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晶敏+許詩雨
美國游泳隊在這屆里約奧運會上拿下16塊金牌破了5項紀錄之后,居然有一家汽車公司出來認領功勞,是不是有點奇怪?不過先別忙著擺黑人問號臉。據(jù)那家公司說,它邀功的資本是美國游泳隊在訓練時用了一種在自動駕駛技術中測量移動物體和障礙物之間距離的技術,它可以追蹤記錄運動員的每一個動作,幫助他們提高成績。這么一看是不是合理多了?雖然很多人對自動駕駛技術的實用性還心存疑慮,但起碼這項新技術已經借著奧運會在泳壇獲得認可了。
如果把每屆奧運會期間的相關報道歸下類,那么大致可以分出三個方向,除了賽事報道和運動員采訪,出現(xiàn)頻率第三高的就是關于那些新技術的介紹?;仡櫼幌職v屆奧運會,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奧林匹克運動史其實也是一部技術編年史。從1896年第一屆現(xiàn)代奧運會算起,120年來,除了促進運動裝備不斷提升,那些專門為奧運會發(fā)明的新技術,也在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有一個詞叫“奧運遺產”,指的就是奧運結束之后給人們生活帶來改變的那些事物。
今天,我們窩在家里就能看到地球對面的比賽,里邊有不少是奧運會的功勞。人類最早的電視轉播試驗,第一顆商用同步衛(wèi)星的發(fā)射,都和奧運會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說起來,足球迷、網球迷、籃球迷都應該感謝奧運會的存在。沒有奧運會,你們可能就沒這么容易看到世界杯、歐洲杯、法網、溫網、NBA了。
還有一些當時不起眼的新技術也是在這個全球關注度數(shù)一數(shù)二的舞臺上被捧紅的,比如塑膠跑道和高速攝像機。所以也難怪技術公司都想蹭著奧運會當一次網紅。今年里約奧運會上,就有一大批VR公司想讓你戴上它們的頭盔,感受一次虛擬現(xiàn)實比賽。雖然實際推廣時泛著“我都到現(xiàn)場了,為什么不讓我直接看一場真實的比賽?!”的尷尬,但誰知道這個技術成熟之后會有多大潛力呢。
運動裝備公司和建筑公司也是其中的積極分子。一直熱衷于使用新技術的奧運會,潛藏的商業(yè)價值恐怕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愿意錯過。憑借鯊魚皮泳衣火了一把的Speedo公司,現(xiàn)在還在為許多國家游泳隊制作泳衣。大家的寧澤濤老公、孫楊老公身上穿的色彩繽紛的泳褲,也是他們家的。建筑公司給奧運會提方案時都是“我家新型材料最環(huán)保,我家技術更省錢”的畫風。每屆奧運會的場館建設,都力求節(jié)能環(huán)保,低碳安全。這一點,北京奧運會的鳥巢體育場堪稱模范。
至于2020年東京奧運會,恐怕早就被技術公司盯上了。這個在1964年為奧運會建造了新干線的城市,正在計劃建造一個機器人奧運村。到東京看奧運會的朋友,你請的翻譯、導游甚至出租車司機,都有可能是機器人。估計到那時,去現(xiàn)場看奧運會得人手一個充電寶。
據(jù)說,東京奧組委還想在奧運會到來之前把東京建造成“無人駕駛”之城,這可樂壞了一票正在研究無人駕駛的技術公司—終于可以不用靠輔助運動員訓練刷存在感啦。到時東京奧運會上的機器人真的可能會比人還多,想想也是挺詭異的。不過我們也先不要急著翻白眼,畢竟每一項偉大的技術都有一段黑歷史。誰知道一向想象力豐富的日本,這次會不會創(chuàng)造下一個新干線那樣的神作呢?
