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畫
今年6月,嘉定區(qū)人民檢察院受理了一起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案件。在這個案件中,五名犯罪嫌疑人以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方式多次騙取保險理賠金。他們駕車在路上隨機選中車輛,選準時機故意撞車,制造交通事故。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們共作案四十余起,制造了數(shù)起“事故”,騙取大量保險金。
在這個案子中,犯罪嫌疑人原本是想利用交通事故定損賠償過程中的“空子”來斂財,但實際上卻對許多人的生命安全形成了威脅,更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年紀輕輕不思進取,只想著以“歪門邪道”來賺錢,等待他們的只能是法律的嚴懲。
當然,這樣的危險行為一而再再而三的發(fā)生,離不開受害者的“縱容”。在此案中,許多受害人在發(fā)生“事故”時都有“像是故意的”感覺,然而在賠償數(shù)額不大的情況下為了減少麻煩就會選擇賠款了事。犯罪嫌疑人正是利用了這樣的心理,才肆無忌憚實施違法犯罪行為。其實,換個角度來看,這其中的安全隱患無法估計,一旦沒有控制住“方向盤”,后果不可想象。已有嫌疑人就曾為了制造事故逼得他人撞上綠化帶,導致車輛險些側翻。
為何騙子能屢屢得逞?為何碰瓷事件屢屢發(fā)生、卻屢禁不止?這折射出的是全社會法治意識薄弱的現(xiàn)狀。
其實,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制宣傳時間不算短,方式方法也在不斷地更新、創(chuàng)新。近三十年來,我們國家一直十分重視普法宣傳。從貼海報、宣傳欄到影視錄像、廣播節(jié)目、法律講座、文藝演出等,所做的努力有目共睹。十八屆四中全會更是提出了“依法治國”的理念,就是希望將法治觀念深入人心,人人都能依法辦事,都能依法捍衛(wèi)自己的權益。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普法工作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法制宣傳的效果一直不盡如人意。因法治意識淡薄,法律常識不足而導致或“縱容”發(fā)生的犯罪依然屢禁不止,像此案中這樣間接“縱容”犯罪的例子不勝枚舉。
中國人口數(shù)量龐大,人口素質不平衡,對法律知識的接受程度不一;立法與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相比,仍然存在著滯后現(xiàn)象,普法工作常常面臨理論和實際上的困境等等。但是除此之外,筆者認為,其根源還是在于“法律至上”的觀念還沒有入耳、入心。違法者缺少的是對法律的敬畏,受害者缺少的是利用法律維護自身權利的意識。
觀念的樹立重于知識的普及。如果將法制宣傳只是當作單純的知識的普及,一味向群眾灌輸法律知識,人們被動地接收,那也只會是“左耳進、右耳出”,法制宣傳也容易“流于形式”,自然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如果讓老百姓在了解應當承擔的法律義務之外,切實感受到法律帶來的“實惠”,將法律視為“護身符”,他們自然就會發(fā)自內心擁護和信仰法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宣傳自然離不開載體。隨著科技的迅猛發(fā)展,新媒體逐漸興起。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新媒體的受眾更加廣泛,時效性強,沒有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衍生出無限的可能。法治宣傳工作在做好傳統(tǒng)媒體宣傳的同時,將法治宣傳作品轉換成各種新穎生動、觀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通過新媒體平臺發(fā)送出去,所取得的效果往往事半功倍,不僅能入耳,更能入心。如今,越來越多的媒體和執(zhí)法、司法機關也意識到了這點,宣傳上紛紛加重了新媒體的比例。除了各種媒體以外,司法工作也是也是一把宣傳“利器”,司法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法治宣傳,適當?shù)毓_司法辦案的過程,如開展庭審直播、檢察開放日等活動,把司法工作變?yōu)榉ㄖ涡麄鹘逃倪^程,既“接地氣”又更有說服力,更具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