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江蘇·周宇杰
初戰(zhàn)太滆狂拔鳊
文/圖 江蘇·周宇杰
近兩個星期,江南地區(qū)飽受梅雨季節(jié)的影響連降大雨,水災嚴重,以前常去的幾個釣點,釣位已經(jīng)被水淹沒,無法施釣。好不容易等到雨過天晴,尼伯特臺風卻又即將到來,實在是讓我釣癮難忍。好不容易熬到了周六,心想著終于可以解一回毒了,可不巧的是,由于前幾天睡眠較少,周五傍晚頭疼病又犯了。盡管非常失望,卻也無可奈何,我心里想著早點睡,要是明天醒來頭還疼,就只能取消釣行了。7月9日晚上10點多,我漸漸睡去??赡苁且驗轭^疼,也可能是心里惦記著計劃中的釣行,我睡得很輕,上半夜醒過來一次,頭依舊疼著。我斬斷思緒,換個姿勢繼續(xù)睡,第二次醒來已是凌晨3點半,竟驚喜地發(fā)現(xiàn)頭已經(jīng)不疼了,在床上躺了一會兒卻再也不想睡覺。人的生物鐘很奇妙,一天只要睡夠那么幾小時,早起也不會感覺疲勞。也許是我輾轉(zhuǎn)反側(cè)影響到了“領導”的休息,她居然慫恿我出發(fā)釣魚:“你還不去釣魚???”“太早,4點還沒到呢?!薄斑@個季節(jié)4點不早了,趕緊去吧!”“好吧!”
準備通過收費路口
凌晨4點半,依然天黑
找好位置,調(diào)標找底
起床洗漱后,又帶上兩個本地特產(chǎn)陽山水蜜桃,我便驅(qū)車前往今天的釣點:太滆老碼頭。太滆位于太湖之濱,虎咀頭山腳下,東南與無錫國家旅游度假區(qū)緊密相連,村內(nèi)交通便捷,地理位置獨特,距世界之最的“靈山大佛”僅3公里。太滆地區(qū)的百姓長期以來以漁為生,靠著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打漁技能,享受著大自然的慷慨饋贈,其中以“太湖三白”——銀魚、白魚和白蝦最為出名。我今天的目的地就位于太湖邊的這個美麗的漁村附近。
夏日的凌晨非常清涼,讓人神清氣爽。一路上很安靜,除了幾輛遠行的大貨車之外,一切都仿佛還在睡夢之中,收音機里也是安安靜靜的。這樣也好,偶爾感受一下鄉(xiāng)郊的安靜,享受一下濕熱夏日里的清涼晨風,其實也另有一番滋味。
15分鐘后,小車到了收費路口。奔波勞累的司機們正把車停在路邊休息,跑長途,人和車都需要休息。
凌晨4時50分,我終于找到了釣點,此時已經(jīng)有兩位無錫釣友先一步到達了,但也僅僅是剛選好釣位,窩子還沒打。天下釣友是一家,寒暄過后,大家便各自進行準備工作。
一切準備就緒
我的并繼竿
我的秘制窩料
由于去得早,加上先去的兩位無錫釣友選擇了靠中間的位置,所以我還是選到了自己心目中最好的那個釣位——靠近鏵尖,且比其他釣位要靠前半米左右,釣竿的左右兩側(cè)和上方空間都比較開闊。盡管我左手邊的鏵尖位置更好,但頭上有樹,腳下石頭凹凸不平,不太好操作。
當天我選用了一支5.4米并繼竿,這支竿的硬度和調(diào)性都十分適合野釣,很適合中慢速小混養(yǎng)魚情使用。釣點水深約為3米,線組是1.2號主線,鉤組綁了兩副——0.4號子線綁3.5白袖鉤,0.6號子線綁4號金袖鉤。選標的時候,我有點糾結(jié),剛開始想用小標,但考慮到臺風將至,清晨湖邊風力有點大,且是陰天,浮標小了不但難拋竿,還看不清標尾,所以要用大標。除此之外,水深和主線號數(shù)也是我選用大標的一個重要原因——要想在3米的水深把1.2號主線拉直,鉛墜不能用小了。考慮再三,我還是決定選用一支吃鉛大、標尾粗的浮標,心里想著要是出不來口,再換小標也不遲。又因為主釣鳊魚,所以最終我選了一支吃鉛量為2克的長腳長尾棗核標,用來釣行程。
