駿Lee
這是1月的北京普通的一天,晴。艾頓CEM60赤道儀、高橋FSQ106天文望遠鏡、Atik One天文冷凍相機。
NICK帶著80公斤的裝備登上北京百花山,今天他給自己定的任務(wù)是拍攝IC434馬頭星云。
馬頭星云,IC434,獵戶座方向,天空最美麗最詭異的星云,距離地球1500光年,以像伸出海面的馬頭聞名。這一天,零下15度的山頂一夜,為了邂逅這兩個月來唯一的無月晴夜。
NICK是個北漂,專注拍星云兩年多了,談起初心,他表示,純粹是覺得好玩兒。遠離城市,登上山頂,架上天文望遠鏡,鏡頭穿越北京上空濃重的霾,用自己的視角觸摸宇宙,和星空對話,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是他“玩”深空攝影的最大理由。
“攝影窮三代,單反毀一生”,深空攝影的門檻有多高?NICK表示:“幾萬起步,十幾二十萬湊合,上不封頂”。 他算了筆賬,10cm口徑的望遠鏡大概3-4萬,天文相機2-3萬,濾鏡幾千上萬,這樣算來接近10萬元的裝備才能勉強入門。他介紹說,主要差別在望遠鏡口徑上,價格天差地別。當(dāng)然除了裝備,拍攝者還需要具備基本的天文和星座知識。畢竟,“拍到”比什么都重要。
門檻高、知識儲備夠,并不足以概括深空攝影的“高大上”,只有和NASA、哈勃聯(lián)系起來,才能站上“全人類仰望星空”的高度。NICK介紹說,他們拍片子和NASA用哈勃望遠鏡拍星云照片是一個原理。事實上,我們經(jīng)??吹降墓h鏡拍攝的照片都是黑白的,絢爛的色彩,斑斕的光影,這些效果都是通過彩色濾鏡“PS”的。
據(jù)了解,為了獲取更豐富的星空信息,哈勃望遠鏡會使用不同濾鏡多次拍攝同一場景的黑白照片,然后后期轉(zhuǎn)化成幾幅圖像。每幅都代表著不同原子所發(fā)出的輻射。為了體現(xiàn)出這些照片的不同,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同的照片使用不同的顏色,這樣也可以顯現(xiàn)出星云不同區(qū)域物理性質(zhì)的不同。
2016年6月12日,NASA中文發(fā)布了一張?zhí)鞝t座星系團的照片,由ESO帕拉納爾天文臺極大巡天望遠鏡拍攝。有網(wǎng)友評論:“你用望遠鏡看天爐星座,另一生命在別的星座上用望遠鏡看你?!?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1/26/focu201607focu20160712-2-l.jpg" style="">
天地浩渺,夢枕星河,和宇宙兩兩相望,照片中的星云分明對你比了一個大大的剪刀手,你聽到那聲“耶”了嗎?
這人間的明亮 遮蔽了星空
銀河浩瀚璀璨,給人類帶來多少想象。但6月10日發(fā)表的一項國際研究說,由于光污染問題,現(xiàn)在地球上已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看不到夜空中的這條明亮“星河”。
“光污染不再僅僅是職業(yè)宇航員的煩惱,”這篇發(fā)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xué)進展》雜志上的研究寫道:“夜空人為增亮意味著人類的一個基本經(jīng)歷——每一個人在夜空下觀察、思考的機會——發(fā)生了深刻改變?!?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1/26/focu201607focu20160712-3-l.jpg" style="">
根據(jù)高精度衛(wèi)星成像數(shù)據(jù),并結(jié)合全球2萬多個地面站點的觀測,來自意大利、德國、美國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員制成了迄今最精確的全球光污染影響評估地圖集。結(jié)果顯示,80%的地球人生活在受人工光線污染的天空下,北美近80%的人口與歐洲60%的人口無法看到銀河。
光污染最嚴(yán)重的是新加坡,接下來的是科威特、卡塔爾、阿聯(lián)酋、沙特阿拉伯、韓國、以色列等。在歐洲西部,只有少數(shù)地區(qū)未受光污染影響,包括英國蘇格蘭、瑞典、挪威以及西班牙和奧地利的部分地區(qū)。受光污染影響最小的國家是乍得、中非共和國和馬達加斯加,均為非洲國家。
這項研究還專門研究了20國集團(G20)國家,結(jié)果顯示意大利和韓國受光污染影響最嚴(yán)重,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受影響最輕。
城市地區(qū)是地球上光污染最嚴(yán)重的地方。美國從波士頓到華盛頓特區(qū)的東北走廊,英國倫敦到利物浦一帶,中國北京、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地區(qū)以及埃及開羅等,都難以見到銀河。
研究說,夜間光污染不僅讓人難以看到銀河,還會造成其他問題,比如浪費能源和金錢、損害生物多樣等。研究人員建議人們盡可能減少晚間不必要的光照,尤其要減少能干預(yù)晝夜節(jié)律的藍色光,同時要防止高于地平線的照射光線。
參與研究的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科學(xué)家克里斯·埃爾維奇在一份聲明中感嘆,已有一整代美國人從未見過銀河,“這是我們與宇宙相聯(lián)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已經(jīng)不存在了?!必?fù)責(zé)研究的意大利光污染科技研究所的法比奧·法爾基則表示,希望這項研究最終讓人們關(guān)注光污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