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蘇憬
春節(jié),對中國人來說是最重要的節(jié)日,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jié)。在春節(jié)這一天,中國人講究要闔家團圓,共享天倫。幾千年來,春節(jié)的時間有變,春節(jié)的習俗有變,不變的是對情的重視,不變的是對未來美好的期許與祝福。
南方小鎮(zhèn)的年味,大概是從街邊搭起賣年貨的簡易攤鋪開始的。并不寬綽的街道兩邊,仿佛一夜之間就出現(xiàn)了各種賣燈籠、春聯(lián)、掛飾,賣油麻球、糯米糖、米胖糕的鋪子,人頭攢動,影影綽綽滿眼的紅,仿佛來年的幸福已經(jīng)觸手可及。而最讓小孩子心跳加速的,自然是賣鞭炮的鋪子。鞭炮鋪是所有的鋪子里最大最熱鬧的。農(nóng)歷臘月初,來自湖南瀏陽的大卡車一趟趟運送來各式鞭炮,在那里堆成了小山,再被那些拽著大人衣角、滿心雀躍著仿佛有一千只小鹿在心頭亂跳的男孩子一趟趟搬運回家,只等著除夕夜的到來。
兒時的我,對鞭炮是極喜歡的——只是葉公好龍式的喜歡。每次跟著媽媽去買年貨,我都會央求媽媽買許多做成鞭炮形狀的各式掛飾,回家掛在大門口、床頭等所有能掛的地方,但是我家是從來不買真鞭炮的。我從小有個怪毛病,最怕聽到巨響,凡是大一點兒的響聲都會勾起我內(nèi)心的無限恐懼,每回聽到鞭炮聲,立刻捂耳、逃竄。據(jù)外婆說,我小時候特別調(diào)皮,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有春節(jié)時是最文氣最安靜的,像個真正的乖女孩。當然,那是被鞭炮嚇乖的。當我第一次聽到那個叫“年”的怪獸被震天的鞭炮聲嚇走的傳說時,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那個怪獸“年”變的,不過跑到衛(wèi)生間里照了照鏡子,怎么看怎么都不像怪獸,至多也只是跟在怪獸后頭的蝦兵蟹將而已。
為了能讓我“平安”度過除夕夜,全家人想出了各種辦法,幫助我在除夕那天“失聰”。家里的照相簿里,留下了每年除夕我的各式怪誕造型:那個塞了耳塞、戴著外公的摩托車頭盔坐在桌前吃年夜飯的小孩兒是我;那個套了三頂毛線帽外加大耳套,頂著一顆碩大的頭趴在窗前的小孩兒也是我;那個12點跨年過后,從被窩兒深處狼狽地鉆出來,滿腦袋汗水,被嚇得瘋瘋癲癲的小孩兒還是我。甚至有一年,我那熊爸熊媽竟在除夕夜帶著大哭的我驅(qū)車在高速公路上,狂奔百里,生生躲過了跨年的煙火狂歡。
隨著年齡的增長,盡管對鞭炮的巨響依然有著無窮的懼怕,我卻越來越喜歡那巨響過后的絢爛煙花。豪壯的悲鳴之后,煙花直沖九霄,在如墨的夜空深處崩散,剎那花開,數(shù)百道絢爛的拋物線傾瀉而落,整個天空變得絢麗無比。這瞬間綻放又永恒定格的幸福,也許是小郭襄十六歲那年的漫天煙花,初開的情竇始于風陵渡口;也許是洛陽伽藍寺外那場北魏的煙花,女孩獨守空城,生死枯等盼了千年;也許只是蕓蕓眾生中,某人的一點兒小確幸,在煙花砸開夜空的輝煌里,許下“來日方長”的無限憧憬。就在那此起彼伏的剎那,幸福一個個被點燃。
林清玄先生曾說,過年好比是“斷愛近涅槃”,對除舊迎新做了一個禪意的比喻:“涅槃真的不遠,如果能在年節(jié)時候,少一點兒懷念,少一點兒憶舊,少一點兒追悔,少一點兒婆婆媽媽,那么穿過峭壁、踩過水勢,開闊的天空就在眼前了?!边@樣一想,跨年的鞭炮竟是做了斷愛的利刃,震耳的聲響里,天宇璀璨,驅(qū)走了舊年一切的煩憂,照亮了新年所有的期許,帶給人們走向新一段時光的勇氣和信心。不是有“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人屠蘇”的詩句嗎?鞭炮聲里,送來了奔涌不盡的春的訊息,怎不讓人歡喜?
若干年后的我,也許不會再懼怕鞭炮的聲響,但定然會在某個月光如水孤寂的夜里,打開心里那個盛了年的抽屜,那里親情依然鮮活,幸福絲絲縷縷,暖意無限。
佳作點評
作者用清新細膩的筆調(diào),表達了對“春節(jié)”濃濃的情愫。作者并未對家鄉(xiāng)春節(jié)習俗詳細描述,而是擷取了其中一項:放爆竹,用風趣的筆墨,引出兒時因為懼怕爆竹的點點趣事,又用優(yōu)美的文字鋪敘了放爆竹的習俗帶給人們的各種美好的情感寄托。同時,文章表達了對親情的眷戀,對美好情感的憧憬。
(何文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