窩料我用的是略帶腥味的商品窩料加自己泡的秘制窩料,整體味型以香為主。據(jù)來過的釣友說,這里的鳊魚比較多,大鯽魚和鯉魚也不少,所以我取少量窩料作散炮使用,用于初期誘魚。
釣餌也是與窩料差不多味型的商品餌,本來我還想加點果酸,但忘帶了。沒關系,野釣嘛,不用太講究了,這頓“大餐”已經(jīng)足夠美味了。
5時一刻,我正式開釣。先來的兩位釣友是父子倆,兒子使用粉餌臺釣,父親則用紅蟲和蚯蚓。大概半小時后,兒子率先中魚,是一尾三四兩重的鳊魚。看來這里確實有鳊魚??!什么時候魚兒能來咬我的鉤呢?我不停地抽散炮做窩,期待魚兒的到來。不一會兒,那位父親也中魚了,又是一尾鳊魚,個體還略大些。雖然我暫時落后,但這里鳊魚真不少,我自信今天肯定有戲!果不其然,期待中的頓口出現(xiàn)了,揚竿中魚,一尾半斤重的鳊魚被我請出水面。我看了一下時間——5時40分。
5時40分,第一尾鳊魚出水
第一尾魚出水后,我興奮不已,知道“好戲”即將開始。我所調(diào)配的窩料,用了三年并持續(xù)改進,特點是發(fā)窩略慢,但后勁十足,加上鳊魚本就是群居魚類,通常一來就是一群,所以我已經(jīng)急不可耐地期待著“狂拔”時刻的到來了。
周末來過釣癮的人很多
筆者左手邊的釣友
筆者右手邊的釣友,人數(shù)很多,水邊看上去像是競技賽場
見我要走,這位釣友趕緊來占位置
第一尾魚入護后,我便開始爭分奪秒地繼續(xù)拋竿施釣,因為釣鳊魚必須保持一定的頻率。連續(xù)釣了三尾魚之后,上魚頻率開始加快,基本都是截殺,周圍的釣友紛紛投來羨慕的目光,當然也少不了前來索要餌料、到我旁邊插隊的一些釣友。早上6點多,天空開始下雨,上魚仍在繼續(xù),還出現(xiàn)了“雙飛”鳊魚的景象,實在是羨煞旁人,一些釣友干脆放下釣竿過來圍觀,問我用的什么餌料配方。我最“怕”回答這類問題,因為釣魚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不是一句話能解釋清楚的,所以我總是告訴釣友:釣餌不是關鍵,盡量用細一點的子線,想光靠釣餌扭轉(zhuǎn)局面是不現(xiàn)實的。
7點半左右,雨漸漸停了,不知道是跑了幾尾魚還是天氣變悶的緣故,魚口也漸漸變稀,隨后的20分鐘一直沒有上魚??紤]到釣鳊魚窩子很重要,我又補了拳頭大的一個窩子。自己也趁著等待發(fā)窩的時間舒展一下筋骨,順便吃點東西。我大概清點了一下魚獲——第一波“連竿”大概收獲十五六條鳊魚,小的三四兩重,大的七八兩重,剛開始由于鉤子較小還跑了幾條。
我看了看釣位兩旁,有坐釣箱的“正規(guī)軍”,有坐馬扎、坐石頭的“野戰(zhàn)旅”,還有“長槍黨”“雙槍老太爺”等各路神仙,無論是人還是釣竿,其密集程度都堪比競技比賽。
8點左右,第二撥魚群出現(xiàn)了,整個過程與第一撥如出一轍,又是連竿中魚,十幾條鳊魚陸續(xù)入護。邊上的釣友不禁發(fā)問:“有30條了吧?”我自己感覺差不多是這個數(shù)量,但要考慮到其他釣友的心情,于是謙虛答道:“沒這么多啊,大概二十幾條吧。”
仍有釣友陸續(xù)抵達
8點半過后,魚口又變得稀疏起來,氣壓變得很低,天空飄落幾點雨。一直到9點,我只釣獲1尾半斤左右的鯽魚和幾尾小鳑鲏??紤]到中午還要參加朋友的婚宴,所以10點鐘的時候我就收竿了。
由于我這個位置連續(xù)不斷地出魚,無疑就成了個香餑餑,不等我離開,之前插隊到右手邊的那個釣友就轉(zhuǎn)到我的釣位施釣了。
我清點了一下魚獲:此行一共釣獲32尾鳊魚,1尾鯽魚,在當天在場的30多位釣友之中幸運地成為尾數(shù)和重量的雙料冠軍,真是不虛此行。
此行的魚獲
當天唯一一尾鯽魚
小鳑鲏,真不知道它是怎么吃進4號袖鉤的