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昭巍
履帶式收割機使用時需“六注意”
■孫昭巍
(1)發(fā)動機的潤滑系統(tǒng)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后,潤滑油粘度才能滿足潤滑需要,而冷卻系水溫也只有在一定的溫度范圍(60~80℃)內(nèi),才能使各運動部件(如氣缸套與活塞)的配合間隙達到最理想的狀態(tài)。
(2)液壓系的液壓油也需要在一定的溫度范圍(30~60℃)內(nèi),才能較好地滿足使用要求及潤滑要求。此外,聯(lián)合收割機各部位的軸承也需要經(jīng)過空運轉,才能達到最佳承載狀態(tài)。在冷車狀態(tài)加負荷,勢必影響聯(lián)合收割機各部件的工作性能及壽命。
正確的做法:啟動發(fā)動機后空運轉3~5分鐘,并逐漸加大油門,然后在大油門下讓整機工作部件運轉一會兒,確認無異常情況,才能下田作業(yè)。
收割機在田塊埂邊作業(yè)或作業(yè)中通過田間排水溝時,需要減速行駛。一些機手照搬駕駛拖拉機時的經(jīng)驗,用減小油門的辦法來減速行駛,結果嚴重影響作業(yè)質量。
收割機上所有運動部件的最佳運動參數(shù),都是根據(jù)發(fā)動機額定轉速設計的。當發(fā)動機轉速降低時,各工作部件的運動速度達不到設計要求,從而降低作業(yè)質量,增加損失率。如:撥禾輪轉速不夠時,不能很好地完成撥禾、鋪放和清理割刀,甚至將作物向前推倒,使割臺落粒損失增加;割刀切割速度變慢時,割茬不齊,甚至發(fā)生撕裂、拔根和堵刀等現(xiàn)象;脫粒滾筒轉速降低時,會脫粒不凈,并易堵塞;逐稿器曲軸轉速降低時,則分離不清,增加籽粒夾帶損失;清選篩擺動頻率和風扇風量降低時,清選效果變差。因此,收割機作業(yè)時,無論田塊情況、割幅寬窄、作物長勢如何,都必須用大油門作業(yè)。確需減慢行駛速度,可掛入低速擋(或使用無級變速機構)來減速,但油門位置不能變。
收割機作業(yè)時,傳動帶、鏈條不能過松,但過緊也是錯誤的。因為皮帶是靠摩擦力傳動的,不可避免地存在皮帶與皮帶輪之間相對滑動,造成滑轉,損失功率,這也是一種過載保護措施。皮帶越松,滑轉越多,功率損失越大。皮帶張緊度越大,滑轉越小,功率損失就越小,但張緊度過大會使傳動軸承承受的徑向力加大,會加劇皮帶磨損,降低使用壽命,嚴重時還會使傳動皮帶彎曲、斷裂。確定皮帶張緊度的方法是:手在皮帶中部用力壓下,其撓度為10~20mm為宜,隨兩傳動軸中心距離的增大取較大值。
鏈條傳動不存在滑轉,但張緊度過小將造成沖擊載荷較大,易斷鏈節(jié)。張緊度過大,增大了對軸和軸承的附加力,易造成軸頸彎曲和鏈節(jié)斷開。正確的張緊度應是:用力拉動鏈條中部,應當有20~30mm的撓度。
當一行收割結束或需停機時,有些機手將割臺升起后馬上減小油門甚至熄火。由于割下來的作物由割臺輸送到脫粒、分離、清選裝置要有一過程(一般為5~15秒),若停止收割后馬上減小油門,脫粒、分離、清選裝置的工作轉速降低,滯留在機內(nèi)的作物得不到很好的脫粒、分離和清選,造成堵塞故障。
正確的做法:當割臺停止收割時,應讓發(fā)動機繼續(xù)在大油門下工作10~20秒,使機內(nèi)作物充分“消化”掉,待排草口無雜草排出時方可減小油門或熄火。
有些機手認為,發(fā)動機輸出功率是一定的,喂入量越少,收割機就越容易“消化”,作業(yè)效果就越好。其實這種看法是不對的。因為,收割矮稀作物時,如喂入量過少,反而會出現(xiàn)割臺前作物堆積的故障。這是由于割臺喂入攪龍是靠作物與攪龍及底板間的摩擦力實現(xiàn)輸送的,如果攪龍與底板間的作物稀少,密度降低,攪龍就不能很好地將作物輸送過去,造成喂入不暢。
收割機在田間轉彎時,一些機手為了提高作業(yè)效率,邊轉彎邊收割。這樣在轉彎時,分禾器將未割作物壓倒,造成漏割損失;對于半喂入式聯(lián)合收割機來說,若分禾器壓倒作物,割茬不齊,則進入脫粒滾筒的作物穗頭不齊,將造成漏脫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