育的符號,堅持拼搏、不到最后一刻決不放棄,憑借強大的毅力逆襲,這也正是競技體育的意義和魅力所在。榮辱沉浮,當她們重回世界之巔的時候,以成敗論英雄,要么奉若神話,要么萬劫不復,已經(jīng)不再是民族心理的主體表現(xiàn)。里約奧運會上,中國的參賽者和觀眾都開始重視爭奪金牌之外比賽的意義,對奧運精神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一種狹隘的觀念,讓我們看到了超越體育的國民性改變,而不斷成長的國民才有可能推動這個國家的更大進步。
不可否認,金牌的意義對任何國家都是重要的,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建構中,競技體育是最有視覺沖擊力、最能直接體現(xiàn)民族性格的展示。盡管《奧林匹克憲章》中將奧運會定義為運動員個人及團隊之競賽,而非國家間的競賽,但是在為數(shù)不多真正沒有國際政治權力角逐的“國家社交”中,金牌仍然是至高追求,對小國來說尤其重要。8月11日的男子7人制橄欖球決賽中,人口僅有90萬的島國斐濟以43:7的比分戰(zhàn)勝英國,贏得該國歷史上首枚奧運金牌,在巴西與球迷一同觀戰(zhàn)的斐濟總理大喜過望,宣布全國放假一天慶祝。所以,現(xiàn)代奧運會發(fā)展至今,以“更高、更快、更強”為口號的競賽很難絕對弱化國家、民族、種族界限,真正以人類自我突破為追求。在這個意義上,現(xiàn)代奧運會的“進化”仍然有更具感召力的前景,以體育競賽為試驗,探索人類競爭、合作、共處的無限可能。
回顧開賽以來中國的表現(xiàn),最明顯的變化是放下了金牌壓力、“首金”情結,被寄予厚望的杜麗沒有拿下第一塊金牌時,人們并沒有苛責,她以輕松的心態(tài)完成了所有項目后宣布退役。杜麗自己也很釋然:“首金不再像前幾屆那么敏感,前幾年一聽到首金心就一緊,感覺受不了?!睂O楊400米自由泳只拿到銀牌,因感冒未進入他最強的1500米決賽,體操男團未能實現(xiàn)三連冠……這些失利都沒有引來撻伐,人們更多用遺憾和體諒來表達情緒。而比放下金牌情結更有價值的是,在奧運比賽中如何看待自己、對手以及規(guī)則。
傅園慧的出現(xiàn)是給中國觀眾的意外驚喜。她的“洪荒之力”和魔性表情包征服了所有人。傅園慧一夜成名的背后,不僅源于娛樂化時代里“一個網(wǎng)紅的自我修養(yǎng)”,更重要的是她契合了中國人的內在心理渴望。在國際盛會中,與用“金牌”和實力證明自己相比,中國人更希望扭轉嚴肅、拘謹、“學霸”的國民形象,而一個風趣的、渾身充滿喜感、同時又在國際主流項目中有不俗成績的女生,顯然是對當代中國人精神狀態(tài)最好的注解。我們愿意向外部世界展現(xiàn)的形象,正是對完美人格的期待和追求,不再自我感動于成功背后的“苦情”,而是快樂地享受過程。
乒乓男團拿下金牌后,總教練劉國梁的一番話則讓人們看到了中國隊看待對手的態(tài)度。賽后的新聞發(fā)布會上,他這樣點評獲得銀牌的日本隊:“日本隊確實進步非常大,水谷隼給日本打了一針強心劑,也非常替他們開心,只有他們越來越強大,才能促動我們越來越進步。有這樣的對手,我們很歡迎。”本屆奧運會,中國隊連續(xù)第三次包攬了乒乓球項目的所有金牌,劉國梁的發(fā)言讓我們看到,“無敵天團”并不自喜于強大的技術,尊重和敬畏手下敗將,才能更好地成就自己。
里約奧運會中,依然存在不少比賽規(guī)則爭議,其中一些牽涉中國。女子4x100米接力預賽,中國隊一度以總成績第8晉級決賽,而衛(wèi)冕冠軍美國隊則出現(xiàn)掉棒失誤被淘汰。美國隊隨后以受到干擾為由成功上訴,單獨重賽后擠掉中國隊晉級決賽。為了運動員的利益,中國田徑隊根據(jù)國際田聯(lián)賦予的權利,按照規(guī)則進行了申述,但也表示尊重國際田聯(lián)做出的最后裁決,不會有權利之外的舉動。此外,國際體育仲裁法庭8月18日確認中國游泳選手陳欣怡興奮劑違規(guī),并給予其取消里約奧運會資格處罰。中國體育代表團發(fā)聲,對此感到十分遺憾,并表示服從處罰。在此前的里約奧運會女子100米蝶泳的比賽中,陳欣怡獲得第四名。
雖然兩個事件性質完全不同,中國隊都做出了同樣的處理態(tài)度,根據(jù)規(guī)則據(jù)理力爭但又尊重和服從最后的權威認定,主流輿論也不再以泛政治化來解讀背后的“陰謀”。這樣的進步,是我們更為樂見的。
通過比賽,對自我、對手和規(guī)則都有更理性的認知,這便是除了競技魅力之外,奧運會能夠帶給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參賽者以及他們背后的國民更有價值的精神貢獻。當我們能夠不拘泥于勝負,不局限于敵對的時候,才是真正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