01
奧運催生的新技術
游泳池
在游泳池發(fā)明之前,奧運會主辦方想到的辦法是就地取材。雅典齊亞灣的海面,巴黎塞納河以及美國圣路易斯的人工湖都先后成為奧運比賽場地。就連隔開賽道的浮漂,用的都是純天然的南瓜。對,可以吃的那種。至于游了多遠算到頭,就要看裁判感覺你什么時候該停了。直到1908年第四屆奧運會,主辦城市倫敦靈光一現(xiàn),在田徑賽場上挖出了一個長100米、寬15米的注水大坑,運動員們才享受到專門的泳池待遇。不知是不是從中找到了靈感,從這一年之后,國際泳聯(lián)就規(guī)定要用專門的游泳池來比賽,并定立了泳池規(guī)格。規(guī)范化后游泳池不斷進化,比如出現(xiàn)了減波技術,讓外道選手在更公平的環(huán)境下競賽。要不然,這次第二泳道的徐嘉余可能就沒有辦法拿到男子100米仰泳銀牌了。
不斷提升的計時設備
最開始的幾屆奧運會,裁判們都是拿手表計時的。直到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上裁判們才終于用上了能精確到1/10秒的電子計時器,但還是沒有快過運動員。直到1964年東京奧運會,電子計時裝置的精確度提高到1/100秒后,才終于沒有了同時撞線的情況。有了這個基礎,1968年的墨西哥奧運會上,美國選手吉姆·海因斯才能在男子100米決賽中跑出9.99秒這樣精確的成績,讓人類的百米賽跑第一次跑進10秒。
不過,看起來有點原始的皮尺、人工表秒其實直到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才終于被淘汰,換成光電測距儀和精度可達1/1000秒的電子計時器。到了1992年,還算新事物的網絡技術進一步將所有設備連接在一起形成“全能操作系統(tǒng)”。而從上屆倫敦奧運會起,我們已經邁入了聽名字就很酷炫的量子計時器時代啦。
衛(wèi)星實況轉播
人類第一次衛(wèi)星實況轉播,為的就是看奧運會。1963年2月,為了能實況轉播下一年的東京奧運會,美國發(fā)射了第一顆同步通信衛(wèi)星“辛康姆一號”。這屆奧運之后,蘇、英、法、西德、日、加等國相繼開始發(fā)射同步衛(wèi)星。這為第二年全球第一顆商用同步通信衛(wèi)星“國際通信衛(wèi)星一號”的升空奠定了基礎。而更早之前,奧運會就是電視轉播技術的重要試驗場。1936年柏林奧運會第一次嘗試大規(guī)模電視轉播奧運會也是開創(chuàng)了人類先河—盡管轉播開始沒多久就因發(fā)射機燒毀而中斷了。
新干線
新干線可能是全球最有名的奧運遺產。1964年東京奧運會前夕,全球第一條高速鐵路(子彈列車)新干線正式通車。新干線列車連接了東京、大阪的東海道,至今已經為日本服務超過50年,依舊是日本最廣泛使用的交通工具。為奧運會建造交通設施也是一項傳統(tǒng)。貫穿奧林匹克公園的北京地鐵8號線是北京奧運會的配套設施之一。里約也專門在奧運會到來之前(掐著點)開通了地鐵4號線,以緩解奧運會產生的交通壓力。這些都對城市生活變得更便利產生了積極影響。
02
奧運捧紅的新技術
刀鋒戰(zhàn)士的“J”形短跑假肢
奧運會還推廣了幫助殘疾人運動的新型假肢,讓更多人知道原來假肢不是只能采用僵硬笨重的材料,戴假肢也能跑能跳。一個最著名的例子就是2012年殘疾人運動員奧斯卡·皮斯托瑞斯穿著“刀鋒戰(zhàn)士”J型假肢參加了倫敦奧運會田徑比賽,這項1980年代就誕生的發(fā)明才被人廣泛知曉。
塑膠跑道
以前的奧運田徑比賽都是在煤渣跑道上跑的,真正開始有塑膠跑道是1960年代以后。1963年一些田徑比賽注意到聚氨酯跑道后,國際奧運會迅速地就把它用在了1968年的墨西哥奧運會上,還將它定為國際田徑比賽必備的基本設施。從此以后,人類越跑越快,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上,田徑比賽一下子打破了11項世界紀錄,20項奧運紀錄。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田徑場采用了具有減震作用的新型塑膠跑道。它在幫助運動員進一步突破極限的同時,也最大程度地降低了運動損傷。
高速攝像機
1920年代,荷蘭發(fā)明了高速攝像機。這項在生活中好像有些多余的發(fā)明,到了1928年阿姆斯特丹的奧運賽場上才有了用武之地。今年里約奧運會使用的高速攝像機,在運動員沖過終點線時每秒可以拍攝1萬張照片,將通過終點線的時間精確到毫秒。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運動員的訓練方式,使得他們想方設法要將成績提高1/100秒甚至1/1000秒。在里約奧運會男子單人雙槳的金牌爭奪戰(zhàn)中,就出現(xiàn)了1/1000秒的史上最小差距。要是放在以前,可能就是并列金牌了。
虛擬圖像技術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這屆奧運會上,意大利游泳選手帕爾特里涅利在1500米自由泳決賽中追逐那條達標的黃線的畫面。不過呢在現(xiàn)實中帕爾特里涅利其實并不能看到這條世界紀錄線,它是電視臺在播出時加上的,使用的是一種叫做虛擬圖像的技術。這種技術最早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被使用,從此以后它就成了大型游泳賽事的標配,同時這種將計算機制作的虛擬三維場景與電視攝像機現(xiàn)場拍攝的人物活動圖像數(shù)字化合成的技術也在電視領域普及開來。
興奮劑和反興奮劑
其實最初興奮劑并不在奧運會禁用藥品名單之列,反而是一種不成文的習慣。奧運會上第一個使用興奮劑的是美國馬拉松選手??怂?。在1904年的圣路易斯奧運會上,希克斯跑了一半就體力不支幾乎要退出比賽。他的教練在后半程連給他吃了兩次興奮劑,他才跑完全程而且還拿了第一名。當時并沒有人對成績提出異議。奧運會默認運動員服用興奮劑的情況一直持續(xù)了40年。直到1960年羅馬奧運會,丹麥選手馬克·詹森在自行車比賽中倒地猝死,尸檢后發(fā)現(xiàn)死因是服用了過量興奮劑,人們才意識到興奮劑的危害。此后,奧運會走上了全面反興奮劑的道路。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上,首次出現(xiàn)了興奮劑檢查?,F(xiàn)在興奮劑檢查成了各種大小比賽的例行項目。
運動面料
為了讓自己國家的運動員能在比賽時保持最佳狀態(tài),各個代表團也是想盡了辦法。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前美國甚至想到請來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勞倫斯·庫茲涅茨來設計美國田徑隊的制服。而庫茲涅茨不負眾望地想到了在運動服上使用航天材料鋁涂層雙層紡織材料這個點子,幫助美國隊造出了一種能加速排汗又能反射太陽光的運動服,讓運動員在天氣悶熱的洛杉磯能夠快速散熱、保持干爽。大家現(xiàn)在穿的運動服基本都是這種來自太空的運動服的后裔啦。
鯊魚皮泳衣
你一定還記得前幾屆奧運會上,游泳運動員無論男女,都穿著包裹全身的緊身泳衣的畫面。他們穿的是一種模仿鯊魚皮膚制作的泳衣,可以使100米自由泳的成績提高1秒。2000年悉尼奧運會,澳大利亞游泳隊穿著這種黑色緊身連體泳衣拿下了5金9銀4銅后,這種泳衣瞬間風靡泳壇。其實鯊魚皮泳衣最早出現(xiàn)是在1988年的英聯(lián)邦奧運會上,只是到1999年才被國際泳聯(lián)正式承認。也多虧了奧運會,鯊魚皮泳衣才能如此風光。
不過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鯊魚皮泳衣因有作弊嫌疑被禁止在比賽中使用了。雖然對運動員成績可能有影響,但對觀眾來說卻是個好消息,游泳界最暗無天日的10年終于過去了,馬甲線人魚線各種線終于得以重見天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